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近期PCIe 3.0的發展吸引不少業界目光,但目前真正應用大宗仍以PCIe 2.0為主,不但廣泛應用於各種領域,呈現方式也頗為多元。連帶地,PCIe之量測需求也同樣隨之看漲,並帶動各式量測設備與解決方案的興起,若能善用測試工具,將有助於PCIe 2.0產品加速問世。
對伺服器、儲存裝置、周邊裝置、繪圖及影像擷取等許多高效能的應用來說,PCI Express(PCIe)技術已經成為互連標準的首選。PCIe是PCI SIG開發出的標準,已經廣泛應用於許多產業,包括電腦、航太工業、有線和無線通訊設備、嵌入式系統、交換機、以及主機匯流排介面卡(HBA)等,都可見其身影。
PCIe裝置有很多種形式,可以是整合在主機板上的IC,也可以是插在擴充槽上的擴充卡。現有的PCIe裝置有網路卡、磁碟控制器、晶片組、個人電腦、交換機模組、以及附加卡如顯示卡、繪圖卡等。而新問世的PCIe序列介面技術克服了傳統並列式PCI和PCI-X匯流排的缺點,並取而代之。
PCI持續演進 傳輸速率暴增
PCI SIG組織成立於1992年,目的為制訂和管理PCI與PCIe匯流排技術標準。PCI SIG產業組織的成員包含九百多家知名公司,主要任務在於支援新的測試需求、維持向下相容性、促進I/O技術的長久發展以及因應市場的需求等。
2007年,PCIe 2.0正式發表,新版的標準將資料速率從2.5GT/s提高一倍到5GT/s,亦即一個x16的接頭每個方向能以高達80GT/s的速度傳送資料。頻寬變高讓開發人員和設計人員得以設計出更窄的互連接線,有助於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除此之外,PCIe 2.0也可以與PCIe 1.1和1.0a相容;因此,以2.0標準所設計的裝置和主機板也可以與之前的標準互通。新的標準改良了點對點的資料傳輸通訊協定及其軟體架構,對抖動和探棒測試的耐受性也變得更好。
PCIe的規格解決了開發者和設計者面臨的商業和技術需求,只要依循這套標準設計產品,即可確保兩個PCIe裝置之間可以相容互通。設計/開發者的商業需求包括降低開發成本、縮短上市時間、當資料速率或鏈接頻寬提高時可保障既有投資,以及保證產品的相容性等。而在解決技術的需求方面,PCIe技術因採用更強健的通訊協定,而能在發生傳輸錯誤時,維持連線不中斷。舉例來說,如果傳輸時出現錯誤狀況,通訊協定會要求重新傳送封包,因此,工程師得以更快速地驗證出裝置的效能,以符合規格的要求。
PCIe 2.0驗證測試不可或缺 量測工具全員到齊
PCIe 2.0的驗證測試一般會從實體層(PHY Layer)開始,然後是資料鏈接層(Data Link Layer),最後是交易層(Transaction Layer)。實體層量測的目的在於確保基本參數,如頻率和電壓擺盪能符合規格要求,使兩個PCIe裝置之間可以相互通訊。其他較複雜的量測如抖動分析或抖動容許度量測,則可以確保兩個裝置能可靠地長時間傳送大量的位元和位元組資料。
驗證測試的第二個步驟的重點在於產生通訊流量並插入一些錯誤,以確保匯流排上可以正確地傳送資料封包,且可以還原出任何毀損的資料。最後一個階段則是要測試交易層,讓兩個裝置可以交互傳送正確的通訊封包,以符合應用的需求。
交易層測試包含效能測試以確保匯流排的最大頻寬和最小延遲時間(Latency)符合規定,以及功能測試以確保交易層可以適當地處理任何可能出現的錯誤。圖1列出了這三層所要測試的參數範例,以及通常會使用的工具。
|
圖1 PCIe 2.0每一層的驗證目的與範例 |
目前已有廠商提供了一系列完善的測試工具,可以支援PCIe 2.0的設計驗證測試之需。且若獲得PCI SIG選為正式的黃金級(Gold)測試工具合作廠商,所提供的設備將可用以測試實體層和通訊協定層。
若要全面涵蓋PCIe 2.0的驗證需求,就需要各種的測試設備,包括示波器、誤碼率測試儀(BERT)、碼型/雜訊產生器、通訊協定分析儀/模擬試驗器(Exerciser)、干擾器(Jammer)和通訊協定相容性驗證測試卡等。這些產品可以單獨使用,或結合在一起使用,在每一個實作層進行必要的驗證測試。模擬試驗器和通訊協定測試卡(PTC)--包括Link Training和Status State Machine(LTSSM)則可以支援通訊流量產生、通訊協定層驗證及效能測試等需求。
碼型/雜訊產生器可用以產生各種碼型和脈衝訊號,對接收器和收發器進行壓力測試(Stress Test);即時和取樣示波器可以驗證訊號的完整性(Signal Integrity);BERT可以測試抖動的容許度(Jitter Tolerance);通訊協定分析儀則可以深入資料鏈接層和交易層,擷取重要資訊。
除了量測PCIe 2.0產品的標稱效能(Nominal Performance)之外,也有必要評估產品在錯誤狀況下的效能。在開發的過程中,可以使用錯誤注入工具來測試裝置的效能,以確保它在更嚴苛的環境中也能維持可接受的運作狀態。
抖動容許度測試為實作層測試一大重點
實體層測試的重點之一,是對PCIe接收器進行抖動容許度測試。PCIe 2.0對接收器抖動容許度的定義更為詳盡明確,特別是針對接收器的測試,明訂出幾種新的抖動類型,包括分散在頻譜上(Spectrally Distributed)的隨機抖動(RJ)、雙頻(Dual Tone)的確定性抖動(DJ)及殘存的展頻時脈(SSC)等。
圖2所示為分散在頻譜上的隨機抖動,此圖顯示的是抖動量與頻率的關係。白色雜訊(頻寬無線大)在所有頻率的能量都一樣大,這項規格要求在較低頻率的隨機抖動量較大,在較高頻率的隨機抖動量則較小,實際的量取決於測試案例(Test Case)。邊角頻率(Corner Frequency)為1.5MHz,且濾波器的切截線非常陡(磚牆濾波器)。
|
圖2 抖動量與頻率之關係 |
圖3所示為雙頻確定性抖動的概念,通常確定性抖動會在某一個頻率,以正弦抖動的型態呈現,且其頻率可能會隨著時間而改變(抖動容許度量測)。雙頻的方法會同時使用兩個正弦訊號,一個在較低的頻率,另一個在較高的頻率。有時候,較低頻率的訊號可能會在頻帶的最低和最高頻率之間不停地掃動。兩種訊號實際的大小取決於測試案例。
|
圖3 雙頻確定性抖動表現 |
圖4顯示的是展頻調變(SSC)的架構圖,這種調變是由SSC的變動量(典型值為500ppm),以及SSC的頻率(一般為30k~33kHz)所組成。該變動量通常會往下減,因此,若資料速率為5Gbit/s,則500ppm的變動量代表資料速率會在5Gbit/s和4.975Gbit/s之間變動,變動的頻率介於30k~33kHz之間。理想的調變形狀為三角形,但實際上可以使用介於正弦波和三角波之間的任何形狀波形。
|
圖4 展頻調變架構圖 |
誤碼率測試儀可以量測裝置輸入端的抖動容許度特性,它可以模擬出規格中所要求的壓力條件,例如符合PCIe 2.0標準所要求的隨機抖動、雙頻週期性抖動、符號碼間干擾(ISI)、正弦干擾、SSC和殘存SSC等,以檢查裝置是否符合標準。
裝置必須在所謂的迴返(Loop Back)模式中進行測試,可以透過J-BERT的碼型序列編排器(Pattern Sequencer)來激發啟動。研發工程師可以運用自動化的抖動容許度掃描測試功能,節省許多寶貴的測試時間。在訊號分析方面,它也內建了時脈資料回復、快速的總抖動量測、BERT掃描、眼圖和眼圖模板(Mask)測試等工具,以評估PCIe 2.0的設計。
預設錯誤條件 PCIe測試更加貼近真實
測試PCIe的產品時,須要考量幾個測試階段,包括各個零組件的功能測試、完整的系統測試、確保互通性(Interoperability)的相容性驗證測試、以及仿用戶環境的模擬測試等。
若能在每一個測試階段產生所需的錯誤條件,就可以在真實世界的環境中,對PCIe產品進行壓力測試。產生已知的錯誤條件有幾種選擇,其一是使用模擬工具,它可以產生許多的測試條件,但一次只能測試單一個零組件,然而若想確保系統是可靠的,就必須測試整個系統。PCI模擬試驗器同樣可以提供很多的控制功能,以產生不同的測試情景,但一樣無法測試整個系統,包括作業系統(OS)和驅動程式。
另外,也可以使用已知不良的裝置來產生錯誤條件,但其應用性較有限,且很難控制,因為錯誤可能造成產品的不穩定。還有一種選擇是修改待測裝置,以複製出錯誤條件,這種做法的成本較低,但卻很難維護。
進行系統測試或想要模擬用戶的環境時,必須要能加入錯誤的條件,以複製出產品的使用狀況。然而,若要有效,錯誤的注入必須在系統沒有感覺的情況下進行。 在已知的錯誤條件下量測PCIe裝置,可以確保產品更加可靠。選擇適合的工具,可以讓設計人員在真實的系統中,測試PCIe 2.0裝置或軟體驅動程式,且不會受限於作業系統和應用軟體的類型。
典型的設置方式中,錯誤注入工具會置於兩個裝置之間,且對旁邊的裝置沒有任何影響。它可以經過設定,隨時修改實際的PCIe傳輸資料,以產生有干擾的測試情景。使用者幾乎可以設定產生所有想得到的錯誤修復測試案例,包括可修復的錯誤和不可修復的錯誤。如此一來,開發人員和測試工程師就可以改善產品的錯誤處置能力,以免到後期還要修改或回收產品。
總而言之,對許多高效能的應用來說,PCIe技術已然成為互連標準首選。PCIe 2.0的效能更高,尤其是可達到的資料速率提高了一倍。但在此同時,額外的規格要求也帶來了新的測試挑戰,例如抖動容許度的測試。所有互連系統在本質上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它所存在的環境是非常多變的。若想做出可靠的產品,就得模擬出這樣的變動性,也就是在已知的錯誤條件下,進行一些干擾測試。
驗證PCIe產品牽涉到各種的測試和除錯工作,必須分別使用不同的工具和專業,因此,需要很多的測試解決方案。而已有供應商提供了一系列完善的PCIe測試工具,可以涵蓋各個階段/層次的所有測試需求,同時加速相關產品的問世。
(本文作者為安捷倫電子量測事業群行銷處市場專案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