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
藍牙技術聯盟(Bluetooth SIG)近期發表2024年市場更新報告,預測2024~2028年藍牙各技術及應用的市場發展。其中,定位服務的裝置出貨量成長幅度最大,而電子貨架標籤(ESL)作為藍牙新興應用,也預期將在接下來幾年迎來顯著成長。
是德科技(Keysight Technologies)指出,2024年將是各項技術突飛猛進的一年,人工智慧(AI)、量子技術、元宇宙及6G將於2024年引動新一輪的突破,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的生活、互動和通訊方式。
ChatGPT與人類相近的對話模式為人機互動帶來全新想像,推動業界積極探索大型語言模型(LLM)在不同應用的發展潛力。目前,已經可以看到高階消費性電子產品將LLM導入邊緣端,例如高通(Qualcomm)便於MWC 2024揭示在個人電腦(PC)和智慧型手機運行大型多模態模型(LMM)的成功案例。不過,若要真正打造自然的人機互動體驗,環繞我們生活周遭的智慧裝置也需要同步升級,而語音控制作為直覺簡便的互動方式,其發展受到業界關注。
Thunderbolt介面已逐漸應用在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集線器(Hub)、顯示器、記憶體等裝置。Thunderbolt功能強大,僅靠一條簡單的線纜連接,便可實現資料傳輸、電力傳輸和影音傳輸等多樣功能,因此長期受到消費者追捧。因應市場發展,英特爾(Intel)也在2023年9月正式發布Thunderbolt 5,並展示支援Thunderbolt 5的筆記型電腦和Hub的原型(Prototype)。
人工智慧(AI)模型百花齊放,帶動物聯網(IoT)朝向智慧物聯網(AIoT)邁進,而隨著AI走進各種裝置和應用場域,雲端資源將難以負荷大規模智慧裝置的運算需求,因此,將訓練完畢的AI模型量化(Quantization)並於邊緣端進行推論作業,成為物聯網智慧化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環。Arm最新推出的NPU IP處理器Ethos-U85將協助AI邊緣化進程,首度支援Transformer架構,將生成式AI帶進邊緣端,進一步開啟CPU+NPU的設計潛能。
物聯網朝著易部署、易維護、低成本的方向發展,如何為遍布各處的小型聯網裝置進行供電成為一大挑戰。環境物聯網以能量採集技術從環境中獲取能源,可降低維護成本並開啟多元應用,而藍牙技術將在此新興市場中扮演要角。
邁向完全自駕的過程中,模擬技術將成為一大助力,不僅能夠提供車輛及周邊設施進行通訊的天線建模,也能透過模擬各種場景提供人工智慧/機器學習(AI/ML)系統充足資料,以建立完善的車輛感知。
人工智慧(AI)浪潮持續推進,智慧應用種類也隨著大型語言模型(LLM)、語音轉文字識別(Speech-to-Text)等AI模型的技術演進,日漸豐富。在終端裝置(Endpoint Device)中,微控制器(MCU)扮演為裝置智慧賦能的重要角色。專攻亞閾值功率優化技術(SPOT)的新創公司Ambiq持續加強MCU支援新興AI應用的能力,最新產品將延遲表現提升十倍,同時能源消耗減少約兩倍。
PCI-SIG宣布,PCI Express 7.0(PCIe 7.0)規範草案的0.5版本(Version 0.5)現已開放會員查看。
Vision Pro作為蘋果(Apple)踏足XR市場的第一步,自從2023年6月初發表即備受矚目,然而,該MR設備在2024年2月正式上市後,卻迅速經歷熱銷到退貨的大幅落差。儘管使用體驗欠佳,Vision Pro仍是讓人眼前一亮的創新產品,值得我們細細剖析其成敗因素和未來發展潛力。
對話式人工智慧(Conversational AI)帶來人機互動新可能,聲控應用也逐漸普及於日常生活中。為了提供理想的使用者體驗,相關裝置的語音辨識能力至關重要。具有高訊噪比(SNR)的MEMS麥克風能夠精準捕捉目標訊號,將在蓬勃發展的聲控應用中扮演重要角色。
人工智慧推論(AI Inferencing)正陸續進入不同場域的智慧裝置,而物聯網的興起也催生出更多AI應用可能。對於智慧裝置來說,功率消耗和運算性能是關鍵的權衡要素,本文將介紹三種主要的能源水準,說明各能源等級所能實現的AI推論應用。
生成式AI正式攻占科技產業,無論那個領域都需要導入,行動通訊終端亦不例外。根據高通技術的統計,該公司的物聯網專用晶片組出貨量已超過3.5億,並已擴展至各產業領域。透過釋放智慧邊緣的無限潛力,高通為客戶提供端對端的解決方案,以最佳化其營運模式、協助做出資訊更充足的商業決策、不斷推動以全新方式創新,共同為促進台灣數位轉型與經濟成長而努力。
自從Matter作為統一智慧家庭生態系的標準誕生,市場上陸續出現支援Matter的智慧裝置。然而,產品設置過程繁瑣、不同生態系之間出現連接異常等問題,皆導致消費者的使用體驗不佳,顯示在實現Matter裝置互通方面,產品仍有待進一步加強。
為因應AI/ML創新應用帶來的資料傳輸壓力,矽光子(Silicon Photonics)作為以高整合度提升光互連效率的前瞻技術,持續受到業界關注。2024光學網路暨通訊會議(OFC 2024)中,捷普(Jabil)宣布與MaxLinear合作推出可量產的插拔式800G矽光子收發器模組,imec也於會議中展示矽基分波多工器(WDM)的最新研究成果,擴展新一代矽光子收發器的頻寬密度和功率效率。
作為音視訊、資料儲存、資料通訊傳輸以及充電應用中重要的連接標準,USB Type-C的標準一直在演進,無論是設計還是應用,都要基於對最新的協定有著充分的瞭解。本文解釋USB Type-C連接器的配置和特性,並介紹通過USB4認證的USB Type-C連接器插座,探索相關設計及潛力應用。
2023年,生成式AI的應用如雨後春筍般冒出,而在邊緣端運行大型語言模型(LLM)具有隱私安全及快速回應等優勢,行動裝置因此陸續開始探索邊緣LLM的可能性。本文以Arm實際示範成果為例,說明可協助行動裝置實現邊緣LLM應用的關鍵技術。
零漂移運算放大器使用斬波、自穩零或此兩種技術的結合來消除不需要的低頻誤差源。由於這些技術在較高頻率時會產生偽像,傳統上,此類放大器僅用於低頻寬應用中。不過,只要系統設計時考慮了高頻誤差,較寬頻寬的解決方案也可以受益於零漂移運算放大器的卓越直流性能。
中華電信在臺灣是最大的電信服務業者,更是第一家開啟5G服務的單位。在數位轉型方面,由於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中華電信隨著全球趨勢脈動,不只是著重資訊轉型,更注重公司各個面向的重組,如今在廣納人才、推動競合策略之下,期望協助全民、產業升級,也創造更理想的數位島嶼。
2022年,電動車保有量約為1,600萬台,並預計電動車數量將以25%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上升,至2027年達到1.25億以上的保有量。在此成長趨勢下,業者持續探索電池技術,期待透過延長電池壽命、進行二次回收等方式,向永續目標邁進。
Featured Videos
Upcoming Events
Hot Keyword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