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 綠氫 藍氫 灰氫 粉紅氫 燃料電池 PEMFC SOFC

建構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鏈商機研討會特別報導

綠電帶動能源轉型 氫能技術/產業鏈衝衝衝(1)

2023-10-19
氫能具有能長期儲存、容易調度、發電過程不會產生溫室氣體的特質,而成為全球關注的化石燃料替代能源。本活動深入探討氫能技術發展的最新動態,能源轉型的趨勢與綠能產業鏈的發展商機。
Pixabay

面對能源危機與氣候變遷問題,世界各國積極推動綠色能源的發展,透過能源轉型降低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台灣於2021年宣布將於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的目標,國際氫能委員會估計到2050年為止,氫能將占世界整體能源需求的18%,使二氧化碳每年減少排放60億噸,氫能及相關市場規模將超過2.5兆美元。

氫能因為具有能長期儲存、容易調度、發電過程不會產生溫室氣體的特質,而成為全球關注的化石燃料替代能源。氫能具有高度應用彈性,因此也被視為儲能方法之一,可以將剩餘的再生能源電能轉換為氫氣,以化學能形式儲存。要完善利用氫能,建立包含完整的產氫、儲氫及運氫等產業鏈,當中蘊含大量商機。本活動深入探討各項綠能技術尤其氫能技術發展的最新動態,能源轉型的趨勢與綠能產業鏈的發展商機。

能源轉型刻不容緩 提升綠電為王道

因應氣候變遷,發展綠色能源,同時降低化石燃料使用與依賴,是能源轉型的大趨勢,而綠色能源的類型上,InfoLink Consulting研究員蔡宥潔表示(圖1),發展已久的水力發電依然是最主要的綠色能源也提供最多穩定的電力;近幾年風力、太陽能與其他新興綠色能源才逐漸加快成長的步伐。綠電作為減碳最快速且成本合理的解決方案,全球裝置容量將持續成長,並同時帶動儲能的發展。

圖1 InfoLink Consulting研究員蔡宥潔表示,亞洲的日本與韓國積極發展氫能,日本目標於2030年打造氫能社會

供應鏈內的企業如果跟不上能源轉型、減碳趨勢,很可能面臨汰換。其中,各國的綠電能力會是製造業決定是否設廠或轉移的決策因素之一。蔡宥潔說,在貿易戰、人口紅利等因素影響下,東南亞將是未來全球製造的新重鎮。然而目前東南亞各國對於再生能源的支持政策與憑證系統等制度差異大,國際組織的認同度也不高,對於跨國供應鏈而言較為複雜,是日後應關注之重要議題。

在氫能的發展部分,亞洲的日本與韓國是相對積極的國家,蔡宥潔說明,日本2019年發表氫能與燃料電池戰略路線圖,目標2030年氫能社會,目前已建設超過180個氫能車加氫站,發展超過46萬套氫燃料電池。而韓國2018年公布氫經濟振興路線圖, 目標到2050年氫能成為最大能源來源。將提供綠氫、藍氫合計2,790萬噸氫氣。台灣的再生能源供需關鍵則在風電的建設,同時由於風電的規模較大,後續的零售電力發展是關鍵。

各國碳稅上路在即 碳盤查/減碳應盡早

而隨著歐洲與美國的碳稅即將上路,製造業尤其是高污染產業生產成本陡增,InfoLink Consulting研究員趙瑀嫻(圖2)指出,包括歐盟即將於2026年1月上路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美國2024年1月實施的清潔競爭法案(CCA)。因應CBAM,台灣也研議要收取碳費,另外,台灣碳權交易所也於2023年8月正式掛牌,初期以國外碳權為交易標的,同時台灣碳權屬意以減量額度方式進行,服務涵蓋碳諮詢及教育訓練,主管機關為環保署,總公司落腳高雄,在發展上台灣碳權須獲環保署及國際公正機構認證。

圖2 InfoLink Consulting研究員趙瑀嫻指出,各國碳稅即將上路,企業應該進行碳盤查,並藉此投入減碳行動

未來幾年,企業對於自己的產品或服務,進行完整的碳盤查,了解所有經濟活動所產生的碳足跡相當重要。趙瑀嫻解釋,碳盤查的同時,企業的減碳行動同等重要,建議採取的具體方式包括:碳盤查管理系統、供應鏈評分機制與碳權、綠電憑證及負碳技術整合。惠普就要求98%供應商提供排放數據,並建立供應鏈評分機制,碳權、綠電憑證及負碳技術整合是其中門檻最高,也最需花費時間的項目,需要企業投入的決心。

能源轉型既然是不可逆的趨勢,早期投入不僅可以少走冤妄路,趙瑀嫻強調,了解自身碳成本風險並找到可以降低的方法, 也可以協助企業建立ESG競爭力,方式包括:壓力測試/風險控管、低碳產品推廣與掌握競爭力落點、商業策略布局等。

氫能為未來綠色能源要角

全球正朝向低碳、零碳社會發展。其中,氫氣是潔淨能源載體(Carrier),反應後形成水,完全沒有碳排;氫能產業鏈包含生產、儲存、運輸及應用等部分。氫豐綠能總經理李鈞函(圖3)提到,氫氣生產包括:汽化法、重組法、純化法、水電解法等。氫儲存方法為:液態氫、固態氫、氣態氫。運輸為運氫船/車、純氫或天然氣混合管線。應用的部分包括:交通工具/加氫站、供熱、發電、工業製品。

圖3 氫豐綠能總經理李鈞函提到,氫氣是潔淨能源載體(Carrier),反應後形成水,完全沒有碳排

氫由於普遍存在自然環境中,理論上不虞匱乏,過去因為技術門檻相對高,李鈞函說,發展氫能的原因主要有幾個面向,氫能可以強化能源安全性,減少對能源進口的依賴,不受國際情勢波動影響;氫能可協助能源多元化,避免過度集中某項能源,提高能源供給穩定性;同時能強化節能減碳效益,發展高效率的氫能,可降低對化石燃料的使用;並帶動新產業,如燃料電池、新能源車、產氫等,提升經濟發展。

如何節能減碳及提振全球經濟是目前全世界相當重要的議題,李鈞函強調,氫燃料電池具有高效率及低污染特性,可產生重大經濟效益,並帶動氫能車的發展,多國正加速布局相關應用市場。氫氣料源方面,可結合國內既有工業副產氫並搭配天然氣料源產氫,未來氫氣除了進口外,可搭配再生能源擴大電解產氫建置。台灣已具有良好氫燃料電池產業基礎,投入氫能關鍵組件及系統整合技術開發可補足國內技術缺口並加速產業化應用;產業推動方面,市場導入建議以長距離大型電動商用車為優先,加速國內氫燃料電池車市場普及。

綠電帶動能源轉型 氫能技術/產業鏈衝衝衝(1)

綠電帶動能源轉型 氫能技術/產業鏈衝衝衝(2)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