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質、可拍攝高畫質影像的攝影機逐漸普及,甚至許多攝影機、相機也開始推出可支援3D影像的機種,使影像資料的檔案也因而變大。為順利傳輸並即時播放影像資料,傳輸介面須朝更高傳輸速率邁進,也因此掀起一場高速傳輸速率的競賽。
由於高畫質(HD)影音與三維(3D)影像資料已漸成傳輸內容大宗,因此促使傳輸介面如第三代通用序列匯流排(USB 3.0)、高畫質多媒體介面(HDMI)、DisplayPort等須朝更高傳輸速率邁進,才能順暢傳輸影音資料,預期未來3D影像資料大增時,傳輸介面可望倍數增加現有傳輸速率。
3D影像資料量為2D兩倍
由於目前3D影像的產生是透過兩顆攝影機錄製影像,利用人眼的視差,分別提供兩眼不同的影像,人眼再將影像重疊後,而產生立體感。因此拍攝3D影像,無論是已問世的3D相機、數位相機或好萊塢推出的3D電影,皆採用最少兩個以上的攝影鏡頭捕捉影像,所取得的影像資料自然相當龐大,約為一般二維(2D)影像的兩倍大,若要順利傳輸資料,或是播放,傳輸介面需要相當高的頻寬,才能滿足需求。
此外,3D影像呈現要越逼真,電腦的計算能力也需相當強大,意味著電腦內部處理影像的繪圖處理器(GPU)與中央處理器(CPU)的運算速率也須具備一定水準,而晶片間的溝通也須更順暢,才能配合電腦周邊傳輸介面的速率,將整體系統效能提高,以符合3D影像的播放環境。
由上述3D影像的製作原理分析,傳輸介面若無法提升傳輸速率,將無法支援3D影像的傳輸與播放。
傳輸高畫質影像已成終端裝置基本需求
|
圖1 史恩希應用拓展協理趙彥隆表示,目前USB 3.0的傳輸速率已足夠應付每秒三十幀3D影像的傳輸需求。 |
目前USB 3.0的傳輸速率為5Gbit/s,DisplayPort 1.2版每通道預計可達5.4Gbit/s;HDMI 1.3版雖僅3.4Gbit/s,不過正在規畫的HDMI 1.4版,傳輸速率將一舉提升為10.2Gbit/s,觀察上述傳輸介面新版傳輸速率可發現,新版本傳輸速率皆較前一代大幅提升二至十倍(表1)。舉例而言,以1,080p的高畫質影像分析,每秒傳輸三十幀影像、24位元Color,就需要1.5Gbit/s的傳輸速率,史恩希(SMSC)應用拓展協理趙彥隆(圖1)表示,各式傳輸介面推出更高傳輸速率規格的原因在於,高畫質影音已成為隨手可得的資料。過去,攝影機尚未普及的年代,高畫質影像的來源多為電影公司或電視台,因這些單位使用的攝影機較佳。現在,攝影模組價格不斷下探,手機、行動裝置、甚至個人電腦也都具備高畫質攝影鏡頭,且都能拍出高畫質影像資料,因此高畫質影音大行其道,進而推升傳輸介面的傳輸速率需求。
再加上自從好萊塢推出阿凡達3D電影獲得廣大迴響後,一時之間,3D成為顯學,相機、電視機等製造商,紛紛推出支援3D影像的產品,甚至手機也計畫支援3D影像,而手機與電機機等數位家庭成員須進一步連結的趨勢已興起,若手機與電視機的傳輸介面傳輸速率無法配合,將無法達到消費者對3D影像的期望,因此,高畫質與3D影像的普及化,自然推升傳輸介面的頻寬。
另一方面,不但應用周邊裝置的傳輸介面在傳輸速率上大躍進之外,負責晶片間內部溝通的PCI Express(PCIe),為追上外部周邊介面傳輸速率的腳步,讓系統運作更加順暢,也推出傳輸速率高達8Gbit/s的3.0版本。趙彥隆指出,包括高畫質、3D影音的需求,以及消費者不想花費過多資料存取時間,以及避免延遲等因素,皆將促使傳輸介面往更高傳輸速率演進。
根據廠商指出,雖然HDMI與DisplayPort在個人電腦與消費性電子市場各據江山,且DisplayPort目前傳輸速率高於HDMI,但就普及度而言,HDMI仍略勝一籌。原因在於,DisplayPort為英特爾跨足影像或電視機市場的一項工具,就目前已導入DisplayPort的電腦大廠來看,僅戴爾(Dell)與蘋果(Apple)較支持DisplayPort,而電視機大廠則多採用HDMI,螢幕有可能DisplayPort與HDMI兩者皆備,至於在3D影像傳輸上,HDMI仍將較DisplayPort流暢。
挾高傳輸速率 Thunderbolt鎖定即時影像編輯
在英特爾尚未提出要將目前最為普及的第三代通用序列匯流排(USB 3.0)整合至晶片組前,該公司即以光纖為基礎,提出Light Peak技術,近期確立該產品名稱為Thunderbolt的10Gbit/s傳輸介面技術,Thunderbolt融合PCI Express與DisplayPort通訊協定(Protocol),無論是影像或資料封包傳輸皆可支援,在第一階段預期取代現有筆記型電腦接口外,Thunderbolt下一步鎖定的市場為即時影像編輯。
|
圖2 英特爾亞太產品行銷營運部產品行銷經理 曾立方表示,現階段Thunderbolt目標市場為中高階個人電腦產品,因此暫不打算整合進CPU晶片組中。 |
由Light Peak至Thunderbolt,除了產品名稱的確定外,因考量光纖的成本仍較高,以及使用環境尚未成熟,因此Thunderbolt同時支援光纖與銅纜,由於Thunderbolt內含DisplayPort通訊協定架構,因此可觸及的應用市場還包括即時影音檔案的編修,英特爾亞太產品行銷營運部產品行銷經理曾立方(圖2)表示,透過Thunderbolt技術,影像工作者毋須將拍攝的影片先存到電腦中再進行修改,可利用Thunderbolt與電腦連接,電腦編輯影像完畢後,攝影機內的檔案也可同步編輯完畢,即可省去先將檔案轉存到個人電腦,編輯過後再回存至攝影機的時間。
目前Thunderbolt已獲蘋果青睞,用於高階的MacBook Pro筆記型電腦,曾立方表示,現階段Thunderbolt主要聚焦的市場在於筆記型電腦與擴充底座連接介面的市場。過去商務筆記型電腦透過匯流排接口進一步與擴充底座連接,但須占用不小的面積,且接腳過多亦容易產生損壞,因此基於英特爾既有的10Gbit/s網路傳輸技術研發經驗,推出Thunderbolt,接口更小、傳輸速率更快,符合蘋果對於筆記型電腦外形嚴苛的審美要求,目前也有其他二至三家廠商導入Thunderbolt,並完成驗證,預期很快即可在市面上看到支援Thunderbolt的產品。
事實上,由Light Peak至Thunderbolt,除了產品名稱的確定外,另有曲折,曾立方坦言,確定名稱為Thunderbolt後,該技術的應用面也有所調整,Thunderbolt同時支援光纖與銅纜,目前以推展銅纜Thunderbolt為主力,未來待光纖市場與應用環境成熟,將會更加推廣光纖Thunderbolt。
至於Thunderbolt是否將一統介面江山?曾立方指出,每一種傳輸介面皆有其存在與應用的領域,並不是單一的Thunderbolt技術即可全面滿足市場需求,再加上目前Thunderbolt價格仍僅有高階產品願意導入,周邊市場也尚未出現需求,因此英特爾並不認為Thunderbolt可成為大一統的傳輸介面。
影像壓縮技術決定傳輸效能
|
圖3 瑞薩電子科技中心第一應用技術部經理陳俞佐 表示,傳輸介面越來越高速發展的同時,傳輸品質也須兼顧。 |
專注於USB 3.0主控端控制晶片的瑞薩電子(Renesas Electronics),認為傳輸介面往高傳輸速率是必然的發展,該公司科技中心第一應用技術部經理陳俞佐(圖3)表示,由於高畫質與3D影像的大行其道,無論個人電腦內部的晶片、板卡與外部周邊的傳輸介面皆須有所提升。個人電腦內部的子系統間的傳輸須透過PCI Express介面,而個人電腦外部的傳輸介面則包括各種與顯示器相關的介面,如DisplayPort、HDMI、視訊圖形陣列(VGA)及USB 3.0等,因此新一代傳輸介面的頻寬皆大幅提升,不過,更重要的是,傳輸介面傳輸效能能否一併提升,則取決於影像壓縮與解壓縮的技術。
擁有USB 3.0技術,並開放供個人電腦產業界使用的英特爾,對於傳輸介面的影像傳輸品質也有其看法,曾立方表示,所有的影音資料在被製作完成後皆須被傳輸,如傳輸到儲存系統中,或是即時傳輸至電視機、功能型/智慧型手機、平板裝置(Tablet Device)等,由於目前的傳輸介面技術頻寬皆無法達到影像毋須壓縮,即可傳送的終極目標,再加上消費者不想花太多的時間等待,因此影像勢必經過壓縮、再還原之後,才能呈現於消費者眼前。但事實上,原始影像一旦經過壓縮,就很難百分之百還原成原來拍攝當下的的細緻品質,更何況傳輸的過程中,可能還會有遺失,導致影像還原出現失真的狀況,這種情況即考驗傳輸介面的傳輸品質。
針對各式傳輸介面為了可傳輸不經過壓縮的原始影音資料,未來新的規格勢必會朝此方向制定,曾立方指出,如何維持傳輸品質,則是各個傳輸介面標準協會與相關發展廠商須思考的問題。其中,在影像壓縮過程中,如何不損害原有的影像呈現,即是相關廠商亟須解決的一大難題。在儲存影像方面,若要維持原始的影像品質,壓縮的過程也不能太多,亦即僅壓縮一次的檔案會比壓縮兩次的檔案,在還原後,可以更接近原始影像的呈現品質,但相對的檔案依然會相當龐大,對於負責儲存工作的傳輸介面如USB 3.0、外接序列ATA(External Serial ATA, eSATA)等而言,亦須提升頻寬,才足以應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