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nderbolt USB 3.0 eSATA Apple 主機板 LPT 英特爾 超微 FireWire

提高產品差異與價值 主機板品牌業者擁抱USB 3.0

2012-06-04
在英特爾與超微處理器晶片組尚未支援USB 3.0前,主機板業者為強化產品區隔,已紛紛推出配備二至十埠USB 3.0接口的主機板。如今隨著英特爾Ivy Bridge的推出,USB 3.0在主機板的滲透率將可更上一層。
通用序列匯流排(USB)為個人電腦與周邊裝置間的傳輸介面。1998年由英特爾(Intel)與微軟(Microsoft)共同推出USB 1.1,最大的特點是支援熱插拔與隨插即用。

2001年英特爾與微軟再推出USB 2.0,由於其傳輸速度可高達480Mbit/s,因此紛紛被外接硬碟、印表機等周邊裝置所採用。此外,2001年俗稱隨身碟的USB快閃記憶體,由於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可熱插拔、可重覆讀寫等優點,極受消費者歡迎,迅速取代傳統的軟碟磁片與軟碟機,使USB傳輸介面更加普及。至今,不僅每台個人電腦一定內建USB 2.0傳輸介面,消費者若要將資料外攜時,也會採用USB 2.0隨身碟。

相對於USB 2.0,USB 3.0因傳輸速度可達5Gbit/s,不僅較USB 2.0快十倍,也相容於USB 2.0,因此產品於2009年上市初期,引起各業者與市場消費者之關注。但由於晶片供應商僅有瑞薩電子(Renesas Electronics),因此當時USB 3.0晶片價格仍在5美元以上。然2010年受惠台灣晶片業者紛紛跨入,積極爭取訂單,USB 3.0晶片價格至2010年底,已跌至2.5美元以下。

Thunderbolt為另一種新興傳輸介面,其傳輸速度為USB 3.0的兩倍,晶片價格則是USB 3.0的四倍,目前僅蘋果(Apple)新上市的筆記型電腦搭載該技術。由於Thunderbolt晶片價格過高、周邊應用產品有限,因此短期內主機板品牌業者的新興傳輸介面導入對象,仍將以USB 3.0為主流。有關各種傳輸介面的規格比較與適用性,整理如表1所示。

USB 3.0應用範圍較USB 2.0廣

由於USB 3.0相容於USB 2.0,因此行動硬碟、隨身碟、印表機、MP3播放器等USB 2.0周邊應用裝置,都可適用於USB 3.0傳輸介面,是其基本應用裝置。

除此之外,USB 3.0頻寬達5Gbit/s,供電電流達900毫安培(mA)等特點,因此,Full HD 1,080P高解析度影像的傳輸,以及iPad等新興可攜裝置的充電,也都成為USB 3.0傳輸介面的新興應用,更擴大了USB 3.0的應用層面(圖1)。

資料來源:資策會MIC
圖1 USB 3.0連結周邊與應用

台灣USB 3.0晶片業者積極跨入市場

USB 3.0晶片可分為主機端(Host)晶片、裝置端(Device)晶片、集線器(Hub)晶片等類型,上述晶片均有業者進行開發,此外也有USB 3.0矽智財供應商(IP Vender)提供相關電路設計與智產權,供其他IC業者推出整合型晶片。

為確保各種USB 3.0晶片間的相容性,USB應用者論壇(USB-IF)遂提出USB 3.0 USB-IF相容認證,通過相關檢測與驗證的業者,不僅表示該業者之晶片開發技術已達國際水準、該型號晶片不會出現相容性問題,客戶也可在搭載該晶片的產品上,使用USB 3.0 USB-IF之認證標章,因此也將更易獲得國際大廠採用。

主機端晶片主要被搭載於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多媒體播放器、電視遊戲機等設備中,主要業者有瑞薩電子、睿思(Fresco)、德州儀器(TI)、超微(AMD)、祥碩、鈺創等,其中祥碩、瑞薩電子、睿思、德州儀器與超微等公司的主機端晶片已獲得USB-IF認證(圖2)。

資料來源:資策會MIC
圖2 USB 3.0晶片業者布局狀況

裝置端晶片(包含各種橋接晶片)主要搭載於手機、隨身碟、行動硬碟等周邊裝置中,主要的台系業者有創惟、旺玖、祥碩、威鋒、銀燦等,並均已獲得USB-IF的認證。

集線器晶片主要備搭載於各式集線器裝置中,主要用於展延連接長度與擴充周邊裝置個數,目前全球未有業者獲得認證,主要台系業者有威鋒、創惟。USB 3.0 IP主要業者有智原、寅通科技(代理智原USB 3.0 IP)、新思科技(Synopsys)、瑞薩電子、盈通等業者,產品已獲得USB-IF認證。

目前主機端晶片、裝置端晶片、集線器晶片、USB 3.0 IP均有台系業者切入,除集線器晶片外,也均有業者取得USB-IF認證,不僅顯示台灣業者在USB 3.0晶片的研發技術已達國際水準,也讓原本已經具有價格競爭力的台灣廠商,更易爭取國際品牌大廠的採用與訂單。

USB 3.0提升主機板產品差異性

對桌上型電腦主機板產品而言,由於最重要的關鍵零組件,中央處理器(CPU)與晶片組由英特爾與超微主導,主機板規格也隨之標準化,業者可加值或變化的空間並不多。因此,主機板現今已發展成高度標準化的產品,再加上桌上型電腦的應用與使用行為並未有太多改變,各業者產品間之差異性就更小,不過USB 3.0晶片上市後,遂提供主機板品牌業者可發揮產品差異化的空間。

2009年主機端晶片的供應商只有瑞薩電子,當時由於晶片價格占主機板成本比重偏高,因此僅技嘉在產品線的導入上較為積極。

2010年鈺創、祥碩等台灣業者陸續完成開發並在市場上推出主機端晶片,由於這些業者積極切入市場,搶占市場占有率,2010年,主機端晶片價格從5美元快速下滑到2.5美元以下。

受惠於晶片價格的快速下滑,降低中低階主機板搭載成本,更帶動主機板品牌業者搭載意願,也正式啟動主機板品牌業者間搭載USB 3.0主機端晶片的競爭,而整個布局競爭態勢,則可由消費性電子展(CES)展出產品、Sandy Bridge平台產品、主要品牌業者搭載現況等三方面進行解析。

CES展出產品全面搭載USB 3.0

今年CES展出的主機板產品有三大亮點(圖3),第一是參展產品均展出英特爾與超微的次世代新平台,即Sandy Bridge與Fusion APU。此次展出的新平台,最大特色在兩者均為處理器、晶片組搭配的雙晶片平台,而非以往由處理器、北橋晶片、南橋晶片組成的三晶片平台。

資料來源:資策會MIC
圖3 CES主機板產品三大重點

其次則是展出的產品規格,較往年再向上提升一個規格,如微星強調二代軍規用料,高階系列產品採用以稀有金屬鉭為核心的Hi-c CAP電容(Highly-conductive Polymerized Capacitor)、使用壽命可超過10年的Solid CAP(Solid capacitor)固態電容,以及SFC(Super Ferrite Choke)電感等符合軍用測試標準的被動元件,來提升整體系統穩定性。

另外,技嘉展示的G1-Killer系列主機板,搭載Killer-E2100網路專用處理器(NPU),主要負責處理網路封包流量,降低CPU在網路處理上的負擔,讓整體系統運作能更加流暢。

事實上,CES展出的主機板產品,大多搭載瑞薩電子USB 3.0主機端晶片,而非性能價格比不錯的台系晶片,顯示在面對國際買家時,主機板品牌業者仍以有通過USB 3.0認證的晶片為主。

另外,主機板上均設計有前置USB 3.0面板內接插座,供前置USB 3.0面板使用,其中,華碩與微星還提供前置USB 3.0面板,以方便使用者在使用USB 3.0周邊裝置時,不須再將手伸至機殼後方,直接將周邊裝置插入前置面板即可。

Sandy Bridge主機板搭載率達八成

Sandy Bridge晶片組甫於2011年1月初上市,華碩、技嘉、微星、精英、華擎、映泰等主要主機板品牌業者隨即推出共五十六款Sandy Bridge平台主機板,其中搭載USB 3.0主機端晶片的主機板共有四十七款,搭載率高達84%,顯示USB 3.0主機端晶片正逐漸成為主機板的標準配備。

若進一步觀察,可以發現主機板USB 3.0埠(Port)數,相較於20092010年,已不僅限於兩埠,而是有二、四、六、十等多埠數設計,更顯示整個主機板業者布局,已由搭載與否,進入搭載設計的競爭。

所搭載的晶片中,除華擎採用鈺創的晶片、華碩部分產品採用祥碩的晶片外,其他均以瑞薩電子的晶片為主;另外,為達到提高USB 3.0埠數、搭載成本最小化的目的,華碩與技嘉均採用威鋒晶片做搭配,使主機板能提供更多USB 3.0埠數(表2)。

中高階主機板率先導入USB 3.0

若進一步觀察所有搭載USB 3.0主機端晶片的主機板,則可發現各業者間推出的USB 3.0主機端晶片搭載策略,隨各業者自身產品線布局策略而不同。

首先,搭載USB 3.0的主機板數目最多的技嘉,自2009年第四季領先推動以333(USB 3.0、SATA 3.0、USB三倍電力)為主軸的行銷策略後,不斷在不同產品線推出搭載USB 3.0主機端晶片主機板。

低階產品自英特爾P43、P45、超微770、785G等產品線,至高階的英特爾P67、超微896GX等產品線,甚至超微APU平台技嘉都有推出搭載USB 3.0主機端晶片的主機板,為所有業者中,搭載USB 3.0主機端晶片主機板產品線最齊全的業者。

其次是華碩,相較於技嘉,雖然華碩沒有英特爾P43、H57、超微790等產品線,但其產品線相較其他業者而言,也是較為完整的布局。

第三是華擎,相較於華碩與技嘉,並沒有P43、P45、APU平台等產品線,但推出低階的英特爾G41晶片組產品,顯見其布局策略採全產品線重點式布局。

第四是微星,其在英特爾晶片組系列僅推出支援X58、P55、H67、P67等產品,在超微晶片組系列也以870、880G、890FX為主,然上述均為高階主機板,可見超微僅聚焦在高階產品上,不過,微星也有推出搭載USB 3.0晶片的APU平台主機板。

另外,精英與映泰均推出英特爾G41、P67、H67、超微880G等晶片組主機板,顯見精英與映泰的重心,著重於高階新產品與出貨量最大的低階產品線。

若進一步分析主機板品牌業者所採用的USB 3.0主機端晶片,可發現超過七成的主機板款數,仍以搭載晶片價格最高的瑞薩電子產品為主,而且目前USB 3.0周邊裝置產品線仍未相當普及,顯示出主機板品牌業者在制定USB 3.0主機端晶片搭載策略時,並不以取得市場占有率為主,而是以宣示研發技術、產品開發能力為主要產品訴求重點。

USB 3.0埠數/配置設計為差異化重點

若進一步分析Sandy Bridge平台主機板的USB 3.0主機端晶片搭載方式,可發現共有六種搭載組合方式。

提供兩個USB 3.0埠
  由於目前一顆USB 3.0主機端晶片至少可以提供兩個USB 3.0埠,此方式對主機板品牌業者而言,是成本負擔最少的方式。觀察所搭載的晶片,瑞薩電子、鈺創、祥碩均有主機板品牌業者採用。

提供四個USB 3.0埠
  此方式目前共有五家主機板品牌業者、十二款Sandy Bridge平台主機板採用。十二款主機板均採用兩顆USB 3.0主機端晶片,以提供四個USB 3.0埠,不僅在背板提供兩個USB 3.0埠,並設計一個前置USB 3.0面板內接插座,以提供兩個前置USB 3.0埠,方便使用者使用USB 3.0周邊裝置。

提供六個USB 3.0埠
  此方式僅有華擎、精英兩家主機板品牌業者採用。主機板採用三顆瑞薩電子USB 3.0主機端晶片堆疊,以提供六個USB 3.0埠。如同前一方式,有設計一個前置USB 3.0面板內接插座,以提供兩個前置USB 3.0埠,另在背板提供四個USB 3.0埠,整體搭載成本是兩個USB 3.0埠的三倍。

提供八個USB 3.0埠
  此方式僅有技嘉GA-P67A-UD5採用。不同於之前所採用的堆疊方式,僅採用一顆瑞薩電子USB 3.0主機端晶片,另搭用兩顆威鋒的VL810集線器晶片組成。此款主機板產品設計兩個前置USB 3.0面板內接插座,以提供四個前置USB 3.0埠,另在背板提供四個USB 3.0埠。此方式的整體搭載成本,不僅幾乎與三顆USB 3.0主機端晶片堆疊方式相同,還多兩個埠,因此,單埠成本低廉是此種設計方式的最大優點。

提供十個USB 3.0埠
  僅有華碩Maximus IV Extreme與技嘉的GA-P67A-UD7支援十個USB 3.0埠,也都使用兩顆主機端晶片與兩顆集線器晶片,然其搭載組合方式與優缺點並不相同。

華碩Maximus IV Extreme僅設計一個前置USB 3.0面板內接插座,以提供兩個前置USB 3.0埠,並在背板提供八個USB 3.0埠,其優點是可搭配華碩所推出的USB 3.0埠前置面板,可方便使用者插拔USB 3.0周邊裝置,缺點在於電路布線較複雜,間接拉高設計成本。

技嘉GA-P67A-UD7則是在原GA-P67A-UD5產品上,再加上一顆瑞薩電子USB 3.0主機端晶片,使背板再增加兩個USB 3.0埠,讓整體USB 3.0埠達到十個。其優點是電路布線較簡單,不會增加設計成本,但缺點是技嘉並沒有提供USB 3.0埠前置面板。

通過USB-IF認證易獲得國際大廠訂單

USB 3.0相較於其他傳輸介面,具有傳輸速度快、相容性高的優點,雖然Thunderbolt傳輸速度更快,但其導入成本相較於USB 3.0仍過高,因此對於主機板品牌業者而言,USB 3.0傳輸介面將是最佳選擇。

目前USB 3.0各晶片領域均有台灣晶片業者切入並獲得USB-IF認證,由於USB-IF認證獲得與否關係到產品相容性以及客戶能否使用認證標章,因此獲得USB-IF認證的多家台灣晶片業者,未來將更易獲得國際品牌大廠採用,而不會因為未獲認證而被排拒在採購名單之外。

前置USB 3.0面板增加使用便利性

由於不論是新購或升級,使用者目前在使用USB 3.0裝置時仍較不便,因此主機板品牌業者主動提供前置USB 3.0面板,以增加相關裝置使用便利性。

在各業者所提供的前置USB 3.0面板中,華擎的前置USB 3.0面板,不僅提供兩個USB 3.0埠,還額外提供固態硬碟(SSD)硬碟放置槽,避免排擠SSD硬碟安裝空間。華碩提供兩個USB 3.0埠的盒式前置USB 3.0面板,其優點是可確保前置USB 3.0面板能更穩固被安裝在軟碟槽。

精英提供兩個USB 3.0埠的前置USB 3.0面板,設計簡易,成本也低。微星雖未在主機板上提供前置USB 3.0面板內接插座,但也有提供前置USB 3.0面板,方便使用者使用USB 3.0裝置。

目前在組裝零售市場有支援USB 3.0埠的機殼,大多僅提供兩個USB 3.0埠,提供四個前置面板USB 3.0埠插槽空間,實用性並不高。在主機板廠商戮力推出支援USB 3.0產品,以及2012年英特爾內建USB 3.0的Ivy Bridge平台正式問世,USB 3.0主機端晶片成本將可更為降低,預期將可帶動新一波USB 3.0市場風潮。

(本文作者為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

Upcoming Events

熱門活動

More →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