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頻社區創造設備商機 通訊Sensor模組打頭陣

2005-06-30
全球寬頻普及率較高的地區,莫不以寬頻社區的型式推動智慧化服務,以在未來的衍生設備與應用上拔得頭籌。而其中遠距醫療與安全控管會是寬頻社區發展中初期的主要應用項目...
全球寬頻普及率較高的地區,莫不以寬頻社區的型式推動智慧化服務,以在未來的衍生設備與應用上拔得頭籌。而其中遠距醫療與安全控管會是寬頻社區發展中初期的主要應用項目,因此肩負溫度、氣體、溼度等各種環境感測、同時具有通訊能力的通訊Sensor模組就成為寬頻社區與智慧家庭中必須普及的基礎裝置,也是初期主要的商機來源。  

 

隨著寬頻用戶數持續成長,2004年底全球約有超過一億戶的寬頻使用戶(圖1),寬頻網路已成為繼水、電、瓦斯、電話線、有線電視線後,第6種家庭基礎線路建設。「寬頻社區」這種以大樓、集成住宅、社區型態產生的寬頻用戶集合區域,也在2003年後逐漸成型。  

寬頻社區其實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早在5年前中國即有以乙太網路到戶(ETTH)架構為主的寬帶智能小區,在北京、上海一帶陸續推出,並興起一股跑馬圈地的熱潮。不過,由於寬頻附加服務的發展並未成熟,加上付費機制並不完善,寬帶智能小區一度淪為泡沫化的結局,建商亦視其為燙手山芋。然而隨著時空環境的不同,寬頻社區2005年起成為寬頻應用的新型態,甚至是主流趨勢。  

因此全球寬頻普及率較高的地區,莫不以寬頻社區的型式推動智慧化服務,以在未來的衍生設備與應用上拔得頭籌。如南韓情報通信部(Ministr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MIC)於2003年底選定KT聯盟及SKT聯盟做為其數位家庭的示範業者,並在2004年底前推動1300戶的示範性數位家庭服務。台灣亦有在新竹科學園區周邊的新竹山莊推出寬頻示範社區計劃,期望透過政府力量加速這個產業的成型。  

寬頻社區的階段性發展目標  

第一目標為頻寬分享,費用分攤  

寬頻社區的市場需求,首先即在頻寬分享與用戶費用分攤方面。由於一般家庭在頻寬的使用習性上通常是非經常性,且具有高變異性,加上以ADSL為主的寬頻接取技術,單一用戶需完全負擔家庭至電信局端的設備裝置、維運,以及閒置頻寬的成本,就經濟性的觀點來說較無效率。  

而以社區方式呈現的寬頻應用型態,不論採光纖或專線到區,再架設區域網路的方式來提供連網服務,除了做到網路建置成本的分攤,藉由群體的力量將網路品質與應用服務升級也是一大訴求點,這也使得在未來寬頻附加應用興起後,維運與監控將更具經濟效應,若以有線電視的發展經驗來看,社區內的寬頻用戶的使用成本,相較於單一寬頻家庭的費用,大概僅需50%就可擁有相同的頻寬。  

寬頻社區第二目標為類企業網路應用  

寬頻社區一旦將為數眾多的用戶集結,型態將會相當雷同於大型企業內的區域網路,只是個別工作終端機換成家用PC。如此提供類似於企業網路的附加應用將成為寬頻社區的第二推動目標(圖2),包括VoIP、視訊傳播、社區內的VoD、社區內停車控制、安全監控、即時能源控管。同時一個成熟的寬頻社區具有企業網路的規模,因此它必需具備MIS網管與設備維護機制,不論這個機制是社區管委會自有或外包。  

寬頻社區第三目標為 智慧家庭網路應用  

而當寬頻社區達成上述兩階段的目標,意即整個社區的基礎架構與應用成型,智慧家庭網路應用就有機會在社區內的個別寬頻用戶中茁壯(圖3)。主要原因在於,當寬頻用戶以社區型態集結時,由於設備與維運成本分攤以及規模經濟的效果,整體社區網路質量將遠優於單一家戶,因此個別家庭中所能夠衍伸的服務也更多元。其次是像遠距醫療、保全監控等應用服務,若僅是單一寬頻家庭的規模無法吸引醫療業者或保全業者投入,唯有社區集結的力量才能使類似異業整合的服務商業化。  

遠距醫療與安全控管為主流應用  

當初於1997年12月在日本政府支持下所成立的ECHONET(Energy Conservation and Homecare Network) 協會,係為了因應老年人比重快速上升、行動與電子商務即將普及,加上家庭是消耗能源率最高的場所、環境保護議題等因素,Sharp、Toshiba、Hitachi、Panasonic、Mitsubishi Electric等家電大廠與東京電力公司為因應這股未來的發展趨勢,而組成的智慧家庭網路推動聯盟,尤其在2003年後由於寬頻社區概念逐漸成型後,原先設定的應用服務優先推動順序也逐漸明朗,根據ECHONET在日本的實際推廣經驗,原先包括家居行動服務、家庭自動化服務等6大服務群體中,遠距醫療與安全控管兩項成為家庭用戶接受度最高的服務項目。  

遠距醫療與安全控管成為目前日本寬頻社區與家庭網路的主流應用,這與日本的社經因素有很大的關聯,除了最近十年日本經濟持續不景氣造成治安惡化,日本人口結構的老年化也是因素之一,根據日本官方預估,到了2010年,日本65歲以上的人口將會成長至22.5%,可見問題的急迫性。因此根據日本對智慧家庭服務項目需求的調查,有87.2%的日本用戶認為最迫切需要的服務是「當重要的人事物(包括家人、住宅、汽車等)面臨危險狀態時,用戶可以在遠端即時得到通知」。而這也衍伸出有81.0%的人需要「在外出時可以經常監看家中住宅情況、當有異常狀況發生,必要時可以自動通報保全機構」。其次是有83.7%的人認為需要的服務是「醫院診療與掛號過程的電腦化,藉此縮短診療時間以及在醫院的等待時間」,有83.0%的人需要「緊急就醫時,就算到鄰近的醫院也可以得到遠端醫師的診斷」。  

家庭異常事件監控  

這些服務需求項目可以詳述如下:  

.溫溼度:假若發現室內溫濕度異常(包括過高或過低,或單位時間內變化過大)。  

.防盜系統:在設定之後,保全系統會自動啟動,透過安裝的監視系統,將影像儲存於社區主機內。  

.一氧化碳等氣體:監控瓦斯漏氣或火災。  

.異常震動:主要是偵測地震的可能傷害。  

.智慧型門窗:防止意外發生時,舊式門窗造成住戶逃生困難的情形。  

居家遠距醫療照顧  

.老人與幼兒人身安全:老年或幼兒隨身佩帶安全及健康監控裝置如手錶等,當偵測出有健康危機,如浴室滑倒、燒燙傷或中風,家庭中控裝置會立即安排緊急急救程序,包括連線專屬家庭醫生視訊指導、連線取得病人病例資料、與社區管委會連線與親友通知。  

.平時與緊急醫療處理:能將家中的血壓計、溫度計、體重計、血糖計或尿酸計等測量儀器所測得的數值直接傳送給家庭醫院,提供家庭醫師掌握異常狀況(未定時回傳、數值異常、變動過高)。而當緊急醫療事件發生時,如孕婦待產或家人發生休克,醫院端可啟動多媒體互動式簡易急救處理指導,便於一般急救處理如CPR指導。  

.醫護安全管理:家庭健康保健追蹤與控管紀錄,提供家中成員食譜設計,提醒飲食及營養均衡攝取,肥胖控制、營養失調和運動量監控。同時利用RFID技術,透過掃描條碼方式管理藥品,經藥品條碼掃描,便可顯示使用指示,同時能進行藥品使用量與有效日期監控。  

.醫療機構間的資源共享:將醫院診療與掛號過程做線上處理,以縮短診療時間以及在醫院的等待時間。在醫院接受診療時,可以將病患在其它地點檢查的結果利用網路傳送到醫師手邊的電腦,進行診療或是病患在居家附近醫院就醫,但可連線至遠端醫院接受遠距治療。  

目前在日本由於醫療法對遠距醫療或遠距看護有較為明確的規範,所以諸如老人與幼兒人身安全、平時醫療處理的措施已在部分醫院如成田醫院推動。  

能源控管  

由於單一家庭用戶的能源使用效率偏低的情形,社區化後的智慧家庭能夠將三大能源使用狀況進行控管:  

.電源管理系統:以數位電錶為核心,能將社區或家中用電情況包括尖峰離峰用量、何種家電最耗電、是否有電線有走火,回報至社區管委會或保全業者,用戶並可利用此系統隨時試算當月累計電費。  

.水資源管理系統:以數位水錶為核心,能掌握社區或家中用水情況包括尖峰離峰用量,以及水管管線的異常狀況。  

.天然氣管理系統:以數位天然氣管制器為核心,能掌握社區或家中用天然氣情況包括尖峰離峰用量,以及天然氣管線的異常狀況。  

「手機」為寬頻社區應用控制核心  

談到寬頻社區發展,則不能忽視未來智慧居家用戶與上述這些進階服務互動的介面,尤其是對非PC用戶,手機很可能是控制與收發資訊的最佳設備。目前在日本手機加值服務最引人注意的首推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這種近距離無線通訊規格是在2002年9月由Philips與Sony聯合制定,由RFID(免接觸式射頻識別)以及互連技術的整合演變而來,已獲得國際標準規格「ISO/IEC IS 18092」的認可。  

以目前的非接觸型短距離IC卡應用來看,NFC能夠發揮的著力點很明顯的會以「付費」為主,尤其是快速且小額付費為主,這與手機系統服商想要將手機轉變為行動商務核心樞紐的目標相當一致,因此我們可以預測未來非接觸IC與行動電話的結合將會趨於密切。同時若是手機系統服商想要將鐵路的車票功能、演唱會與電影院門票、現金卡功能、小額付費功能、會員卡等功能,全部整合在手機上,則內建NFC手機的各項行動服務之解決方案,將與電子錢包或智慧卡的實用化發展路徑息息相關。  

以手機系統服務商來說,內建NFC手機的應用模式,將結合手機的連網功能,下載網路另一端的資訊,進行小額下單或轉為電子錢數積點,如此才能夠在手機上擁有電子現金、電子票券或已付費憑證等,再經由NFC於各消費據點進行識別認證。未來進一步可應用對象還可包括公寓房門鑰匙、電子貨幣、電子門票、機場檢查、KTV包廂會員卡、自動剪票、行動銀行等服務。甚至是在信用卡上,如美國MasterCard已經在智慧卡裝上NFC技術,並成功推廣了小額付款。這將使得手機系統服商的觸角擴展至消費者的週遭,手機的重要性將大幅提昇。  

因此,寬頻智慧社區既然要將網路加值服務推廣到一般用戶,手機在具有NFC後自然成為用戶最易使用的控制工具。因此不論是日本業者,或者是被韓國政府選定為兩大家庭網路聯盟之一的SKT聯盟或KT聯盟,除了PC外,也開始將手機視作主要的控制工具。所以在交通運輸、金融領域應用,並進一步拓展至手機上後,根據Gartner估計,NFC下一波的發展重心將是以家庭娛樂與控制為主,包括以內建NFC的手機或智慧卡,對付費數位電視服務、數位遊戲軟體與付費數位音樂進行商務運作,亦可用於電視商務付費,甚至也可做為寬頻社區的身份識別機制與社區管理費的繳納,以杜絕少數用戶試圖在社區內進行搭便車的行為,利用服務的外部性破壞長期的社區機制運作。  

寬頻社區興起帶來的設備商機  

除了寬頻社區的基礎網路建設,對台灣業者而言,寬頻社區興起所帶來的設備商機主要是下述三類:  

通訊模組結合各式Sensor  

遠距醫療與安全控管既然是寬頻社區發展中的主要應用項目,肩負溫度、氣體、溼度等各種環境感測的Sensor就成為寬頻社區與智慧家庭中必須普及的基礎裝置,尤其家庭與社區內Sensor的分布密度是安全監控能否有效達成的關鍵,數量會異常龐大是感測器商機的特色。其次,Sensor必須兼具靈敏與智慧的特色,但兩者間卻有矛盾的情形,Sensor的靈敏性攸關能否將異常狀況有效偵測,但又不能夠無事生事,感測下限的參數設定遂成為關鍵的議題。  

再者,由於各種環境感測的Sensor一旦偵測到突發狀況與環境的劇烈變動,必須要將訊號傳送到屋主或事件處理單位,所以各種Sensor必須具有收發功能的通訊能力,其中又以省電、抗干擾的無線通訊模組最具市場吸引力。現在的問題在於,到底是Sensor廠商或通訊模組廠商在這場產品整合的過程中取得優勢,目前業界較主流的看法為,由於無線通訊感測器將是未來家庭智慧網路的一環,需要與家用閘道器互通才能發揮效力,所以應該還是由通訊廠商來主導(圖4)。  

家用監控樞紐裝置  

另一項與台灣廠商息息相關的就是做為家庭遠距醫療與安全控管訊息進出的樞紐則是家用閘道器。由於所有的家庭監控訊息會先彙整於這個監控樞紐裝置,然後透過這個閘道器將訊息藉由GPRS、ADSL傳送至遠端的控制人員,其中透過GPRS的方式由於可將訊息直接傳送至用戶手機,目前已逐漸成為網通業界關注焦點。而在寬頻社區中,家用監控樞紐裝置也會成為社區網管與個別家庭網路的溝通介面,因此預計2005年這種以社區型利基市場為主的閘道器將快速成長。  

遠距遙控與操作裝置  

最後一項與台灣業者較為相關的,除了手機外就是網路家電。目前LG HomNet網路家電與一般家電產品的價差約在10萬韓圜(如一般洗衣機售價為148萬韓圓、HomNet洗衣機售價則為158萬韓圓),而Panasonic所發售的網路家電系統之售價則分別如下,生活控制終端(8萬6,000日圓)、冰箱(29萬5,000日圓)、洗衣烘乾機(17萬日圓)、微波爐(9萬日圓)、空調(27萬日圓~39萬日圓)、防盜感測器(1萬2,000日圓~1萬3,000日圓)。雖然網路家電與一般家電的價差仍然存在,但差距正在快速縮小,若是結合新的商業模式,如結合室內裝潢將成本包括其中,成本因素對中高收入用戶影響已經有限,因此正接近成長邊緣,值得台灣業者留意。  

新興社區是市場主要推動力  

寬頻社區的議題雖然已逐漸受到關注,不過市場的爆發力量初期會集中在新建社區,既有社區住宅並不適合以社區型態來推動寬頻建設。原因在於,若要既有住戶負擔寬頻基礎建設成本,其實並不是一個事半功倍的策略,想要讓所有的住戶都願意再掏腰包支付初裝費,然後再每月負擔加值服務費用的障礙偏高。反之,建商或建築師於新建社區規劃案階段即將寬頻建設置入其中,以將成本轉嫁至房價中,才能使用戶進入障礙消除(圖5)。尤其雖然網路家電與一般家電價差已不算太大,不過由於住宅內光有網路家電而沒有基礎建設也是徒勞無功,因此,一般人鮮少有單購此類產品的情形,網路家電業者通常都是與建商配合,於新建社區或重建社區內直接嵌入此類產品來推廣此類產品與服務。  

而建商之所以願意積極推動寬頻社區方案的主要原因則在於房屋附加價值的提昇。以南韓寬頻社區的經典Tower Palace為例,Tower Palace III於2002年開始進行預售,其坪數包括47坪、53坪、63坪、69坪、79坪、92坪、100坪(中小坪數主要為青壯年人口購買,大玶數則為高齡人口購買),當時每坪要價1,500萬韓圜,至2004年6月開始入駐,每坪已上漲至3,000萬韓圜(漢城地區一般住宅房價約為1,500~2,000萬韓圜/坪,一般上班族月收入約為150~200萬韓圜),單就基礎建設而言,每戶平均約需450萬韓圜,目前該社區入駐戶數己達到7成,其管理費約為每坪1萬韓圜/月,由於兩年內房價上漲一倍,因此住戶對於此一家庭網路服務大致均表示滿意,寬頻技術的引進已經為社區的房價提供了保證,同樣類似的情況亦出現在台灣大台北地區,不論是敦化商圈、天母地區或是信義計畫區內的中高階住宅,通訊技術的納入已是建商訴求居住品質的必備條件。  

此外寬頻社區的普及絕非僅靠建商、保全業者、家電業者、電信業者、醫療業者、內容提供業者中任何單一業者即可獨撐大局,唯有異業間充分結合才有可能以包裹的方式將寬頻加值服務自然而然地納入用戶生活之中。  

最後在硬體建設完成後,通訊服務商會是寬頻社區中真正的價值創造者,理想上在寬頻社區中會提供整體的服務設計如安全監控、VoIP等服務,但也會針對個別家戶提供客制化的項目如遠距醫療等。根據拓墣產業研究所的預估,以1,000戶規模的寬頻社區為例,家用寬頻服務市場會是家用寬頻設備市場規模的2~3倍,同時隨著社區內用戶數的成長,這個乘數效果還會再放大,無怪乎日本Yahoo BB!、南韓KT都在當地市場如火如荼地推動新建社區寬頻化的計劃,2005年起,寬頻社區的魅力已逐漸自日韓蔓延開來,成為新一波的市場催生力量。  

(本文作者為拓墣產業研究經理)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