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IoT)深刻影響供應鏈,透過連網裝置與感測器即時監測生產流程,提升預測性維護與效率。其普及推動創新感測技術發展,強化供應鏈可追蹤性與監控能力,最終促成更完善的產品與運作模式。
供應鏈在過去十年間發生重大轉變,且近期的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整合對其產生巨大影響。供應鏈除了可追蹤包裹或產品,顛覆其格局的重要因素在於其監控特定細節的能力。連網裝置和感測器可以即時監測生產流程,有利於達到預測性維護並增進整體效率。物聯網的普及也推動市場上一些最具有創新的感測器技術。物聯網將繼續推動感測器技術和連線,最終成為更完善的產品。
這些進展為倉庫提高效率及最佳化,讓製造商、經銷商和買家受益。
感測器能見度
有效的供應鏈始於順暢的倉庫體驗。感測器有助於大幅提高材料在生產、儲存和配送過程中的能見度、效率,並且能成功管理。無論是倉庫還是遠端監控系統,製造商都可以依照物聯網的感測器資料做出周全的決策。
雖然連線類型可能因所需的範圍和感測器的位置而異,但許多設施使用Wi-Fi、低功耗藍牙(Bluetooth Low Energy, BLE)或蜂巢式連線。感測器可以確保環境因素(溫度或濕度等)穩定,以提供即時追蹤資料,甚至監控倉儲機器所需的預測性維護。此外,加速計和陀螺儀感測器等定位感測器可以追蹤產品的位置和方向。
利用物聯網感測器可以儲存、分析和解譯資料,藉此找出需要改進的地方,或針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尋得解決方案。資產追蹤器和感測器在製造和倉儲設施中越來越普遍,因此價格也越來越便宜。隨著可用感測器數量的增加,資料管理也更加重要。
感測器可追溯性
物聯網感測器在庫存管理和可追溯性方面扮演關鍵角色。其中包括與條碼相連的感測器,可自動記錄物品的進出貨狀態,確保可靠的庫存水位。此外,onsemi等供應商提供的含圖像感測器的條碼掃描器,可在產品的整個供應鏈過程中提供寶貴的即時能見度。
過去,攝影機感測器僅用於拍攝照片,但現在可以用於追蹤物體、監控品質控制並確保訂單準確無誤。將物聯網加入倉庫後,其感測器和對應資料可以傳送到雲端並儲存,以備未來產品可能出現缺陷或需要召回時使用。
更高明的可追溯性解決方案對於完善的供應鏈和最佳化的倉庫功能更是重要。透過Omron Automation等供應商提供的增強型掃描器和攝影機選項,客戶可以提高其倉儲能力,達到全面的營運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可追溯性掃描儀可將手動檢查的需求降至最低,並同時查看多個專案以提高效率,有助於對現有和未來訂單的品質控制、包裝和準確性。
機器人自動化
先進的機器人系統能在供應鏈上執行比以往更精準且複雜的任務。協作機器人(Cobot)、自主移動機器人(Autonomous Mobile Robot, AMR)和自動導引車(Automated Guided Vehicle, AGV)都將繼續受到採用,將供應鏈的效率最佳化。自主移動機器人可在具有有毒化學物和重型機械的狹窄空間中運作,以免人員在此空間中遭受危險。透過感測器、機械視覺和人工智慧,自主移動機器人能準確地在周遭環境中導航,可完全獨立,無需人工控制。自動導引車是在倉庫和配送設施中搬運物料的絕佳解決方案,可透過軟體程式設計和光達等感測器的運用,依照預先編程的路徑進行移動。自動導引車在設計上可處理棧板搬運或垃圾清除等基本任務(圖1)。
圖1 工廠中的機器人
協作機器人設計為與人員並肩工作。可處理瑣碎甚至危險的任務,讓人員騰出時間處理更複雜的任務。協作機器人的設計具有一系列感測器,可用來偵測現場是否有人員或障礙物。透過雷射掃描器,協作機器人可按照預定區域降速,以確保工作人員的安全。
物聯網能將所有收集到的資訊傳送到雲端,任何人都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分析。可確保讓先進的機器人系統充分發揮作用,並按預期運作。
強化的連接性
新技術持續發展,將不斷強化和改善倉庫流程。透過5G和最新的Wi-Fi和BLE,資料傳輸已更有效率。
此外,產品尺寸縮小有利於在更多空間中增加連接性。增強倉庫之間的連接性有助於高效率收集資料,自動將資料集中在同一處,以全面瞭解正在發生的事件及時間。供應鏈的未來取決於即時資料收集、預測分析和端對端可見性,這些都仰賴整個供應鏈中強大的連接平台。
供應鏈:轉變
有關此主題及其他相關供應鏈的討論,可觀看廠商DigiKey的Supply Chain Transformed影集深入瞭解(圖2)。身為元件經銷商的DigiKey,為倉庫和供應鏈最佳化的各種應用提供必要的感測器,也提供輔助發揮最大功能的附加元件(圖3)。
圖2 Supply Chain Transformed影集
圖3 元件經銷商的倉庫物流
供應鏈是複雜且微妙的領域,與廠商如DigiKey合作有助於避免潛在問題。透過其網站簡單易用、產品豐富、出貨快速,並具備供應鏈和倉儲能力,可增強客戶的供應鏈體驗。
(本文作者為DigiKey物聯網資深技術行銷專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