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因應行動數據大幅成長的挑戰,營運商需取得更多的頻譜、增設更多的小型基地台及提升頻譜的效能。在各類頻譜中,授權頻譜提供最佳效能,並為營運商的首選,而未授權頻譜的角色也日益重要,其能提供適時的數據卸載。
若要善用未授權頻譜,其中一項方式為透過LTE小型基地台,將LTE載波聚合由授權頻譜拓展至未授權頻譜。高通研究部門已投入大量研究,以探索LTE-Advanced拓展至未授權頻譜(LTE-U)的可行性,並驗證其中的優點。
改善網路表現
透過未授權載波與授權FDD/TDD載波在小型基地台內加以聚合,LTE-U可擴增現有的LTE行動網路,為消費者提供最佳的行動寬頻體驗。
整合式LTE網路利用授權及未授權頻譜以提供無縫式行動聯網、更大的數據容量、提升中間用戶的數據速率及擴大覆蓋範圍。在高通密集部署的模擬情境中,LTE異質網路搭配LTE-U的使用吞吐量,較Wi-Fi 802.11ac結合LTE的方法提升兩倍以上。
在兩項根本因素影響下,LTE-U的表現與頻譜效能皆優於載波Wi-Fi。
*LTE無線電連結如Hybrid ARQ的功能較為完整且效能較高,調變與編碼機制(MCS)效能更高、更精細,接收器表現也較佳。
*LTE-U有更佳的MAC層效能,完整的保護控制通道、以CSI回授為基礎的智慧網路排程與速率管控,並在相同建置中協調介面同步運作
這些連結與MAC層的功能,讓LTE-U可提供更大的容量,且隨著網路日益密集,干擾也成為左右其表現的主因,LTE-U會在未授權頻譜中創造更多的創新技術,包括LTE-U與Wi-Fi演進,兩者都將提升未授權頻段的效能,且能提供消費者更多選擇。
整合式LTE網路
對於已擁有LTE授權頻譜網路的蜂巢式營運商,可使用補充下行鏈路(SDL)或載波聚合技術,將LTE-U無縫與授權頻譜的LTE載波捆綁在一起。
*補充下行鏈路:未授權頻譜僅供下行鏈路流量使用
*載波聚合:未授權頻譜同時支援下行與上行鏈路流量
在此兩種情況下,有著嚴格QoS規範及重要訊號流量的應用,可被導引至授權載波以確保其可靠度。授權與未授權載波能以整合式網路的型態方便管理,數據流量亦可依據需求,彈性導向授權或未授權載波。
與Wi-Fi技術共存
以技術而言,LTE-U適用於任何未授權頻譜,不過初步的目標頻段為5GHz,且因為可用頻寬較大,讓不同的技術與用戶分享頻譜。
未授權頻段與Wi-Fi等其他技術共存及公平分享,正是LTE-U的重要標準。依據各個地區法規要求與上市時程考量,營運商共有兩種LTE-U可選擇:以3GPP Rel-10為基礎的LTE-U,以及Rel-13授權協助接入技術(LAA)。
LTE-U R10版本
在沒有「先聽後送(LBT)」規範的市場中,如美國、南韓、中國及印度等,LTE-U能以LTE Rel-10/11/12載波聚合協定來部署。
LTE-U小型基地台(eNB)與裝置(UE)做為全新的LTE射頻頻段需支援5GHz,若要達到Wi-Fi或其他未授權技術共存,可運用無線電資源管理技術,而不需要改變R10協定。R10版LTE-U初期布建時,著重於補充下行鏈路運作,故只有eNB會使用5GHz頻段傳輸,共存功能也多以小型基地台建置。藉由微調現有LTE產品設計,R10版LTE-U可運用LTE龐大生態圈,且可以盡早部署於LBT以外的市場。
除了通道選擇與SDL功能,若無明確通道可用,就需要共存時域技術,明確的說,LTE-U系統若以Rel-10/11/12做為設計基礎,「載波感測調適傳輸(CAST)」技術會感測鄰近節點的使用情況,調整未授權頻段內次級基地台的LTE-U開關工作週期,其頻率為數十至數百毫秒。工作週期依據活躍Wi-Fi AP數量及通道用量決定,以達成在同一通道與其他裝置公平分享。
在高密度等情境中,CAST讓LTE-U成為Wi-Fi的好鄰居,因為LTE-U能大幅清出通道空間,反觀CSMA在高密度情境很容易造成磨擦。CSAT設定工作週期時,也要考量同一通道內其他營運商附近的LTE-U小型基地台;LTE-U在「啟動」期間也會出現短暫的傳輸落差,讓道給鄰近Wi-Fi內如VoIP等延遲敏感的應用。
LTE-U R10/11/12版標準在LBT以外的地區,能符合5GHz未授權頻段所有法規的要求。LTE-U商用設備將需通過最基本的5GHz效能及一致性規格,以及相當完備的共存規格,後者涵蓋LTE-U/Wi-Fi及跨LTE-U部署的共存情境。該測試情境與通過標準在設計時,都比現有的Wi-Fi共存測試更完善、嚴格。
高通在聖地牙哥園區部署一套LTE-U空中測試網路,在超密集的網路內涵蓋多個Wi-Fi存取點與LTE-U小型基地台以評估實際表現。經過多次測試後,LTE-U不僅提供絕佳的表現,更能與Wi-Fi共存,而在多種情況下,能提升鄰近Wi-Fi存取點表現的原因在於LTE使用未授權頻譜可增進效能。該測試結果已在今年MWC活動中展出。
R13 LAA
以R10為基礎的LTE-U無法為歐洲或日本等市場採用,因為當地對未授權頻段設有額外的規範,對通道占用的限制通常亦稱為「先聽後送(LBT)」、最低頻寬占據等。為提供符合這些市場的單一全球架構,3GPP已投入開發Rel-13 LAA。除了LBT規範外,LAA也符合其他法規的要求,例如傳輸「功率頻譜密度(PSD)」,以及歐洲的通道占據頻寬要求等,維持與Wi-Fi等未授權技術共存亦納入Rel-13 LAA規範中。
LAA設計透過「空閒信道評估(CCA)」程序,能符合ETSI EN 301 893內的LBT規範,負載型設備(LBE)設計運用進階的CCA(eCCA)程序,達到完善的LAA運作,能在相同頻段內與Wi-Fi共存,如圖1所示。但光憑LBT並不足以保證在所有情境內皆可與Wi-Fi共存且公平的分享,額外的排程技術是必須的。
|
圖1 LAA/Wi-Fi在同頻道共存示例 |
除了透過CCA程序的LBT,Rel-13 LAA預估也將調整現有DL及UL LTE波形、增加探測訊號以支援未授權頻段探測及存取,在CCA成功後增加信標訊號以保存傳輸通道,並調整HARQ協定以支援非同步運作。
3GPP於2014年9月將LAA納入Rel-13研究項目(SI)。該研究項目涵蓋補充下行鏈路及DL/UL CA,並預計於2015年6月確認完畢,進而處理工作項目。3GPP Rel-13則預計於2016上半年完成。
高通已在2015年MWC展出Rel-13 LAA SDL聚合,該展示運用多項LAA原型小型基地台及以高通LAA設計提案為基礎的UE,後者包括透過CCA支援LBT的新波形。除了使用LAA能改善使用者體驗及網路容量,也展出與Wi-Fi的共同通道共存與公平分享。
LTE-U/Wi-Fi達到良好共存
由於Wi-Fi等其他技術也在未授權頻譜內運作,LTE-U必須支援未授權頻段共存與公平分享。LTE-U自創始以來,即設計與Wi-Fi及其他未授權技術共存。LTE-U超越未授權頻譜的最低規範要求以確保合理共存,若要達到絕佳的共存,LTE-U對任何鄰近Wi-Fi節點的干擾,不得超過相同設定內的其他Wi-Fi節點產生的影響。
有三項重要功能皆可幫助LTE-U與Wi-Fi及其他未授權技術達到良好共存:
*通道選擇:根據不斷的通道衡量,LTE-U小型基地台總試著選擇清空通道以避免干擾鄰近節點。由於5GHz內包含多條20MHz通道,因此通道選擇功能在中低密度情境相當有效。
*若無清空通道可用時則需要時域共存技術。依據特定市場的未授權頻段規範而異,與Wi-Fi合理分享通道的技術不一,對於美國、南韓、中國及印度等非LBT市場可運用CSAT技術,無需改變Rel-10載波聚合協定即可達到共同通道之共存;在歐洲、日本等LBT市場內,Rel-13 LAA能與Wi-Fi分享通道,此需藉由通道清空評估程序(CCA)以感測通道是否可用,並在一毫秒至十毫秒等明確時間範圍內調整傳輸時間。兩種選項取捨的考量因素包括特定地區的法規要求以及上市時程。
*臨時次級基地台運作:在LTE-U之中,未授權載波是以次級基地台運作,若流量負載低,LTE-U小型基地台會釋出未授權載波以回歸到授權頻譜的錨載波。
高通及其他公司已充分研究過共存表現,多項模擬結果顯示,LTE-U可提供較高頻譜效能與較佳使用者體驗,同時維持鄰近Wi-Fi用戶的表現。
此外,高通已在空中測試環境內,測試過LTE-U表現,使用超密集壓力測試室等商用Wi-Fi設備,測試結果證實LTE-U的合理分享效果,亦顯示LTE-U比Wi-Fi本身更適合做為Wi-Fi的鄰近技術。高通於2015年的MWC活動上展示兩組LTE-U,兩者差異在於有無LBT功能。
破除LTE-U九大迷思
未授權頻譜是組電波,任何人若運用符合最低技術規範的技術,均可用以開發與部署無線通訊技術。此種簡易政策型架構支援非批准創新–為無線成功演進相當重要的一環,不僅開發出Wi-Fi、藍牙等技術,也衍生出相關的新裝置、應用、產品及服務。
將4G LTE-Advanced技術的優點拓展到未授權頻譜的概念,最早是由高通在2013年提出,掀起下一波創新浪潮。LTE-Advanced進入未授權頻譜後,經過調整讓Wi-Fi等其他未授權技術合理分享頻譜,其容量與覆蓋範圍也比今日的Wi-Fi部署多一倍,同時也將實現無縫行動聯網,並維持與鄰近Wi-Fi布建合理共存,為用戶提供更佳的行動寬頻體驗。
Verizon與T-Mobile等營運商均宣布將在明年於未授權頻譜中部署名為LTE-U的項目,但反對LTE-U的組織正在試圖阻止,聲稱LTE-U無法與Wi-Fi合理共存,甚至要求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延後批准LTE-U設備。
儘管辯論是無線產業的常態,但在目前的公開討論中,錯誤資訊及論點恐將拖累業界所需的創新步調,為釐清事實,以下是反對LTE-U人士正在散播的主要迷思。
迷思一:LTE-U對消費者無益,只對營運商有利
LTE-U的容量與覆蓋範圍比載波Wi-Fi解決方案多出一倍以上,營運商及終端用戶皆受益於此。以相同資料量而言,LTE-U用戶將更快使用完未授權通道,讓Wi-Fi用戶有更多時間運用未授權通道,而拜授權頻譜聚合所賜,LTE-U能提供與LTE相同的無縫行動體驗。若無縫行動創造的表現愈佳,代表用戶可享受更好的體驗。此外,測試顯示LTE-U比Wi-Fi本身更適合做為Wi-Fi的鄰近技術,營運商若將LTE-U部署取代載波Wi-Fi,鄰近Wi-Fi存取點用戶的體驗將更好。
迷思二:LTE-U缺乏與Wi-Fi合理共存的適當協定
LTE-U僅使用5GHz未授權頻段的特定區域,將整個2.4GHz頻段及大部分的5GHz頻譜都留給Wi-Fi及其他未授權技術。
LTE-U在啟動傳輸之前會先尋找清空的通道,若無清空通道可用,LTE-U也會感測其他LTE-U及Wi-Fi存取點,限制本身通道使用量至一個合理的範圍。若在高度密集的環境下,同一通道有十個存取點共用,LTE-U將限制其十分之一的傳輸時間。
此外,LTE-U限制連續傳輸的時間上限為50毫秒,如此可讓鄰近網路於延遲敏感的應用傳輸如無線網路語音;而在低流量條件下,LTE-U會釋出5GHz未授權通道,回歸傳統LTE運作只使用授權頻段。
迷思三:營運商會操控LTE-U基礎架構的共存機制
打算布建LTE-U的營運商已公開支持合理分享規範。包括Verizon、T-Mobile及其他業界利害關係人均署名強調「我們大力支持Wi-Fi,也同意新技術必須合理的分享未授權頻譜,因為這項顧慮LTE-U論壇才會成立並釋出眾多合宜協定與共存測試要求,以確保LTE-U與Wi-Fi及其他技術一同運作時,表現能夠和Wi-Fi一樣好,甚至更好」。
迷思四:LTE-U無視Wi-Fi的頻譜合理使用標準
Wi-Fi標準並未定義未授權頻譜的合理使用,換言之,Wi-Fi與Wi-Fi共存目前並無標準,然而LTE-U總是會感測鄰近的Wi-Fi存取點並與鄰近用戶合理分享頻譜,如上述文字及相關連結所言。圖2呈現其中一項LTE-U測試–與多項Wi-Fi存取點在單一通道同時運作的情況,A線為「Wi-Fi廠商A」的四個存取點吞吐量,B線為「Wi-Fi廠商B」,無論LTE-U是開或關(C線),廠商B存取點的通道用量比例皆高於廠商A。LTE-U符合並超越目前的共存法規及規格,創造更佳表現,也對Wi-Fi平均吞吐量(D線)無負面影響。
|
圖2 LTE-U與Wi-Fi共存測試結果示例 |
迷思五:LTE-U是一項專利而非標準技術
LTE-U的基礎為4G LTE標準,由3GPP在其第10、11、12版中界定。定義LTE-U規格與共存的詳細技術文件均公開發表,任何廠商均可研發相容設備,請見LTE-U論壇網站。此外,最新共存測試案例也新增至LTE-U論壇規格中,回應Wi-Fi利害關係人的技術評價。
迷思六:需要更多測試確保與Wi-Fi共存
在與Wi-Fi 共存方面,LTE-U是經過最多測試的技術之一,高通研究部門與LTE-U論壇的廣泛測試結果,均已記錄在提交聯邦通訊委員會的意見與回覆中,高通已在CES及MWC等公開活動中展示共存,也曾在聖地牙哥園區內,多次向業界利害關係人、分析師及媒體示範。
分析機構Signals Research Group(SRG)在Verizon與Qualcomm的支持下完成許多測試。SRG以多項實驗室測試與分析為準,結果再次證實LTE-U與Wi-Fi能成功共存,該組織在測試結果簡報中指出,「LTE-U若得與Wi-Fi共用通道,均為合理使用,其傳輸時間比例依使用同一通道的Wi-Fi訊號源而定」。
迷思七:LTE-U並未遵守未授權頻譜規範
營運商布建LTE-U時,將遵守所有未授權頻譜相關規定,尤其在美國,LTE-U完全遵守聯邦通訊委員會規範。
迷思八:需要更多法規監督以確保共存
現有未授權技術法規政策均發揮預期效果,未授權政策架構以及非批准創新的原則顯然相當成功,持續創造新技術、裝置、應用程式、產品與服務,在這項架構塑造的環境下,Wi-Fi、藍牙、ZigBee、Z-Wave、Thread、DECT、LTE Unlicensed及其他許多技術均可成功布建。
迷思九:LTE-U在業界合作仍不足
LTE-U與Wi-Fi共存的合作案已進行數月,包括一對一合作與產業團體內活動。
LTE-U論壇所有創始成員亦為Wi-Fi聯盟成員,他們同樣很在乎Wi-Fi能持續成功。LTE-U共存規格於2015年3月發表後,於六月依據Wi-Fi業界利害關係人的回饋更新,例如增加上行鏈路與VoIP測試案例。
高通也自行或與其他業界夥伴一同參與,和其他公司密切地雙邊或多邊合作開發共存技術,也透過許多業界組織,如3GPP、LTE-U論壇、ATIS、IEEE 802、Wi-Fi聯盟等,在近期聯邦通訊委員會通報內容中包括眾多簡報、示範及會議詳細紀錄,這項工作尚在進行而合作項目也將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