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眼鏡 生成式AI 空間運算 Spatial Computing 即時翻譯 Micro LED

百鏡大戰鳴槍 2025年AI眼鏡圈地風起雲湧

2025-02-25
輕薄AI眼鏡,儘管尚有許多如顯示、運算、續航力的問題有待進一步突破,已吸引數十家廠商積極投入、插旗,產業發展熱絡。

2023~2024年,生成式AI席捲高科技產業,消費者一邊體驗AI相關功能的強大,廠商一邊思考如何應用AI技術創造新商機,因此AI落地在2025年成為重要課題。另一方面,2024年下半年輕薄的Ray-Ban Meta驚豔市場,以AR技術為基礎的AI眼鏡,融合生成式AI,大幅簡化過去頭戴裝置的人機介面瓶頸,進一步解放使用者雙手,同時成為AI落地的最佳平台。

100公克甚至50公克之內的AI眼鏡,強調可以長時間配戴使用,除了透過自然語言輸入完成大部分的操作之外,主要功能為不需高效能運算的空間運算(Spatial Computing)與即時翻譯,業界看好這類應用的潛力,儘管許多如顯示、運算、續航力的問題有待進一步突破,已吸引數十家廠商積極投入、插旗,產業發展熱絡。

AI眼鏡商機非曇花一現

過去XR裝置多強調高效能,然而體積與重量過高,導致許多產品發展並不順利,2025年AI眼鏡掀起產業熱潮,不免讓人聯想是否步上過去產品的後塵,高通技術公司產品管理資深總監Sahil Bansal指出,智慧眼鏡有望成為一種長期趨勢,而不是2025年的曇花一現。2025年智慧眼鏡的發展趨勢包括增強設備上的AI處理以實現更快、更私密的互動,以及可以利用多種設備的AI功能實現更強大、更有效率處理的混合系統。低功耗處理、電池、設備上的人工智慧和光學方面的進步將有助於使眼鏡變得更小、更輕、並且能夠全天使用。

聯發科技則認為,AI眼鏡在穿戴式裝置市場中極具潛力,其See what you see和Free your hands特性豐富了人們行動穿戴的使用場景。在生成式AI興起之後,AI眼鏡更是落實AI邊緣運算的最佳裝置之一,也看到越來越多的品牌投入資源開發。AI眼鏡未來趨勢著重在省電、輕量化、人工智慧能力,提供大眾在日常眼鏡使用情境下最佳的智慧行動體驗。

產業合縱連橫風起雲湧

以即時翻譯為例,如果能順暢執行此功能,相信即解決人們現有的問題,足以開創新藍海。近期許多廠商動作頻頻,也證實產業一致看好AI眼鏡的發展。例如鴻海宣布與英國Porotech建立策略合作夥伴關係,憑藉Porotech的氮化鎵(GaN)技術,結合鴻海Micro LED晶圓製程,從封裝到光學模組打造一站式垂直整合服務,滿足微型顯示晶片及AR眼鏡的生產需求。

另外,高通找上三星及Google合作,共同開發一款能夠與手機搭配使用的「混合實境智慧眼鏡」,開拓更加具有潛力的新市場。Solos最近也推出整合OpenAI GPT-4o與Google Gemini的AirGo Vision,主打結合AI帶來更多實用且新奇的功能。Solos AirGo Vision與Meta Ray-Ban類似,皆在眼鏡上增加了攝影鏡頭,並且安裝於鏡框的右側位置,配合智慧眼鏡內建的揚聲器與麥克風,配戴者就可以透過眼鏡向GPT-4o下達語音指令,甚至於要求眼鏡拍攝照片並利用AI辨識物體和回答問題。

市場研究機構Marketsandmarkets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智慧眼鏡市場規模為8.788億美元,預計2024年到2030年將以29.4%的年複合成長率成長,2030年將達到41.293億美元。針對相關的產業「盛況」,大陸媒體以「百鏡大戰將至」為報導標題。

中國的AI眼鏡品牌更是令人眼花撩亂、目不暇給,據悉中國品牌的AI眼鏡,目前有雷鳥智能眼鏡、康冠、李未可、回車科技、杭州靈伴科技等;雷鳥智能眼鏡推出三款,包括AR和AI眼鏡,還跟阿里雲合作,未來會有全套的AI技術和產品支援;新加坡商Gyges Labs的Halliday(圖1)更是登上CES的官方宣傳片,預計2025年第二季開始上市,AI眼鏡的發展將各顯神通。

圖1 新加坡商Gyges Labs的Halliday,功能與技術備受產業矚目,更登上CES 2025的官方宣傳片

關鍵零組件廠商忙插旗

關鍵零組件的廠商動態部分,Micro LED被視為最重要的關鍵零組件,不過技術尚待突破,許多廠商都處於鴨子划水階段,錼創近日首次發表0.18吋單片全彩化Micro LED顯示器就引起業界高度關注。此外,保守估計,業界還有數十家廠商正在內部積極發展Micro LED技術,目標應用終端都劍指AI眼鏡。

運算元件部分,聯發科技與高通雙雄依然互不相讓,聯發科技指出,多年來每年驅動20億個消費性電子產品,累積許多智慧眼鏡所需的關鍵技術,例如低功耗晶片設計、先進製程與封裝、藍芽/WiFi/Redcap等各類無線聯網技術、影像視覺處理、多媒體處理、AI運算、電源管理等,加上聯發科技在跨產品的綜效,能提供符合市場需求的智慧眼鏡解決方案,在相關產品肯定不會缺席。

而高通的部分,Bansal強調,該公司的優勢在於對平台設計採取整體和客製化的方法,並且能夠擴展技術以實現功率、性能尺寸和電池壽命的適當平衡。透過客製化CPU架構、EVA區塊、Hexagon NPU、顯示引擎等,高通為行動裝置建立了專用解決方案,這些裝置可以在低功耗下在邊緣(例如AI)進行越來越多的處理。

Bansal進一步說明,高通與Google、Meta、TCL Rayneo和NTT DoComo/QoNoQ等公司有XR專案合作。現有空間運算平台為Snapdragon AR2 Gen 1與Snapdragon AR1 Gen 1,支援新一代混合實境(MR)、虛擬實境(VR)裝置和智慧眼鏡。此外,兩款平台均具備裝置AI,支援更複雜、更沉浸的個人化體驗。隨著AI眼鏡產業持續火熱,體積更小、整合度更高、更省電、支援更多AI功能的解決方案也將會很快導入。

2025年可以說是AI眼鏡元年,數十至上百款不同功能訴求的終端產品蓄勢待發,消費者在嘗鮮的同時,空間運算與即時翻譯的殺手級應用能否快速建立價值,是2025年的觀察指標。另外,有產業人士預計2027年Micro LED將取得革命性進展,並導入AI眼鏡應用,便可以是下一個觀察重點,無論如何方興未艾的AI眼鏡產業熱潮可期。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