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
隨著歐盟、聯合國和各國陸續頒布自駕車法規、5G NR Release 16標準出現、自駕技術升高與大規模基礎建設出現等因素,TrendForce預測2030年L4自駕車會規模化生產,自駕車能從封閉應用場域解放,行駛在複雜的開放場域。
全球知名半導體公司英特爾(Intel)在2018年爆出CPU硬體設計缺陷,隱含著熔毀(Meltdown)和幽靈(Spectre)漏洞,駭客利用CPU推測執行機制來發動旁路攻擊(Side-Channel Attacks),取得系統權限竊盜記憶體的資料,例如密碼與金鑰等,IBM、ARM的CPU也被揭露出這兩項漏洞,影響範圍幾乎遍及所有大型、小型電腦和行動裝置等。
蘋果A14晶片由5奈米製程,但在SRAM尺寸和電晶體密度未達到台積電宣稱製程標準。為了能夠解決此問題,台積電與三星使用3D堆疊SRAM方式來減少差距,或使用NRAM、FeRAM或MRAM等記憶體來替代SRAM。
5G O-RAN戰火擴大延燒。5G已成為各國數位轉型的必備條件,而滿足這項技術的背後須具備開放、彈性與低成本的建置,O-RAN設計架構因此應運而生,吸引上下游廠商爭相投入其中。
藍牙Mesh發展穩步前進,目前已逐漸滲透於智慧家庭、智慧照明應用。除了在標準上不斷精益求精之外,藍牙技術聯盟更針對智慧家庭加開新工作組,並且與DALI結盟合作,串聯兩大通用標準,企圖透過藍牙Mesh一網打盡更多元的物聯網應用。
新世代智慧企業網路意味著透過人工智慧(AI)與高效聯網的技術,以簡化IT管理,同時實現網路自動化、位置服務,以及優異的用戶體驗。而為了達到上述目標,友訊科技(D-Link)台灣分公司宣布正式取得瞻博網路(Juniper Networks)台灣代理權,期能透過Juniper Networks新世代人工智慧企業網路、有線/無線LAN存取基礎架構等技術,提供具AI驅動優勢的網路架構,同時搭配D-Link在台灣的通路、技術、服務與行銷的優勢,協助客戶快速因應全球數位轉型挑戰。
目前全球才正開展5G世代,日本與韓國政府卻已經提前研擬6G次世代通訊技術的戰略藍圖。日本總務省在2020年提出「Beyond 5G推進戰略:邁向6G的藍圖」,南韓政府則規劃「引領6G時代的未來移動通訊研發促進戰略」。
藍牙音訊市場動力持續強勁。根據ABI研究預估,2024年TWS與智慧音箱出貨量高達15.4億個,其中將有97%的音箱採用藍牙技術,意謂著藍牙將主導智慧音箱市場。隨著2021年LE Audio標準到位,將為聽戴裝置奏出更無拘無限的美好樂章。
為了整合網路傳輸協定(IP)及穩固安全機制,DALI聯盟(DALI Alliance)日前宣布加入IP建築與照明標準(IP Building & Lighting Standard, IP-BLiS)計畫,並與該計畫成員聯手整合智慧照明系統,以簡化建築的配置、部署及維護,加速照明與建築走向自動化。
蘋果(Apple)剛在11月推出採用自主設計處理器的Macbook系列筆記型電腦,現今微軟(Microsoft)也傳出,未來其Azure伺服器和Surface筆電將不再使用英特爾(Intel)處理器,改用自行開發,基於Arm架構的處理器。雖然微軟與Arm尚未正式對此回應,但種種跡象顯示,微軟對自行研發處理器有十分濃厚的興趣。
為拓展近距離無線通訊(NFC)技術的應用場域,NFC論壇(NFC Forum)日前釋出新版產品認證計畫CR12。在CR12推出前,NFC雖已廣泛應用在各種場域,但由於應用情境有所差異,導致NFC設備使用的核心技術不盡相同,難以100%保證互通性。為解決這個問題,NFC論壇推出CR12產品認證計畫,日後硬體產品只要通過CR12認證測試,便可確保不同裝置間的互通性無虞,改善智慧手機與各種NFC硬體設備的使用體驗。
明泰科技與國立交通大學共同在交大光復校區建置5G專網,透過交大資工系陳志成教授研發的「Free5GC」核心網路,結合明泰提供5G網路設備,打造國內第一個5G SA專網。
意法半導體(ST)近期發表最新ToF模組VL53L5,最遠測距長達4公尺,最大區域測距高達64個點,採用40奈米技術製程,並且取得IEC 60825 Class 1認證,發出的雷射造成人類危害風險最低。目前全球提倡非接觸式生活,ToF技術能廣泛應用在各種無須觸碰的開關和產品上。
2019年5G商轉正式啟動,若計算電信商開通服務的網路數量,5G開始商用18個月,推動速度是過去LTE時代的5倍,預期2021年全球5G手機將達4.5億至5.5億台。在這樣的狀況下,提高5G覆蓋範圍的重要性也就愈趨重要,高通總裁Cristiano Amon認為,2021年將是5G動態頻譜共享(DSS)成形的一年,DSS讓4G和5G使用同樣的頻段,讓4G網路可以快速轉換成5G,DSS也是5G網路邁向獨立組網(SA)的里程碑,由此將建構更多的商業模式和服務。
Open Eye聯盟(Open Eye MSA)日前宣布針對50Gbps通道傳輸速率應用釋出兩項新規格—LR1和LR4,其皆使用單模光纖CWDM4波長頻道,傳輸距離可達10公里。該聯盟表示,兩項新規格的釋出,可視為針對早前於8月發布的長距(LR)單模及短距(SR4)多模等規格的補充。現階段50Gbps LR1單模標準已公開給各界,至於4×50Gbps LR4標準則僅限MSA成員使用。
國際市場研究機構IDC日前預測2021年台灣ICT市場十大趨勢表示,由於5G的低延遲與高頻寬特性能活用在工廠管理與製造需求上,2025年台灣5成製造業會採取5G專網,企業在成本與資安考量下,未來企業偏向電信業租用設備或代管設備來建置企業專網。
愛立信近期發布行動趨勢報告顯示,2026年會有35億個5G用戶。除此之外,報告也指出5G也是加速企業數位轉型與打造企業專網的動力,數位化整合是在未來是企業競爭的新基準。目前,愛立信與台灣7家廠商合作,共同打造工業4.0生態系,協助全球不同產業企業提供適合企業專網解決方案。
NB-IoT於2016年標準底定後,業界即開始進行一系列的開發與導入,大多應用於垂直應用領域,但事實上NB-IoT的能力不僅限於此,其低功耗的特性將席捲B2C市場,為個人行動裝置帶來新的發展契機。
全球5G技術標準組織(3GPP)日前於12月召開的全體標準會議宣布,有關Release 17(Rel-17)ASN.1以及OpenAPI等協定編碼,將確認遞延至2022年6月凍結,第二階段(SA/CT相關)與第三階段則是分別將於2021年6月以及2022年3月凍結。同時3GPP也表示,未來2021上半年的實體會議將以電子會議的形式舉行,並盡可能降低5G標準相關應用受影響的程度。
德國、西班牙、法國等17個歐盟國家日前共同簽署一份「歐洲處理器和半導體科技倡議計畫(A European Initiative on Processors and semiconductor technologies)」。聲明指出,為了強化歐洲嵌入式系統和半導體產業價值鏈,簽署國同意共同合作投資與半導體技術相關計畫,在2025年可以加速晶片設計、部署和製造,以及支持在歐洲運用半導體技術,促進中小企業在開發創新產品中使用先進晶片技術與提高技能。歐盟內部市場與執行委員Thierry Breton表示,在半導體產業推動上,歐洲需要擁有一個野心勃勃的計畫,從晶片設計到2奈米晶片製程,提供差異化與領導此重要價值鏈目的。
Featured Videos
Upcoming Events
Hot Keyword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