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建構/法規制定緩不濟急 NFC起飛好事多磨

2008-08-28
雖然NFC在全球各地陸續進入實地測試階段,且普遍獲得一般消費者的好評與肯定,但橫亙在NFC之前的兩大主要障礙--生態系統與法令規定,至今仍未獲得根本的解決,以致造成手機製造商不敢貿然將NFC技術大規模普及化。
從無線射頻辨識系統(RFID)脫胎而來的近距離無線通訊(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技術已經問世多年,且在恩智浦半導體(NXP)與新力(Sony)等主導廠商持續投資之下,新的應用模式也不斷增加。但除了在日本之外,這項技術距離普及還有一段很長的路途要走。

市場需求逐漸湧現  

圖1 恩智浦半導體NFC行銷經理黃詩彥認為,NFC技術在全球各地的現場測試結果顯示消費者非常喜歡這個應用概念,但後端資訊平台的建置與法規限制將是業者在推動NFC服務走向商業運轉時必須解決的挑戰。

如果從全球各地來看,NFC的推展速度確實有很大的落差。例如在日本,用手機當做小額支付工具或是用來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等NFC草創時所設定的典型應用,都已經被具體落實了。但在其他地區,NFC卻可能還停留在現場測試,甚至還在討論該怎麼應用的階段。恩智浦半導體NFC行銷經理黃詩彥(圖1)坦承,正因為全球各地導入NFC的進度落差相當巨大,手機製造商雖然也看好NFC功能可以為手機提供的附加價值,但仍必須等待NFC的基礎建設與應用模式普及到世界各地之後,才有可能推出更多內建NFC功能的機型。  

但在一些非接觸式智慧卡已經相當流行的地區,電信業者為了提供差異化的服務給消費者,想出釜底抽薪之計,亦即採用超薄型用戶識別卡(SIM)貼上非接觸式智慧卡控制器,然後將非接觸式票證的天線黏貼在手機電池背蓋,以克服NFC手機款式不足的窘境。黃詩彥認為,電信業者的作法只是NFC手機款式多樣化前的權宜作法,因為NFC技術除了包含一顆智慧卡控制器之外,還搭配了讀卡機控制器。這樣的系統配置才能允許消費者將手機當作資訊的讀入裝置,例如下載折價券、掃描名片、或是作其他各種不同的應用。但從此一現象亦可看出,消費市場對於具備完整NFC功能的手機需求確實存在,只要手機製造商願意推出更多款NFC機種,就有機會吸引買氣上門。  

智慧卡標準統一有助NFC推展  

智慧卡標準統一化也是推展NFC的關鍵。在智慧卡領域,業界近來一直積極推動全球統一的智慧卡應用中介層標準,亦全球平台(GlobalPlatform),對於NFC做為非接觸式智慧卡應用將有推波助瀾之效,因為NFC所採用的JCOP卡片作業系統(Card Operating System)就是一個符合全球平台規範的作業系統。  

智慧卡應用中介層標準化有助於NFC推展的原因在於,NFC將可協助業者迴避棘手的應用權利金問題。黃詩彥指出,傳統的智慧卡多半與信用卡或提款卡進行整合,例如在台灣就有結合百貨公司聯名卡與捷運悠遊卡的例子。在這個例子裡,百貨公司跟台北票證公司(悠遊卡的發卡單位)必須支付給發卡銀行一筆授權金才能將自己的應用整合到信用卡上。但是在NFC手機上就沒有權利金的問題,因為NFC本身可以被視為一張空白的智慧卡,消費者可以隨自己的使用需求透過空中下載(Over the Air, OTA)方式增加新的應用,不用的時候也可以自行停用或刪除。全球平台標準對卡片生命週期管理的機制也有一套標準規範,NFC可直接套用。  

黃詩彥認為,NFC所提供的免權利金將是很具說服力的誘因,也希望能藉此鼓勵更多應用提供者投入此一市場,並使NFC手機所能提供的服務更加多樣化。不過,在法規尚未修改之前,這種智慧卡的應用恐怕難以實現。根據銀行法規定,只要涉及金融交易功能,就必須由金融機構擔任發卡機構(Card Issuer)。像台北票證公司所發行的悠遊卡,就只能用來當作交通票證,而不能作為其他小額支付工具。黃詩彥認為,法規確實有可能形成NFC的應用障礙,但NFC提供的便利性與多卡整合卻能吸引消費者目光。因此,未來世界各國法令規範將如何發展,將是業界必須密切觀察的重點。  

TSM問題棘手 銀行業者傷腦筋  

對銀行業者而言,導入NFC必須克服許多挑戰,其中最棘手的就是第三方服務管理者(Trusted Service Manager, TSM)建置。在2008年台北NFC論壇中,台新銀行信用卡業務部資深副總裁邱豐凱便指出,對銀行業者而言,第三方服務管理平台的建置成本才是最大的關鍵。  

「若銀行業者為了要利用OTA功能,而得自己跳下來建置TSM,就像是為了喝牛奶而養一頭牛的作法。」邱豐凱說。不管是銀行業者、行動網路營運商、還是其他可能參與NFC生態體系的服務供應者,都必須透過TSM才能提供OTA服務,若能有一獨立且嫻熟資訊系統整合業務的非營利組織或公正組織出來擔任TSM角色,NFC服務才有可能快速上路(圖2)。

資料來源:台新銀行 (2008)
圖2 TSM是NFC生態系統中的核心,應由第三方公正組織或獨立的非營利組織來擔任才是理想的作法。

TSM對NFC成功影響甚巨  

日本身為全球行動支付(Mobile Payment)服務最成熟的國家,其獨特的先天環境實為拔得頭籌的最主要原因。在日本,日本電信電話株式會社(NTT)旗下的NTT Data集團早在Felica技術出現之前,就主導許多日本的銀行金融業界與電信業者(主要是NTT DoCoMo)資訊系統整合案,甚至日本政府的線上社會保險系統都是在NTT Data的主導下完成的。根據NTT Data提供的資料顯示,光是在銀行金融業界,NTT Data所協助建置的資訊系統一年就經手了近十三億五千萬次轉帳交易、交易金額超過2,350兆日圓。除了金融、電信、政府公部門之外,NTT Data的客戶還包含大眾運輸、健康照護、製造、零售等各種不同產業。  

正因為日本有像NTT Data這樣的巨型資訊系統整合業者擔任現成的TSM,因此落實行動支付概念的難度大為降低。像是WAON電子錢包、Suica票證(JR東日本的非接觸式票證)、Osaifu Keitai(NTT DoCoMo推出的資訊下載服務)、ID/DCMX信用卡等應用,都已經被整合在支援Felica標準的各式手機中,而NTT Data正是在背後串起整個生態體系的主要黏著劑。  

一機在手行遍天下才能帶來更多價值  

除了建立跨產業的TSM平台之外,NFC手機的適用範圍也是決定此一技術能否成功的關鍵。以日本的例子來看,日本的消費者只要手上有Felica手機並下載對應的應用,就可以靠著一支手機行遍全日本;屬於非接觸式票證後進國家的馬來西亞,也試圖從停車場付費開始逐步實現一機/一卡停遍全馬來西亞停車場的理想。除了停車之外,馬來西亞當局亦已規畫與馬來西亞國內的幾家大型連鎖零售業、娛樂業、餐飲業等業者等建立合作關係,以實現一卡搞定食衣住行育樂的終極目標。  

其實,NFC的發展不必然得採取馬來西亞的大一統模式才能成功。事實上,只要配套得宜,非接觸式票證開放地方與業者各自為政並無不可,例如日本大眾運輸系統就有二十八種不同非接觸式票證,而且不一定互通;不同的零售業體系亦各自發行專屬自家的智慧卡。但也正因為日本國內流通的電子錢包、非接觸式票證等智慧卡實體卡片數量實在太多,使得新力看見其中所蘊藏的商機,進而研發可方便消費者自行將票證與其他卡片功能整合在同一支手機上的Felica技術。  

事實上,多卡整合將可創造發卡者與消費者雙贏的局面。邱豐凱透露,台新銀行用以進行NFC測試的iM@bee卡在測試期間,即使該卡的單筆刷卡金額有新台幣三千元的額度上限,可能會對消費者帶來某些不方便,該卡的使用率仍比一般信用卡提升20%。此一實驗結果顯示,消費者的確樂於接受這種將信用卡、悠遊卡、與手機整合在一起的概念,也讓銀行發卡者對NFC技術的前景更加樂觀。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