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拓墣產業研究所在2007年1月的報告顯示,2007年全球小型快閃記憶卡市場規模可達6.23億片,年成長率則達30.3%,並朝體積縮小、容量加大及速度變快等方向發展,為了搶攻市場,尤其是手機主流市場,業者不僅致力於上下游整合,其間的角力戰也加劇。
根據拓墣產業研究所在2007年1月的報告顯示,2007年全球小型快閃記憶卡市場規模可達6.23億片,年成長率則達30.3%,並朝體積縮小、容量加大及速度變快等方向發展,為了搶攻市場,尤其是手機主流市場,業者不僅致力於上下游整合,其間的角力戰也加劇。
快閃記憶卡的產品類型主要分為數位相機使用的傳統大型記憶卡和手機應用的小型記憶卡兩部分,而成長動能主要是來自於小型記憶卡,其餘還有可攜式媒體播放器 (PMP)、PDA、MP3播放器及筆記型電腦等應用。根據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的資料顯示,2007~2010年,NAND型快閃記憶體的主要應用便是手機。
自2005年起,小型記憶卡便將NAND型快閃記憶體應用導入手機產業,拓墣產業研究所半導體研究中心研究員陳冠廷表示,2006年時全球手機市場出貨量約9億支,約有35%的手機具備外接快閃記憶卡功能,除了隨機附贈的低容量小型記憶卡外,售後市場(After Market)對於高容量的小型記憶卡需求潛力更為可觀,預期2007年插卡式手機比重更將跨越50%的門檻。
手機帶動小型快閃記憶卡市場上揚
而隨著多媒體潮流興起,手機內建愈來愈多的功能,導致小型記憶卡的市場需求也水漲船高,根據市調機構Frost & Sullivan公司的報告,行動影片下載用戶數量將從2006年的25萬人成長到2010年的將近500萬人。而為了爭食高速無線網路的市場,全球業者正加快推出各種新型服務,其中包括行動電視、數位音樂、數位影片與個人部落格等。
從2006年3GSM大會展出多種類型的手機如超薄手機、音樂手機、電視手機、照相手機、智慧型手機及HSDPA手機等,便可嗅出手機對小型記憶卡的需求將在2007年發酵,根據拓墣產業研究所的研究報告顯示,2007年智慧型、照相、MP3及電視手機的出貨量分別達1.32億、7.17億、3.83億及 3,800萬支,而照相手機仍以100萬左右畫素為主流(圖1),200萬畫素照相手機則持續成長,可望在2008年奪下40%比例。
新帝(SanDisk)便在2007年3GSM大會上,發布全球容量最高的快閃記憶卡MicroSDHC,達4GB,可證實小型記憶卡市場成長的必然趨勢。
小型記憶卡規格向前邁進
而隨著消費性電子產品的功能、類型與技術持續演變,衍生出各種規格的小型記憶卡,且記憶卡廠商間的競爭愈演愈烈,原本由松下、東芝及新帝主導的SD (Secure Digital)卡、新力主推的MS(Memory Stick)卡,以及英飛凌與新帝共推的MMC(Multi Media Card)等三分市場,漸縮至以SD卡為主(圖2),SD卡介面的支持者包括東芝、松下、新帝、卡西歐、惠普、摩托羅拉、恩益禧、先鋒與Palm等。
2006年,為了因應MMC市場逐漸萎縮,記憶卡龍頭廠商三星(Samsung)也不得不轉向SD卡市場,該公司自願吸收6%權利金,於2006年12月正式供應SD卡。
SD卡又延伸出兩種規格,分別是2003年發表的miniSD卡與2004~2005年推出的microSD卡,在2006年microSD卡市場由新帝獨大,市占率高達50%,尤其在512MB以上容量的市場,只有該公司可以順暢供貨。
至於在手機應用上,小型記憶卡的主要規格包括SD/MMC、miniSD、microSD、T-Flash、M2、MS Pro Duo及RS-MMC等7種規格,手機品牌廠商則紛紛以microSD與T-Flash規格的記憶卡進攻價位為新台幣3,000~10,000元的中階手機與新台幣10,000元以上的高階手機市場,截至2006年11月止,上市的206款手機中,microSD與T-Flash規格便占56%(表1),可見其穩居小型記憶卡的主流地位,深獲手機大廠的青睞。而microSD規格的大量使用者為諾基亞、技嘉及其他廠商,M2與MS Pro Duo規格的支持者僅有索尼愛立信一家,至於RS-MMC的使用者僅有諾基亞與OKWAP,此外,全球前五大手機大廠除索尼愛立信外,皆以採用 microSD與T-Flash規格為主。
而microSD卡正是2006年小型記憶卡市場的主流,市場需求量之高甚至出現一整年高容量microSD皆缺貨的現象,陳冠廷表示,主要原因來自3方面,第一,三星NAND型快閃記憶體的晶片體積過大,因此無法符合microSD規格,而台灣模組廠商隨著三星63奈米4GB、8GB多層單元 (Multi Level Cell, MLC)晶片於2006年底問世而跨向1GB microSD,突破新帝與Kingstone等大廠寡占的局面;第二,由於小型記憶卡要求1.4毫米~2.2毫米的超薄尺寸,因此microSD卡採用 COB封裝來取代傳統方式,但2006年後端封裝產能有限,因此量產不易;第三,三星於2005年以前主要發展技術為單層單元(Single Level Cell, SLC),自2006年才開始將研發重心轉向具低成本優勢的MLC技術,雖然其晶片堆疊技術的門檻較高,但預估microSD規格仍將占2007年的主流地位。
1GB SD卡成為主流
由於2006年製程微縮至70奈米,加上MLC製程比重向上提升,因此NAND型快閃記憶體的供給大增,價格也迅速滑落,甚至有點超乎NAND型快閃記憶體業者原先的預期範圍。除了進一步帶動小型記憶卡的需求量外,同時,由於手機內建更多影音個人娛樂功能,促使小型記憶卡的容量也向上攀升(表2), 2G/2.5G的中低階手機的小型記憶卡需求容量為256M~512MB,而高階手機與PDA/智慧型手機須提供更大傳輸量的資訊,因此其小型記憶卡的基本容量逐漸從512MB向1GB移動。
從最廣獲青睞的SD卡來看,2006年上半年主流容量是512MB,下半年則進階至1GB,陳冠廷表示,2006年512MB約占整體小型記憶卡市場的 28%,其次為1GB占27%,256MB占13%,而2GB則占12%,到了2007年,1GB以上的容量將占營收比重的50%,1GB約新台幣500 元,2GB約1,000元,而1GB與2GB容量小型記憶卡的成長性備受看好。
小型記憶卡的銷售型態也正悄悄改變,手機搭售小型記憶卡容量的型式將在2007年引爆(圖3),在手機搭售(Bundle)市場中,microSD的主流容量為128M~256MB,零售(Retail)市場則是由512MB往1GB前進。
SDHC將容量一舉推升至32GB
SD1.1規格支援的容量僅有2GB,雖然有模組廠商推出以SD1.1規格為基礎的4GB SD卡,其在技術上雖然可行,但卻不合乎規模效益,因此勢必推出SD2.0規格因應。而新一代的高容量SD(SD High Capacity, SDHC)2.0規格可支援4G~32GB,存取速度分成3個等級,分別是2MB/s的Class 2等級、4MB/s的Class 4等級與6MB/s的Class 6等級。
然其隱藏的問題才正要開始,因為SD 2.0與SD1.1機種不相容,只能相容於標示「SDHC」的終端機種,使得廠商擔心推出後會引起消費者的反彈,甚至引發後續退貨問題,NAND型快閃記憶體業者也感到相當頭痛。對此,相關業者表示,現階段只能致力於教育消費者,同時等待市面上的機種陸續被「SDHC」規格替換後,問題才能解決,而這大概要花費1年的時間,因此,整體記憶卡產業在高、低階容量恐將出現一段過渡期。不過,幸好SD 2.0規格一口氣支援到32GB,可以維持很久的時間,因此記憶卡容量提升勢在必行。
包括松下、東芝與新帝等記憶卡廠商,在2006年中陸續推出4GB SDHC卡,存取速度為Class 2等級,支援2MB/s速度。而新帝更在2007年3GSM大會上發布microSDHC卡,達4GB容量,在此之前的2007年CES展覽上, Kingmax也首次推出此類產品。
該款超大容量microSDHC卡即是支援主要的SDHC標準,遵循SD2.0規範,根據此規範,microSDHC卡的最大容量可達32GB。由於 microSD和microSDHC在物理規格上完全一致,所以兩者相容,具有microSD插槽的設備可以使用microSDHC卡,反之亦然。
另外,該卡速度達到Class 2等級,即最低數據傳輸率為2MB/s,能滿足觀看MPEG-4/MPEG-2串流格式的電影、SDTV與DV的拍攝內容。不過新帝表示,該卡要在 2007年「晚些時候」才將出貨,具體價格也尚未確定,估計為2GB版本的兩倍價格,而目前2GB MicroSD卡的平均價格為52美元。
從記憶卡廠商動作頻頻中,可預期在2007年,高容量的SDHC世代將正式來臨,SD卡的普及率也因而大幅提升。
廠商競合關係交錯
不僅是記憶卡廠商積極推出新品,快閃記憶體廠商間的競爭也愈演愈烈,原本深耕NOR型快閃記憶體市場的英特爾(Intel),眼見NOR型快閃記憶體在手機產業裡的地位,被NAND型快閃記憶體取代的可能性大增,加上其觀察到NAND型快閃記憶體的容量越來越大,售價卻持續下滑。
該公司遂在2006年正式宣布進軍NAND型快閃記憶體產業,且在2007年1月開始出貨給台灣和中國大陸的客戶。此舉對於原本因為蘋果(Apple)iPod銷售量下跌,而導致NAND型快閃記憶體供給過剩、價格持續下跌的產業,無疑是雪上加霜。
此外,英特爾持續壯大其領軍的ONFI(Open NAND Flash Interface)聯盟,不久前也傳出鴻海集團的富士康(Foxconn)、超微(AMD)、Sigmatel、希捷(Seagate)等公司陸續加入 ONFI聯盟,英特爾並加碼投資台灣記憶卡設計公司亮發與擎泰。同時,英特爾表示,其預計未來3年內將投入1座8吋廠和2座12吋廠全力生產NAND型快閃記憶體。
雖然希捷加入ONFI聯盟,但該公司仍在其本業硬碟機市場上再接再厲,瞄準手機等行動裝置市場,希捷剛發表其數位影音體驗(D.A.V.E)技術,透過該技術,在不改變手機的設計與不增加成本的情況下,即能開發出體積比一般輕薄型手機還小的裝置(圖4),並支援藍牙2.0、WiFi 802.11b/g及USB 2.0 OTG等傳輸技術,為手機提供10G~20GB的儲存容量。
強調可攜式設計的DAVE行動平台的尺寸約為信用卡大小61毫米×89毫米×12毫米,重量僅70 公克,能輕鬆放入襯衫口袋、背包或手提包,在離手機9.1公尺內的任何地方皆能傳輸。該裝置還結合希捷在CES發表的革命性儲存管理模組(Storage Management Module; SMM)省電技術,讓可充電式鋰電池提供10小時的串流媒體續航力,以及14天的待機時間。此外,DAVE行動儲存平台為開放原始碼,讓第三方軟體研發人員能自由撰寫手機程式、創新應用,電信業者與手機原始設備製造商(OEM)可使用DAVE技術設計並推出自有品牌的產品。
希捷全球消費性儲存行銷總監Rob Pait(圖5)表示,行動電信正面臨一波多媒體革命,行動網路上新型態影音多媒體服務正高度發展與成長,商務或娛樂用途的數位內容透過前所未有的方式進行儲存、交換以及連結的重要性大增。DAVE行動儲存平台將於2007年第二季向各大手機製造商與電信服務供應商出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