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
5G與自駕車發展熱潮居高不下。看好5G與自駕車未來可能帶來的商機,吸引晶片、設備、電信服務業者與車廠大舉投入研發資源。時至今日,5G和自駕車已蓄勢待發朝商用腳步邁進,將為通訊與運輸市場帶來全新發展契機。
半導體產業發展相當快速,許多新興應用與市場不斷湧現,因此業者除了必須持續投入技術研發,更重要的是深入各個的產業中,了解不同市場的需求,並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因應此趨勢,英飛凌(Infineon)也在2018年正式成立了大中華區,將台灣、中國大陸與香港的業務從亞太區獨立出來,希望區域團隊能夠更貼近市場需求,並更即時地提供客戶所需的解決方案與產品,帶動更多創新應用發展。
製造業以生產效率、良率提升為目標,工廠走向更加智慧化發展已是不可逆的趨勢,進一步帶動工業4.0時代的來臨。看準此商機,德州儀器(TI)祭出處理器、感測與通訊等拿手強項,加速工業自動化發展,期能在工業轉型的潮流中,找到了一個乘浪而起的機會。
在人口與社會變遷、氣候變化、城市化以及數位化轉型的趨勢下,日益突顯微型電子的重要性,也帶動半導體產業的快速成長,包含能源效率、移動性、安全、物聯網和大數據等領域,皆在自然環境與人為因素影響下備受注目。趁此趨勢,英飛凌(Infineon)於日前舉行年度台灣媒體聚會上宣布將以「智能匯聚、e動未來」為目標,深耕上述四大領域,以連接真實與數位世界為願景,打造便利、安全和環保的生活。
2020年將進入全球5G競賽,除了有望掀起一波換機潮,提振智慧型手機市場,5G高傳輸速率、低時延的特性,結合人工智慧(AI)的高處理效率,更將促成許多新興應用的崛起。而為掌握下世代行動通訊的商機,聯發科技也持續投入5G與AI等前瞻技術的研發。
5G商用發展再攀高峰。繼年初高通(Qualcomm)於CES展會上發表已有30餘款5G終端設計,搭載Snapdragon X50數據機與Snapdragon 855後,更在2019年MWC開展前夕,宣布推出全新5G多模數據機Snapdragon X55及射頻前端(RFFE),提供全面性的數據機至天線系統方案,一口氣備足5G前哨戰戰力,加速商用發展。
5G、人工智慧(AI)、自駕車、機器人、擴增實境(AR)、影像感測與光線追蹤感測等發展不斷升溫,無論是從技術層面或市場商機皆令人引頸期待。本文將從此七大技術,深入剖析2019年科技產業技術發展風向,期許促進相關產業發展更為成熟。
自駕車發展仍舊是2019 CES的重頭戲,各大廠不僅在ADAS技術有推陳出新的發展,針對內部車用娛樂系統的研發展示,更是搶走所有鎂光燈焦點,包含高通與英特爾皆推出相關方案,為駕駛與乘客帶來更優異的乘車體驗。
Wi-Fi聯盟在2018年10月宣布推出運行於2.4/5GHz的最新技術802.11ax,並將之命名為「Wi-Fi 6」。新一代的規格除了著重於速率與性能的提升,也從網路架構著手,導入正交分頻多工存取(OFDMA)及Uplink MU-MIMO等全新的傳輸機制,來因應下世代通訊大頻寬、低延遲的傳輸需求。而Wi-Fi 6規格的推出,更有望進一步帶動Wi-Fi市場發展。
電子產品越來越走向輕薄短小的設計,而微型馬達小而巧的物理特性,正為智慧型手機、無人機、智慧醫療與車用市場,帶來節能、提升效率與強化終端裝置性能的好處,可望促進相關產業發展更為成熟。
感測融合是透過軟體技術,整合不同的感測訊息,經過演算法綜合判斷之後,得到一個結果,越多感測訊息越接近真實世界,但處理難度也越高,能發展複雜又準確性高的感測融合技術,便有機會成為產業領導者。
隨著通訊技術的演進,裝置支援的技術與頻段也越來越多元,包括Wi-Fi、藍牙、4G等,天線系統中的埠(Port)不斷增加,量測複雜度日益增加。邁入5G高頻時代,訊號量測將面臨更多挑戰,使得網路分析儀在產品研發過程中扮演更中要的角色。儀器本身的穩定度、雜訊表現以及動態範圍也成為市場選用時的首要考量。因應此趨勢,羅德史瓦茲(Rohde & Schwarz, R&S)推出R&S ZNA新一代高階向量網路分析儀(VNA)。
電子貨架標籤可以打破傳統紙式標籤限制,更有效率地動態調整產品價格。而在智慧零售風潮的引領之下,許多業者也紛紛導入電子貨架標籤,整合線上線下通路以及物流系統,強化產品的價格競爭力。
802.11ay導入MU-MIMO技術與通道綁定機制,可大幅提升傳輸頻寬與速率,支援AR/VR、4K/8K高畫質傳輸等應用。而802.11ay規格發布在即,晶片與量測廠商也紛紛推出解決方案備戰。
感測器與感測網路的蓬勃發展,不會是冷冰冰的科技與沒有溫度的數字,從人的需求出發,而終於改善人們的生活,面對不同範疇的感測應用,感測的性質、系統的設計、產業的商機、發展的趨勢,各有不同的需求與重點。
自駕車可說是刺激未來經濟發展的火車頭。然而,實現自駕車發展卻非輕而易舉,在運算速度、網路速度與開發速度不斷升級下,相關供應鏈廠商如何提出對應的方案因應需求,將是開啟汽車商機重要訣竅。
人工智慧(AI)的加持進一步推動雲端資料中心、儲存的發展,更刺激大數據資料量爆炸成長。為了改善資料量不斷增加的問題,雲端與儲存業者,如Google、亞馬遜(Amazon)、百度與阿里巴巴,皆希望能藉由客製化ASIC晶片的導入,提升整體伺服器雲端運算效能。
室內定位追蹤市場需求旺盛,推動各類型無線通訊、感測系統不斷推陳出新,期能滿足更精準得室內定位需求。舉例來說,日前藍牙5.1核心規格加入新的尋向(Direction Finding)功能,使搭載了藍牙技術的裝置可偵測藍牙訊號方向,將定位系統提升至公分等級。未來,藍牙定位系統結合擴增實境(AR)應用,將可實現AR室內定位,或透過AR應用引導用戶找到其個人物品,如錢包和其他容易丟失物品的大概位置,提供更加準確的資產追蹤。
全球IoT產業規模將從2016年的7,000億美元左右,成長至2021年達1.36兆美元,終端節點裝置的數量更是多如繁星,而從人類文明發展以來,對於生活改善的努力不曾停止,在這個基礎上,環境感測應用發展還有非常多未開發的藍海。
目前無線充電市場由電磁感應技術主導,不過,隨著技術與應用市場的發展,近來也有廠商推出非耦合式的無線充電解決方案,透過射頻或紅外線等技術,支援中場/遠場無線充電,盼能藉此拓展應用商機。
Featured Videos
Upcoming Events
Hot Keyword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