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前一期介紹封包資料匯聚協定(PDCP)、無線電連結控制(RLC)及媒體存取控制(MAC)三個子層,以及其所構成的長程演進計畫(LTE)的第二層(Layer 2)通訊協定後,本期將繼續介紹負責管理這三個子層的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子層,並將從系統資訊(System Information)、RRC連線(RRC Connection)及量測(Measurement)動作來介紹RRC子層。
MIB/SIBs組成LTE系統資訊
根據LTE系統資訊(SI)的規範設計,LTE基地台會將該基地台服務範圍下較少變動、常用且共享的資訊透過廣播系統資訊來告知用戶端裝置(UE)。這些資訊主要可分為主要資訊區塊(Mater Information Block, MIB)及多種系統資訊區塊(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SIB)。MIB因其傳輸的次數非常頻繁,考量到無線電資源有限的限制下,規格制定小組僅把少數重要且接收其他SIB前必需的實體層相關資訊定義為MIB。
SIB所包含的資訊類型比MIB廣泛,例如跨多個基地台可共用的資訊,如公眾陸地行動網身分(PLMN ID),或是可幫助尋找基地台或PLMN的資訊。這項設計可幫助改善搜尋時間以及減少這期間用戶端裝置須耗費的電力。
除了與PLMN相關的資訊外,用戶端裝置駐留在某一個基地台之前所需要的資訊,例如各種對於存取該基地台的限制資訊,也被納入SIB中,以避免用戶端裝置駐留在一個被阻擋(Baring)的基地台。其他與基地台駐留相關的SIB資訊還有基地台的中心頻率、頻段資訊、隨機存取通道(RACH)參數等。最後,駐留期間需要的資訊也被歸納為SIB,例如用戶端裝置必須持續對鄰近基地台做測量,以保持在駐留的狀態,這些資訊包含了測量參數、呼叫訊息(Paging)參數等。
|
|
|
MIB與其他的系統資訊雖都是對應到廣播控制邏輯通道(BCCH),但MIB在傳輸時具有固定的時間與位置排程,每40毫秒定期發送一道新的MIB訊息,且當訊息發出後,每個訊框都會重複發送,直到下一個週期新的訊息送出。
SIB1(SystemInformationBlock1)以及其他的SIB則是透過下行分享通道(DL-SCH)動態傳輸,用戶端裝置必須利用系統資訊-無線電網路暫時身分(SI-RNTI)來取得這些系統資訊,但是SIB1也具有固定的排程時間,每80毫秒會發送一道新的SIB1訊息,之後每兩個訊框會重複發送直到下一個週期。其餘的SIB會被包含在系統資訊訊息中且動態的被排程在一時間區段中(SI-window),不同SI訊息的SI-window是一致且可被更改的,詳細的排程資訊如各SI訊息的週期以及上述的SI-window長度會在SIB1中被定義。
當系統資訊改變時,基地台會透過兩種方式告知用戶端裝置,一種是利用SIB1內的systemValueTag欄位,用戶端裝置藉著此欄位的值來核對之前接收的系統資訊是否仍然有效;另一種是透過呼叫訊息,在用戶端裝置處於閒置(RRC_IDLE)或是連線(RRC_CONNECTED)狀態,都可以藉由已收到的訊息中所包含的systemInfoModification得知在下個改變執行期間邊界(Modification Period Boundary)系統資訊將改變。但地震與海嘯警告系統(Earthquake and Tsunami Warning System, ETWS)訊息的改變則不在上述兩種方法內,而是另外透過呼叫訊息內的另一個欄位etws-Indication來通知該用戶端裝置接收新的ETWS資訊。
此外,當用戶端裝置離上次成功接收到有效的系統資訊已超過3個小時,即使系統資訊未改變也必須將其視為無效而重新接收。
在SIB2中會定義改變執行期間邊界的計算,當用戶端裝置收到系統資訊將改變的通知,系統資訊並不會立即改變,而會等到下一個改變執行期間開始才傳送更新的系統資訊,用戶端裝置在接收到新的資訊前則仍使用之前儲存的系統資訊。此外,假如在一個改變執行期間內沒有收到任何呼叫訊息,用戶端裝置可假設在下個期間內系統資訊不會有任何改變。 |
|
|
|
因MIB內帶有實體混合自動重傳請求指示通道(Physical HARQ Indicator Channel, PHICH)的相關參數,用戶端裝置配合實體控制格式(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 PCFICH)才可正確地讀取實體下行控制通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PDCCH),之後才能藉著系統資訊-無線電網路暫時身分(SI-RNTI)取得SIB1資訊,而其他系統資訊(SI)訊息的排程又帶在SIB1中,因此用戶端裝置必須照著MIB、SIB1、其他SI訊息的順序取得全部的系統資訊。表1分別列出用戶端裝置在RRC_IDLE及RRC_CONNECTED狀態下必須取得的系統資訊,表2則列出系統資訊的種類及簡介。若用戶端裝置無法接收到需要的系統資訊,可能造成無法開始進行RRC連線建立/重建的動作,若RRC連線重建時仍然無法取得MIB、SIB1及SIB2,甚至必須視該基地台為被阻擋的基地台,而必須進行重選。
表1 用戶端裝置在不同狀態下須獲取的系統資訊 |
狀態 |
必須的系統資訊種類 |
RRC_IDLE |
MIB、SIB1以及SIB2~SIB8(根據用戶端裝置支援的無線存取技術來決定) |
RRC_CONNECTED |
MIB、SIB1、SIB2以及SIB8(假如用戶端裝置支援CDMA2000) |
表2 系統資訊簡介 |
系統資訊名稱 |
簡介 |
MasterInformationBlock |
帶有最重要且接收其他訊息前必須的資訊,如phich-Config、systemFrameNumber等 |
SystemInformationBlocks1 |
包含有關UE是否被允許進入該cell以及定義其他系統資訊區塊排程等資訊 |
SystemInformationBlocks2 |
包含了該cell下常用且共享的通道資訊,如無線資源組態等 |
SystemInformationBlocks3 |
包含了有關cell重選相關的資訊,主要為目前服務的cell資訊 |
SystemInformationBlocks4 |
包含了與目前服務的cell同一頻率內的鄰近cell相關資訊,用以幫助用戶端裝置重選基地台 |
SystemInformationBlocks5 |
包含其他E-UTRA且不同頻率的鄰近cell相關資訊,用以幫助用戶端裝置重選基地台 |
SystemInformationBlocks6 |
包含有關UTRA下的鄰近cell相關資訊來幫助用戶端裝置重選基地台 |
SystemInformationBlocks7 |
包含有關GREAN下的鄰近cell相關資訊來幫助用戶端裝置重選基地台 |
SystemInformationBlocks8 |
包含有關CDMA2000下的鄰近cell相關資訊來幫助用戶端裝置重選基地台 |
SystemInformationBlocks9 |
包含home eNB identifier (HNBID) |
SystemInformationBlocks10 |
包含主要的ETWS通知訊息 |
SystemInformationBlocks11 |
包含次要的ETWS通知訊息 |
|
RRC連線流程按部就班
RRC連線的狀態可分為閒置及連結兩種狀態,在使用者沒有資料或訊息傳遞的需求時,RRC連線會處於閒置狀態,此時基地台不會配置無線資源給使用者,而當使用者有資料傳輸需求時,便會觸發RRC連線的控制行為,嘗試將連線狀態轉入連結狀態,進入連結狀態之後,使用者便會被配置無線資源而獲得資料傳輸的能力。
在連結狀態下,RRC連線所維護的內容是關於一個使用者所被配置到的無線資源以及使用者該如何運用這些無線資源,在這些無線資源中,能夠用來傳輸資料的是無線電承載(Radio Bearer, RB),在建立RRC連線的過程中會被建置多條RB,這些RB依用途又可被分成信令無線電承載(Signaling Radio Bearer, SRB)及資料無線電承載(Data Radio Bearer, DRB),SRB用以傳輸RRC子層的控制訊息,DRB則用來傳輸使用者的網路封包,由於使用者想進入連結狀態的理由就是資料傳輸,因此RRC連線的控管過程中,重要的便是對各條RB的建立及使用,以下將就RRC連線的各階段控管流程做介紹。
|
|
|
這個管控流程的重點在於建立SRB1,SRB1的意義在於它會被用來傳輸後續管控流程的RRC訊息,在SRB1建立之前,使用者只有SRB0可以使用,為了方便理解,讀者可把SRB0視為建立SRB1或回復SRB1功能的媒介,透過上行的SRB0,使用者會傳送RRC連線建置要求(RRCConnectionRequest)的RRC訊息,若該基地台接受使用者的要求,便會透過下行的SRB0傳送RRC連線設定(RRCConeectionSetup)的訊息,以為該使用者建立SRB1及設定無線資源的使用方式,之後使用者便要利用上行的SRB1來傳送連線建置完成(RRCConeectionSetupComplete)的RRC訊息告知基地台,在這個時候RRC連線的狀態會從閒置轉換到連結。
要成功的完成上述流程,必然會引發MAC子層的隨機存取流程,完成此隨機存取流程之後,使用者將可取得在這個基地台之下的基地台無線電網路暫時身分(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 C-RNTI),C-RNTI的意義在於它是使用者在這個基地台之下專屬的無線資源身分碼,透過此身分碼,才能夠使用在這個基地台下專屬的各種無線資源。 |
|
|
|
在連線建置完成之後,使用者與網路提供者之間便會進行身分認證的動作,這部分的流程並非由RRC掌控,RRC只負責這之中的訊息轉傳,因此在本文中並不會加以描述,在身分認證完成之後,由於安全性的理念,往後的RRC訊息傳輸以及網路封包傳輸都應該在加密保護之下進行,因此便必須執行初始安全性啟動控制程序。
在這個控制程序中,基地台會先透過下行的SRB1傳送安全模式命令(SecurityMode-Command)的RRC訊息,在這道訊息中會告知使用者用何種方式進行加密保護,而為了驗證雙方的安全性設定是一致的,這道訊息會透過PDCP子層的機制加上保護碼。
當使用者接收到這道訊息之後,會請求PDCP子層驗證該保護碼是否正確,若是正確,代表雙方的安全性設定是一致的,此時使用者會透過上行的SRB1傳送安全模式完成(SecurityModeComplete)的RRC訊息,而此道訊息也會透過PDCP子層加上保護碼。
當基地台收到此道訊息並驗證正確,就表示該控制程序成功的完成了,之後所有的RRC訊息傳輸都必須受到保護碼以及加密的保護,並且之後所有的網路封包都必須受到加密的保護。 |
|
|
|
這個控制程序可以用來達成各種無線資源的重新設定,可能是SRB/DRB的建立、修改及刪除,或是量測的相關設定,亦或是換手(Handover)到其他基地台,在本文中將只介紹SRB/DRB的相關程序。
當安全性被啟動之後,基地台才能為該使用者進行SRB2及DRB的建立,在SRB2方面,其用途是傳輸專門用以轉傳非存取層(Non Access Stratum, NAS)訊息的RRC訊息,DRB如前所述是用以傳輸網路封包,因此當使用者進行完這個程序之後,才算是回復了傳送網路封包的能力。在RRC訊息的交換方面,首先是基地台透過下行的SRB1傳送RRC連線重新設置(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的RRC訊息,使用者收到之後,會依據訊息內容執行重新設置的動作,之後會透過上行的SRB1傳送RRC連線重新設置完成
(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Complete)的RRC訊息。 |
|
|
|
這個控制程序是被應用在當無線連結失效(Radio Link Failure)或RRC連線重新設置程序發生錯誤時,抑或是換手失敗時。當以上情形發生並且該使用者已完成安全性啟動的控制程序時,使用者便會啟動RRC連線重建的程序。
該程序一開始便會暫停使用SRB1、SRB2及所有DRB,並且將其他無線資源設定回復到初始值,接下來使用者必須選出鄰近基地台中訊號最佳的一個,與這個基地台進行連線重建的程序,在該程序中也會觸發MAC子層的隨機存取程序。
在RRC訊息方面,使用者會透過上行的SRB0傳送要求RRC連線重建(RRCConnection-ReestablishmentRequest)的RRC訊息,在該訊息之中會帶有使用者原本的基地台為何及關於該使用者身分的驗證碼。當目標基地台接收到訊息之後,如果目標基地台可以從原有基地台取得該使用者的資訊,且該使用者提供的驗證碼相符時,該基地台便會透過下行的SRB0傳送RRC連線重建(RRCConnection-Reestablishment)的RRC訊息,這道訊息中包含在這個基地台之下要使用何種安全保護方式及何種無線資源設定值。
當使用者接收到該訊息之後,便會套用這些設定值,接著會將SRB1回復使用並且使用該基地台的安全性方式來做加密保護,最後使用者會透過上行的SRB1傳送RRC連線重建完成(RRCConnection-ReestablishmentComplete)的RRC訊息,如此便成功完成此控制程序。
由於該程序只回復了SBR1的功能性,因此使用者還是不能夠利用DRB來傳送網路封包,所以基地台在重建程序完成之後會啟動RRC連線重新設置的程序,當使用者在重建完成之後第一次收到重新設置的訊息時,便可以回復SRB2及其他DRB的功能,也就是完全的恢復了資料傳輸的能力。 |
|
|
|
這個控制程序可以將使用者目前被配置的無線資源釋放,也代表使RRC連線的狀態從連結回到閒置,這個控制程序會在網路提供者偵測到使用者目前並沒有資料傳輸需求時被啟動,在RRC訊息方面,會由基地台透過下行的SRB1傳送RRC連線釋放(RRCConnectionRelease)的RRC訊息,當使用者接收到之後,該控制程序即告完成,使用者毋須回覆任何訊息。 |
即時監控無線電訊號變化量測功能確保連線品質
為了確保用戶端裝置能時時連接到訊號狀況最好的基地台,LTE標準中亦對用戶端裝置的訊號量測功能做出明確的規範。根據LTE標準的設計,LTE用戶端裝置只要一開啟,就會測量鄰近基地台的訊號品質。若用戶端裝置的RRC子層處在閒置狀態時,量測結果將作為重選基地台(Cell Re-selection)的依據;當用戶端裝置的RRC子層處在連線狀態時,用戶端裝置會根據量測組態決定量測結果是否應回報給目前連線中的基地台,以協助基地台掌控用戶端裝置的移動性。RRC子層與量測相關的事項主要有設定量測組態、執行量測程序、檢查觸發回報條件及執行回報量測結果四個動作,依序介紹如下。
|
|
|
在LTE的網路系統架構中,針對量測部分,量測組態設定是由基地台設備進行,用戶端裝置負責記錄量測組態,並根據量測組態執行量測程序、檢查觸發回報條件,若量測結果滿足回報條件設定,則執行回報量測結果程序。量測組態有五項主要參數,分別為量測目標物件、量測回報組態、量測身分、量測量組態與量測間隙。
在量測目標物件方面,用戶端裝置支援的每一種無線存取技術(Radio Access Technology)可有一連串量測目標物件。每一量測目標物件給予一量測目標物件身分(Measurement Object Identity),定義附近基地台的無線取存基本參數,包含中心頻率、可允許量測的頻寬、相鄰基地台的實體層身分(PHY Cell Identity)等。用戶端裝置藉由量測目標物件的協助,可縮短執行量測所需時間。
而在回報組態方面,每一種無線存取技術可有一連串量測回報組態。每一量測組態給予一量測回報組態身分(Measurement Report Configuration Identity),定義回報相關的參數,包含週期性回報或事件性回報、觸發回報的量測量值、回報週期、回報次數等。
量測身分用來建立量測目標物件與回報組態的關聯性。利用量測身分,可讓一個量測目標物件擁有一至多種回報組態。同樣地,一種回報組態也可以關連到一至多個量測目標物件。量測身分建立量測目標物與回報組態關聯性可參考圖1。以圖1中的量測身分3為例,用戶端裝置執行量測身分3時,需要量測身分為2的量測目標物,使用回報組態身分為3的組態回報。
|
圖1 量測身份建立測目標物與回報組態列關聯性範例 |
量測量組態為RRC子層用來計算量測結果的係數。用戶端裝置RRC子層收到來自第一層(Layer 1)的量測結果後,利用此係數計算出RRC子層的量測結果。 量測間隙為用戶端裝置用來執行量測的區間,此區間沒有任何的上行或下行資料被排程(Schedule)。eNB想要用戶端裝置執行不同頻率(Inter-Frequency)或者不同無線存取接術(Inter-RAT)的量測時,便有可能提供量測間隙給用戶端裝置。 |
|
|
|
用戶端裝置根據量測組態,對所有量測身分中所對應到的量測目標物件進行量測,主要為量測目標物件的參考訊號接收能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 RSRP)、參考訊號接收品質(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 RSRQ),也可能因應量測組態要求,須取得量測目標物件的基地台全域資訊(Cell Global Information),如基地台全域身分(Cell Global Identity, CGI)、追蹤區域碼(Tracking Area Code)、公眾陸地行動網路列表(PLMN List)。RRC子層得到量測結果後,檢查觸發回報條件,若觸發回報,則執行量測回報程序。執行量測的概觀流程如圖2。
|
圖2 用戶端裝置執行量測程序的概觀流程 |
|
|
|
|
用戶端裝置維護一量測回報串列,一旦觸發回報量測結果,則將該量測結果加入回報串列。觸發條件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事件觸發(Event Trigger),另一種是週期性觸發(Periodical Trigger)。LTE在演進UMTS地面無線電存取(E-UTRA)下,相同無線存取技術(RAT)中,定義了五種事件(A1~A5),如表3。
表3 相同無線存取技術(RAT)下的事件 |
事件代號 |
事件描述 |
A1
|
服務基地台的訊號比門檻值(Threshold)還好時 |
A2 |
服務基地台的訊號比門檻值還差時 |
A3 |
臨近基地台的訊號比服務基地台還好一定容許量 |
A4 |
臨近基地台的訊號比門檻值還好時 |
A5 |
服務基地台的訊號比門檻值還差,且臨近基地台的訊號比門檻值還好時(兩個門檻值可以不同) |
另外,每一事件定義一滯後值(Hysteresis),利用滯後值來定義事件的進入條件及離開條件。以A1為例,服務基地台的訊號量測結果必須比門檻值加滯後值大時,才算符合進入條件。相反地,服務基地台的訊號量測結果必須比門檻值減滯後值小時,才算符合離開條件。符合進入條件的事件,會被加入回報串列;回報串列中的事件,若符合離開條件,則會從回報串列中移除。
週期性的觸發用來觸發回報量測目標物件的基地台全域身分。不管是週期性觸發回報或者事件性觸發回報,一旦觸發量測回報程序,則會依回報組態中的回報週期及回報次數,進行週期性回報。於此回報期間,若事件觸發的回報符合離開條件,則會提前結束此事件的量測回報。 |
|
|
|
執行回報量測的前置作業為填寫量測結果(Measurement Results)。每個量測身分所對應的量測都可能會進入回報量測程序,所以用戶端裝置量測結果都以量測身分為開頭,接著為量測服務基地台的RSRP及RSRQ,最後為記錄在回報串列中的基地台量測結果。填寫好量測結果後,將量測結果包裝成RRC子層訊息,傳送至目標基地台(亦即目前的服務基地台),以協助基地台掌控用戶端裝置的移動性。 |
RRC子層確保無線連結最佳化
在LTE協定中,RRC子層擔當了其他Layer 2子層的控制者角色,以RRC連線的概念來維護一個使用者的被分配的無線資源使用方式,RRC子層雖然本身並不參與網路封包的傳輸,但RRC子層卻擔當了管理無線資源設定的責任,這些設定必須正常且適當才能夠使資料傳輸進行的順利。本文就LTE技術中的RRC子層進行簡單的說明,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閱相關書籍、規格。
(本文作者任職於資策會網路多媒體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