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
人工智慧/機器學習(AI/ML)應用快速成長,使得資料中心網路面臨顯著增加的資源需求。訓練具有數萬億個參數的大型語言模型(LLM)需要大量的AI加速資源,例如GPU,而GPU之間的資料傳輸效率也是訓練LLM的關鍵因素。
比起基於矽(Si)的方案,氮化鎵(GaN)具有更高的能源轉換效率,在能源議題越來越受到關注的趨勢下,GaN隨著技術逐漸成熟,正不斷拓展其應用範疇。德州儀器(TI)近日推出650V三相GaN智慧功率模組(IPM)DRV7308,適用於250W馬達驅動器應用,可為大型家用電器及暖通空調(HVAC)帶來逆變器(Inverter)效率達到99%以上的優秀效能。
是德科技(Keysight Technologies)日前舉辦「是德科技電子量測論壇」,深度解析AI、5G/6G及汽車創新領域的前瞻技術、應用趨勢以及未來機會與挑戰外,亦攜手產業夥伴展示超過20款解決方案,協助客戶在AI浪潮的推動下搶先掌握關鍵技術及市場動態,實現創新布局。
5G基地台設計正面臨重大變革,包括發射/接收頻道數量從4個增加至256個,頻率範圍也擴展至3~4GHz,並有望達到7GHz。面對基地台設計的全新要求,功率放大器(PA)也需要同步演進。
USB-IF在2022年和2023年的10月先後發表USB4 V2和USB PD 3.2標準更新,運用USB Type-C實現了80Gbps的傳輸速度和240W的供電能力,而USB-IF也於Computex 2024期間來台,進一步分享標準及USB-C的發展近況。
智慧家庭應用在帶來便利的同時,聯網裝置本身的安全性也是一大隱憂。本文將檢視市面上平價智慧門鈴的安全問題,並說明韌體分析如何協助業者找出可能遭受攻擊的安全漏洞及弱點。
最近推出的跨電感電壓調節器(TLVR)在多相DC-DC應用中頗受歡迎,這些應用為CPU、GPU和ASIC等低壓大電流負載供電。此一趨勢主要基於該技術的瞬態性能。TLVR並支援彈性的設計和布局,但其同時也存在幾個缺點。本文闡述了TLVR設計選擇如何影響性能參數,並根據優缺點討論相關權衡方式。
物聯網智慧追蹤應用簡化資產管理和狀態監控,開發完整的定位解決方案,並增強靈活性,以支援不同的追蹤需求。優化電池壽命、降低能耗、確保小封裝設計以及提供多協議支援是設計考量重點。
尋物定位和存取控制為鄰近感知率先獲得採用的兩項應用市場,正在為使用者帶來方便且安全的鄰近體驗。UWB、藍牙等短距無線技術在此類應用中扮演重要角色,針對應用需求採用最適當的技術組合,是實現良好使用體驗的關鍵。
鄰近感知(Proximity Awareness)應用包括尋物定位、數位車鑰,長期受到UWB裝置普及度不高,而發展受限。近期高通和Google推出的全新晶片和應用方案讓人眼前一亮,結合標準組織的技術發展,預期將為鄰近感知市場帶來新商機。
為了實現沉浸式的元宇宙(Metaverse)體驗,在XR頭戴式裝置之外,許多穿戴式裝置預期也將成為打造日常元宇宙體驗的一環。確保應用順暢運行、畫面不卡頓將是元宇宙裝置的共同追求,行動通訊因此成為熱門選項,而嵌入式SIM卡(eSIM)可提供更高彈性,並且滿足小型裝置的小尺寸方案需求,成為重要技術。
元宇宙(Metaverse)概念已經出現多年,而近期蘋果推出的Vision Pro頭戴式裝置更再次激起對於XR應用的熱烈討論。XR裝置具有取代智慧型手機成為普及硬體平台的潛力,為了達成此願景,硬體和軟體的技術發展至關重要。
萬眾矚目的Wi-Fi 7標準在草案階段就已經有許多晶片業者開始進行開發設計,相關產品陸續推出。提到Wi-Fi,頻寬及傳輸速率固然是歷代標準的重點之一,不過,隨著聯網應用越加多元,僅僅提高網速並無法保證最佳體驗。為此,高通(Qualcomm)近期推出多種Wi-Fi解決方案,能夠根據應用需求提供合適性能,升級Wi-Fi使用體驗。
對於製造業者來說,生產線發生設備故障甚至導致停機的情況將帶來巨額損失。為了避免此類情況發生,在故障發生前及早偵測到異常情況並採取應用措施,至關重要。
為滿足業界對於高效能運算和大數據處理需求,並提升工作效率和使用便利性,伺服器和儲存裝置等設備需求進一步提高資料傳輸速率,並支援多種彈性連接方式。祥碩科技持續研發高速介面IC,近期於Computex 2024演示USB4主控端(Host)和裝置端(Device)晶片應用,並展出最新USB V2和PCIe Gen5實體層(PHY)晶片,勾勒出一站式的高速傳輸、高效充電和多設備連接解決方案。
近期FiRa協會發布全新2.0規範,為UWB定義物品定位、室內導航及指向觸發應用場景,同時行動晶片業者開始將UWB納入其中,預期未來UWB在智慧型手機普及率將逐步上升,結合創新應用真正開啟UWB時代。在此過程中,藍牙作為互補技術,也將成為UWB應用發展道路上的助力。
連接標準聯盟(CSA)於2024年5月初為Matter帶來1.3更新版本,進一步擴充Matter連接範圍。時值智慧家庭設備向Matter轉型的過渡階段,橋接器(Bridge)扮演銜接不同通訊網路的重要角色,而要真正實現家庭智慧化的優勢,可運行於物聯網裝置的邊緣AI應用同樣關鍵。為支援Matter生態系統發展,Nordic於Computex 2024期間展出相關硬體及軟體產品,加速智慧應用開發。
無線功能在電腦產業中的應用已蔚為主流,無線技術的可靠性也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檢測出無線效能是否低落只是基本功,接下來更重要的是找出真正的問題所在,並且針對問題進行改善及排除。
根據人力資源公司ManpowerGroup 2023年10月的調查統計,約有高達75%的雇主回報缺員現象,顯示產業正普遍面臨人才短缺的挑戰。此外,在全球淨零碳排的趨勢下,不少大廠也開始重視供應鏈的碳足跡報告。人力短缺、能源管理需求等諸多痛點使得業界積極尋求智慧化方案,而在人工智慧(AI)成為當紅議題的現在,採用結合AI模型及演算法的硬體裝置,將可協助業者克服痛點。
生成式AI啟動新一波的AI應用熱潮,將LLM導入邊緣端,需要足夠的記憶體容量,確保AI模型順利執行。將SSD用於AI運算,以及In-Memory Compute的技術進展,都讓邊緣端的算力更上層樓。
Featured Videos
Upcoming Events
Hot Keyword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