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技術到位 數位家庭聲勢再起

2010-03-19
醞釀數年的數位家庭概念,始終無法真正在市場中被落實。不過近年包括高畫質電視、3D電視與各式聯網技術發展的推波助瀾下,數位家庭的實現已指日可待。尤其TV 2.0、DLNA等話題的升溫,業者更積極的布局動作已形成一股不可忽視的勢力。
受到「宅經濟」熱潮的影響,近年資通訊業界對數位家庭的重視頗有回溫之勢,不但重視互動之TV 2.0再登全球舞台,數位生活網路聯盟(Digital Living Network Alliance, DLNA)制定之規格由於有助各式家用終端裝置之連結,更在近期成為當紅炸子雞,吸引業者目光。  

技術已臻成熟 TV 2.0只欠商業模式  

圖1 台灣易利信多媒體事業部主管Jesper Nystrom透露,今日各式技術均已漸成熟,僅缺使用者正確觀念與商業模式成熟,TV 2.0及數位家庭概念即可順利實現。
數位家庭一向是資通訊業者十分重視的一大應用,其中的互動電視服務更已吸引了全球逾六十億人口之目光。支持TV 2.0之業者認為,今日之資通訊技術早已成熟,只待消費者意識與商業模式成熟,便能快速發光發熱。  

台灣易利信(Ericsson)多媒體事業部主管Jesper Nystrom(圖1)表示,具有互動功能之TV 2.0概念形成已久,且多數資通訊廠商均樂見遍布全球數十億家戶中之電視步向數位化,同時兼具互動服務。另外,不論是從有線、無線聯網技術、高畫質(HD)內容之製造與播放,或是各終端裝置之間的連結中均可看出,此類互動電視服務所需之技術其實早已成熟,只待消費者觀念與接受度成熟,即可步入現實。  

關於TV 2.0的門檻,Nystrom認為,最大的問題在於消費者接受度與商業模式尚未成形。由於觀眾多習慣單向的收視方式,對於「主動回傳訊息」之動作仍頗為陌生,因此難以迅速成為收視之一部分。至於商業模式,則需要營運商、內容供應商、終端裝置製造商與廣告業者等生態系統中的角色全數到位,才能開發出完整且可互蒙其利之商業模式。  

針對終端裝置,Nystrom分析,近期不論是三維電視(3D TV)或是HDTV的演進,都有助提升觀眾對節目內容之黏著度,在在有助推動TV 2.0的成熟。因此Nystrom認為,支持TV 2.0之各項技術早已存在,真正成熟僅差臨門一腳。  

一般定義之TV 2.0互動服務包括基本的時移(Time Shift)、隨選視訊(VOD)、電視購物與投票等其他功能。就今日之技術來看,在有線電視技術步入DOCSIS 3.0後,便可達100Mbit/s之傳輸速率;而既有之數位用戶迴路(DSL)、被動光纖網路(PON)與各式廣域、短距與廣播無線通訊技術,亦早已允許高速傳輸速率。  

延伸數位家庭商機 家用閘道器搶搭DLNA順風車  

圖2 Ubicom台灣區總經理吳明昌認為,過去各自為政的家電規格,在DLNA標準受到重視後,可望快速統一。
伴隨3D TV在2010年的熱潮,數位家庭的商機再次成為全球焦點。可透過DLNA標準連結各式終端裝置與多媒體內容的家用閘道器(Home Gateway),也因而水漲船高。  

聯網暨多媒體處理器業者Ubicom台灣區總經理吳明昌(圖2)指出,在DLNA成立後,由於該聯盟制定之規格有助各品牌與種類的消費性電子順利在家中連結,因而帶動家用閘道器的市場升溫。  

一直以來,數位家庭因欠缺統一標準,導致裝置與內容難以互通,因而延緩了起飛時間。不過隨著DLNA標準的普及,不但微軟(Microsoft)的作業系統Windows 7已內建DLNA架構,各資通訊、家電與消費性電子大廠亦表支持,有助提振數位家庭的聲勢。吳明昌認為,在此前提下,主宰數位家庭多媒體與網路連結之家用閘道器的角色將更加吃重。  

吳明昌解釋,家用閘道器對外直接與雲端連結、對內則是智慧家電(IA)、無線存取點(AP)與各式消費性電子產品的網路核心,因此隨著數位家庭的風潮再起,家用閘道器的地位愈發突顯,同時也需要更高效能之處理器才能滿足其應用需求。該公司近期也針對此領域亦多所著墨,盼能再下一城。  

目前專注於家用閘道器之處理器廠商,除以專屬架構為主之Ubicom外,尚有半導體龍頭英特爾(Intel)、精簡指令集運算(RISC)陣營的安謀國際(ARM)及其合作夥伴等。

Ubicom成立於2000年,專攻自有處理器與高階軟體應用之無線網通解決方案。該公司稍早在台展示透過IEEE 802.11n傳送高音質之解決方案,盼進而擴增在台市占。

Upcoming Events

熱門活動

More →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