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行動商業智慧受限於終端裝置的行動性、傳輸速度、過小的螢幕與操作不夠便利,遲遲未能全面發展,近期隨著平板裝置與智慧型手機的功能愈發強大,以及各種相關應用軟體的推出,行動商業智慧因而有更確切的發展前景。
分析及決策已不再是辦公室或會議室中才會發生的行為,在倉庫、與客戶開會、機場候機室甚至搭車的路上都可能發生。利用行動商業智慧解決方案,決策者可透過行動裝置,快速取得市場情報及潛在威脅等關鍵資訊,並即時做出判斷,加速決策效率。本文將探討行動商業智慧的演進、主要特徵,以及未來展望。
隨著資訊軟硬體技術的發展,商業智慧應用亦持續演進,而其搭配的終端裝置更扮演重要角色。依終端裝置的不同,可將智慧應用的演進,區分為幾階段。
第一階段為筆記型電腦尚不普及的時代,若決策者需要在辦公室以外的地方取得所需的資訊,如銷售金額、客戶明細或產銷報告,必須以紙本的方式將資料隨身攜帶。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第二階段為1990年筆記型電腦出現後,攜帶筆記型電腦外出,並使用安裝於其中的商業智慧,即是最早期的「行動商業智慧」。商業智慧開始擁有「行動」的概念,但受限於電腦的硬體規格,例如硬碟空間、記憶體、中央處理器(CPU)效能,報表始終無法擁有最佳的呈現。此時期的行動商業智慧必須在辦公室將所有資料複製於筆記型電腦裡,如果以當時28.8kbit/s的連線速度開啟報表,下載時間往往是以小時計算。
1999年黑莓機誕生,並逐漸成為商業人士的新寵,而此時行動裝置的最大用途只是收發郵件。最早期的黑莓機為黑白的螢幕,且無法顯示圖片,直到全彩螢幕出現後,雖然可檢視圖片,但又礙於螢幕大小,報表的文字難以閱讀。使用者必須不斷放大及縮小以取得完整資訊,對於要不斷縮放及拖拉捲軸來看報表,對決策分析者之使用相當不便,此為第三階段。
平板裝置成最佳行動商業裝置
2010年4月,蘋果(Apple)推出iPad,此為行動商業智慧發展的重大轉折點。在短時間內,iPad成為眾人注目的焦點,不僅擁有幾百萬個使用者,且行動商業智慧廠商更將iPad視為實現行動商業智慧最理想的裝置。
雖然早在1年前,MeLLmo已推出行動商業智慧iPhone版本的Roambi,透過觸控螢幕及手勢操控強調高度互動性,但最終僅是雷聲大雨點小。2010年6月,MicroStrategy為第一個推出iPad版本的行動商業智慧廠商,而其他的商業智慧廠商亦快速跟進,以手勢驅動的平板裝置,成為使用行動商業智慧最理想的裝置,形成易使用的優勢。
雖然各大商業智慧廠商一開始均聚焦於蘋果產品,但Android和微軟(Microsoft)也陸續成為替代的平台。無論行動商業智慧選擇何種平台,隨著平板電腦及大尺寸螢幕的智慧型手機需求每年穩定成長(圖1),行動商業智慧的時代將正式來臨。
|
資料來源:資策會MIC(02/2012) 圖1 全球平板裝置及智慧型手機市場規模 |
行動商業智慧發展歷經三階段演變
雖然行動商業智慧在行動裝置,特別是iPad推出後不斷快速成長,但行動商業智慧角色將會在未來面臨改變。行動商業智慧角色演變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商業人士將手持裝置使用行動商業智慧視為新潮的代表,於同儕中顯示出別於一般人的應用;第二階段為管理階層使用行動商業智慧於印證自我觀點的應用,在2011?2012年,大部分的公司處於階段一或階段二。
2013年將會有越來越多不同領域的使用案例出現,如製造業、運輸業和零售業等。商業智慧的軟體已不只是單純的資料傳送,而是將行動裝置轉變成一個資訊流通平台,不僅是接收資訊,更能夠傳送資訊,在最終階段,行動商業智慧將變成不受地點限制的基本分析決策工具。
布建行動商業智慧 原生程式/瀏覽器扮要角
一個公司要部署行動商業智慧有許多選擇。以蘋果的環境為例,最廣為使用的方式為透過原生應用程式(Native Application)在App Store部署,應用程式包含從伺服器來的資料及報表。另外,亦有公司選擇透過iTunes部署其軟體,選擇此一管道的商業智慧廠商大部分提供客製化應用程式。除原生應用程式外,行動商業智慧亦可透過瀏灠器使用,但有互動性不高且具備不支援Flash的缺點。另一個選擇是透過虛擬桌面使用行動商業智慧,如Citrix Receiver,此時手持裝置僅作為輸出裝置,其後端運作都在辦公室的電腦上。
行動商業智慧部署的選擇上,無論是原生應用程式或不受手持裝置限制的瀏覽器,均有其各自的優缺點(表1)。使用瀏覽器最大的優點為跨平台的特性,行動商業智慧僅須確認手持裝置能夠執行瀏覽器,即可在各種不同筆記型電腦平台上運作,從微軟Windows到Mac OS,甚至是Unix及Linux,以及最新一代的iOS、Android及Windows 8手持式裝置作業系統。對於強調快速部署及毋須安裝任何程式的行動商業智慧廠商而言,跨平台的特性提供符合其需求的選擇。
然而,原生應用程式針對各本機作業系統而設計,擁有更完整的功能,而整體的效能更比透過瀏覽器使用行動商業智慧提高許多。除此之外,原生應用程式能夠在裝置中保存資料,因此在離線狀態下亦能透過行動商業智慧進行決策分析。反之,使用瀏覽器的行動商業智慧則必須要透過網路才能使用。
位置感知提升行動商業智慧價值
由於智慧型手機或平板裝置無論是透過基地台的三角定位、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或無線區域網路(Wi-Fi),均擁有位置辨識的能力,能取得和地點相關的資訊,對行動商業智慧來說是重要的要件。例如公司不需使用者主動要求,就能自動依手持裝置的定位功能,發送該地區特定的相關訊息給裝置的持有人。
位置感知大大提升行動商業智慧的價值,不僅是商業智慧的圖表報告可依個別地點產生外,商業智慧所提供的資訊因附加地域或人員的資訊而更具價值。例如行動商業智慧可根據行動裝置上個別產品、商店及地區的資料、圖片與地理位置資訊,提供決策者銷售趨勢,進而決定哪些產品應該放置到哪個店面。此外,亦可透過資料探勘對未來做出預測及趨勢。
若後方辦公室商業智慧系統能夠追蹤行動裝置的所在,透過行動商業智慧,進而提供該地區相關的交易資料給前方的決策分析者,可提供更高的客戶價值及客戶滿意度。
此外,手持式行動裝置不應該僅視為資訊流的終點,亦可被視為資料的產生端。今日的智慧型手機均配備有相機及錄音裝置,依地區所得的影像或聲音檔亦可傳回總部支援商業智慧的決策分析,簡而言之,透過行動裝置所取得的資訊豐富商業智慧整體的應用。
行動裝置加速行動商業智慧成功發展
若行動商業智慧僅強調使用者可透過行動裝置使用商業智慧,並無法解釋行動商業智慧如何成功吸引各大商業智慧廠商之注意力,就其成功因素分析,包括行動裝置最明顯的好處為可攜帶,使用者不必回辦公室取得資訊,決策分析再也不受地點限制。
以往向IT部門提出需求,往往花費大量的時間等待報表,行動商業智慧提供更快速的決策循環,而行動裝置更可在任何做決策的時機點使用行動商業智慧,因而提升作業效率。另外,決策分析從此再也不因為資料無法取得而浪費漫長的等待時間,行動商業智慧透過3G或Wi-Fi即可在任何地方取得最新的資料以進行分析。
由於手勢驅動的直覺化操作,最新的平板裝置讓缺乏技術背景的使用者只需要最少的訓練,即可利用行動商業智慧進行決策分析,達到商業智慧的基本精神。然而,行動商業智慧亦伴隨著一些成本,雖然大部分行動版的商業智慧為免費,僅須購買商業智慧即搭配行動版本,但公司必須投資於行動裝置及頻寬上,行動商業智慧快速崛起亦增加後端系統可能需要升級的壓力。
行動商業智慧面臨資料安全性挑戰
目前行動商業智慧亦面臨幾個挑戰,均是關於安裝於行動裝置上所產生的問題。第一是安全性的問題,行動裝置裡存有公司機密的報表及資料,所以行動資訊安全為重要課題。第二為如何防止裝置遭竊或遺失,其保管的時間亦超過工作時間,造成私生活被干擾,最後是道德問題,由於位置感知的特性,亦有可能會蒐集到與工作不相關的資料。
另外,在某些特定使用案例下,行動商業智慧除必須保存資料外,亦要將當地變動的資料與系統資料庫同步。在目前行動商業智慧剛起步的階段,如何快速處理不同地域蒐集回來的資料,並即時加以分析,是個嚴峻的考驗。
目前僅是行動商業智慧的發展開端,未來仍有許多潛在機會使行動商業智慧更具價值。如行動裝置可在內部儲存小型資料庫,存放從公司系統中擷取的資料,以供離線使用,此時行動裝置將不僅是將資料視覺化的工具,而成為協助交易完成的平台,越來越完整的演算規則搭配行動版本的商業智慧提供統計及資料探勘的模型,將協助決策分析者在離線狀態透過行動裝置,做更完善的策畫及情境分析。
此外,目前新一代的行動裝置已推出語音識別軟體,在未來,或許可對著行動裝置下指令,透過語音識別軟體將語言轉換為商業智慧報表的查詢指令,進而取得報表資訊。前一陣子蘋果的Siri正是開啟此一語音識別功能的先驅者。
行動商業智慧透過行動裝置快速崛起
隨著平板電腦及大螢幕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且3G及Wi-Fi的發展亦趨完備,行動商業智慧使用的環境已然成形。商業智慧軟體廠商皆看好這塊大餅,紛紛推出行動商業智慧產品。從最初以新奇為理由使用行動商業智慧,近來因行動裝置功能的漸趨完整,且透過手勢操控直覺化的設計,行動商業智慧將扮演決策者即時決策支援工具的角色。
因為行動裝置的位置感知特性,顯著提升行動商業智慧可應用的領域,決策分析者可依屬於該地區的資訊做出更量身訂做的決策,將可取得的資訊最有效應用,並提高顧客價值。
除定位能力,配置於行動裝置的相機與錄音設備,打破行動裝置僅能成為資訊輸出端的限制。透過相機取得照片,錄音取得聲音檔,進而將資訊傳回公司伺服器分析及應用,將行動商業智慧的效益徹底發揮。
商業智慧功能日趨強大
隨著商業智慧廠商不斷開發新行動商業智慧功能,如將行動裝置取得的非結構化資料轉成資料分析,以及演算邏輯更完整的未來趨勢及預測,對決策分析者來說,都是引頸期盼的功能。另外,隨著語音識別功能的推出,未來行動商業智慧亦將進一步朝人性化、直覺化發展,以滿足更多使用需求。
(本文作者為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