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
在COVID-19疫情的催化下,打造虛擬企業環境的意識不斷升溫,促使工業物聯網轉型迫在眉睫,作為數位轉型的關鍵推手,企業專網的角色愈趨重要,其頻譜運用的方式與規畫,更成為實現企業專網發展的重要環節。
在2020年蘋果(Apple)iPhone 11搭載內建超寬頻(Ultra-wideband, UWB)技術的U1通訊晶片後,UWB重新獲得各界注目,憑藉著高安全性與公分等級精準度的能力,於智慧手機、智慧標籤(Tag)、智慧門鎖與汽車領域發光發熱,成長潛力一片樂觀。
工業4.0一直是製造業進入數位化的關鍵指標,隨著5G技術的到來,為企業專網所帶來的可靠性與安全性與連接性優勢,是過去LTE和Wi-Fi技術無法比擬的,也將成為製造業邁入工業4.0的敲門磚。
在4G時代,精密振盪器多數應用在基頻單元(Baseband Unit, BBU),把頻率訊息從BBU透過光纖傳輸到無線電單元(Radio Unit, RU),兩個端點之間時間同步要求是1.5微秒。演進到5G時代後,端點同步的時間須縮短至130奈秒,與4G相比差距了10倍時間,且原先在4G BBU提供的部分基頻功能重新劃分到RU中,促使5G RU端也需要建置振盪器。
受COVID-19疫情影響,為了保持社交距離與降低感染風險,隨時消毒與遠距成為新辦公型態,產生了許多閒置辦公空間與資源浪費。由於「燈」存在每個空間,因此照明系統成為了後防疫智慧辦公室最容易打造的方式。
5G SA企業專網吸引眾人目光,其高速傳輸、低延遲與安全性的優勢,更是吸引相關產業鏈相繼投入,雖說目前SA方案大多在驗證及測試階段,但預期在2021年底前,將有實際的商用案例面世。
Sigfox近日宣布Ludovic Le Moan卸任執行長,由Jeremy Prince接手上任,並任命Franck Siegel成為副執行長,持續協助企業建立IoT來提升產值,並致力於投入與維持IoT帶給人們生活環境的好處。
愛立信與遠傳攜手為聯發科打造企業專網,利用不同頻段針對不同現實商業情境,探索與測試相關產品,以及加速聯發科5G數據晶片M80上市時程跟量產。
恩智浦發表EdgeLock 2GO IoT服務平台,該平台整合了Edge Lock SE050安全元件,不僅簡化了IoT設備建置雲端服務的過程,方便管理與檢視所有IoT設備的整體生命週期,同時提供密鑰防護機制,強化IoT設備從晶片配置到雲端連接的安全性
聯發科新發表5G數據晶片M80,除了支援Sub-6GHz外,也能夠支援毫米波(mmWave),成為聯發科正式推出首款「真」5G數據晶片,搶攻北美毫米波市場。目前M80仍在進行測試階段,預計2021年送樣給客戶。
Wi-Fi聯盟(Wi-Fi Alliance)日前公布自動頻率協調(AFC)系統與AFC裝置之間的第一版介面標準,該標準包含此介面的架構、協定及功能等規範。此標準將讓Wi-Fi 6E得以符合美國聯邦通訊傳播委員會(FCC)的要求,合法使用6GHz作為通訊頻段。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日前舉辦「展望2021暨CES重點趨勢研討會」,從2020年後疫情時代的科技發展,預測2021年全球科技產業趨勢,以及分析CES 2021 (美國消費電子展)展出最新產品與技術動向,協助台灣產業了解全球趨勢脈動,在未來規劃相關科技藍圖
愛立信5G RAN切片技術解決方案的出現,解鎖了5G網路帶給企業高利潤的關鍵推動力,在1毫秒間隔內分配無線網路資源,並支援多方面服務差異化處理,提升端到端管理和協調運作能力,進一步落實快速、高效率的服務交付。
隨著裝置電腦化的成本降低,應用場景變得更加多元,如何結合發展已屆成熟的雲端運算平台打造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演算環境,賦予物聯網應用感知與認知智慧,已是數位化的重要課題。
從近幾年國際間物聯網遭受攻擊的事件來看,國際知名的車廠、半導體業、鋼鐵業等,陸續爆發重大資安事故,例如德國工業大廠ThyssenKrupp,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鋼鐵製造商之一,同時也生產軍用潛艇與戰艦,攻擊者入侵工廠環境竊取資料,明顯是商業間諜所為。
藍牙5.1位置服務的能力備受關注,從發表至今在藍牙技術聯盟官網上已可搜尋到200筆以上認證的設計型號,然而實際上搭載藍牙5.1終端裝置卻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在於藍牙5.1的天線和演算法設計為高度客製化,做成終端產品仍須一些時間醞釀。
隨著企業營運業務持續朝向數位化發展,IT基礎架構的樣貌也隨之變得多元。具備連網功能的裝置,不僅只有筆電、平板、手機,還包括監視器、門禁系統、視訊、電視等裝置皆已具備連網功能,對於企業而言,傳輸頻寬需求量較以往變得更大,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仰賴視訊會議與外部據點、客戶端溝通的企業,經常發生傳輸延遲的現象。
智慧追蹤及智慧建築為物聯網應用發展的兩大趨勢,而天線為維繫物聯網生態重要的構成要素,因此如何構建設計系統,便成為各界紛紛關注的焦點。
生理資訊感測應用導入AI技術後,感測器從提供「知道」轉變成「預防」導向,不再只是生理數據的呈現,則能夠提醒使用者目前生理機能可能導致某些疾病發生,讓使用者調整飲食或作息,成為家裡的健康諮詢師。
備受矚目的5G服務去年(2020)起由國內電信商相繼開通,預期將帶動智慧製造、車聯網等數位轉型新應用得以落實。從行動網路架構來看,資策會資安科技研究所創新通訊安全中心主任林志信說明,過去4G架構大致可區分為用戶端、接入網、核心網,如今的5G仍維持類似架構,較以往最大的差異在於軟硬體的脫鉤與開放,讓營運商也可自主提供創新應用服務。
Featured Videos
Upcoming Events
Hot Keyword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