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2017年產業景氣高峰,2018年高科技產業能否再創新高?CES近年已經變成全球重量級科技廠商談論技術與產業願景的舞台;工研院IEK也發表十大產業趨勢觀察,認為AI無所不在的時代將正式展開,並進入消費者的日常生活。
每年初於美國舉行的消費性電子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 CES),已經成為年度科技產業趨勢的指標,各科技大廠與新創廠商皆戮力展示最新的技術與產品,2018年CES展示規模與超過4,500家參展商皆打破紀錄,甚至有900餘家新創廠商參與,展現充沛的創新能量。展示類型以智慧家庭、無線通訊、周邊/零配件最多,重點是人工智慧(AI)概念無所不在。
經過前兩年的醞釀,AI已經從未來的趨勢,變成實際應用的黑科技,工研院產經中心(IEK)在發表2018十大ICT產業關鍵議題時,就以「人工智慧、下凡入魂」來貫穿ICT產業的發展主軸,意為AI焦點從雲端運算,往下落到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包括自駕車、機器人、監控、AR/VR、無人機等終端都會導入AI。IEK預估全球邊緣運算市場規模,將從2017年的80億美元成長至2022年的133億美元,年平均成長率達10.7%。
創新是唯一的不變
CES這幾年已經不只是單純展示消費性電子產品,而是全球重量級科技廠商談論技術與產業願景的舞台,包括福特、NVIDIA、Intel、Samsung、華為等,都對產業趨勢提出自己的看法,福特在發展自駕車的過程中,將建立商業平台、雲端數據平台與交通服務(Transportation as a Service, TaaA),車廠將朝向交通服務公司轉型。當紅的NVIDIA不斷推出AI平台,並與超過320家公司合作發展自駕車,結合車廠、叫車服務、感知系統、零組件、圖資等廠商與研究單位,自駕車生態圈逐漸成形,且實力雄厚。
晶片大廠Intel也宣示從PC公司轉型為Data公司,數據加值重要性與日俱增,將成為未來發展的關鍵;另外,量子運算成為大廠下一波發展重點,量子演算法(Quantum Algorithm)與後量子密碼學(Post-Quantum Cryptography)發展值得關注。Samsung專注於智慧家庭,並將智慧冰箱定位為Family Hub,再透過其智慧語音助理Bixby語音控制操作,三星也與其他物聯網平台合作,意圖整合更多產品與服務。
另外,華為近年各方面發展全面,2017年全球手機市占率第三,僅次於三星與蘋果,出貨量一度還超越蘋果。近年中國大陸智慧型手機品牌整體發展強勁,前10大品牌有7個來自大陸,華為更是率先導入人工智慧晶片(NPU)麒麟970,AI的IP授權也是同樣來自大陸的寒武紀科技(Cambricon)。其他創新包括生物特徵量測(Biometric 3D Sensing)、腦波感知(Brian Wave Sensing)、低價固態光達(Solid-state LiDar)、固態鋰離子電池等。
切入新興商機開拓藍海
台灣近年來也出現不少新創公司,工研院IEK建議,應該善用語音介面,利用華語的獨特性,聚焦新載具之軟硬整合發展趨勢;無人載具商業化的腳步越來越具體,各式垂直應用市場,如居家陪伴、商業接待、汽車導航、工業機器人等,將有許多應用服務的商機;AR/VR與AI發展工具化將加速應用,發展智慧終端會有不錯的機會。
CES 2018技術與產品創新的方向分別是:一、善用產業發展基礎,開發市場利基性產品;二、以既有市場產品為載具,提供獨特功能應用;三、依附既有大廠生態圈;提供下世代解決方案,四、具科技或商業創新價值,可能影響產業變革。而投入發展特定族群需求缺口的創新科技,有機會開創全新的市場,同時新創公司應努力尋求商業模式創新機會。
未來AI發展將面臨許多挑戰,台灣應持續關注AI+IoT融合下的系統應用需求,同時著手培育技術含量高的新創團隊,以既有硬體優勢結合跨領域應用平台與創新服務模式,建構AI軟硬整合生態體系。應用科技的能力將是下一波創新可以勝出的關鍵,在先進技術發展的過程當中,很多願景中的功能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善用現有科技並發展出具市場價值的服務或產品,必能有效開拓商機。
AI引領2018年產業發展
AI從2016年重新被產業關注以來,2017年各界都在摸索其趨勢,希望找出正確的方向並開拓商機,預期2018年AI將逐漸滲透到各個領域,商機也更加具體,工研院IEK預測十大產業議題,其中有一半與AI有關,前四大議題也都圍繞AI,2018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AI年,但AI的商機是否真如預期的樂觀,甚至是不是另外一個泡沫,都有待仔細觀察。
與AI有關的趨勢包括:AI邊緣運算專用晶片成產業焦點,多元分眾為主要趨勢;AI邊緣運算趨勢下,五大終端載具成落地目標;AI邊緣運算架構,帶動新興網通與運算設備需求;AI邊緣運算與五感感測融合,創造新型態人機介面等,同時這些趨勢也將帶動許多商機與需求。人工智慧發展初期主要由雲端運算主導,但在網路頻寬、通訊延遲、資料安全等限制因素下,運算任務需要轉移至終端裝置或就近的網路設備上,邊緣運算因而興起。
邊緣運算趨勢首要影響便是運算晶片的發展。工研院IEK指出,邊緣端運算晶片的發展將走向分眾專用化,未來不論是智慧音箱、無人機、機器人、AR/VR、智慧監控等新興應用,都將走向專用晶片。由於這類晶片需同時對系統規格、晶片硬體架構及軟體演算法做最佳化,因此各家廠商布局策略各有不同。相對於大廠寡佔雲端運算的CPU及GPU晶片,台灣較有利基發展AI邊緣運算推理晶片,並以影像與視覺的現場可程式邏輯閘陣列(FPGA)/特殊應用專屬晶片(ASIC)較有機會。
另外,當AI逐步由雲端向邊緣運算裝置靠攏,催生AI邊緣運算智慧終端裝置崛起,其中又以自駕車、機器人、監控、AR/VR、無人機等五類型的終端載具對於延遲性、資料傳輸頻率要求較高,將優先導入邊緣運算。全球智慧聯網設備從2017年的84億個成長為2020年的204億個。截至2022年,將會有高達75%的資料處理工作不在雲端資料中心完成,而是透過靠近用戶的邊緣運算設備來處理。邊緣運算設備主要是透過分層運算概念來降低延遲時間,也促使國際網通、伺服器大廠積極轉型現有產品來布局邊緣運算。
通訊與物聯網進展腳步不停
除了AI議題之外,在ICT基礎環境的發展上也有新關鍵趨勢,包括:以5G為基礎的Cellular V2X(C-V2X)可望成為車聯網的主流標準;區塊鏈在2018年加速擴大應用範疇;工業物聯網之資訊安全重要性進一步提升。在短期趨勢面,全螢幕手機普及化,預估將帶來全新的零組件發展方向;在中長期趨勢上,量子電腦走出科幻小說,首見商業運轉,值得相關產業持續關注。
根據國際電信研究機構Ovum統計,2017年第三季全球累積50個5G網路試驗,其中車聯網相關的服務約占16%,電信業者如NTT DoCoMo、Orange、Telenor、Korea Telecom、SK Telecom等紛紛投入5G車聯網試驗,顯示車聯網為5G電信業者積極發展的服務之一。而隨著物聯網應用趨於普及,網路環境更為複雜,加上駭客攻擊手法多變,使得物聯網資安議題趨於嚴峻,駭客漸將目標轉移至相對缺乏資安保護意識與措施的製造業與醫療業等B2B工業應用領域。
全螢幕手機在2018年將全面從高階擴散至中階智慧型手機,希望能藉由提升螢幕的大小來達到更好的消費者體驗。為了騰出更多的空間給螢幕,原先互相獨立且各自主導的產業將進行某種程度的整合。面對即將來臨的量子電腦世代,將會是一個嶄新的產業鏈,硬體大廠Intel和IBM均已製作出量子電腦晶片;軟體大廠Microsoft則推出量子電腦專用程式語言「Q#」,藉由軟硬體協同合作,期望在5年內讓量子電腦進入商業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