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上網潛力足 通訊元件市場搶搶滾

近期包括WiMAX和HSDPA等各項無線網路技術大為當紅,直接帶動行動上網的發展潛力,同時也刺激通訊元件的成長,或許從本地行動上網的發展,可以一窺近期通訊市場的發展全貌。
近期包括WiMAX和HSDPA等各項無線網路技術大為當紅,直接帶動行動上網的發展潛力,同時也刺激通訊元件的成長,或許從本地行動上網的發展,可以一窺近期通訊市場的發展全貌。  

隨著WiFi網路和蜂巢式(Cellular)網路布建愈來愈具互補性,全球正興起一股整合式上網服務需求,過去的單一網路接取方式,逐漸開始無法滿足大眾的無縫隙需求,而WiFi結合蜂巢,更被視為真正讓消費者不受地域限制,進而達到何時何地上網環境,並為商務活動與生活作息帶來更多便利的網路服務型態。  

此外,行動上網服務的載具,亦從既有的行動電話、3G/3.5G數據卡,延伸到內嵌3G/3.5G接收模組的筆記型電腦等。配備3G/3.5G規格的筆記型電腦不僅有助筆記型電腦業者在激烈市場競爭中展現產品差異性,更能為行動上網趨勢注入一股新推力,同時也帶動上游產業通訊元件的成長。然而,不論何種行動上網型態,欲引爆台灣行動上網的熱潮,行動通訊服務業者的推動態度重大影響台灣行動上網的熱度。  

行動上網服務新型態陸續問世  

目前行動上網的方式基本上可分為兩種型態,一種是利用蜂巢式行動網路為通道、第二種則是以WiFi網路為通道。然而隨著通訊技術演進,新型態如高速下行鏈路封包接取(HSDPA)與全球微波存取互通介面標準(WiMAX)技術正摩拳擦掌,各方業者將適時藉此進入行動上網服務市場。  

蜂巢式上網雷聲大雨點小  

蜂巢式行動網路的服務業者,主要是由行動通訊服務業者來扮演。其特點是利用現有的蜂巢式網路基地台做傳輸,毋須額外再建置其他基礎設施,因此,行動網路上網是最不受地域限制的上網型態。  

台灣行動網路上網的最早應用是源自2001年的無線應用通訊協定(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 WAP)技術,但由於早期具備WAP功能的終端設備過於昂貴、傳輸速度不佳及傳輸費率同樣昂貴等因素,致使WAP的行動上網熱潮未被掀起。  

WiFi接受度攀升  

近期的WiFi網路,其通道的服務提供者主要來自於固定寬頻網路業者。WiFi服務的運作方式是以接取點(Access Point, AP)作為訊號的收發,並搭配可接收訊號的網路卡,即可在AP的訊號涵蓋範圍內,以內含無線網路卡的裝置進行上網服務。  

此外,隨著無線區域網路(Wireless LAN, WLAN)的技術標準化,WLAN設備產品呈現頻寬不斷提升,製造成本卻往下掉的趨勢,使得網路業者積極布建AP節點的意願提升,同時帶動具備WLAN功能終端設備之成本降低。其次,受到公司、機關或學校等半公開式辦公室環境建置WLAN AP普及,以及家庭網路產品(CPE)附加WLAN AP功能比重提升等因素推波助瀾之下,使得WLAN普及程度隨之大幅提升。  

WiMAX/HSDPA帶來良性競爭  

由阿爾卡特-朗訊(Alcatel-Lucent)、易利信(Ericsson)、諾基亞(Nokia)及高通(Qualcomm)等行動通訊廠商主推的 HSPDA技術,以及由英特爾(Intel)主推的WiMAX技術,均提供高速無線資料傳輸的能力。乍看之下,雖然HSDPA側重行動數據和語音服務;而 WiMAX則是強調企業用戶的無線寬頻接入,兩者似乎沒有直接衝突,但由於HSDPA數據卡可能侵蝕筆記型電腦的WLAN市場,而源於IP技術的 WiMAX則有VoWLAN的反擊空間,因此兩者的競爭態勢仍在。  

不過,從另一角度來看,上述兩種新興的明星無線通訊技術,彼此良性競爭之下,除了帶動終端無線上網的普及之外,也可望間接刺激整體產業的成長,包括通訊元件、網通設備與相關應用服務都一舉囊括在內。  

國內行動通訊成長率破百  

根據資策會執行之經濟部技術處產業技術知識服務計畫(ITIS)統計,截至2006年,台灣潛在行動上網規模已達到921萬戶,約占總行動電話用戶數的40%,而2002~2006年的年複合成長率(CAGR)則高達113%。  

從數字來看,2006年以前,整體新增潛在行動上網用戶基礎是以GPRS為主,擁有GPRS行動上網的潛在用戶規模約有443萬戶,占總潛在行動上網總用戶基礎的48%。  

不過,既然行動上網是提供相互聯繫和獲取即時訊息的最佳途徑,因此也逐漸提升無線上網的普及率。如2006年底時台灣行動通訊服務業者就陸續推出 HSDPA服務,諸如中華電信與華碩(ASUS)搭配3.5G的行動上網筆記型電腦;台灣大哥大推出3.6Mbit/s的HSDPA行動上網服務;遠傳與惠普(HP)合作等促銷方案,都是顯例。  

在這波行動通訊服務業的大動作下,國內行動上網的下載速度將由原來384Kbit/s大幅提升至1.8Mbit/s,或甚至3.6Mbit/s,不僅提供大眾一個更完善的行動上網環境,更對2Mbit/s的ADSL固網用戶產生一定的衝擊(圖1)。  

國內行動上網普及仍有困境  

台灣潛在行動上網規模的擴大,除一方面受惠於3G/3.5G高頻寬的服務推出外,行政院M-Taiwan計畫的持續執行,已悄然提供台灣一個嶄新的 WiMAX無線網路基礎建設,一旦2007年中WiMAX的執照發後,行動通訊服務業者將能提供台灣一個廣泛及高傳輸速率的無線網路環境,整合行動上網與無線上網建置雙網無縫環境,並引領台灣進入一個高頻寬無線城市發展的萌芽期。但在台灣潛在行動上網用戶規模突破900萬戶的同時,使用蜂巢式上網的用戶僅有180萬戶,顯然台灣行動通訊服務業者對於行動上網的推動仍存有很大的空間。  

WiFi仍以個人應用為主  

根據調查,就WiFi上網來看,最常使用的5大場所為家中(52%)、辦公室(30%)、學校(16%)、咖啡廳(14%)及速食店(9%)。亦即網路業者雖然於市區廣布WiFi熱點(Hot Spot)設備,但WiFi上網使用者仍以其個人所習慣的環境為主,而非公共空間之行動上網環境。  

再者,WiFi Hot Spot布建具有城鄉差異,在大台北地區提供較完整Hot Spot建置影響下,台北市使用WiFi上網的人口明顯高於其他城市,顯示WiFi上網服務深受區域差異影響。  

最後,就年齡層而言,WiFi上網族群主要集中於21~45歲年齡層,顯示大學以下學生族群並非使用者大宗,反而與上網習慣以學生族群為使用者大宗之一的特性不同,顯見WiFi行動上網服務並未切入主流上網使用者之中。  

蜂巢式行動上網貢獻有限  

就蜂巢式上網技術來看,最被廣為使用的行動通訊技術為GPRS(54%),其次則是WCDMA(22%),而在3G行動通訊服務的業務推展下,WCDMA可望提升使用比重。  

然而就接取費用來看,蜂巢式上網服務每月在新台幣250元以下的民眾最多,約有43%。而民眾最常藉由行動上網(Mobile Internet)來使用鈴聲下載、資訊瀏覽、電子郵件收發及遊戲下載等應用服務。因此,不僅蜂巢式行動上網所帶來的平均用戶貢獻度(ARPU)不高,所使用的服務型態亦未見創新。  

因此,就傳輸速度與移動性來看,行動裝置結合3G/3.5G數據卡或直接以3G/3.5G行動電話接取的方式雖是現階段行動上網的良好解決方案之一,但受到用戶普遍認為「無需求」及「終端設備價格仍高」的影響,讓台灣行動上網的發展一直受到阻礙,同時亦讓台灣行動數據使用狀況仍停滯於萌芽階段。  

國內行動上網生態艱困  

回顧行動上網的兩大歷史事件,可發現全球WAP的失敗及日本行動上網的成功有兩個關鍵因素:一是要有足夠規模的市場規模,亦即提供完善的行動上網基礎建設,讓大部分人成為潛在行動上網的用戶;其次,則是行動通訊業服務業者的主導,亦即至少有一家以上的業者擔任行動上網服務的推動火車頭,並提供多樣的便利服務滿足市場需求。  

從有線網際網路的運作來看,雖隨著台灣寬頻網路的普及,漸漸的在線上遊戲、線上影音、線上學習及不牽涉物流的電子商務等內容有收費潛力,但大體上而言,大部分的使用者仍寄望免費上網服務。  

不過,由於內容供應業者(Content Provider)與入口網站(Portal)業者的拆帳模式,往往建立於廣告業務上,但台灣許多入口網站本身經營就相當艱困,尚要分割部分的廣告收入予內容提供者,在整個網路服務體系營收機制不健全的機制下,亦成為台灣網路發展的另一隱憂。  

因此,台灣在具有一定潛在行動上網用戶規模下,行動通訊服務業者的態度自然就成為台灣行動上網發展的關鍵,且行動通訊服務業者在思考如何刺激用戶使用行動數據頻率的同時,首要克服的課題則是設計一個用戶可接受的促銷方案,並展示行動上網帶來的優勢,以進一步培養用戶使用行動上網的習慣。  

另一方面,由行動通訊服務業者居中扮演內容服務體系成員的中介者與多方利益關係業者共同規畫一套合理的拆帳機制,讓服務體系的所有成員能共存共榮亦是台灣發展行動上網的關鍵核心。  

大規模行動上網仍待催生  

台灣行動電話的普及率雖然超過90%,且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及遠傳電信等三大業均已推出3.5G HSDPA服務,但行動數據的普及率與使用比率仍低。一般用戶最常使用行動數據服務的內容仍是簡訊、鈴聲下載與多媒體訊息(MMS),而使用這三項應用服務僅需GPRS系統即可滿足。  

因此,台灣行動通訊服務業者期望以3G/3.5G增加行動數據營收的宏願,首要的工作重點則是設計具吸引力的費率方案並搭配不同應用服務來教育消費者建立行動上網習慣。  

再者,全球行動通訊服務業者對於發展HSDPA的疑慮不外乎有兩項:其一是3G應用服務消費習慣尚未建立,是否有需要再將行動網路升級至HSDPA;其次,HSDPA的終端尚未普及,切入時點是否過早。而這兩項疑慮亦正是造成台灣發展HSDPA態度相對保守的主因,藉由高使用量使用者來建立其使用習慣,並期望其使用特性能擴散至其他群族,進而帶動使用風潮,將足以催生台灣行動上網服務的市場規模。  

中國行動電話新一代業者崛起  

除了台灣在行動通訊極為積極之外,對岸同樣有著極大變化。如其Bird、TCL等第一代行動電話品牌業者已逐漸淡出舞台;而華為、ZTE、Amoisonic等新勢力則逐漸崛起。  

縱觀中國大陸第一代行動電話廠商的衰退,新一代業者的崛起,最重要的原因在於產業環境的改變導致核心競爭要素的轉移,從之前賣方主導下的行銷主導變成買方主導下的研發為核心的綜合要素較量。  

至於新生代業者崛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注重研發實力的累積  

隨著3C趨勢的融合,行動電話產品本身的複雜程度日益提高,而產品更新速度則日益加快,因此研發能力的高低無疑將是一個重要的決定性因素。而Amoisonic之所以能從中國大陸第一代廠商中脫穎而出,則證明了研發在當前產業競爭中的重要性。  

.以3G產品作為重點  

相對於已高度成熟化的全球2G市場,其市場競爭格局已塵埃落定,而3G市場則尚處於起步階段,無論是市場區域空間,還是產品區隔都存在很多機會。  

.與上游IC廠商的合作  

從上述新生代中國大陸行動電話廠商崛起的背後,都可以發現高通(Qualcomm)、微軟(Microsoft)等國際巨頭的身影,有效降低學習曲線,其次,藉由中國大陸廠商之低價優勢,亦可促進該市場的成長。  

(本文作者為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  

(詳細圖表請見新通訊元件雜誌74期4月號)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