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
Arm年度科技論壇2022年11月2日、3日,分別於台北和新竹實體舉辦,以The Future is Built on Arm為主題,分享在5G運算力、軟體定義汽車和物聯網方面,Arm作為IC設計公司所扮演的角色。
從工廠自動化、資料中心的伺服器電源到航太衛星設備,無所不在的電子設備正在消耗前所未有的電力。隨著功耗增加,在更小的體積實現更高的功率密度是產業的共同目標。然而,提升功率密度常伴隨散熱挑戰,為了兼顧功率和散熱性能,德州儀器(TI)提出「提升封裝熱性能」、「降低切換耗損」、「創新拓撲與電路設計」以及「整合設計」四大創新技術升級散熱管理,並推出三款電源管理解決方案,協助設計人員達成高功率密度目標。
電子測試認證廠商國家儀器(NI),早期以軟體與模組化方案提供產業彈性且前瞻的測試服務,近年因疫情對科技產業發展帶來衝擊,加上產業的快速演進,NI近期推動客戶服務再造,希望簡化客戶數量,提升服務深度;另外,技術服務上,也希望以訂閱制取代買斷式業務,與客戶建立更長期的夥伴關係。
5G通訊技術催生元宇宙,諾基亞(Nokia)於2022年9月發表的2030科技願景(Technology Vision 2030)便以「The metaverse won’t exist without the network」為題,著重討論元宇宙發展的兩大關鍵技術概念「人類賦能」(Human Augmentation)及「虛實融合」(Digital-physical Fusion)。除了持續推進通訊技術實現元宇宙及企業數位轉型,面對氣候議題及永續挑戰,諾基亞在提出自身長期目標外,也推出多項解決方案協助企業邁向淨零排放。
隨著Wi-Fi技術越來越成熟,各大廠蓄勢待發搶占先機。新推出的Wi-Fi 7規格帶來多重鏈結運作(Multi-link Operation, MLO)及多天線等創新技術,聯發科技也積極參與次世代無線網路標準制定、技術研發及測試規範,並與標準機構Wi-Fi聯盟保持緊密合作,一同推動Wi-Fi技術革新。
是德科技(Keysight)10月19日以「創新 即刻實現」為題,舉辦「是德科技電子量測論壇」,攜手產業鏈合作夥伴向業界展示超過20個最新解決方案和應用,並揭櫫5G/6G、自動駕駛技術、量子與高效能運算及數位分身四大技術的發展趨勢,透過24場專業研討會深度解析生態系統競爭優勢及技術發展藍圖,加速實現創新布局。
羅德史瓦茲(Rohde & Schwarz, R&S)近日宣布其2022新品,包括高速示波器MXO 4系列、阻抗分析儀LCX與MFIA,以及兩款電源量測設備(SMU)NGU 201和401,持續升級研發團隊(R&D)所需儀器性能。
面對遊戲技術由雲端走向手機的必然趨勢,晶片設計業者持續思考如何突破算力、GPU架構、以及溫度的限制。此外,隨著影像解析度和內容複雜度提升,如何滿足使用者體驗需求也將成為關鍵。行動GPU三個主要導向分別為能效導向、性能導向及超級算力,提升能效滿足行動平台長效續航的需求,再嘗試堆疊性能,提升算力,釋放更多的創新機會。
在Intel Innovation 2022大會上,英特爾宣布推出第13代Intel Core處理器系列。全新第13代Intel Core系列包括六款新的不鎖頻桌上型處理器,最高達24核心和32執行緒,時脈高達5.8GHz,可提供最佳的遊戲、串流和錄製體驗。
NVIDIA於GTC大會發布醫療照護領域的多項新產品,包括開源人工智慧(AI)架構MONAI 1.0、延續NGC進一步演化的邊緣AI平台IGX,以及兩款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 LLM)雲端AI服務NeMo LLM和BioNeMo。醫療照護作為資料相關產業的重要領域,近來逐步受到關注,資訊科學和醫學的結合更成明顯趨勢。
達梭系統(Dassault Systèmes)日前舉辦2022達梭系統臺灣產業高峰會,邀請包括汽車工業、航太工業、手機電腦高科技製造等各產業講者,分享運用達梭系統數位分身(Virtual Twin)技術擘劃「永續營運策略」的實際經驗,並實現ESG新商機。
近來,中國致力發展短距離車聯網(V2X),歐洲也將於2027年全力推動該領域發展,在美國,短距離V2X則離取得許可又更近了一步。根據全球技術研究單位ABI Research的報告,到2025年,能夠進行短距離V2X通訊的車輛將超過1,000萬台。不過,透過蜂巢式網路的非直接通訊依舊是V2X最重要的領域,例如經由基地台的V2N2X和I2N2V通訊。ABI預測,2025年,可連接蜂巢式網路的車輛將來到3億4,600萬台。
芯科科技(Silicon Labs)於2022年9月13~15日舉行Works With 2022開發者大會,並於14日上午發布優化物聯網(IoT)的四項新產品,包括兩組開發套件及兩款系統單晶片(SoC)。因應2022年秋季即將推出的Matter 1.0,Silicon Labs也進一步說明消除協定障礙後,未來物聯網的應用發展。
亞太區(不含日本)5G企業服務市場快速飛升,全球研調中心IDC提出《2022~2026年亞太地區(不含日本)5G企業服務預測》報告,並且指出5G服務收入將從2021年的1.06億美元成長到2026年的80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CAGR)137%。
智慧汽車走向軟體定義(Software-defined)已成趨勢,因應軟體定義汽車未來,汽車產業朝向以功能劃分的域(Domain)架構和簡化布線的區域(Zonal)架構演化。恩智浦半導體(NXP)近日宣布推出S32Z及S32E處理器系列,以16nm解決方案提供即時控制(Real-time Control),協助廠商打造整合式、支援即時線上韌體更新(OTA)、符合功能安全的新一代智慧汽車。
由於消費者和地緣政治因素,2021年對可穿戴設備和配件的需求放緩。儘管市場趨勢有所下降,全球研調中心ABI Research預計此情況將持續成長到2027年。到2021年底,可穿戴設備出貨量超過3億台,而2022年年底將達到約3.44億台。此外,預計到2027年,全球將有超過6.5億台設備出貨。2022年至2027年間的複合年成長率(CAGR)為13.2%。
6GHz頻譜加速企業用Wi-Fi創新,Wi-Fi 7、IT/OT融合、Wi-Fi/5G互操作等技術持續發展。全球技術研究單位ABI Research預測,Wi-Fi 6E無線基地台(Access Point, AP)出貨量將從2022年的150萬急速成長,到2024年達520萬。
5G專網依舊是個新興市場,許多業者開始提供垂直市場解決方案或特別服務,藉此搶占專網商機。業者紛紛推出小型基地台(Small-cell)、LTE、5G硬體,以及端對端(End-to-end)容易部署的解決方案。行動網路營運商(MNO)也視專網為成長契機,期待能藉此打破停滯營收。許多營運商已經和設備商形成夥伴關係,一同開發專網解決方案,或是合作進行網路部署。
英特爾(Intel)自2003年發表Intel Centrino品牌以來,帶動無線網路卡作為筆記型電腦的標準配備。2017年推出首款整合802.11ac/Wi-Fi 5的PC平台,2019年進一步推出市場首款802.11ax/Wi-Fi 6 PC解決方案Wi-Fi 6(Gig+),不久亦推出支援6GHz的Wi-Fi 6E產品;目前也正軟、硬體創新和產業生態系合作,將產出新技術的Wi-Fi 7產品。
疫情提升智慧醫材需求,且在高齡化、現代科技進步等因素之下,各類醫療感測應用遍地開花,逐漸將醫療等級裝置下放到消費市場,智慧醫療領域衍生出許多新興產品,形成一個龐大市場。
Featured Videos
Upcoming Events
Hot Keyword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