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
能源與永續課題已成企業關注焦點,有很多手法都可以協助企業節能減碳,例如採用虛擬桌面來減少硬體汰換成本,進而降低碳排放;運用遠端工作來協助企業實現ESG目標;以及透過資訊軟體雲端化來達到節省電力與成本的目的。
為了減緩氣候危機,近幾年,各國政府紛紛加速綠色永續行動,而台灣在金管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規劃下,至2027年,所有上市櫃公司均須完成溫室氣體盤查。銓鍇國際技術部副理楊宗維認為,現今企業首要面臨的挑戰在於如何收集與整合OT及IT的資料,進而產生各式各樣的符規報告,甚至將其變成是可預測的趨勢,以作為永續發展的參考依據。
資訊安全並不只限於個資外洩或資料加密問題,在實體環境保護上面,其實也有很多駭客入侵案例,例如美國佛羅里達州的淨水廠因為被駭客入侵,差點把加入的強鹼氫氧化鈉濃度提升100倍,足以造成公眾健康傷害,而發生類似的情況也可能汙染環境或危及公共安全。
長期關注能源管理和自動化數位轉型的施耐德電機,近幾年也發揮自身的影響力,助力企業實現減碳目標。對於企業永續轉型,施耐德電機認為可從包含策略化(Strategize)、數位化(Digitize)以及脫碳化(Decarbonize)等三個面向著手。
根據Google去年(2022年)發布的Google Cloud永續調查報告,高達79%的台灣企業對ESG(環境、社會、治理)議題均非常重視,遠高於全球64%的調查結果。叡揚資訊全方案銷售顧問處副處長李政權認為,企業永續創新的關鍵就在於數位轉型,可從知識管理、智慧智能以及零碳轉型三面向來著手。
為了協助企業因應國際永續發展變化,針對製造業升級轉型,經濟部工業局也提供智慧化與低碳化的補助,9人以下的製造業最高補助上限為每案300萬元。10人以上的製造業最高每案可申請到500萬元的補助,如果是集團連同供應鏈一起申請,單一智慧化每案最高補助2,000萬元,低碳化每案最高可申請3,000萬元的補助。
祥碩科技日前宣布USB4裝置端控制晶片通過USB-IF協會認證,ASM2464PD成為該公司第一款USB4產品;預計2023年第三季將推出主控端控制晶片,逐步布局USB4產品線,為即將到來的USB4新世代正式揭開序幕。
IAR積極布局台灣,看好台灣在成長中車用市場的發展潛力,也和晶心科技(Andes Technology)等RISC-V大廠密切合作,同時意圖擴展SiP/SoC廠商客戶,自2020年台灣辦公室設立以來,IAR在台灣的營收逐年顯著成長。此外,針對車用產品、工業自動化設備、醫療用品等,對於安全有較高要求、需要通過相應認證的產品,IAR的開發工具可以縮短開發流程,協助產品取得安全認證。
2022年,疫情帶來的消費性電子需求減弱,全球半導體市場成長趨緩。2023年市場需求並未回升,全年看來將呈衰退走勢,尤其記憶體波動最為顯著。此外,地緣政治情勢延燒,美中對抗局勢也影響各國半導體布局策略。
AI、資料中心及高效能運算(HPC)等新興應用不斷成長,導致資料量大增,為滿足市場需求,PCIe規格也持續進化,朝著每三年傳輸速度翻倍的目標邁進。
2022年1月PCIe 6.0問世,其轉為PAM4架構雖可實現更高的傳輸速率,卻也為產品設計帶來新的挑戰。為加快PCIe 6.0產品上市步伐,量測業者、IP業者紛紛祭出相關解決方案,盼能儘早攻克PAM4難題。
隨著3GPP的C-V2X技術標準不斷迭代,基於LTE-V2X的應用已實現量產裝車,而基於5G NR C-V2X的應用也將陸續問市,本研討會探討5G與AI技術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應用趨勢,以及實務開發所面臨的技術挑戰和解決之道。
3G服務退場,行動通訊重心往5G轉移。5G高速、低延遲的特性能夠即時傳輸大量資料,應用於車載系統,將透過V2V及V2I網路大幅改變車隊管理模式,並結合多元技術打造全新可能。
三星(Samsung)5月12日宣布推出支援CXL 2.0的128GB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預計2023年量產。
為推動產業打造安全可信賴5G專網,建立5G資安服務協作生態系,「5G CASTLE資安協作聯盟」5月11日於「CYBERSEC 2023台灣資安大會」舉辦啟動儀式,會員涵蓋國內5G場域業者(含SI廠商)、5G系統、設備廠商及應用業者、資安業者、資安檢測實驗室等各類廠商、公協會及相關研發機構。
英飛凌科技(Infineon)與鴻海科技集團近日宣布簽訂合作備忘錄,將在電動車領域建立長期合作關係,重點關注碳化矽(SiC)技術,並於台灣設立系統應用中心,共同開發具備高能效與先進智慧功能之電動車。
微軟近日宣布成立「5G前瞻戰隊」,攜手中華電信、英業達、和碩、華電聯網、伸波通訊等產業夥伴,迎向IT為關鍵核心的5G未來,帶領台灣產業前進國際舞台。
人工智慧(AI)熱度不斷,經濟學人智庫(EIU)調查顯示,人工智慧繼2022年的數次突破後,將持續演進。在電信業營運業務中採用人工智慧及機器學習,能夠藉由資料分析改善服務品質,提升員工及消費者的體驗。
Featured Videos
Upcoming Events
Hot Keyword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