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
看好自駕車發展潛力,光學雷達製造商Luminar日前與賓士(Mercedes-Benz)宣布合作。根據合作聲明,未來賓士次世代的車款將會配備Luminar光達感測器,以加速完全自動駕駛功能的實現。
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最新報告顯示,2021年Q4全球個人電腦(PC)出貨量總計8,840萬台,比2020年同期下降5%,繼連續6個季度成長後首見放緩,即便如此,2021全年度PC出貨量達3.398億台,較2020年成長9.9%。
隨著疫情升溫,在家工作、線上學習及網路娛樂等終端需求帶動,Wi-Fi聯盟(Wi-Fi Alliance)2022年推出第2版6GHz頻段的Wi-Fi CERTIFIED 6裝置認證,擴增支援上行的MU-MIMO,提供民眾更流暢遠距工作、在家學習及影片串流、追劇、遊戲等居家休閒活動。並新增3項電源管理功能提高電源效率,幫助企業、工業以及物聯網(IOT)應用都能從中受益。
COVID-19疫情帶動遠距商機,筆記型電腦、平板、視訊鏡頭等電子設備供不應求,隨著5G、高效能運算(HPC)等新興應用的發展,更高規格的電子設備推升半導體需求。市場調查機構IC Insights 2022年最新報告顯示,2021年電子產品中,半導體含量達33.2%,超越2018年創下的歷史新高。
新冠疫情影響進而各類活動轉為遠距模式,造成許多電資相關科系師生諸多不便,且通常測試儀器體積較大、費用高昂,學生難以攜帶儀器在家測試,導致許多實驗課程延宕。對此,亞德諾(ADI)推出M2K掌上型實驗室模組,並與安馳科技(ANStek)和28所國內大專院校教師等合作,推出新書《M2K SCOPY:電路設計、模擬測試、硬體裝置及除錯》,學生就算在家上課的同時,不僅能實際上機操作,也可以搭配書中的實驗說明,達到高效的學習方式。
半導體測試設備大廠愛德萬測試(Advantest)日前舉辦年度記者會,展望2022年市場趨勢。受到疫情衝擊,全球供應鏈持續動盪,對此,愛德萬測試台灣董事長暨總經理吳萬錕指出,現階段受到長短料影響,半導體、設備交貨期拉長至半年以上,預計2022年第三季末、第四季初才有機會緩解。此外,針對先進製程發展現況,吳萬錕預估,2022年3奈米製程將邁入量產,2奈米則可望在2024年試產、2025年量產並推動周邊測試設備需求。
三星電子(Samsung)日前聯合三星高階技術研究院(SAIT)以及三星電子代工業務暨半導體研發中心發表新研究論文,公布首款搭載磁阻隨機存取記憶體(MRAM)的電腦。根據聲明,該技術已發展到可實現商業規模量產,三星也將繼續研究MRAM技術,投入下一代人工智慧(AI)晶片在整合記憶體與系統半導體方面的技術發展。
隨著聯合國79號法規的新汽車安全要求與新車評鑑計畫(NCAP)更新標準生效,汽車製造商必須進行轉向系統改良,以支援先進駕駛輔助(ADAS)與自動駕駛功能。但目前就車廠而言,ADAS設計充滿挑戰性,為了幫助汽車製造商提升ADAS的物體感測方式,德州儀器(TI)宣布推出全新毫米波雷測感測器AWR2944,提升車輛快速偵測物體,監控盲點,以及有效過彎的能力。
隨著汽車電氣化,車輛中的雷達感測器布建數量也越來越多,以提供更多元的功能與應用。為使相關系統趨於穩定,是德科技(Keysight)日前推出雷達場景模擬器,讓汽車製造商可在實驗室模擬複雜的真實駕駛情境,以全面提升自動駕駛測試效率。
2021年末元宇宙(Metaverse)成為熱門話題,吸引民眾、媒體、產業,甚至投資者目光,當前已有AR等產業應用於該發展趨勢,但現今整體技術尚未成氣候,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對此指出,元宇宙雖然只是概念,大量研發虛擬實境與資金湧入,也帶動AR/VR應用和2022年軟體產業,並實際導入數位資產與多元娛樂場景,未來將可預見元宇宙所構築的新型態雲端世界。
看好L2+自駕前景,英特爾旗下Mobileye日前在2022年國際消費性電子展(CES)上宣布與福斯(Volkswagen)、福特(Ford)等車廠合作,擴大該公司眾包(Crowdsourcing)式地圖測繪技術與道路體驗管理系統(REM)應用版圖,優化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進一步提升自駕車駕駛體驗。
台灣國際半導體展(SEMICON Taiwan)日前在南港展覽館盛大登場,經濟部技術處看準元宇宙(Metaverse)、5G、AIoT、用等多元領域發展趨勢,支持工研院展出軟性混合電子、晶圓精準量測、先進製程開發等十多項創新技術,為下世代關鍵產業發展及多元應用超前部署。
全球政府與廠商大張旗鼓拓展5G,台灣如何應對下一代通訊來臨。對此,經濟部舉辦「經部助攻5G搶占全球市場」成果發表會,由台灣各家大廠聯發科技、明泰科技、英業達、和碩聯合科技展示5G技術開發,布局未來商機。
高效能感測器解決方案供應商艾邁斯半導體(ams),於2019年開始評估收購德國照明技術製造廠歐司朗(OSRAM)的可能性,歷經漫漫長路,終於在2021年3月完成所有購併手續。雙方合併後,以艾邁斯歐司朗(ams OSRAM)作為品牌名稱,整合感測、光學和照明技術,不僅產品趨於多元,事業版圖更橫跨消費、工業、醫療與汽車等四大領域。
汽車電子化後,工研院產科國際所(IEK)估算,每輛汽車晶片需求量至2023年將達到200多顆,大幅提升汽車搭載ADAS及座艙體驗效能。未來電動車、先進輔助系統(ADAS)、座艙體驗將形成汽車產業三大趨勢,汽車電子架構(EEA)也將邁向網狀(Mesh)設計發展。對此,恩智浦半導體(NXP)將技術導入汽車電子領域,研發六大領域車用晶片並強化汽車安全功能。
聯發科(MediaTek)近年來致力於推展5G全球布局,於2021年11月發布首款搭載台積電4奈米製程、Armv9架構的5G系統單晶片(SoC)天璣9000,消息一出受到各界矚目。日前聯發科舉辦年末記者會,回首過去一年來的亮眼成績,聯發科副董事長兼執行長蔡力行指出,2021年營收可望達170億美元,更直言對於未來發展有信心,預估未來五年,聯發科每年可以有10%以上的成長且優於全球平均。
全球智慧手機用戶數早在2011年已增加至55億,愛立信研究指出,在過去十年期間,行動網路流量成長近300倍,2021年第三季行動網路更是超過2016年整體行動流量的總和。面對行動數據流量突飛猛進的成長,電信業者看好5G未來市場,並快速布建5G基地台。對此,愛立信預估,全球2027年末,5G用戶人數將達到44億,屆時占所有行動用戶數的一半。
OpenRF聯盟(Open RF Association)日前發布首項標準。OpenRF 1.0.0標準是為了促進射頻前端(RFFE)與射頻積體電路(RFIC)之間的標準化,其中包含應用於進階功能叢集的軟體開發環境。該聯盟表示,符合新標準的產品預計於2022年底上市,首先會推出RFFE元件,接著再推出RFIC。隨著此項規格發布,該聯盟有望在5G晶片與射頻前端供應商之間,建立開放且互通的生態系統。
現今製造業正在經歷一場規模龐大的數位轉型,透過不斷更迭的技術,改善生產線品質、效率與成本問題。對此,長期致力於解決工程設計挑戰的亞德諾半導體(ADI)推出系列解決方案,能夠有效輔助機械自動化,加速實現工業4.0。這一系列的解決方案,將於12月1日至31日展示在2021 ADI應用科技展當中。
恩智浦半導體(NXP)舉辦NXP Connects 2021線上峰會,解讀新興技術將如何創造高度智慧化社會,此次執行副總裁暨技術長Lars Reger、半導體軟體研發副總裁Daniel Weyl等人,針對智慧城市、智慧交通、電動車及泛物聯網裝置進行一系列對談。
Featured Videos
Upcoming Events
Hot Keyword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