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電子裝置 QCharge DPPM SPPM

彌補DPPM不足 SPPM獲手持式裝置青睞

各種手持式電子裝置都有一共同之處,亦即具有可充電電池,大部分還具有內建充電電路。當外部電源,例如交流電(AC)變壓器或通用序列匯流排(USB)連接線接至輸入終端時,充電電路將對電池進行充電。當連接外部電源時,若此裝置為啟動狀態,則理想上,此裝置應盡可能從外部電源汲取電力,以節省電池電力。
欲實現此功能須具備自動電源選擇電路,其一般是整合在充電器控制IC中。針對電源管理,設計工程師可以二選一,選擇動態或靜態電源路徑管理(SPPM)。

DPPM方案應用普及

在使用電池的手持式應用中,動態電源路徑管理(DPPM)是最常見的方法(圖1)。主要的傳輸元件(Pass Element)QMAIN為穩壓器,可提供調節過的輸出電壓VOUT。次要的傳輸元件QCharge則是充電控制元件,由VOUT驅動,針對電池充電提供恆流或恆壓。在充電時,若輸出電流超過電源電流範圍,則QCharge將成為一個開關,連接電池和系統,以提供一部分必需的輸出電流。

圖1 動態電源路徑管理方塊圖

DPPM有數個優點。首先,當電池完全沒電時,DPPM可以讓此裝置利用外部電源立刻獲得電力。如果沒有電源路徑管理,則在此電力耗盡的電池內,未被充電至系統可開啟的電壓水平,一般為3伏特(V)之前,此系統無法獲得電力。根據充電器電路的涓流充電設定不同,此段等待時間可能會從數分鐘到數十分鐘不等。

第二,當利用外部電源對電池進行充電時,DPPM可將來自外部電源的可用電流分為兩路,一路將必要的電力傳送至手持式系統,另一路則提供電池充電所需的充電電流。當到達此外部電流的輸入電流極限時,此電源路徑管理會將傳送至手持式系統的電流列為優先。如此一來,若電池在系統啟動的情況下進行充電,則它在很短的時間內便能充飽。當除去外部電流後,QCharge會立刻全面開啟,讓電池和系統連接,提供系統所需的全部電力。

然而,DPPM方法存在許多限制。第一個限制是系統電流快速瞬變中的壓降問題,這會發生在電池充電期間,若此系統電流為突升模式,便意味著輸出端的負載電流會週期性地由趨近於零快速升至2安培以上。由於此電流會超過輸入電源的最大能力,因此充電場效電晶體(Charge FET)必須逆轉電流,以供應部分的突升電流(Burst Current)。由於電流逆轉的時間有限,在此落差期間,輸出電壓會下降,導致電流會扭曲(Distortion)(圖2)。

圖2 動態電源路徑管理瞬變電流反應

第二個限制則是IC設計的成本和複雜度,因為其中包含兩個須要調節的傳輸元件。其中之一為調節傳送至系統的輸出電壓,另一個則是調節電池充電的電壓或電流。

SPPM解決電壓下降

針對上述第一個目標的達成,靜態電源路徑管理是較簡化的解決方案,且不會產生電壓下降的問題。然而此一解決方案並無法將系統和充電電流列為優先。

SPPM方法的概念如圖3~4所示。主要的FET QMAIN為充電控制器元件。其中的開關SW1連接電池和系統。當電池電壓超過VPPM門檻(系統最低操作電壓,一般是3.2伏特),此開關會導通,且無論是否存在外部電源,電池都會連接至系統。如此一來,當此突升電流被系統汲取時,由於開關已打開,因此電池也已準備好供應所需的電流,這解決了電壓突降和電流扭曲的問題(圖5)。由於此設計僅需一個調節元件,便能調節輸出電壓或充電電池的電流,因此IC設計的複雜度及成本也得以降低。

圖3 靜態電源路徑管理方塊圖

圖4 靜態電源路徑管理控制程序
如果電池電壓低於VPPM門檻,SW1會斷開,則VOUT會成為一個4.2伏特的恆壓來源,為系統供應電壓。在此同時,一個50毫安培(mA)的恆流源ITRKL會被啟動,以細流充電模式對電池進行充電,直到其電壓達到VPPM門檻,亦即具磁滯現象(Hysteresis),之後SW1會關閉,然後此電池會連接至系統,如此可解決電力枯竭的電池的啟動問題。

由於SPPM可解決電池電力耗盡時的系統啟動問題,因此正逐漸成為頗受手持式應用青睞的電池充電解決方案。

圖5 靜態電源路徑管理瞬變電流反應

(本文作者任職於英特矽爾)

Upcoming Events

熱門活動

More →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