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的類比數位轉換器(ADC)與數位類比轉換器(DAC)一般皆屬於差動電路設計。差動電路具有許多勝過單端(Single-ended)設計的優點,包括熱雜訊的共模拒斥、次諧波、以及電源雜訊與突波。此外,相對於單端輸出設計,差動電路允許每個輸出端配置一半的電壓。
而另一邊的分立式收發器,則通常會被設計成單端輸出的50歐姆匹配元件,諸如低雜訊訊號放大器(LNA)、混波器、以及中頻增益放大器。連結差動式ADC或DAC,則需要運用單端轉差動、或差動轉單端之變壓器或換衡器(Balun)。
對於ADC而言,輸入端需配置去頻疊濾波之重要功能,其可用來濾除寬頻熱雜訊,進一步防止雜訊混入ADC的第一奈斯奎特區(頻率定義為ADC取樣率的一半)。如果放大器透過較寬頻寬驅動ADC,則超出第一奈斯奎特區的放大器輸出雜訊在ADC取樣過程中便會混入第一奈斯奎特區,並加入ADC的雜波底值,進而使訊號鏈的整體雜訊性能衰減。去頻疊濾波器配置到放大器之後與ADC輸入端之前,即可限制放大器的頻寬而局限其輸出雜訊對ADC雜波底值的影響。此外,去頻疊濾波器更會濾除接收器上產生的寬頻突波,這些訊號若不加以濾除,還可能混入ADC的第一奈斯奎特區。類似的原理,DAC輸出端配置差動濾波器可濾除DAC產生的寬頻雜訊與突波。
在ADC與DAC濾波器方面,業界偏好的設計是透過差動低通濾波器(LPF)濾除雜訊與突波。濾波元件往往占用許多基板空間,業者如Mini-Circuits則推出一系列微型化雙重/差動式濾波器來解決此問題。
考量上述差動訊號之優點,業界偏向於將差動訊號盡可能置於訊號鏈後部,使其盡量遠離在接收器之後、以及發送器之前。圖1顯示基於上述這些假設的收發器。差動濾波器包含2個單端濾波器,每個濾波器匹配50瓦或單一真正差動濾波器匹配100瓦。無論何種情況,若想從單端轉到差動模式並提供匹配的阻抗,便需借助阻抗轉換元件。採用換衡器是業界慣用的方式,如圖1所示。這裡應注意的是換衡器可配置在收發器鏈的許多位置,進而構成差動訊號。圖1中,換衡器與差動濾波器是兩個分立元件,但如Mini-Circuits開發的換衡器濾波器整合式單一元件,可簡化設計並減少占板空間。
整合式差動濾波器優點
差動式設計的優點除了共模拒斥,還有兩個單端訊號之間的增益與相位匹配。理想的情況下,兩個單端通道擁有相同的增益以及180度的異相(Out of Phase)。由於差動訊號通道上的增益與相位不平衡將導致共模雜訊、突波、甚至次諧波的衰減拒斥,因此完全整合差動濾波器能最佳化元件匹配,把誤差減至最低,此外不僅可節省電路板空間,還因線路縮短更進一步減少增益與相位誤差。
Mini-Circuits的一系列差動濾波器提供在小型封裝中採用低溫共燒陶瓷(LTCC)基板,封裝可從0805涵蓋至1210。
LTCC技術益處
低溫共燒陶瓷(LTCC)多年來一直是表面黏著設計的熱門技術,因為它具備強固、再現性(Repeatability)、以及低成本等特性。LTCC電路基板可堆疊最多30個分層,在不同LTCC卷帶分層之間還可結合介電與導電材料。LTCC材料通常具有低介電損耗,其介電常數(Dk)介於5到10之間。高Dk值也促成更小的LTCC電路尺寸。隨著Dk提高,單位空間的電容值也會升高,進而使建置差動濾波器的整體空間可更進一步縮小。
嚴密控制電路尺寸與尺寸公差可確保LTCC設計能在毫米波頻率(頻率從30GHz起,波長僅10mm或0.394吋)運行。LTCC濾波器和通用基板具備許多相同的效益,包括振幅與相位匹配濾波器通道,這些通道可支援差動式系統,另外還有將多個濾波電路整合在一片基板上從而節省空間的好處。
在LTCC相對其他技術的許多優勢中,有一點就是LTCC濾波器相對較小。能夠堆疊多達35層的元件使業者能實作出各種複雜的電路拓撲,達到無人能及的微縮程度。這些元件由於採用陶瓷材料與單片結構,因此非常強固而適用於各種極端環境,包括太空、低溫設備及高振動應用條件等。
直到最近,LTCC主要用在低於10GHz頻寬的應用,但由於近期材料系統與電路拓撲的進步,使射頻元件設計商能進一步開發出頻寬達到毫米波等級的濾波器。LTCC能容納所有型態的電路,包括集總(lumped)、離散(Distributed)、腔體(Cavities)(SIW),因此適合各類型應用,範圍包含特高頻(VHF)通訊、5G以至於其他新興高頻率系統。
從經濟層面來看,LTCC由於本身高重現性與低成本的特點,因此成為許多量產型設計的理想技術。業者如Mini-Circuits提供產量上的多元彈性,無論開發階段的小量試產,或是生產階段數千至數百萬的量產均可涵蓋,其使許多經特殊設計的非經常性工程(NRE)成本相對較低,於設計與生產方面的前置時間也進而縮短。
(本文由Mini-Circuits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