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
除了物聯網與人工智慧等技術,5G通訊因為具備高可靠度與低時延遲的特性,更成了製造業進行數位轉型的關鍵一環,同時也是製造產業最受注目的議題之一,盼能透過工業物聯網與5G技術的合流,加速實現智慧製造願景。
產生大功率射頻能量的電晶體通常與通過空中傳輸訊號的電信系統供電相關聯。然而,這種能量也用於其他許多目的,如點燃鐳射、加速粒子或產生熱量。在後一種情況下,能量場變得足夠強,足以將材料的溫度提高到特定值。這種射頻能量(也稱為射頻功率)是治療從皮膚老化到腫瘤、心臟疾病和原發性高血壓等各種疾病的醫療系統的驅動力。射頻電源最初是電力的基本來源,在發明後迅速過渡到真空管,今天又過渡到固態元件。因此,如今的醫療系統使用各種射頻功率電晶體來產生射頻功率。
工業物聯網(IIoT)解決方案對各種資料收集需求的適應能力將影響整體系統的運作效率,而如何整合資訊(IT)與自動化(IA)系統需求,更彈性地處理龐雜的資料,提升系統的運作效率,遂成為IIoT解決方案開發的一大重點。
1954年美國無線電公司(RCA)推出採用陰極射線管(Cathode Ray Tube, CRT)技術的彩色電視機,正式將CRT顯示技術商品化。到了1968年索尼(Sony)的CRT特麗霓虹(Trinitron)開始量產,直到21世紀最後一間CRT工廠熄燈,四、五十年來,CRT主導了大部分時候的顯示器技術。
小型基地台的作用會隨著通訊世代演進。本文將說明有關最新小型基地台環境趨勢的實用見解,以及有關如何克服使用5G將可能帶來的RF挑戰。
第五代行動通訊系統的發展,源起於2012年國際電信聯盟無線電通訊部門(ITU-R)所設下的IMT-2020與未來發展藍圖,自此開始下世代行動通訊系統的願景與技術研究。而全世界各國家、產業組織、與國際公司也紛紛投入發展第五代行動通訊系統的行列。發展至今,第五代行動通訊系統(即IMT-2020系統)在全世界期待之下,將於2020年面世,並肩負起下世代行動通訊發展之任務。
硬體設計並不容易。隨著需要支援的標準越來越多,以及高效能應用的複雜性呈現指數成長,開發人員因此致力於在不斷擴展的標準、協定、規範以及結合更高速的串列資料傳輸之間取得適當的平衡。
近年工廠數位化喊得震天價響,邁向工業4.0似乎就能一步登天。但橫在美麗願景之前的,卻可能是冗長繁雜的細部改善。轉型已箭在弦上,遵守新網路安全產業標準,建立透過雲端與其他工廠系統同步運行的工廠,勢所必然。
自動駕駛的技術協作有助於促進自動駕駛和證明其是安全、高效和可行的。自動駕駛汽車(AV)正迅速從炒作走向現實。根據Emerj報告,記載了11家最大的汽車廠商計畫,其中包括本田、豐田和雷諾-日產在內的幾家最早將於2020年部署。 然而,很明顯,部署批量生產的自動駕駛汽車比傳統汽車有更多的要求。自動駕駛需要與駕駛員、其他車輛、基礎設施進行積極的互動,並且需要更多的驗證。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為了訊息加密系統開發出採用真空管技術的類比資料轉換器。自那時以來,業界就定義並採用SNR、SFDR和ENOB等關鍵參數來量化資料轉換器的效能。這些傳統參數是由傳統架構開發而來,而這些架構使用混合器和濾波器,來選擇通道及用於常規的奈奎斯特速率(Nyquist-rate)(即低頻取樣)資料轉換器。
2019年是5G發展的重要一年,同時也可能是所有的標準化工作、技術開發、頻譜拍賣以及重新定義使用案例的轉折點。現在,5G正從現場試驗朝初期的商業化部署邁進,並且5G毫米波(mmWave)網路也已經啟用了。
自從Martin Cooper博士在1973年進行第一次行動通話(Call)以來,第五代行動通訊(5G)已經是無線通訊領域的一次最全面的進步。雖然在第一代無線技術以後取得了一系列巨大進步,但與5G的複雜性相比,顯得黯然失色。5G不僅將資料速率從50Mbps提升到令人驚歎的1Gbps(比大多數住宅的寬頻快100倍以上),還可將往返延遲從數十毫秒縮短至物理原理決定的極限。這種低延遲對於發掘各種未來應用的潛力至關重要,這些應用包括下一代機器人和未來工廠、自動駕駛汽車通訊、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遠端手術、物聯網(IoT)、電競遊戲、虛擬實境(VR)和擴增實境(VR)以及其他時間關鍵型應用(圖1)。
對於瞭解3D圖形技術的人來說這個產業正在發生一件真正令人興奮的事情,也就是即時光線追蹤技術的發展。它通常被描述為電腦圖形學的「聖杯」,光線追蹤技術是使用一種模擬真實世界光線行為的技術來生成3D場景,從而為開發人員提供工具來製作的逼真視覺效果。2016年Imagination推出了世界上首款專用的光線追蹤加速器,使該項技術能夠應用到實際場景中,2018年輝達(NVIDIA)為個人電腦推出了硬體平台來支援他自己版本的技術,並命名為「RTX」。
在2017年12月推出的5G NR(New Radio)第十五版標準,為超快速下載、可靠的低延遲連接,以及未來即將出現的數十億個新物聯網(IoT)裝置的連接,奠定了基礎。透過可擴充的參數集、靈活的波形和新的頻譜,5G NR提供一個穩定的框架,以解決5G IMT-2020預想的各種不同使用案例,而頻譜是實現這些目標的關鍵要素。近期指定的運作頻段,可實現更高的傳輸速率和更大的容量。
嵌入式圖形設計中的一項重大難題是用作框架緩衝區的記憶體。這類記憶體應選用高速運行、價格低廉的大容量產品。遺憾的是,為了將記憶體整合到嵌入式圖形設計中,通常不得已得有所妥協。最好的情況下,妥協的代價就是導致成本增加,嚴重壓縮獲利空間。更糟的是,可能得將設計工作外包或增加培訓及新進員工才能成功完成設計。本文聚焦在使用微控制器(MCU)的嵌入式圖形應用中整合高密度、高效能記憶體的考量,討論盡可能降低甚至消除其潛在影響的方法。
3GPP Release 16有望使高精準度定位服務更平價、普及且更可靠。利用與各種非蜂巢式技術結合帶來的新訊號特性,可實現穩健、可靠和多用途的混合式定位功能。
本文首先簡單介紹網路功能虛擬化(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zation, NFV)、K8S (Kubernetes)專案與國家5G NFV計畫;接著介紹工業技術研究院所建立的網路功能虛擬化效能實驗室、相關測試技術與測試案例,藉由多年深耕網路功能虛擬化的經驗,該實驗室能為客製化客戶所需環境,以釐清效能瓶頸並產出效能報告。另外,儘管Kubernetes已是為目前主流的虛擬化容器技術,但現有Kubernetes仍略顯不足,工研院團隊亦整合其他專案並加強了效能監控、虛擬化管理與網路方面的性能,本文在最後也給予簡短的結論。
開發者經常將通用運算放大器用於電流檢測應用,這些傳統運算放大器成本低,用於無數應用。然而,有時開發者會發現這些運算放大器在電流檢測電路中出現故障。進一步檢查退回的運算放大器元件時,它們如預期運作。那麼問題出在哪裡?這是因為運算放大器名為「通用」並不意味著「可用於所有用途」。電流檢測通常用於電源管理和過電流保護應用,必須精準。假設檢測結果不精準,那麼當手機電量快耗盡時,電量指示可能是8%;可能設計在100A觸發的過電流電路,卻發現保護電路在150A才啟動,所有下游元件都被損壞,這就是通用和精準的區別。
2019年4月10日日本總務省總合通信基盤局電波監理審議會,根據NTT DoCoMo、KDDI、軟銀(Softbank)與樂天移動日本四家電信商所提交出的5G營運申請計畫書,決定將3.7GHz、4.5GHz以及28GHz三頻段之5G頻譜配發給電信商。
近日市面上推出高度整合式微波增頻變頻器與降頻變頻器晶片,能在極寬頻率範圍內工作,在50歐姆電阻下能支援24GHz至44GHz的頻率範圍,以及支援超過1GHz的瞬間頻寬,並透過各項效能屬性來簡化小型5G毫米波(mmWave)平台的設計與實作。這類平台除了能在後傳(Backhaul)與前傳(Fronthaul)網路中用來轉換常見的28GHz與39GHz頻段,還能用在許多其他超寬頻寬發送器與接收器應用上。
Featured Videos
Upcoming Events
Hot Keyword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