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
在通訊架構快速演進之際,為滿足消費者對更高頻寬、更好更可靠且更安全服務的需求,開發廠商推出創新技術和設計方法,如SDNet軟體定義規格環境,使客戶能快速推出和升級新一代有線和無線網路及資料中心線路卡。當與完全可編程(All Programmable)現場可編程閘陣列(FPGA)和系統單晶片(SoC)搭配使用時,SDNet能使通訊設計團隊運用「軟」定義網路的創新方法,實現新一代軟定義網路架構線路卡的設計和升級。
在競爭激烈的家庭寬頻電信市場,電信服務供應商面臨著嚴峻的壓力,除了要在資本投資與服務供應之間取得平衡外,還要能滿足消費者和標準對頻寬越來越大的要求。過去10年來,光纖到府(Fiber to the Home, FTTH)一直被認為是能滿足這些需求,又能有效與有線電視網路競爭的唯一可行技術方案。但是,光纖網路的商業條件已越來越嚴苛。在成本考量的現實要求下,電信業者不得不尋求新的方法,以期能盡量延長現有銅線基礎建設的生命週期。
就如同許多半導體元件一樣,高速的類比數位轉換器(ADC)不會總是運作得很完美,儘管許多業界人士會這麼期待著。由於先天上的限制,使其偶爾發生超出正常功能之外的轉換誤差,但許多真實世界中的取樣系統(如測試與量測設備等)無法容許高速率ADC的轉換誤差。因此,有能力將高速類比轉數位轉換誤差率(CER)的頻率與強度量化是相當重要的,如此工程師才能夠以適當的性能期望值設計系統。
近年來,由於手機與平板電腦等智慧終端裝置中影音與行動上網等寬頻應用的普及,促使無線通訊系統整體資料傳輸量呈現爆炸性的成長。思科(Cisco)2014年的全球行動數據預測報告(Global Mobile Data Traffic Forecast)預估全球行動數據流量自2013年至2018年將會以61%的年均複合增長率(Compound Average Growth Rate, CAGR)增加。這意謂著2018年的全球行動數據總量將會成長為2013年的11倍左右,預估將高達15.9艾位元組(Exabyte, EB)。
物聯網(IoT)已成為科技產業的新行話。物聯網泛指由各種電子設備組成,並可透過網路相互通訊的生態圈。國際數據資訊(IDC)分析師預估,2020年全球物聯網裝置量將達到2,120億台,其中310億台會自動連線作業。
根據愛立信(Ericsson)於2014年6月的報告,僅採用全球行動通訊系統(GSM)/增強數據率演進(EDGE)技術的行動用戶仍是目前行動用戶主流,主要是因為發展中國家之用戶所得不高,多使用低成本的手機,對中高階服務的需求也不多,電信業者提供GSM/EDGE技術已足夠使用。雖然已開發國家對於採用新技術的需求快速提升,但對於為數眾多的GSM/EDGE來說,升級基地台與手機仍需一段時間。
在電池備用電源應用中,每隔幾天電池便會出現短暫的充電,讓自放電情形進行再補充,很少會出現完全放電的情況,而每當處理這種應用時,必須知道一些特殊條件;如使用磷酸鋰鐵(Lithium-iron-phosphate,即LiFePO4)電池時,必須關閉電量計的平衡功能,或者必須使用一種加強型韌體。
隨著類比數位轉換器(ADC)藉由更小的製程節點而在設計與架構上持續進步,新類型的GHz ADC產品也開始興起。其能夠以GHz與更高速率直接進行射頻(RF)取樣(沒有假插入訊號),為通訊系統、儀器以及雷達應用的直接射頻數位化所需要的系統,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隨著科學技術和經濟改革的快速發展,汽車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之一。每年發生的交通事故中,汽車擦撞的頻率也隨著汽車數量的增加而升高。駕駛過程中,人的視線死角是難以避免的,但若能準確地預測路況,將能夠大幅降低車禍事故的發生。
將數位訊號處理器(DSP)、繪圖處理器(GPU)和現場可編程閘陣列(FPGA)拿來當作中央處理器(CPU)的加速器,具有性能和功率效益上的優勢。但考慮到運算架構的多樣性,設計人員需要一種統一的方法來衡量性能和功率效益。
開關模式電源轉換器如今在業界應用非常廣泛,為多種終端應用提供高性能解決方案。此類元件常用於電腦、電動工具、電視、多媒體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汽車及其他無數電子裝置的電源及電池充電電路。
物聯網(IoT)正影響著一般人的工作、娛樂和生活方式,而且它還是改變企業業務運作方式、增加其差異性,並在未來數年中提高盈利的關鍵。隨著情境感知的增強,物聯網為大量行業的複雜決策提供寶貴的智慧方案,包括能源、汽車、航空、油氣、醫療等。本文將討論這些機會和挑戰,並介紹一些克服這些挑戰的方法。
穿戴裝置的操作行為和介面與現有的手機、平板裝置大不相容,因此在作業系統(OS)設計上也必須有所因應,而現有市場上穿戴裝置搭載之作業系統依據架構設計,約可分為原生系統改良與專屬作業系統兩大類。不同的作業系統類型會關乎其測試的考量,本文將進一步分析兩種產品的測試要點,以確保整體運作效能。
平板裝置和智慧型手機出貨快速增長,雖帶動可攜式應用風潮與龐大商機,但也引發長效電池供電系統設計的新技術挑戰,相關設備的電池管理系統(BMS)必須支援不同類型的變壓器和電池化學成分,並擁有高效率的快速充電和智慧管理能力。
MEMS感測器將加速轉向Combo設計。隨著MEMS加速度計、電子羅盤製程技術演進,多軸感測器與控制ASIC的Combo整合型設計可望加速成形,並逐漸躍居市場主流地位。
近來4G長程演進計畫(LTE)成為一個火熱的名詞,為通訊市場注入一股新活力。LTE又可細分為長程演進計畫-分時多工(LTE-TDD)與長程演進計畫-分頻多工(LTE-FDD)兩種技術,本文將依序討論它們的詳細規格與技術差異,並將分析各自的優缺點,最後簡略剖析台灣LTE的發展狀況。
802.11ac無線區域網路(Wi-Fi)市場目前正呈現高速發展態勢。來自ABI Research的資料顯示,2013年802.11ac Wi-Fi裝置在消費性與企業市場滲透率分別為8%和6%。ABI公司產業分析師Khin Sandi Lynn表示,2013年消費級Wi-Fi裝置出貨量中,雖然802.11n裝置仍然占據了最大的市場占有率,但預測從2014年開始,802.11n的出貨量將開始下滑,取而代之的是802.11ac裝置的快速增長,並可望在2014年底達到消費級Wi-Fi裝置市場整體數量的45%。
在現今寬頻連接技術中,單對高速數位用戶線路(Single-Pair High Speed Digital Subscriber Lines, SHDSL)即使已經使用超過15年,仍是最受青睞的寬頻技術之一。對傳統電信服務而言,這項標準技術已被廣泛部署在各種不同的系統中,如寬頻存取,包括局端(CO)、用戶端(CPE)、寬頻中繼器,以及採用多對綁定(Bonded)配置的點對點資料傳輸,最高可提供60Mbit/s的對稱資料處理能力。另外還包括乙太網路第一哩(EFM)的應用,這項技術會在系統內做為長距離實體(PHY)層之用。
從可攜式健康和健身追蹤器到智慧手表(Smart Watch),穿戴式產品正日益改變一般人的日常生活方式。20世紀80年代的電腦革命為資訊時代帶來了空前的個人生產爆發力。20世紀90年代筆記型電腦的出現,伴隨著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將人們由電源線和網路線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接著,蜂巢式電話和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的爆發性成長,又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行動性和無線連結能力。而今日的「腕上革命」伴隨著物聯網(IoT)的興起,正將「行動」推向一個全新的視野--穿戴式運算。
可攜式電源應用領域可說是既廣泛又多樣化,從僅消耗幾微瓦(μW)平均功率的無線感測器網路(WSN),到採用數百瓦電池組的推車式醫療或資料擷取系統,種類非常豐富。
Featured Videos
Upcoming Events
Hot Keyword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