SourceAdapt 電源量測單位 SMU GBW DUT NI

採用數位控制迴圈新架構 SMU達成負載響應客製化目標

2012-12-10
電源量測單位(SMU)為重要儀器,常用以測試多種裝置的電流電壓(I-V)特性參數,範圍含括從電晶體的電子元件,到可攜式音樂播放器或醫療裝置的整合式電子產品。
美商國家儀器(NI)的SourceAdapt技術,首次搭載於四個通道的PXIe-4141 Precision SMU之上,以數位控制迴圈取代傳統的類比控制迴圈,為新一代的SUM技術。透過SourceAdapt技術,即可針對任何負載而客製化SMU響應,在無過衝(Overshoot)或振盪的條件下,以最短上升時間(Rise Time)達到理想的響應。

傳統SMU功用受限

SMU可部署閉迴圈的反饋控制,以確保受測負載的程式化電源值(Set Point)正確。傳統SMU均透過類比硬體而建構控制迴圈,但有其缺點。舉例來說,專為高速測試所設計的高頻寬SMU,往往不適用於需要高穩定性的高電容性負載。從另一方面來說,專為高電容性負載所設計SMU,卻又不適合高速測試。其實最舊型的SMU,均已針對高速或高穩定度的測試而最佳化。但由於舊款SMU難以設計出對特定負載範圍提供正確響應的電路,因此難以達到最佳響應。

SourceAdapt技術可針對已知的負載,而客製微調SMU的響應,以解決此一問題的基本面向。此最佳化的SMU影像並可達最短趨穩(Settling)時間,亦即達到更短的等待時間、更快的測試時間,將過衝降至最低,以保護受測裝置(DUT)而確保系統穩定度。

圖1 SMU對電容式負載的響應。SourceAdapt技術可達到客製化的響應(C),以達最高穩定度與最短的暫態響應時間。
由於是以程式設計的方式微調SMU響應,因此針對高速測試所設定的SMU,也可針對高穩定度測試而輕鬆重新設定;讓測試設備達到最高投資報酬率,並獲得更優質的測試結果(圖1)。

類比控制迴圈限制多

此項常見問題,即是負載將直接影響控制迴圈的「輸出電壓/電流調整」轉換函式。因此,若要達成合適的響應,必須要能調整已知負載。

在此之前,製造商均提供不同的轉換函式設定方式。最常見的,則是針對控制迴圈的內外反饋路徑,進而切換相關的被動(Reactive)要素,如此的效果、可配置性、延伸功能往往受限。若要達到SourceAdapt技術的真正客製化程度,必須重新了解SMU控制迴圈的架構。

SMU控制迴圈共由兩組閉控制迴圈重疊而成,且分別用於電流與電壓。圖2顯示傳統SMU架構的概念。

圖2 傳統SMU架構的概念簡圖。注意此處的V-I Control是以類比硬體元件建構而成,其配置性極為有限。

這裡的控制迴圈(V-I Control)是針對電壓與電流的已知設定點,且其閉迴圈反饋可精確控制輸出電壓與電流,以對應至設定點。而整個控制迴圈,都是以放大器與其他主動(Active)類比硬體所架構。另由類比數位轉換器(ADC)讀取反饋訊號,以達精確量測作業。

若要以不同方式補償此架構,則需要更多的分離式被動元件。雖然透過切換器,能以程式設計的方式達到某種程度的調整;但此方法仍有其限制,頂多可讓使用者選擇少數幾種設定之一。因此,也成為「已知負載是否能最佳化SMU響應」的關鍵。若想要可隨意設定的控制迴圈,答案就在圖3的全新架構。

圖3 新的SMU架構。注意此V-I Control已移至數位區域,即於FPGA之內。

圖4 新的數位V-I Control整合器的開迴圈轉換函式。左為增益邊限;右為相位邊限。
在此新架構中,V-I Control移至數位區域,亦即現場可編程閘陣列(FPGA)之中,不同於類比控制迴圈,數位控制迴圈可完全透過軟體設定其合適的響應,而達最佳化的控制迴圈(圖4)。此特殊的多功能控制迴圈,更讓SourceAdapt技術可針對任何負載,客製化其SMU響應。

在V-I Control中,有一組整合器(Integrator)可確保直流(DC)精確度與迴圈常態;還有1組Pole-Zero Filter可客製化補償。使用者均可設定上述兩個區塊,以補足類比控制迴圈所欠缺的功能。且透過高速ADC與數位類比轉換器(DAC),再搭配FPGA的強大處理功能,即可讓迴圈完美處理精確的電源量測應用。此架構不致犧牲系統效能,亦可提供函式轉換作業極高的可配置性。

函式轉換作業方式

SourceAdapt技術的新架構,共有兩種方法可轉換函式調整作業。首先,可於整合器上調整增益頻寬(Gain-Bandwidth Product, GBW);或於轉換函式中,將反饋補償器(Feedback Compensator)作為任意頻率的超前(Lead)或落後(Lag)補償器(Compensator)(可讓使用者新增Pole-Zero耦合)。

位於輸出路徑上的整合器將提供開迴圈轉換函式,且其外觀近似於Bode Magnitude(增益邊限,Gain Margin)與相位邊限(Phase Margin)圖(圖5~6)。

圖5 整合器的開迴圈轉換函式。左為增益邊限;右為相位邊限。

圖6 對應的1V步進響應,包含未載入的輸出(針對圖5中的轉換函式)。

在調整整合器的增益或迴圈的GBW後,即可調整迴圈的整體響應以便更慢更穩定。只要減緩迴圈速度,即可強制穩定度降低的被動負載達到較高穩定度的動作。圖7~8所顯示的控制迴圈,即是將電容器作為負載。電容器所導入的極性(Pole),將與電容及輸出階段的分流電阻器(Shunt Resistor)成頻率反比關係,且將同時影響增益與相位。接著將針對一組0.1微法(μF)的電容器,造成圖7中的開迴圈頻率響應,並伴隨圖8中的步進響應。

圖7 將0.1微法電容器作為負載時,開迴圈轉換函式處於邊限穩定狀態。

圖8 將0.1微法電容器作為負載時,所對應的1V步進響應。

如圖8所示,該響應為欠阻尼(Under-damped)狀態,即是發生過衝並耗上極長的時間才趨穩。若調整GBW,即可優化此系統的動作。若主要考量是須完全消除過衝,則必須放慢迴圈速度,直到可取得響應卻不造成任何過衝。須注意的是,雖然能達到消除過衝的目的,但系統的響應極為緩慢。若要達到最佳響應,就須以第二種方法調整轉換函式,也就是用反饋補償器,並作為超前或落後補償器。

使用反饋補償器

SourceAdapt技術提供可最佳化響應的第二種工具:反饋補償器。延續前面的範例,要達到快速上升時間,又要避免過衝與振盪,此時就必須透過補償器而抵消電容器所產生的極化。透過這種控制,即可進一步提高GBW而達到較快的上升時間,同時仍保有穩定性。

SourceAdapt將帶來新變革

此篇文章說明設定SMU轉換函式的步驟,以對不同的負載提供適合響應,並進一步透過SourceAdapt新技術掌握相關配置性。透過SourceAdapt技術,工程師可針對任何負載而完整客製化SMU響應,並達到最短上升時間、無過衝、無振盪的最佳響應;進而快速測試DUT並避免意外損壞或系統穩定度的風險。

(本文作者任職於美商國家儀器)

Upcoming Events

熱門活動

More →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