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
半導體測試設備大廠愛德萬測試(Advantest)日前舉辦年度記者會,展望2022年市場趨勢。受到疫情衝擊,全球供應鏈持續動盪,對此,愛德萬測試台灣董事長暨總經理吳萬錕指出,現階段受到長短料影響,半導體、設備交貨期拉長至半年以上,預計2022年第三季末、第四季初才有機會緩解。此外,針對先進製程發展現況,吳萬錕預估,2022年3奈米製程將邁入量產,2奈米則可望在2024年試產、2025年量產並推動周邊測試設備需求。
三星電子(Samsung)日前聯合三星高階技術研究院(SAIT)以及三星電子代工業務暨半導體研發中心發表新研究論文,公布首款搭載磁阻隨機存取記憶體(MRAM)的電腦。根據聲明,該技術已發展到可實現商業規模量產,三星也將繼續研究MRAM技術,投入下一代人工智慧(AI)晶片在整合記憶體與系統半導體方面的技術發展。
隨著聯合國79號法規的新汽車安全要求與新車評鑑計畫(NCAP)更新標準生效,汽車製造商必須進行轉向系統改良,以支援先進駕駛輔助(ADAS)與自動駕駛功能。但目前就車廠而言,ADAS設計充滿挑戰性,為了幫助汽車製造商提升ADAS的物體感測方式,德州儀器(TI)宣布推出全新毫米波雷測感測器AWR2944,提升車輛快速偵測物體,監控盲點,以及有效過彎的能力。
隨著汽車電氣化,車輛中的雷達感測器布建數量也越來越多,以提供更多元的功能與應用。為使相關系統趨於穩定,是德科技(Keysight)日前推出雷達場景模擬器,讓汽車製造商可在實驗室模擬複雜的真實駕駛情境,以全面提升自動駕駛測試效率。
2021年末元宇宙(Metaverse)成為熱門話題,吸引民眾、媒體、產業,甚至投資者目光,當前已有AR等產業應用於該發展趨勢,但現今整體技術尚未成氣候,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對此指出,元宇宙雖然只是概念,大量研發虛擬實境與資金湧入,也帶動AR/VR應用和2022年軟體產業,並實際導入數位資產與多元娛樂場景,未來將可預見元宇宙所構築的新型態雲端世界。
看好L2+自駕前景,英特爾旗下Mobileye日前在2022年國際消費性電子展(CES)上宣布與福斯(Volkswagen)、福特(Ford)等車廠合作,擴大該公司眾包(Crowdsourcing)式地圖測繪技術與道路體驗管理系統(REM)應用版圖,優化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進一步提升自駕車駕駛體驗。
台灣國際半導體展(SEMICON Taiwan)日前在南港展覽館盛大登場,經濟部技術處看準元宇宙(Metaverse)、5G、AIoT、用等多元領域發展趨勢,支持工研院展出軟性混合電子、晶圓精準量測、先進製程開發等十多項創新技術,為下世代關鍵產業發展及多元應用超前部署。
全球政府與廠商大張旗鼓拓展5G,台灣如何應對下一代通訊來臨。對此,經濟部舉辦「經部助攻5G搶占全球市場」成果發表會,由台灣各家大廠聯發科技、明泰科技、英業達、和碩聯合科技展示5G技術開發,布局未來商機。
隨著行動裝置大廠的率先導入,UWB新興技術有望推進未來智慧應用的發展。但若要真正被聯網裝置商廣泛採用,除了需要業者跨域合作,也需整合通訊協定標準,共組互通生態系。
高效能感測器解決方案供應商艾邁斯半導體(ams),於2019年開始評估收購德國照明技術製造廠歐司朗(OSRAM)的可能性,歷經漫漫長路,終於在2021年3月完成所有購併手續。雙方合併後,以艾邁斯歐司朗(ams OSRAM)作為品牌名稱,整合感測、光學和照明技術,不僅產品趨於多元,事業版圖更橫跨消費、工業、醫療與汽車等四大領域。
汽車電子化後,工研院產科國際所(IEK)估算,每輛汽車晶片需求量至2023年將達到200多顆,大幅提升汽車搭載ADAS及座艙體驗效能。未來電動車、先進輔助系統(ADAS)、座艙體驗將形成汽車產業三大趨勢,汽車電子架構(EEA)也將邁向網狀(Mesh)設計發展。對此,恩智浦半導體(NXP)將技術導入汽車電子領域,研發六大領域車用晶片並強化汽車安全功能。
UWB獲iPhone採用後人氣水漲船高,精準定位與測距是其應用第一個灘頭堡,未來幾年市場成長動能不墜,透過認證計畫導入將解決互聯互通問題,與藍牙間則是合作大於競爭,UWB/FiRa兩聯盟若能整合將是雙贏。
藍牙標準經過歷代革新,帶動周邊裝置爆炸式成長,音訊傳輸優化品質,LE Audio將是大勢所趨,隨著元宇宙的逐漸開展, 人們將更加重視使用體驗。
物聯網與穿戴裝置驅動PAN應用,傳輸、連結、音訊、定位、廣播等應用持續成長,UWB挾技術優勢切入精準定位與數位鑰匙應用,彌補藍牙定位精準度與安全性不足問題,開拓PAN應用新藍海,迎接更多新興個人無線裝置發展。
大規模物聯網應用領域多元,然而產品設計、量測與訊號需求都面臨挑戰,因此業界廠商推出物聯網裝置所需的設計與量測方案,3GPP也投入IoT NTN研發,以擴大訊號涵蓋範圍。
物聯網裝置間傳輸的資料量不斷增加,資料安全保護因此更顯重要。
在數位轉型趨勢的催化下,各垂直領域的物聯網應用莫不期盼新世代5G企業專網能增進通訊能力,進而在安全基礎之上加速邁向智慧化。如今物聯網安全探討的方向,瑞擎數位(PacketX)技術長王騰嶽觀察,首要是連網裝置出廠前就已預設安全認證,其次是部署運行期間的保護措施,包括端點與網路安全防禦。由於連網裝置端點未必都能安裝防毒軟體程式,只能寄望於網路安全防禦,運用企業既有的防火牆、入侵偵測防護系統等資安設備善加防禦。
在邊緣運算與5G通訊技術的推波助瀾之下,物聯網(IoT)掀起的熱潮加速串連起各類智慧裝置,而如何保障產品安全性、降低開發複雜度、加速生產是現今所聚焦的重點。針對物聯網產品開發需求,芯科科技(Silicon Labs)也提出一系列安全解決方案,協助打造完整、保密、可靠的聯網環境。
全球產業正積極布局數位化營運模式,興起智慧工廠、電動車、智慧醫療,甚至於當紅的元宇宙(Metaverse)熱潮,而在其中,人工智慧(AI)、第五代行動通訊網路(5G)、物聯網(IoT)等技術成為實踐的重要推手,也驅動認證規範與安全防護需求受到高度關注。
物聯網應用持續蓬勃開展,聯網裝置的數量與資料傳輸量大增,資訊安全的風險便隨之成為關鍵挑戰。從個人裝置、工控設備到車載應用,只要連上網路就受到各國資安標準的規範,法人單位、通訊設備及資安服務廠商,也竭盡所能協助產品開發者通過國際資安認證,或者推出受客戶信賴的產品與資安方案。
Featured Videos
Upcoming Events
Hot Keyword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