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突破材料多掌握在日本業者手中的困境,台灣觸控產業結合產官學界組成軟電觸控技術研發聯盟,計畫打造台灣自有觸控面板製程。另內嵌光學式觸控面板已可透過手指操作,在在顯示台灣觸控面板的技術已有長足的進展。
根據Displaybank預估,2013年全球觸控面板產業的產值將超過73億美元,應用產品從手機、數位相機、掌上遊戲機、車載導航器、電子書閱讀器(E-reader)到筆記型電腦等,幾乎涵蓋所有熱門的消費性電子產品,甚至逐步往大尺寸面板邁進。從剛結束的美國拉斯維加斯國際消費性電子展(CES)中,也可發現消費性電子產品已開始大量導入觸控面板,可預見該產業的蓬勃與技術品質要求也將越來越高。
挾過去面板與半導體發展經驗,台灣廠商對觸控產業的投入也相當踴躍,其中以電阻式與電容式觸控技術發展最蓬勃。雖然台灣廠商擁有精良的高分子技術,但關鍵材料多掌握在日本廠商手中,為擺脫此困境,以及免於淪落至代工層級,熒茂光學聯合長興化工、台灣基、大永真空、安可光電等公司共同成立「軟電觸控技術研發聯盟」,串連為相互驗證的技術平台,應用移轉自工研院的捲對捲(Roll-to-Roll, R2R)軟性觸控製程技術,並全方面進行設備、材料、系統及設計等方面的研究開發,以期可開啟台灣觸控製程技術的新頁,於觸控市場站穩一席之地。
另一方面,以低成本見長的內嵌光學觸控面板,也有新進展,台灣主要發展內嵌光學技術的劍揚科技,近期也推出支援手指觸控的新產品,打破過去內嵌光學式觸控面板僅可透過光筆才能操作的限制。由上述台灣廠商在觸控市場的新進展,可發現台灣業者積極突破技術限制搶攻觸控面板市場,未來台灣觸控產業的發展將不可同日而語。
挾工研院R2R製程技術軟 電觸控面板技術研發聯盟成立
為積聚更強的研發能力,深耕軍用及工業觸控面板多年的熒茂光學考量台灣產業生態發展需要,因此攜手產官學成立「軟電觸控面板技術研發聯盟」,串連台灣觸控面板產業鏈,以期可為台灣觸控產業搏得更佳的競爭優勢。熒茂光學總裁方敏宗(圖1左四)指出,台灣的觸控製造主要以代工為主,重要材料與設備多仰賴國外進口,不易掌握關鍵的技術,因此熒茂光學積極促成軟電觸控技術研發聯盟的成立,以期可為台灣軟電觸控關鍵技術建立完整產業鍵。
|
圖1 左起為安可光電總經理姜達明、台灣基總經理譚仲威、虎尾科技大學 工學院院長覺文郁、熒茂光學總裁方敏宗、工研院電光所所長詹益仁、長興化工協理楊儒泰、大永真空經理錢來興 |
軟電觸控技術研發聯盟在經濟部的支持下,運用工研院技轉的R2R軟性觸控製程技術,結合研發聯盟廠商在材料、設備及系統等專長,在研發聯盟的驗證平台上,開發R2R連續式製程技術、光學膜與新的印製膠材、R2R印製貼合設備、R2R真空設備、高品質氧化銦錫(ITO)透明導電薄膜、系統整合與3.5吋智慧型手機及7吋電子書閱讀器。同時,研發聯盟也委託中央大學、交通大學、虎尾科技大學,進行真空鍍膜的學理機制、低溫ITO成核結晶技術及R2R對位精度等方面的基礎研究,將新技術導入最熱門的市場應用。
工研院電光所所長詹益仁(圖1右三)表示,現有一片片生產的傳統觸控面板製程,勢必無法滿足觸控面板快速崛起的需求,連續式及高產能的製程將應運而生。藉由工研院率先發展的軟性電子及軟性面板技術,讓軟電觸控面板技術研發聯盟建立連續式R2R製程技術研發平台,未來聯盟觸控面板的產能可超越現今單片貼合生產的五十倍,提高觸控市場的競爭門檻,也為台灣開發一套完整的電容式觸控面板自有技術。
談到未來聯盟的目標,熒茂光學副總經理黃威龍表示,現階段台灣觸控面板製程壓合技術的自製率為4%,未來可望提高至67%,目前聯盟所建立的R2R製程平台將先導入3.5吋的面板生產,預期2014年將可帶來新台幣300億元的產值,而相較於與其他3.5吋面板製程技術,R2R在成本、月產能等方面皆具備優勢(表1)。
手指觸控內嵌光學觸控面板登場
除了電容式觸控面板在製程技術上有所進展外,內嵌光學式觸控面板在技術上也有新突破。繼成功推出可支援筆式輸入、雷射遠端輸入等內嵌光學觸控面板螢幕產品之後,劍揚再下一城,發表可利用手指控制的內嵌光學式觸控面板,使內嵌光學式觸控面板具備更多元的操作選項,並更貼近使用者使用習慣。
|
圖2 劍揚董事長錢正治表示,Windows 7作業系統無法成功帶起中大尺寸觸控面板市場的主因在於,缺少便宜的硬體,而內嵌光學式觸控面板將為理想之選。 |
劍揚董事長錢正治(圖2)表示,雖然劍揚為IC設計公司,但為證明投入龐大經費研發而成的內嵌光學式觸控控制IC與技術可真正落實,因此與台灣主要面板廠商如新奇美、中華映管等合作,於2006年率先推出5吋的產品,2007年則躍升至23吋。在成本與製程上皆展現優勢,以21.5吋觸控面板為比較基準,內嵌光學式觸控面板的成本可較投射式電容觸控面板約低六成,因而逐漸受到終端系統廠商的青睞。目前內嵌光學式觸控技術更回應個人電腦(PC)大廠希望能以手指操作的需求,透過可用手指陰影計算出手指位置的演算法,順利實現手指觸控。
劍揚執行副總經理黃乃傑進一步解釋,內嵌式光學觸控面板是以感測光源判別欲執行的動作,對於環境中光的變化敏感度高,訊號辨識的難度也因此增加,再加上手指本身為不發光的媒介、訊噪比低,加深演算法開發的困難,因此過去須以雷射光筆才能操作。經過不斷的研發,劍揚利用手指造成的液晶顯示器(LCD)發光二極體(LED)背光遮蔽點作為判斷依據,此種方式開發出來的演算法,即可讓內嵌光學式觸控面板也能以手指操作。另外,即使在完全黑暗的環境中,新的內嵌式光學觸控面板一樣可透過手指、光筆操作。
目前劍揚內嵌光學式觸控面板具備5、7.5、8.9、12.1、15與21.5吋等規格,黃乃傑表示,事實上,僅須改變薄膜電晶體(TFT)液晶顯示器光罩設備,即可生產內嵌光學式觸控面板,因此一般TFT LCD可製作多大的尺寸,內嵌光學式觸控面板就可生產多大的尺寸,且良率亦可與TFT LCD相當,支援手指觸控的新產品推出後,劍揚也預計於2011年向蘋果(Apple)與其最大代工廠商鴻海推廣內嵌光學式觸控面板,也期望與台灣其他面板廠商如友達進一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