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牙整合超寬頻技術雖在規格上頗具優勢,市場亦頗受期待,但其面臨頻譜不一,導致晶片商無法製造各國通用產品與設備商無法出貨的問題,而整合後的耗電量偏高,也成隱憂,尤其標準未定更使超寬頻和藍牙整合之路蒙上陰影。
談超寬頻的市場發展前,勢必先定義這項技術。簡單的說,超寬頻是一種無線傳輸技術,並由射頻(RF)、基頻(Baseband)組成的實體(PHY)層加上媒體存取控制(MAC)層所構成。該技術的特性在於,其射頻能量能散布於以GHz為單位的頻譜中,從3.4GHz延伸至10.2GHz,並可以528MHz做為頻帶單位,將頻譜切割為五個通道,以進行資料傳輸,再加上超寬頻採取正交多頻分工(OFDM)調變技術,可動態調整頻寬,可抗窄頻訊號干擾,因此受到廣泛討論。
而超寬頻最為人稱道之處,除其超級寬的頻帶可以避免其他雜訊的干擾之外,理論值在3公尺內高達480Mbit/s、10公尺達110Mbit/s的傳輸速率,成為吸引各家業者前仆後繼進入這塊市場的主要原因,並吸引藍牙技術聯盟(Bluetooth SIG)等組織的攜手邀約。既然談到超寬頻,更不能忽略WiMedia聯盟這個一手促成超寬頻起飛的組織。該組織目前已有超過兩百餘家業者,並且在業者間的角力告一段落之後,更加明確的朝向標準化之路邁進。
頻譜不一扯後腿
WiMedia聯盟近期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就是在超寬頻的頻譜統一上。儘管涵蓋的頻率極大,帶來高頻寬的優勢,但也面臨各國頻譜不一,導致晶片業者腳步混亂,無法設計出一體適用的產品,也同樣讓終端設備業者出不了貨。如圖1所示,超寬頻在北美、日本、南韓、歐洲等地都已有明確規定,然而因為彼此存在不少差異,因此爭議四起。
|
圖1 各國超寬頻頻譜分布圖 |
|
圖2 恩智浦資深技術行銷經理蔣益傑表示,儘管超寬頻面臨頻譜標準拉鋸的難題,不過隨著OFDM與DAA等技術漸趨成熟,業者攜手態勢湧現,也都為超寬頻的未來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
在欠缺統一頻譜標準的情況下,晶片或終端裝置業者的產品無法在全球推廣,而必須因應各地的頻譜規範進行客製化研發與製造,在在拖累超寬頻的起飛。不過,如此棘手的問題似乎已有解決之道,恩智浦(NXP)資深技術行銷經理蔣益傑(圖2)透露,目前各國已有共識將頻譜統一定於4.2G~4.8GHz,並在未來加入偵測與迴避(Detect And Avoid, DAA)技術後,讓彼此間的訊號干擾降到最低。DAA是一種可偵測有照頻譜中之訊號,並加以動態調整的技術。該技術由於可滿足超寬頻所用頻譜甚寬的先天特性,又能保障有照範圍內之通訊服務需求,因此DAA在超寬頻領域中的重要性也隨之提升。
蔣益傑認為,隨著全球統一通訊頻帶的底定,這顆絆腳石搬走後,超寬頻市場自將升溫;而再加上DAA技術在2008~2010年將成為BG1(3.1G~4.8GHz)的必備技術,也對訊號的穩定度與清晰度更有助益。
市場應用展新象
雖然目前尚無法在市面上看到超寬頻終端產品,不過蔣益傑指出,超寬頻的第一階段應用將會集中在檔案傳輸與串流(Streaming)上。在這些應用中,包括PC中的影音傳輸將是首選應用。此外,他也認為,由於超寬頻特別適宜點對點(P2P)的傳輸,因此如手機、家用娛樂等名片交換、影音分享等應用也將會是超寬頻吸引更多用戶的誘因。
藍牙技術聯盟宣布,預計於2008年底時整合藍牙與超寬頻的規格即將出爐,從超寬頻與藍牙的市場現況,未來可以發現整合兩種或多種的短距無線傳輸技術已成大勢所趨;由於各種短距傳輸的特性、功能與應用領域不盡相同,加上晶片業者基於晶片體積、成本及耗電考量等因素下,在未來將更積極促進各種短距無線技術的整合,在市場布局時達到最佳成效。
802.11n加入戰局
以目前藍牙與超寬頻兩者的應用領域來看,藍牙的應用已相當普及,包含行動電話、筆記型電腦、掌上型遊戲機到可攜式媒體播放器(PMP)等消費性電子產品甚至汽車電子,都可見到藍牙的相關應用,是短距傳輸中廣泛應用的技術。而在超寬頻方面,由於定義在高頻寬的傳輸應用,因此主要瞄準從個人應用延伸至區域網路,多用於數位家庭娛樂或電腦對周邊設備的傳輸使用,透過超寬頻將可取代家中複雜的有線纜線、電視與音響設備的HDMI與AV線路、或外接電源的家電產品等,減少家中的影音設備線路,達到簡易操控的環境;但超寬頻應用領域所針對的數位家庭娛樂,與無線區域網路(WLAN)的WiFi 802.11n相似度高,加上802.11n已大量導入市場成為許多終端產品的主要規格,導致超寬頻無法在目前的應用市場中找到切入點。
|
圖3 Alereon台灣區行銷總監蔣訓楠表示,自2008年第一季起,多數嵌入式裝置與設備都將支援超寬頻規格。 |
從應用市場的角度不難發現,超寬頻礙於應用市場的定位不明,加上可能與WiFi 802.11n的應用領域互相衝突,因此超寬頻自誕生後至今一直未有明顯的成長,而超寬頻導入市場的成效不佳,主要原因即晶片價格昂貴,導致相關產品推廣不易。對此,Alereon台灣區行銷總監蔣訓楠(圖3)認為,藉由藍牙技術聯盟提出的技術整合模式,將進一步帶動超寬頻的普及,其中結合藍牙本身具備的市場優勢,不僅能使晶片成本與價格降低,超寬頻的相關產品也可以在短時間內達到量產規模。根據資料顯示,預計從2008年起超寬頻的晶片出貨量將出現大幅成長,且在2011年間呈現倍數成長(圖4),而未來超寬頻若透過與藍牙結合,應用領域將可擴增到可攜式產品、遊戲機等強調行動與娛樂為主的裝置上。
|
資料來源:IMS/InStat 圖4 2006~2011年超寬頻晶片之出貨量與產值 |
耗電議題待優化
藍牙整合超寬頻之後,將使超寬頻在市場上的能見度增加,不過針對所有短距傳輸中,超寬頻的耗電量明顯偏高的問題,蔣訓楠表示,雖然超寬頻於瞬間傳輸時,功耗將產生大量損失,但基於超寬頻的瞬間傳輸速率高加上傳輸時間短,等於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就能完成傳輸動作,因此若將超寬頻的傳輸速率與時間進行交叉比對,可以發現,其實耗電量不但不會增加,反而是呈現更低的耗電損失。而許多業者認為採用超寬頻將導致耗電快速的問題,應就超寬頻的傳輸速率與時間兩者進行討論,若還能妥善利用彈性化的傳輸流量控制設計,將能節省更多的功耗。
雖然超寬頻的市場定位不明,不過由於超寬頻的可利用頻帶範圍相當廣,因此傳輸速度將能有效向上提升,這對於限制在2.4GHz或5GHz的802.11n來說,超寬頻在未來仍具備潛在的發展性。目前超寬頻所規畫的理論傳輸速度為480Mbit/s,實際傳輸效率約為100Mbit/s,但已有相關討論認為理論速度可提高到1Gbit/s或2Gbit/s的高速規格,因此超寬頻雖然在應用領域上效果不彰,不過在技術的可延展性則有絕佳優勢。
掌握測試方法
|
圖5 安立知微波量測事業群亞太技術經理林群表示,Page Scan測試可減少裝置間重新配對時間,以縮短測試時間。 |
目前藍牙與超寬頻各自有其一套標準,藍牙產品製造商為獲得藍牙商標,必須將其藍牙產品交給藍牙認證測試設備(BQTF)進行測試,並將其測試結果和產品送給藍牙認證人員(BQB)進行審查,因此廠商將產品送審時,必須先透過測試儀器確保產品是否符合規範,此時,則須確實掌握測試方式。安立知(Anritsu)微波量測事業群亞太技術經理林群(圖5)表示,在無線技術測試上,包括藍牙與超寬頻,有幾個須要注意的重點,例如調變方面,藍牙技術聯盟定義的150kHz偏差特性,指的是頻率會介於140k~175kHz,而並非永遠處於150kHz;而調變指數上,藍牙技術聯盟定義於0.28~0.35,這樣的範圍會造成使用者測試時常發生有時會通過測試,有時又可能會失敗的情況,此時則須檢查並微調晶片內建的調變指數,避免太接近臨界值,才可順利測試並獲得精確的數值。
在主從式架構中,亦即藍牙組網方式之一,其測試時需有一個主要的發送訊息裝置,搭配八個藍牙裝置,在射頻訊號測試中,這個主要裝置必須可順利將資料傳送到其他藍牙裝置上。另外,在多個組從裝置測試時須注意,主裝置互相干擾時,其中一個主裝置須自動變為副裝置,如此才可符合藍牙測試規範。而測試儀器與待測物之間須建立溝通模式(圖6),測試時也可掌握測試步驟與測試項目,林群表示,藍牙技術聯盟雖特別在標準中制定解決藍牙各裝置間不相容的問題,但在測試時不可忽略詢問(Inquiry)步驟,因各家藍牙產品自有其核心技術,難免還是會發生不相容情況,而詢問步驟即測試主裝置是否可自動詢問副裝置為何品牌,兩裝置間能否相容,如不相容則須另換藍牙副裝置,否則測試結果將出現問題。而在低耗電模式的測試中,由於藍牙副裝置會持續發送訊息告知主裝置其可隨時且瞬間連線,也是造成藍牙為人詬病的高耗電量問題,因此在電源控制部分的測試不可省,林群強調,電源控制測試結果佳,也較能降低藍牙裝置的耗電量。
|
圖6 藍牙測試模式圖 |
藍牙測試項目眾多,林群指出,安立知藍牙測試儀器已內建藍牙所有測試項目,並可在測試發生問題時,主動於螢幕顯示問題所在,方便工程師直接修正,此外,儀器並內建藍牙超寬頻超低耗電廣播(ULP Radio)測試項目,因此也可測試藍牙與超寬頻整合的產品。目前藍牙技術聯盟正計畫整合多項無線傳輸技術,包括Wibree、超寬頻、無線區域網路(WLAN)等,以擴大其市場,林群表示,藍牙整合超寬頻技術優勢在於省電,但卻須面臨超寬頻8GHz頻率範圍與藍牙2.4GHz過於懸殊,為整合兩項技術的一大瓶頸;而藍牙與WLAN整合,雖技術瓶頸較易克服,但須解決同頻干擾問題。無論藍牙整合其他技術的下一步動作為何,但目前看來還有諸多問題待克服,其中藍牙整合超寬頻,除技術瓶頸外,標準未定也成為其未來發展一大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