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電/行動通訊兩大勢力僵持 中國行動電視標準難產

2007-12-20
儘管中國行動電視市場具有三年成長五倍的驚人潛力,不過由於中國國家標準內鬥嚴重,政治力量嚴重干涉技術取捨,導致當地行動電視標準遲遲未定,也讓有心想在中國運作的行動電視相關業者不敢妄動,紛紛表示以靜制動才是最好的策略。
隨著2008北京奧運開幕在即,中國政府為了刺激行動電視(Mobile TV)收視,自2005年開始就積極進行相關標準與市場的運作,期望能搭上這波熱潮,搶占更多商機。  

成長近五倍 潛在障礙仍須克服  

根據市調機構iSuppli預測,儘管還有一些短期障礙須要跨越,中國行動電視市場可望自2009年迅速擴張,相關裝置出貨量將從2009年的兩百七十萬台成長到一千兩百六十萬台,成長達五倍之譜。  

iSuppli指出,到2011年以後,中國具備行動電視接收能力的設備出貨量將大幅成長,屆時,價格、技術和行銷將漸趨成熟,進一步刺激消費者採購相關設備。 不像部分地區將行動電視定義在電視手機上,中國大陸的行動電視廣泛定義為消費者可在手機、可攜式多媒體播放器(PMP)、筆記型電腦或汽車資訊產品上接收視訊節目的裝置與服務。一般認為,雖然從長遠來看,行動電視將會成為最熱門的消費性電子(CE)之一,但是在數項挑戰未跨越以前,爆發性成長可能會受到阻礙。  

價格居高不下  

中國大陸市場雖大,不過終端消費者對於價格議題卻極為敏感,這樣的態度從超低價手機(ULC)在當地廣受歡迎即可略窺一二。雖然高階手機消費族群大有人在,不過為了加速投資成本的回收,行動電視產業供應商仍期望鼓勵一般大眾採用相關服務;而若要達到這個目標,成本也就須要大幅下降。這個議題不但需要終端硬體裝置業者的配合,電信營運商、內容供應商同樣須要一同努力破除迷霧。  

矛盾的是,由於中國大陸市場面臨不少其他障礙,因此iSuppli預期,在5年內看到行動電視劇烈降價的可能性並不大,而這也將直接衝擊行動電視服務的成長態勢。  

網路建置曠日費時  

另外,儘管業者們對中國市場興趣濃厚,然而目前當地極為缺乏由電信業者提供的廣播覆蓋網路,成為另一項瓶頸挑戰。根據了解,相關網路建置不但曠日費時且投資成本高昂,電信營運商猶豫不決的態度直接影響行動電視業者的加入意願。  

此外,行動電視雖以電視手機為大宗,然而可攜式多媒體播放器的應用也同樣不可忽視,應如何押寶也同樣考驗相關業者的智慧。  

分析機構指出,行動電視市場的主要推動力來自行動電話,而隨著行動電話硬體裝置的效能持續演進,將成為行動電視的主要平台。尤其在換機潮和新用戶的推動之下,分析師預測當地市場可望在未來五年強勁擴張,本土手機將從2006年的一億支成長到2011年的一億五千萬支,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定價超過300美元的手機更將達兩千一百萬支,成為支撐行動電視發展的主力。  

但若從螢幕尺寸的角度來看,可攜式多媒體播放器也同樣適合行動電視的播放,因為相關設備的TFT-LCD螢幕尺寸較大,並較手機能顯示更豐富的色彩,因此同樣受到不少重視。  

再加上電池壽命差異,同樣具有優勢的PMP將成為中國大陸行動電視市場能否起飛的重要風向球。分析機構預測,若能順利吸引相關業者投入,當地PMP出貨將從2006年的三百萬台成長到2011年的一億台以上。  

而可攜式多媒體播放器的另一個優勢在於,相較於手機需要中國資訊產業部的批准,可攜式多媒體播放器毋需該單位批准,即可在既有產品上增加行動電視播放能力,省去不少時間成本。

國標遲遲未定 角力愈趨激烈  

此外,由於中國大陸政府遲遲未定何種技術可以成為國家數位行動電視標準,也拖累了中國行動電視的發展。雖然目前中國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簡稱廣電總局)和資訊產業部都同意採用中國自有的本土行動電視技術,但由於中國大陸目前有五個互相競爭的數位行動技術,背後也都擁有不同政府單位互相角力,因此何時才能破開迷霧並未可知。

根據了解,行動電視標準在中國大陸難產的主因,就是因為這項新興應用同時橫跨廣播電視與行動通訊兩大領域,因此兩大主管機關廣電總局與資訊產業部都不願放手,紛紛宣稱自己才有相關標準的訂定主導權,並各自研發相關技術標準,進而促使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選定自有的技術標準為國家標準。  

兩大機關間的角力由來已久,而至2007年12月初更加浮上檯面。  

為加速手機電視國標制定,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於2007年12月時舉辦相關標準之關鍵測試,並邀請廣電總局主導的CMMB、北京新岸線公司提交的T-MMB方案、清華大學的DMB-T/H方案、中國標準化協會提交的CDMB方案以及尚視互動公司提出的IMMB方案五家業者進行技術評測(表1)。

◎表1 中國大陸行動電視候選國家標準技術一覽表       製表者:侯俊宇
技術名稱 主要支持者 特性 備註
CDMB 中國標準化協會 結合TD-SCDMA、DAB與AVS等技術。 可望於第二階段與CMMB進行融合
T-MMB 北京新岸線 可在時速500公里下觀看電視節目,頻譜利用率在同等條件高一倍。  
DMB-T/H 清華大學 結合上海交通大學ADTB-T與清華大學DMB-T技術的地面數位電視標準  
IMMB 尚視互動 基於業務層並重視手機電視業務管理和互動電視解決方案,可解決不同手機電視標準的業務互操作性。  
CMMB 廣電總局 由STiMi技術延伸 拒絕參加國標評選。呼聲最高,並已於部分城市進行鋪設。
CMB 華為 可於每社區向256名用戶同時提供手機電視服務 因屬既有電信網路延伸技術,不在國標評選之列。

廣電總局拒絕參加國標評測  

然而,廣電總局與其研究單位廣電總局廣播科學研究院同時拒絕參加相關評測,讓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不得不宣布暫停所有手機電視國家標準的制定工作,一切留待後議。  

根據了解,雖然目前行動電視服務橫跨兩大領域,不過廣電總局稍早時公開宣稱行動多媒體廣播屬於新媒體業務,並已獲得中央政府認可由廣電總局主導,再加上CMMB明確表示作為廣電的行業標準,因此不肯讓步。  

而其他單位雖不如廣電總局態度強硬,卻也持續低調推動自有的標準,在各部門都試圖掌握行動電視主導權的情況之下,也帶來相關標準群雄混戰的亂象。  

當地業者表示,手機電視國家標準若是遲遲無法底定,那麼產業鏈力量也將無法集中、甚至帶來互相掣肘的局面,對於相關市場的發展絕非益事。  

政治力量拉扯 業者無奈  

基於這樣的亂象,不單影響到當地政府單位,就連有志投入中國市場的業者也表示頗為無奈,多半表示僅能以靜制動,觀望態度濃厚。  

詠發科技(Afa)總經理特別助理賴勝中表示,儘管中國積極訂定自有標準,不過多半仍由既有技術延伸而來,因此就晶片業者的技術發展來看,並不特別具有技術門檻,賴勝中認為,該公司面臨的唯一問題僅有中國國家標準「何時訂定」而已。  

賴勝中說,該公司已在DVB-T領域耕耘多年,且獲得諸多PDA與可攜式多媒體播放器業者的認同,相關產品出貨量極為亮眼,同時在DVB-H之晶片產品亦有所著墨,更打算在2008年初推出DVB-T/H、DMB、T-DMB等多重標準的晶片產品,顯示該公司對各種技術皆相當熟稔,不管最後中國國家標準選定何種,技術都能因應,僅待時機成熟即可推出對應產品。  

圖1 雖然目前情況未明,不過羅德史瓦茲業務部經理劉恩宏表示,從既有標準延伸出來幾項中國國家標準候選技術,不論如何演變,都逃不出量測業者的手掌心。
羅德史瓦茲(R&S)業務部經理劉恩宏(圖1)也表示類似看法。他從量測角度出發,分析近期相關市場發展態勢時指出,目前多家業者多以較為成熟的DVB-T為主要發展方向,累積一定經驗以後再步入DVB-H領域。而這樣的策略同樣應用在中國大陸市場上,劉恩宏認為,既然當地市場混沌未明,要各家業者貿然跳入自然有其難度,因此近期在市場上並未看到太多以中國標準為主力的量測需求。  

不過,由於中國國家標準一延再延,延伸出的技術議題確實有所變化。如因應不同技術標準,對頭端設備、接收端或是衛星訊號等的重視程度就會有所差異,也考驗量測業者是否能在最短時間內推出符合客戶需求的量測儀表產品。  

劉恩宏也說,不管中國標準如何發展,仍不脫T-DMB、DVB-H等既有標準的範疇,因此從量測設備業者的角度來看,都不會是太大難題。  

思亞諾搶先支持CMMB  

資料來源:思亞諾
圖2 圖為思亞諾的SMS1010接收器,為已開始量產的低成本、超低功耗、四頻帶、多重標準接收晶片。
雖說相關市場晦暗未明,晶片業者思亞諾(Siano)仍搶先推出相關晶片解決方案,並獲得硬體與電信營運商的合作夥伴支持。  

思亞諾於2007年12月時宣布與EchoStar通訊公司旗下的CMB Satellite以及消費性多媒體產品製造商華旗簽署合作協議,針對即將自2008年奧運起於中國大陸推出的行動電視服務CMMB/S-TiMi提供推出解決方案。  

看好CMMB的發展,思亞諾認為該標準將成為行動裝置電視服務的主要平台,因此近期大力朝向該標準運作。思亞諾認為,號稱為「天地合一」的CMMB,同時採用衛星與地面廣播訊號,可有效涵蓋高人口密度的城市地區及人口分散的鄉村地區。  

思亞諾執行長Alon Ironi表示,隨著全球行動電視市場開始起飛,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中國。而北京奧運更是推動中國消費者採用行動數位電視的重要催化劑,選定CMMB標準以後,該公司更能加速當地市場的運行。  

CMB Satellite執行長Dave Shull則認為,中國行動電視市場商機無窮。為了確保CMMB推廣成功,必須讓消費者可以透過低功耗與價格低廉的手持式裝置,確保無論在室內或室外環境都接能收極高品質的訊號,才能看到相關市場的成功。  

總的來說,雖然市場渾沌未明,業者仍汲汲營營在市場上卡位,樂觀等待市場到來。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