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機介面裝置 個人電腦 平板電腦 多點觸控 觸控螢幕

深入居家多元情境 新興人機介面軟硬兼施

2010-12-22
個人電腦在製程與技術的帶動下,逐漸增強運算效能和設計彈性,並走進日常應用,鍵盤、滑鼠反而成為箝制個人電腦產品型態創新的枷鎖。因此,在觸控面板技術漸成熟,以及語音、影像及動作等偵測技術亦趨完善的帶動之下,使個人電腦從工作應用轉向居家應用,以便更融入家庭之中。
隨著個人電腦應用領域逐漸拓展,產品型態也從桌上型、筆記型走向隨身可攜的一體式平板電腦,尤其從移動模式、使用場所、空間限制、操作輸入和輸出限制等影響因素(圖1)來看,個人電腦已從原本固定位置、游牧移動,開始因應其他的移動模式,使用場所亦逐漸擴大。

資料來源:資策會MIC(07/2010)
圖1 個人電腦因移動、場所、空間和輸出入之因素影響示意圖

因此,相互對應的操作輸入和輸出顯示,已經無法從傳統的鍵盤、滑鼠和螢幕等固定的應用模式得到滿足,衍生更多值得探討的商機;但相對而言,也更加複雜、難以定義及規範。

再者,除了情境、場所的限制以外,來自不同使用者角度、觀點的使用需求和功能規格,都可能有所差異,而這些差異有些反映在產品型態中,如傳統摺疊式筆記型電腦或新興一體式平板電腦,導致實體人機介面裝置的取捨問題;或者基於特定設計功能或套裝軟體需求,透過動作感應達到三維(3D)多元空間控制的需求。若從個人電腦產品發展型態與人機介面應用方式來看,可以六種發展方向加以說明(表1)。

區分需求 既有產品強化特性

在多元場所情境和不同類別使用者的聯合帶動下,應用於桌上型電腦或筆記型電腦的鍵盤或滑鼠將也因此區隔化、特用化。如訴求極致娛樂效果的高階遊戲用桌上型個人電腦,擁有相對應的高階娛樂用鍵盤,甚至包含特定的輔助軟體可與遊戲軟體配合,提升控制性和方便性。

另外,配合使用筆記型電腦作簡報的使用者,傳統滑鼠改採無線藍牙(Bluetooth)通訊取代有線通用序列埠,並增加紅光雷射指引器功能,方便使用者簡報。

在此發展方向下,對於人機介面周邊廠商而言,舊有的產品、介面和模式可配合特定之情境和使用需求加以細分,透過友善使用或功能加強其特性,並進行產品加值。

新介面搭舊模式 使用者增學習負擔

若將鍵盤打字和滑鼠點選視為舊有應用模式,部分新興人機介面尚未跳脫此一窠臼,如導入個人電腦的觸控面板主要仍用手指於螢幕上點選和滑動,採取過往滑鼠點選和拖曳的操控模式。

此類發展趨勢因應不同場所、情境或使用需求的替代模式,對一般慣用舊有模式的主流使用者而言,須增加額外的學習經驗曲線和成本負擔;對於新接觸個人電腦的使用者或特定使用者,如幼兒或學童,則可配合輔助軟體或套裝軟體,達到預期的教育、學習等需求目標。

配合廣泛情境 新介面開拓應用

傳統產品型態可以藉由新興人機介面創新或拓展應用模式,如以上述Sixense動作感應遙控器而言,導入如Wii控制器一般的應用模式,可以拓展個人電腦的娛樂應用或其他使用需求的情境。再者,亦可將傳統滑鼠點選和拖曳螢幕圖像的應用模式,改以更立體的實體物件顯示,並配合多點觸控方式達到對虛擬物件的移動、使用和更多操控功能。

為跳脫原有鍵盤、滑鼠操控模式的優點,必須呼應更多不同場所、情境與使用者的需求,藉著軟硬體整合,可以比舊有應用模式更符合特定使用者的需求;但相對而言,新興應用模式的導入將增加額外的成本、原本使用者的學習曲線並受限於使用情境,而非過往的通用模式。

區隔舊有型式 迷你電腦出線

迷你筆記型電腦等產品為此部分代表。晶片功能和面板規格達到技術要求和使用需求,從舊有產品型態衍生的新興產品,並從中區隔和創造出新產品市場區隔。

以迷你筆記型電腦而言,小體積和輕重量的優點,讓使用者可以視為輔助的第二台個人電腦,利用移動時的便利性使用一般的網路應用,若需要更強大的運算功能,則可另外利用家用、企業或學校等共用桌上型個人電腦。

然而受限於原有的人機介面和應用模式等限制,除了更加輕、薄、短、小,實際上在產品型態上並無太大的變革空間。

恐遇創新瓶頸 舊模式僅過渡方案

如同傳統產品型態沿用舊有的應用模式,新興產品型態一開始發展多半試圖以新興人機介面取代舊有應用模式,並試圖改變操作方式,原因是採用新興人機介面才能打破原本產品型態的限制,例如去除實體鍵盤改用觸控螢幕,即可創造出一體式平板電腦產品型態;此外,沿用舊有操作方式可減輕使用者學習困難,甚至毋須大幅變更作業系統或應用軟體,對主流使用者和軟體開發商而言,可節省高額的變更成本和調整時間。

然而維持舊有模式以節省時間和金錢,應屬於軟體開發商的過渡模式,主因是新興人機介面不完全適用於傳統鍵盤、滑鼠模式,如投影式鍵盤或虛擬螢幕鍵盤,兩者在使用上存在差異性;此外,新興人機介面將受限於傳統鍵盤、滑鼠操作的方式,讓系統廠商或軟體業者無法藉此創新自有應用模式,藉此吸引特定市場區隔的使用者。

通用/特定模式南轅北轍

對於新興產品而言,首要重點是能否藉新興人機介面跳出原有窠臼,創造更適合使用者之友善性、方便性和效率性的應用模式,這也是當初iPhone成功的關鍵之一。

然而通用應用模式和特定應用模式有如光譜的兩極,要從中尋找整合的可能,猶如緣木求魚。比較文書處理員和幼兒的需求,前者須要與語系緊密配合的鍵盤,而後者需要滑順且不傷眼睛的觸控面板。簡言之,分則兩利,合則只能取其輕或取其重。

資料來源:資策會MIC(07/2010)
圖2 產品發展與使用需求細膩,切割不同市場區隔。
因此,綜合以上個人電腦的六種產品應用模式和發展趨勢(圖2),可從產品之型態、介面和模式等三軸切割出不同的市場區隔;另一方面,亦可從使用場所、個人和軟體等三軸切割出市場區隔,在兩個三軸交互影響之下,切割出無數的市場區隔和產品差異。

因此對於系統產品廠商、介面裝置供應商和軟體應用及整合業者而言,圖2立體矩陣中,尋找鎖定的使用定位以及相應的產品規格,將是個人電腦市場及產品面對未來多變且多元發展的趨勢,增進思考角度取得更多商機。

家庭情境複雜 有待新型產品突破

綜合上述,可以推導出圖2六種發展方向與雙三軸市場區隔化的方式。另外,由於個人電腦的長久發展和廣泛需求,使得廠商和使用者對於個人電腦的寄望甚深,換句話說,即希望個人電腦得以因應各類應用的情境,並適應於不同的使用需求,因此發展出各種新興產品的型態。

若從使用三軸分析,家庭使用場所包含客廳、書房、餐廳和臥室主要生活空間,以及須注意防水、防潮的廚房、浴室和陽台等場所;家庭使用者則包含把工作帶回家和處理家庭事務的成年人、學習階段的各級學生、退休在家的老年人,以及尚未就學的幼童。相對於單純的辦公室場所和人員,家庭生活應用更加複雜和多樣化。

若從產品三軸來看,家庭應用產品隨場所和使用者需求,可望橫跨傳統桌上型電腦和筆記型電腦,以及一體式平板電腦和其他新興型態產品,可置於平面電視背面之超迷你電腦,甚至可與餐桌結合之全桌面觸控螢幕產品。然而,可攜式或可嵌入家電與牆壁的多媒體平板裝置,因未具備完整個人電腦功能,僅有部分資訊處理能力,或僅作為家用個人電腦之遠端多媒體顯示終端。

家用個人電腦除因應工作任務、家庭事務和課業學習等使用需求之外,亦要考量多人的親子互動學習情境,以及家庭成員共同的娛樂情境,包含多人互動遊戲或分享生活、旅遊影音資料。

因此,從上述分析來看,個人電腦應用於家庭生活的可能產品型態將如表2。其中,傳統產品為了節省空間、多人使用,桌上型電腦將逐漸轉以全螢幕觸控功能之一體成型(AIO)產品;而筆記型電腦除強化螢幕觸控,以供親子或多人使用之外,並不會有太大差異性。

至於新興產品,一體式平板電腦仍在發展階段,其外觀和功能亦不會因場所有異而有所不同,應僅會有防潮、防水或戶外反光等功能加強;而平板以外的新興產品型態,如與電視整合之類機上盒產品,或嵌入牆壁的多媒體資訊平台等產品,但嵌入式產品應以顯示終端為主流,而非屬個人電腦產品。

個人電腦/家庭應用成趨勢 聲音/攝影/觸控走向內建

觀察個人電腦於全球市場的發展態勢,從原有人機介面的導入與拓展,以及新興應用模式發展方向的創新和探索等層面來看,除關鍵技術尚待改進外,如大型觸控面板成本價格和多點觸控功能、特定功能攝影模組或投影式模組等,很多來自於不同感官、技術和電子裝置的人機介面,已導入個人電腦應用領域中(表3)。

為符合使用者的需求,多數的傳統的桌上型電腦提供從鍵盤、滑鼠到攝影模組的選擇式外接功能,加上人機介面周邊供應商提供對應作業系統的硬體驅動程式,大部分人機介面應用模式都可符合現有滑鼠應用模式,或是與特定套裝應用軟體配合增加功能,如數位繪圖板可增加畫筆感壓力道功能,以模擬各式筆頭的實際繪圖效果。

至於筆記型電腦則承襲桌上型個人電腦應用模式,但內建使用者所需的基本人機介面功能,如實體鍵盤、取代滑鼠的觸控板或微型搖桿。而攝影模組、聲音輸入則和桌上型電腦一樣,多應用於網路影音即時通訊,而非人機介面操控功能。其餘人機介面應用模式,多以外接裝置方式,以擴充人機介面應用模式,如桌上型電腦。

有關新興人機介面應用模式和新興產品型態,將視功能規格和功能需求,決定其是否內建或外接硬體裝置,甚至以虛擬方式達成。再者,在部分產品應用趨勢的改變和需求的引領下,如桌上型電腦的觸控面板,可望從外接改為內建,而筆記型電腦將內建動作感應模式。其中,不論何種產品型態,在個人電腦和家庭應用的發展下,聲音輸入、攝影模組和螢幕觸控將逐漸走向系統內建的主流。

套裝軟體助人機介面發揮特定功能

從軟體整合層面來看,以人機介面應用模式與個人電腦軟體互相配合的方式而言,主要可分為系統內建、驅動程式或輔助軟體和套裝軟體不同層次(表4)。系統內建主要指其應用模式和驅動程式已內建於作業系統之中,如鍵盤、滑鼠和搖桿等,不論硬體驅動程式或操控介面功能,都已由作業系統提供,使用者直接將硬體裝置插入連接埠或與個人電腦達成連線即可使用。而安裝硬體商另行提供的驅動程式和輔助軟體,能作用於個人電腦作業系統、或提供更多於傳統鍵盤、滑鼠的操控功能,如在鍵盤上增加多媒體娛樂控制鍵盤、或是在滑鼠上增加更多控制鍵。然而,若其增強功能備受使用者肯定和使用,通常將於新版作業系統導入系統內建模式。

套裝軟體指人機介面應用模式已與套裝軟體供應商達成合作,可與該套裝軟體的特定功能密切配合,如數位繪圖板之筆尖感壓力道功能,可以與專業繪圖套裝軟體配合,以達到模擬炭筆、畫筆甚至毛筆等筆觸。

人機介面應用模式的硬體裝置屬於主流,多數使用者適合的軟體功能已內建於作業系統之中,讓各類使用者不論使用各式文書、簡報、繪圖或工程等套裝軟體,都可以遵循通用的操控模式,如鍵盤、滑鼠或搖桿等應用模式。

至於原有的觸控板、繪圖板等應用模式,由於技術局限或專用於特定工作任務,在家用產品型態無太多發揮空間;而聲音輸入、攝影模組等模式,仍深受專用軟體影響,除非專注於互動教學或多人娛樂的家用應用軟體,否則將不會加入以影音模式作為人機介面操作方式的功能。

然而,如何將傳統人機介面應用模式導入一體式平板電腦等新興產品型態,須透過作業系統或輔助軟體模擬原有操控方式,如以手指滑點功能取代滑鼠操作、以螢幕虛擬鍵盤取代實體滑鼠,皆是新興產品型態亟欲在作業系統解決的挑戰。

而新興人機介面應用模式導入傳統或新興型態則更複雜,主要是新興人機介面不只取代原有鍵盤、滑鼠操控方式,而是透過更直接、方便或有效率的方式,執行各輔助軟體或套裝軟體所訴求的特定應用模式,如多媒體影音娛樂播放軟體,透過攝影模組的軟硬體結合,來達到使用者利用手式來操控的功能等。

這些新興、特定人機介面應用模式,已非原本內建於系統軟硬體功能所能提供,需要各類輔助軟體、甚至直接與套裝軟體直接配合。此外,目前主要家用應用軟體仍是以原本工作任務需求為主流,如何針對家庭事務和生活所需做調整,並配合各式新興人機介面,將是未來上下游資訊大廠重任。

受學校機關刺激 AIO電腦看漲

由於人機介面除觸控面板逐漸內建於個人電腦之外,鍵盤、滑鼠、麥克風及攝影模組,仍以外接、內建等方式裝置或透過軟體強化,因此較難實際統計其滲透率或應用狀況,僅能以有效市場規模或其預測為潛力市場。

此外,目前具新興人機介面之個人電腦應用於家庭生活之發展方向來看,具螢幕觸控功能之AIO電腦及同樣具螢幕觸控功能的筆記型電腦,將有最大的潛在市場規模。至於平板裝置,或以書籍閱讀為主的電子閱讀器等產品,則不列入個人電腦產品市場預測中。預計在廠商推動和市場需求帶動的刺激之下,全球具螢幕觸控功能之AIO電腦,可望在2010年達到一百九十萬台,2014年達到六百八十萬台(圖3)。其中商用產品因受學校等機關採用,得以快速成長,而家用產品則蓄勢待發,預計將從原本的三成比重,至2010年逐漸提升至四成左右。

資料來源:資策會MIC(06/2010)
圖3 2009~2014年全球具觸控螢幕之主要個人電腦有效市場規模預測

然而受到半導體技術進展和元件成本下滑等因素影響,主要以新興市場為目標的超低價AIO電腦中、高階產品出貨量,恐在2013年低於不具螢幕觸控功能超低價AIO產品,因此反讓觸控螢幕採用比重趨於停滯。

至於具螢幕觸控功能的筆記型電腦,則主要受到觸控面板技術與成本,以及軟體導入應用與配合等因素影響,除了特別強調多人使用或特定用途的產品之外,採用速度將不會太高。因此,預測在2010年,包含一般或迷你筆記型電腦,採用螢幕觸控功能的比重應該僅有3.1%,但其出貨量可以達到五百九十萬台;預計至2014年,受到成本下滑和軟體支援等助益,採用比重可提升至11.5%,出貨量則可成長至三千七百七十萬台。其中商用產品採用的速度應該比較快速,家用產品占螢幕觸控功能的筆記型電腦出貨量,則可望從2010年的四成表現,至2014年成長到五成以上。

綜合上述,新興人機介面於家用個人電腦的發展機會,可從產品和使用等兩大特性來發展,並加上基本產品三大軸面和使用三大軸面進行定位,鎖定市場區隔和產品規格,並透過軟體整合業者、元件供應商和系統廠商之間的相互合作達成所預期的特性、需求。

完整方案蓄勢待發 軟硬體整合扮推手

以個人電腦而言,台灣系統廠商對於個人電腦產品設計、開發的掌握能力,對硬體系統組裝、整合的生產能力,以及跨及全球各地運籌能力,都在全球新興商機中保有發展空間。但相對而言,對終端市場所需的產品規格設定缺乏研究,無法直接與全球各國單位、組織聯繫,也無法掌握與應用軟體結合所欲達至的終端系統,讓台灣系統廠商僅能提供標準產品或照單生產。

若以台灣元件廠商的角度而言,之所以造就台灣元件廠商從新興商機中獲得實際利益的優勢,在於因應特別規格、需求的技術應用能力,因此長期耕耘於硬體系統的韌體開發能力,以及台灣現有資通訊產業聚落所形成的溝通效率與合作綜效。然而,在承「硬體」啟「軟體」的價值鏈體系之中,若無法藉助系統廠商或軟體業者,台灣元件供應商實則無法突圍而出,引領新興人機介面應用模式。

儘管台灣系統廠商與元件供應商在各式人機介面技術多已具備導入與開發能力,但若受制於無法互相配合的軟體業者或系統整合商,將面臨英雄無用武之地的窘境。因此,如何拉攏或躋身軟體業者或系統整合商角色,使個人電腦終端系統的解決方案更加完整,將是重要關鍵。

目前,台灣個人電腦系統廠商,如宏碁、華碩、微星、技嘉和明基等,多已跳出原本系統製造業者角色,而走向全球品牌業者的發展,然而目前是以標準型個人電腦搭配主流作業系統、套裝軟體為產品規格大宗。

未來,台灣品牌業者是否能鎖定特定市場區隔,設定產品規格,進而拉攏或開發相對應的作業系統或應用軟體,以與不同的終端需求整合,將是如何在不斷細緻分化的個人電腦市場區隔中站穩腳步的不二法門。

(本文作者為資策會產業情報所資深產業分析師)

Upcoming Events

熱門活動

More →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