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MAX強勢介入 中國3.5GHz重新布局

隨著國際電信聯盟已將3.5GHz規畫為全歐固定式WiMAX專用頻段,亞洲各國也都對該頻段安排頗為積極,並將其視為WiMAX運作頻段。然而,中國大陸早在2001年就陸續進行該頻段的執照發放,但因外在挑戰眾多,導致3.5GHz的運作效率不彰,也迫使中國官方重新思考該頻段的使用方式。
在2001~2004年間,中國官方以招標形式發放3.5GHz無線頻段的使用權,其範圍覆蓋三百餘個主要城市,包括基礎電信公司、新興電信公司等十餘家業者皆獲得頻率資源並開展業務,中國3.5GHz已然戰鼓隆隆。  

打破不成文規定 首波3.5GHz頻譜政策透過商用招標  

毋庸置疑的,中國大陸各基礎電信公司中,實力最強勁的即為中國通信(China Communication),而中國聯通(China Unicom)及中國鐵通(China Tietong)實力雖較弱,仍不可小覷。新的基礎電信公司或其他規模更小的業者,雖然擁有接取(Access)業務的經營權,卻沒有接取用戶之網路,因而局限服務之發展,而難以形成競爭態勢。  

由於無線接取技術可以快速靈活及以相對較低的成本建設網路,可彌補電信公司在接取網的不足,因此中國大陸信息產業部(Ministry of Information Industry, MII)或簡稱信產部,考慮分配無線頻段給各電信公司使用。  

2000年信產部發布3.4G~3.6GHz頻段招標規範,核准上行3,400M~3,430MHz及下行3,500M~3,530MHz頻段用於固定無線接取。由於頻率只有2×30MHz,因此信產部決定用招標的辦法進行分配,這也是中國大陸首次不以行政指配的方式來分配無線頻段資源。  

信產部於2001~2004年先後進行了三期招標工作,頻率的使用期限為5年,到期如須續用可提前與無線電管理局簽訂續用協議,否則應立即停止使用頻率。3.5GHz招標一期選擇了南京、廈門、青島、武漢、重慶等五個城市進行試點;二期則有三十二個城市進行招標;三期包括二十七個省區近三百個城市。通過招標將31.5×2MHz頻率分配給六大基礎電信公司和中電華通(CECT-CHINACOMM Communications)等五家新興電信公司,每個城市有三家公司得標。電信公司大者獲得2×10.5MHz頻率,小者僅獲2×7MHz頻率。頻率計費標準為每頻點/基地台/年需人民幣1,000元,頻點按通道帶寬3.5MHz計,用戶終端設備則不收取頻率使用費(表1)。

表1 中國大陸3.5GHz頻段執照發放現況
  第一次招標
(5個城市)2001年9月
第二次招標
(32個城市)2003年2月
第三次招標
(27個省區)2004年4月
得標企業 牌照數量 得標比例 牌照數量 得標比例 牌照數量 得標比例
中華電通 5 100% 25 78% 0 0%
中國衛通 1 25% 3 9% 0 0%
廈門金橋 1 25% 1 3% 0 0%
武漢三江 1 25% 0 0% 0 0%
中國普天 1 25% 0 0% 0 0%
中信網路 0 0% 1 3% 0 0%
中國移動 5 100% 10 31% 15 56%
中國電信 0 0% 9 28% 15 56%
中國網通 0 0% 17 53% 19 70%
中國聯通 0 0% 23 72% 14 52%
中國鐵通 0 0% 5 16% 16 59%
牌照總量 14   94   79  
資料來源:資策會MIC(06/2007)

電信業者競爭激烈 退出者眾  

原先獲得中國大陸3.5GHz執照的業者共有十餘家電信公司,這些廠商的定位及發展各不相同。不過隨著部分廠商陸續退出,目前實際上只有前五大基礎電信公司展開相關服務。對固網電信業者而言,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在對方領地的接取資源有限,可以透過3.5GHz業務進行彌補,截長補短;另一方面,則可以解決沒有寬頻接取之偏遠地區的需求,或者解決寬頻接取中光纖難以達到的地方,一舉數得。  

至於對行動通訊電信公司而言,建立3.5GHz接取網則是為了日益成長的固定寬頻市場。由於光纖寬頻資源主要掌握在固網業者手中,3.5GHz在性價比、便捷性上都比新建光纖網路具有優勢;另一方面,3.5GHz無線寬頻接取可以應用於基地台互聯,中國移動就曾利用3.5GHz配合無線區域網路(WLAN)以快速覆蓋市場,中國聯通也在其業務中大量使用了3.5GHz以進行網路連接。  

其他小型電信公司對於3.5GHz的使用多定位於城市緊急系統、城市無線監控、廠區域覆蓋、產業專網等服務。2004年第三次招標前已開通3.5GHz服務的三十餘個城市中,總計發展用戶約五千戶。目前中國大陸已部署了近三百個3.5GHz基地台,投資為數億元人民幣。而各家業者近期動態如下:

中國電信
  南北分拆後,使得中國電信在中國大陸北方地區之本地網路資源相對缺乏,故對3.5GHz表現較為積極,該公司在二、三期招標中也在大量北方省市得標。至今中國電信在北方九省獲得3.5GHz頻率資源的重點城市都已進行了無線接取網路建設,共建設3.5GHz中心站約四十個,遠端站約五百個。另外,中國電信還在一些邊緣省分用3.5GHz進行一部分語音接取服務。
中國電信3.5GHz無線接取主要針對中小企業,側重中低速資料服務和語音業務接取。而各城市無線接取系統亦已隨著業務發展增加網咖、專線出租等業務。
中國網通
  與中國電信近似的是,中國網通在中國大陸南方地區缺乏接取網路,大幅局限該公司在南方的業務和市場拓展,因此中國網通希望通過部署3.5GHz固定無線接取系統,緩解南方城市接取網路匱乏的問題。
但隨著網通集團的重新整合,各地網通對經營3.5GHz業務看法不一,最後中國網通決定不作統一安排,由各分公司依據實地情況自行開展業務。在實際應用中,該公司主要將3.5GHz用在企業客戶的接取方面,其中廈門、貴州等地開展順利。但整體而言,由於網通內部認為3.5GHz扮演的是在南方本地網建設之前暫時角色,在技術上其基地台覆蓋範圍小,因此網通僅在三分之一的得標城市開展了業務。
中國鐵通
  作為新成立且實力較弱的固網電信公司,中國鐵通主要利用3.5GHz無線接取技術解決都會網路(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MAN)覆蓋率有限和市場快速接取的問題。中國鐵通在集團用戶、企業用戶、智慧化住宅社區、公用電話廳四種用戶類型中,主要發展企業和住宅社區電話接取業務、用戶駐地網私人交換機(Private Branch Exchanges, PBX)電話旁路業務、辦公大樓的資料接取業務、為網際網路服務/內容供應商(Internet Service/Content Provider, ISP/ICP)提供網路承載業務、視頻會議業務、集團用戶數位數據網路(Digital Data Network, DDN)業務資料接取業務、提供傳輸通道業務等。
另外,由於中國鐵通擁有固網線路可以搭配其無線接取,因此以鄭州市為例,中國鐵通在鄭州市內建設三個3.5GHz基地台,並搭配2.5Gbit/s之都會網路,利用既有的交換設備和網際網路寬頻系統來提供服務。
中國移動
  中國移動由於缺乏自己的市區傳輸網路和用戶接取網路,故利用3.5GHz可以解決行動基地台間的連結,完成網際網路接取和IP電話接取。 中國移動將3.5GHz應用於三個方面,一是基地台間互聯;二是WLAN業務,3.5G可以透過熱點(Hot Spot)作為WLAN的資料傳輸;三是做為內部營業網點間的通訊。但中國移動對3.5GHz的使用方法一直招致信產部的反對,其中貴陽移動就由於用3.5GHz進行基地台互聯,而導致二、三期招標連續落選。該公司並因此將原本用於基地台互聯的語音互聯改為資料接取業務。
另外雖然在多個地市得標,但中國移動各地分公司對3.5GHz項目並不熱衷,其根本原因在於缺乏市場驅動力和相應的機制,所以短期內亦不會成為其投資重點。
中國聯通
  中國聯通同時擁有行動通訊網路及固定網路,但其固網規模遠不能和中國電信及中國網通相比,在接取網資源上也相當匱乏,因此該公司對3.5GHz頻段相當重視。中國聯通很早就開始3.5GHz系統的試驗網建設,計畫利用3.5GHz固定無線接取系統開展綜合業務用戶的接取,如提供IP話音接取、網際網路接取、視頻多媒體接取和少量DDN專線用戶的接取等業務。
在二期招標中獲得二十三個城市的頻率使用權後,中國聯通在這些得標城市同時啟動3.5GHz固定無線接取工程,但實際的應用規模和範圍不大,絕大多數得標城市並沒有實際應用,主要問題在於沒有用戶,這與聯通的資料業務發展定位有關。另外儘管中國聯通高層對3.5GHz比較重視,但各地分公司卻並不積極,聯通技術部門也表示3.5GHz僅在特定地區可用,僅作為有線接取的補充。
中電華通
  中電華通的兩大股東--中電集團(CECT)和中華通信(ChinaComm)都是國有大型企業,為了進入電信服務業而在2003年1月時合資成立中電華通。
中電華通及其前身中華通信在第一、二次招標中是最大的贏家,獲得了最多的頻段資源及業務發展許可證。不過仍有部分問題,首先中電華通高估3.5GHz市場。作為有線接取的一種補充手段,3.5GHz頻帶比較窄,用戶容量有限,承載的業務量小;其次,作為新進入者的中電華通,業務提供成本要高於各大基礎電信公司,在市場競爭中較無優勢;最後,由於短期內難以形成規模的用戶群,無法提供足夠的收入,亦沒有營利。
此外,讓中電華通始料不及的是,中國大陸寬頻服務市場發生了很大變化。首先是DSL寬頻接取開始急速成長,價格下探,直接衝擊3.5GHz的無線接取市場吸引力。加之3.5G傳輸速率有限,使得中電華通在寬頻市場上失利,現金出現嚴重問題,公司營運基本處於停滯狀態。
然在2006年時,中電華通再次獲得信產部頒發的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二十五個大中省會城市開展3.5GHz無線接取業務的營運許可,中電華通正按照許可規畫建網,3年內欲建成容量達百萬級用戶的無線寬頻網路。此外中電華通於2007年5月獲准與中國移動一起為2008年北京奧運提供基於WiMAX技術的服務。中電華通正進行北京WiMAX+WLAN網路建設。目前中電華通正在北京建設十五個WiMAX屬於802.16d的基地台實驗網,2007年第二季時完成覆蓋北京服務奧運的WiMAX+WLAN網路的所有建設,其投資約為人民幣數億元。
其他還有中國普天、廈門金橋等電信業者,各自在重慶、廈門等地進行業務發展。  

3.5G設備供應商崛起  

中國大陸三次3.5GHz招標也吸引了一批設備廠商,包括國際廠商Alvarion、Airspan及Vyyo,也有中國大陸的中興(Zhongxing)及大唐(Datang),這些廠商提供的產品主要是基於多頻道微波分送系統(Multichannel Microwave Distribution System, MMDS)無線接取技術。  

初期由於技術薄弱,中國大陸廠商多採用原始設備製造商(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OEM)方式與海外廠商聯合。基本上所有的海外設備廠商都是選擇OEM方式進入中國大陸市場,設備銷售、整合、售後服務都由國際廠商完成。後來隨著研發上的進展,中國大陸廠商漸漸崛起,例如中興通訊已可提供自有技術的無線產品,成為該領域的重要廠商。  

作為中國大陸3.5GHz和26GHz標準的重要參與者,早在1999年中興通訊就開始研發3.5GHz寬頻無線系列產品,並與各大電信公司積極合作,推動3.5GHz寬頻無線接取系統的商用。  

該公司自主研發的寬頻無線接取系統使用3.5MHz,下行速率高達9.2Mbit/s,在中國大陸已實現商用,在2004年時更創下超過50%的市占率,客戶包括中國電信、中國網通、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電華通、中國衛通等電信公司。  

至於大唐電信,則同樣在中國大陸獲得大規模的應用,並先後得標廈門移動、南京移動、重慶移動、武漢三江、黑龍江電信、拉薩網通、西北網通以及中國聯通大連、鄭州等五個重點城市以及廣東網通全省的3.5GHz固定無線接取系統專案。  

技術/市場瓶頸多 3.5GHz發展先盛後衰  

始於2001年的3.5GHz頻段招標,打破了行政審批,轉由市場機制配置資源,因此先後共有十餘家基礎電信公司及新興電信公司獲得頻段及開展相關業務的許可。然而3.5GHz業務在開展中遇到技術、資金、電信公司實力等問題,其發展並未達到最初的預期,隨著一些業者的退出,目前新興電信公司中只有中電華通還在勉力支撐,握有大量頻率資源的五大基礎電信公司也僅開展少量業務。  

頻段不足以滿足用戶  

分析3.5GHz無法順利發展原因,在技術上,因中國大陸3.5GHz頻段較小,導致傳輸速率低,無法滿足用戶;其次訊號衰減程度較高、有效覆蓋範圍太小等瓶頸,都影響服務推廣。其次在設備成本上,3.5GHz設備廠商多採用多種傳輸訊號,互通性較差,並導致設備成本高,一些小的新興電信公司先期網路建設的投入大,負擔較重,也考驗3.5GHz的發展。  

固網崛起限制發展  

在市場大環境方面,信產部初發放3.5GHz頻段的3年,也正是中國大陸固定寬頻接取開始大規模發展的幾年,中國電信及中國網通選擇了以電話線為基礎的ADSL接取方式,由於用戶的需求旺盛,隨著服務價格的下調,該種寬頻接取迅速普及並成為主流,全面壓倒了3.5GHz無線寬頻接取之發展。  

在基礎電信公司方面,這些業者並不把3.5GHz無線接取作為自己的關鍵業務和主要收入來源,而是作為開展業務的一種補充手段,如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利用3.5GHz提供基地台互聯和資料接取的工具。這主要是由於各大電信公司都有各自穩固的收入來源,中國移動及中國聯通擁有行動通訊用戶資源,行動語音及各類增值服務就可為其帶來大量收入,而且這種壟斷局面短期內亦不會被打破,因此這些公司並不迫切須要以3.5GHz來尋求新的發展。  

而中國電信及中國網通主導了中國大陸的固網,同樣居於壟斷地位,固話業務是其最重要的收入來源,雖然也希望能營運行動通訊服務,但3.5GHz業務顯然無法滿足需求,若以提供寬頻接取來看,他們已有既有的固網網路,所以對發展3.5GHz亦並不積極。正是由於基礎電信公司都僅將3.5GHz業務當做補充業務,也就毋需3.5GHz網路建設獨立的營運支撐系統。  

在新興電信公司方面,雖然獲得頻段資源,但中電華通等新興電信公司只能將3.5GHz無線接取作為唯一的業務和收入來源,卻因單憑頻率資源,無法彌補與基礎電信公司巨大的實力差距,而導致入不敷出。  

舉例來說,由於缺乏都會網路和骨幹網路,亦無開展電信業務所需的業務團隊,再加上新興電信公司缺乏電信營運的能力及經驗,無法形成有效的商業獲利模式和產業鏈。  

再者,新興專業電信公司的營運僅限於為用戶提供寬頻網路接取服務,單憑接取服務的收入無法支援其營運,而無法形成規模效應反過來又使其成本居高不下,惡性循環導致每下愈況。  

總言之,中國大陸3.5GHz業務的開展未如預期,加上由於中國大陸3.5GHz網路即將投入商用,各大電信公司面臨重組,均無暇顧及其他,更使得目前3.5GHz業務陷於沉寂,然而新興無線寬頻技術如WiMAX的出現,將可能成為引起另一波電信大戰的導火線,誰勝誰敗,仍未可知。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