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
2017年穿戴裝置出現兩大趨勢,一是獨立化、一是AI化,穿戴裝置將持續導入更多獨立功能,進一步降低對智慧手機的「依賴」;再導入邊緣運算AI功能,幾年後的穿戴裝置產業將呈現百花齊放的榮景。
智慧醫療產業商機水漲船高。根據工研院表示,2016年台灣醫療生技產值為3,150億台幣,其中,醫材產業產值達1,415億元,規模最大,年增率約6.5%。看好此商機,工研院在經濟部支持下,運用台灣目前在ICT軟硬體的能力與優勢積極推動醫材發展,並主攻人工智慧(AI)、智慧醫療兩大領域,期能讓整體醫材產業產值於2020年達到2千億元的目標,積極朝醫療4.0時代邁進。
獨步全球的德州儀器(TI)DLP(Digital Light Processing)微機電顯示技術,隨著技術的不斷改善與效能提升,也正式將顯示能力提升至4K;同時發揮DLP不同技術特性與不同尺寸解析度DLP晶片特點,進軍汽車、工業、醫療、消費性等新興應用領域,產品包括微型投影機、抬頭顯示器、頭戴式顯示器、3D印表機、近紅外線光譜儀等。
人工智慧(AI)商機不斷湧現,無論是在無人車、醫療、工廠,甚至是家庭等應用領域皆能看到相關發展,而支援AI的單一產品所搭載的半導體數量上升,為相關晶片製造商開啟藍海市場,吸引GPU和FPGA廠商擴大布局搶占山頭。
看好智慧生活的應用商機,藍牙技術聯盟(Bluetooth SIG)於2016年底正式發布新一代藍牙5技術,隨後又於近期宣布,藍牙將開始支援Mesh網狀網路,提供更遠、更廣的傳輸範圍與多點傳輸的應用,提升藍牙聯網競爭力。
工業物聯網仰賴裝置、感測器和營運控制軟體(MES)之間全面性的連接。導入該架構的三項必要考量點、四項建設流程,將設備運算連網和通訊協定轉換概念納入,以成就高效率的工廠營運、裝置連網和工廠智慧化為目標。
近年全球在高畫質影音的應用上不斷發展,造成網路資料流量屢創新高,而經由行動通訊上網的比重也越來越高,針對大量的網路需求,包括資料中心、小型基地台等基礎建設的發展也跟著水漲船高,芯科科技(Silicon Labs)持續發展這些通訊設備需求的高整合時脈(Timing)元件,並布局5G時代更龐大的商機。
智慧喇叭在2017年初掀起一片熱潮,2016年服務型機器人銷售中,以亞馬遜Echo為首的智慧助理銷售占比達47.4%,銷售量520萬台。但也有市場聲音傳出,智慧喇叭終究是過渡產品,語音助理軟體的應用才是未來,真相如何?本文將進行深入剖析。
人工智慧(AI)商機水漲船高。支援AI技術的卷積神經網路(CNN)、迴圈神經網路(RNN)和長短期記憶網路(LSTM)在內的神經網路,正推動各個產業的爆發性技術進展;為進一步提升AI應用效能,Imagination於日前發布全新神經網路加速器--PowerVR 2NX NNA,支援無人機、智慧汽車、行動裝置與工業自動化等,實現神經網路的高性能運算。
中、美、日、歐已成為全球發展車用通訊協定的重要國家。汽車市場對於高可靠度與低延遲的聯網需求日增,促使車間通訊技術成顯學,其中基於IEEE802.11p標準開發的DSRC與LTE-V技術備受看好。
要走向工業4.0智慧工廠的願景,透過外加模組式的資訊擷取與聯網解決方案將現有機器和儀器連上網路,將是實施智慧製造的第一步,如此工廠才能獲取智慧決策運作所需的關鍵資料。接下來,在邁向智慧製造的過程中,下一階段要做的事就是資料分享平台的強化。
自駕車、車聯網、共享汽車與電動車趨勢快速成長,驅動車用人機介面(HMI)轉型,從過去中控台、顯示螢幕車用抬頭顯示(HUD)各自分工,逐漸轉變成整合型的人機介面,加速車用娛樂系統和安全資訊顯示應用發展。
對現在的工業設備來說,既有的工業乙太網路已足夠,但是如果要實現未來工業4.0的願景,則必須仰賴TSN所提供的Gbit/s等級傳輸量、數十微秒的精準傳輸時間,以及僅數十毫微秒的節點時間同步效能。在工廠內部所採用的無線通訊技術則是百花齊放,與工業乙太網路相輔相成。
嵌入式快閃記憶體存取標準才剛從eMMC推展至UFS(Universal Flash Storage),便馬不停蹄地將版本發展到3.0,UFS存取效能上「有感」的提升後,將成為嵌入式Flash儲存界面主流,預計2018年進入市場,2019年以後可望主導嵌入式行動儲存介面。
LPWAN三大陣營NB-IoT、LoRa、Sigfox脫離試運行的實驗網階段,2018年都要大舉投入商轉,肩負海量物聯網基礎建設的重責大任,相關技術與廠商都卯足全力在最近投入網路、產品、服務等布局,希望能搶占物聯網廣大商機。
根據IDC於2017年物聯網的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亞太地區有將近3億的累積家用物聯網裝置數(Install Base)占整體物聯網裝置總數的將近10%。隨著聯網裝置的擴增,其安全意識愈受重視,已成為提升產品差異化與競爭力的不二首選要素。
Wi-Fi無線連接技術邁向新里程碑,逐漸成為網路語音通訊的主流技術。根據思科(Cisco)的VNI(Visual Networking Index)報告指出,Wi-Fi正逐漸為全球行動網路電信商(MNO)廣泛接受,並發展成為用於流量卸載的互補網路,可預期Wi-Fi覆蓋範圍將日趨擴大,滿足網路語音通話應用需求。
生物辨識近年來成為眾人注目焦點,iPhone X加入人臉辨識功能,不外乎也希望藉由生物特徵辨識來提升資安保護能力。作為支付媒介之一,智慧卡的安全性也可以透過添加生物辨識功能來提升,而可撓式熱感指紋辨識技術,則可望為智慧卡的安全性多添加一層保障。
物聯網IoT發展是未來幾年科技產業的重心,無線通訊應用更是其中的亮點,從距離僅數公分的NFC、室內應用的藍牙(Bluetooth)與Zigbee、家用網路主流Wi-Fi、一直到遠距的LPWAN如NB-IoT、LoRa等,這些應用因為牽涉到無線網路,所以發展的過程中預計也會帶動大量的訊號檢測需求,宜特科技順勢建立完整的無線通訊天線/訊號量測服務,協助客戶搶食未來幾年持續成長的無線通訊商機。
因應5G高傳輸速率、低延遲應用發展,射頻前端5G發展的關鍵推手之一。為了支援更多頻段、多標準,以及各種不同應用市場需求,射頻前端朝向高整合、低成本設計已成趨勢。
Featured Videos
Upcoming Events
Hot Keyword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