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
研華(Advantech)宣布,自2020年與承業生醫旗下久和醫療簽訂經銷夥伴關係後,經過2年多的積極耕耘,已成功搶進台灣智慧手術室市場,合作場域包括中山附醫、林口長庚、新國民醫院,分別採用研華AVAS手術室影像串流解決方案或PAX醫療螢幕,透過物聯網技術讓手術過程更順利,進而提高手術品質與成功率。
隨著3GPP標準推動和智慧轉型趨勢,5G專網逐漸成為熱門話題,其部署可分為三個層次:網路端、終端設備、應用端。由於每個專網案例的需求不盡相同,業者在實際部署5G專網前需要和企業進行訪談,了解企業需要的網路性能、預計的應用、對延遲的需求,同時也要實際走訪現場進行勘查,談清楚需求並了解部署環境之後,才能進入設計階段。
製造業智慧化對5G企業專網展現出高度興趣,智慧醫療受疫情推動成為專網發展的亮點, 由公部門主導的場域,如場館、城市基礎設施也是專網應用範疇,2023~2024年相信會有更多國內外的應用案例投入,隨著技術提升商業模式也會逐漸成熟。
數位轉型帶動5G企業專網市場,如何持續擴大產業需求、解決5G專網應用/導入瓶頸,以建立更靈活、多元的商業模式,並磨練出完整的5G企業專網產業鏈,成為近期的發展重點。
近來智慧工廠、港區導入5G專網的案例頻傳,5G專網似乎已成為新世代行動通訊的殺手級應用。然而,目前的5G專網案例,絕大多數依舊處於概念驗證(Proof of Concept, POC)階段。2022可視為5G專網元年,而從歷代通訊變革的經驗來看,整個專網生態系約需三年才能成熟。
「智慧製造」經歷疫情和地緣政治風波,熱度不減反增,企業無不致力追求數位化的下一步:智慧自動化。5G身為另一熱門議題,其高頻寬、低延遲特性成為工廠部署無線網路新選擇,不只改變工廠模式,也打造全新供應鏈生態。
車子與手機互聯可增加車輛控制彈性,透過近場通訊(NFC)、藍牙(Bluetooth)、超寬頻(UWB),能夠近距離完成身分驗證成為數位車鑰匙,更可實現車內車外無縫互聯,例如車外定位尋車、車內語音服務應用。這項趨勢也讓手機廠和車廠界線開始模糊,合作、跨界發展的案例出現,各大廠商加快布局車機互聯,數位車鑰將成關鍵應用。
行動通訊快速演進,3GPP R18標準才剛剛進入制定階段,5G R16的標準內容也尚未完全投入市場,大眾的眼光卻已經看向Beyond 5G(B5G),開啟6G願景想像。6G預計來到THz頻譜的潛力應用將擴大通訊範圍,也因此帶來頻譜共用、節能永續等問題,是在迎接科幻小說描述的未來前,必須關注並克服的關卡。
行動通訊從4G走向5G,帶來架構上的劇烈變化,軟硬體分離更明確,整體架構從封閉走向開放。其中,最明顯的改變發生在基地台,原本4G僅分為無線寬頻頭端設備(RRU/RRH)和基頻單元(BBU),5G進一步細化為射頻單元(RU)、分散單元(DU)和中央單元(CU)三部分。分離架構成為IT業者打入行動通訊供應鏈的契機,Open RAN(O-RAN)開放式介面推行及全球,加上5G將行動邊緣運算(MEC)視為關鍵技術,配合去中化和資料中心ODM直供(ODM Direct)帶來的機會和推力,伺服器廠商投入5G成為新的布局方向。
Arm年度科技論壇2022年11月2日、3日,分別於台北和新竹實體舉辦,以The Future is Built on Arm為主題,分享在5G運算力、軟體定義汽車和物聯網方面,Arm作為IC設計公司所扮演的角色。
從工廠自動化、資料中心的伺服器電源到航太衛星設備,無所不在的電子設備正在消耗前所未有的電力。隨著功耗增加,在更小的體積實現更高的功率密度是產業的共同目標。然而,提升功率密度常伴隨散熱挑戰,為了兼顧功率和散熱性能,德州儀器(TI)提出「提升封裝熱性能」、「降低切換耗損」、「創新拓撲與電路設計」以及「整合設計」四大創新技術升級散熱管理,並推出三款電源管理解決方案,協助設計人員達成高功率密度目標。
電子測試認證廠商國家儀器(NI),早期以軟體與模組化方案提供產業彈性且前瞻的測試服務,近年因疫情對科技產業發展帶來衝擊,加上產業的快速演進,NI近期推動客戶服務再造,希望簡化客戶數量,提升服務深度;另外,技術服務上,也希望以訂閱制取代買斷式業務,與客戶建立更長期的夥伴關係。
5G通訊技術催生元宇宙,諾基亞(Nokia)於2022年9月發表的2030科技願景(Technology Vision 2030)便以「The metaverse won’t exist without the network」為題,著重討論元宇宙發展的兩大關鍵技術概念「人類賦能」(Human Augmentation)及「虛實融合」(Digital-physical Fusion)。除了持續推進通訊技術實現元宇宙及企業數位轉型,面對氣候議題及永續挑戰,諾基亞在提出自身長期目標外,也推出多項解決方案協助企業邁向淨零排放。
5G加速起飛,不同於前幾代行動通訊技術,根本性帶來劃時代轉變。未來5G技術將透過多種新興產品技術,如主動式天線和機器學習,以彈性靈活的方式提供網路服務。營運商將能夠受益於5G,為特定場域選擇適合的網路模式。
衛星網路可以覆蓋幾乎整個地球表面,並有助於滿足孤立或無法進入地區日益成長的物聯網連接需求。各國亦積極把太空產業視為戰略產業一環,推出多項政策支持,也促進衛星物聯網的市場機會。
隨著Wi-Fi技術越來越成熟,各大廠蓄勢待發搶占先機。新推出的Wi-Fi 7規格帶來多重鏈結運作(Multi-link Operation, MLO)及多天線等創新技術,聯發科技也積極參與次世代無線網路標準制定、技術研發及測試規範,並與標準機構Wi-Fi聯盟保持緊密合作,一同推動Wi-Fi技術革新。
為確保新科技能造福,而非傷害使用者,各國政府的監管法規不斷調整。應用開發者必須時時注意相關規定的變化,方能讓產品在市場上順利銷售。善用認證機構提供的專業服務,將讓產品從研發到量產上市的過程走得更加平順。
3GPP現正進入制定階段的Release 18象徵5G邁入網路功能更加豐富的第二階段,也稱為5G Advanced。在此階段,5G網路除了持續支援XR和RedCap等新興應用,也將透過AI/ML組成智慧型網路,為未來的6G鋪路。
專網作為5G殺手級應用成為萬眾注目的新星,各國政府推出政策布局專網未來。日本總務省以Local 5G為名,藉由規畫多階段專案申請鼓勵專網設置,並期望透過這些實證看出5G專網潛質,決定未來發展走向。
行動通訊技術10年改朝換代一次,隨著3GPP Release 15版本定義第五代蜂巢式技術規格,行動通訊正式進入5G時代,並可望於2030年步入6G階段。R15奠定5G基礎,其後R16、R17接手,著重發展5G的不同特性及應用,探索更多可能性。
Featured Videos
Upcoming Events
Hot Keyword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