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技術的問世,讓無線通訊出現了重大的變革。次世代5G、衛星和汽車雷達通訊都需透過超高頻率,實現更高的資料傳輸速率和超精細(Super Fine)解析度。
毫米波技術是達成此目標的關鍵技術,可提供充足的邊限,以便提升整體效能,但它同時也增添了路徑損耗、更窄的設計邊限、複雜調變,以及嚴格的標準規範等挑戰。
在毫米波頻率下,射頻功率將因路徑損耗過大而受限,成本也隨之升高。此外,需使用空中傳輸(OTA)測試方法來量測效能參數,使得獲得準確且可重複的結果,變得更加困難。寬廣的頻寬有助於實現更高的資料傳輸速率、更精細的解析度和準確度,以及更低的延遲,但同時也讓擾人的雜訊變得更多。而過大的路徑損耗和雜訊,則提高了測試複雜性和量測不確定性。
毫米波測試挑戰
無線技術致力於增加訊號頻寬,並使用高階調變機制來實現更快的資料速率。毫米波的一大優勢是,可提供更寬的頻寬。然而,毫米波頻率雖創造更寬的頻寬和更高階的調變機制,但也同時帶來了更嚴峻的鏈路品質挑戰。比方說,凸緣連接中的任何時脈偏差,都可能產生不必要的反射訊號,導致訊號品質和功率下降。因此,工程師必須花更多心思,才能準確地評估毫米波元件和裝置。
.過大的路徑損耗
在毫米波頻率下,由於儀器和待測裝置(DUT)之間的路徑損耗過大,使得訊噪比(SNR)嚴重下降。較低的SNR使得訊號分析量測(例如誤差向量振幅、相鄰通道功率和突波放射)變得更具挑戰性。
這些元件體積輕巧且高度整合,難以進行探量,因而需要進行輻射測試,又稱為OTA測試。如圖1所示,此時訊號位準會急劇下降,因此需控制並校驗測試配置周圍的輻射環境(圖1)。
.寬頻雜訊
毫米波頻段能提供更大的可用頻寬,然而,發射訊號必須與通道的雜訊底線進行拉鋸戰,才能在接收器端獲得更好的靈敏度。分析頻寬變大,也會為訊號分析儀帶來更多的雜訊。雜訊導致量測的訊噪比下滑,讓準確的毫米波量測變得更加困難。
.頻率響應
測試系統的最重要用途,是對DUT進行特性分析。系統必須將DUT的量測結果,與所有其他測試區段效應區隔開來。建構測試系統時,訊號分析儀和待測物之間的元件(例如混頻器、濾波器和放大器),都會出現頻率響應。這些響應出現於不同頻率,其中包括振幅和相位誤差。調變訊號的振幅和相位誤差,會降低調變品質。如果以更寬的頻寬和更高的頻率來測試訊號,頻率響應會變得更惡化。圖2顯示較差的頻率響應(左側)和平坦頻率響應(右側)的正交分頻多工訊號(圖2)。
減少訊號路徑損耗
無論想要評估發射器、對接收器進行除錯,或是分析OTA訊號,都可利用訊號分析儀的硬體和軟體,靈活地建立最佳的解決方案。輸入訊號的型態非常多樣化,可能是高功率到類雜訊、從低頻到兆赫(THz),以及連續波到複雜寬頻調變的訊號。為了量測各種不同的輸入訊號,訊號分析儀可在較高功率位準下進行衰減,或在較低功率位準下使用前置放大器。訊號分析儀提供多種射頻訊號路徑,例如預設路徑、微波預選器旁路、低雜訊路徑和完全旁路路徑,以便降低雜訊、提高靈敏度,並減少訊號路徑損耗,進而獲得更好的SNR。
.預設路徑—量測低位準訊號
圖3顯示訊號分析儀的正常訊號路徑。輸入訊號在到達混頻器之前,會先通過射頻衰減器、前置放大器和預選器,這是預設的路徑。在量測頻寬小於45MHz,而且受限於預選器頻寬的低位準訊號時,這樣的配置非常有用(圖3)。
.微波預選器旁路—分析寬頻向量訊號
射頻預選器的限制頻寬為45至70MHz,視無影像分析的調諧頻率而定。然而,此頻寬限制了射頻分析頻寬。如圖4所示,藉由繞過預選器,可在數位轉換器的頻寬上進行寬頻分析,並實現平坦的頻譜響應。如此不但可改善振幅準確度,而且預選器不會出現振幅漂移和帶通漣波。此外,藉由繞過微波預選器,可量測5G、衛星通訊、802.11ax/be,以及雷達訊號等寬頻訊號。
如果輸入訊號包含強大的Out-of-band訊號,例如使用本地振盪器(LO)洩漏或突波來測試混頻器,這些訊號會導致分析頻寬出現成像和頻內干擾,而這些圖像可能導致量測失敗。在訊號分析儀的輸入端使用帶通濾波器,可避開這些擾人的訊號。
.低雜訊路徑—改善調變分析
如圖5所示,在較高功率位準上測試發射器調變品質時,例如EVM量測,可選擇低雜訊路徑,以繞過前置放大器路徑中損耗過大的切換器以及前置放大器。在較高頻率下,放大器增益、頻率響應和插入損耗會惡化。此最佳路徑可減少路徑損耗,並消除前置放大器和切換器所導致的頻率響應和雜訊。如此可改善訊號傳真度和量測靈敏度,以便在更高頻率下將寬頻EVM量測結果最佳化。執行低功率位準測試(例如OTA測試)時,仍需使用內部或外部前置放大器,以獲得進行調變分析所需的出色SNR(圖5)。
.完全旁路路徑—測試寬頻調變分析
圖6顯示的完全旁路路徑,其中結合了低雜訊路徑和微波預選器旁路路徑。此射頻路徑可繞過低頻段切換電路中的多個切換器,並繞過微波預選器,在毫米波頻率下,完全旁路路徑的損耗比預設路徑低了10dB。
完全旁路有很多優點,例如更低的路徑損耗、更高的訊號傳真度和量測靈敏度等。然而,它也有一些缺點,例如在測試較低的功率位準時,會出現頻內成像和低SNR。藉由添加帶通濾波器,可去除量測頻段中的圖像,進而將EVM結果提升1到2dB。此外,在測試低功率位準訊號時,新增外部前置放大器,有助於改善SNR。
.外部混頻—擴展頻率範圍和量測平面
建構毫米波測試系統時,如果在訊號分析儀和DUT之間的路徑中加入纜線和配件,將使得插入損耗變大。纜線損耗可能高達5dB,導致測試系統的SNR大幅降低。藉由新增外部混頻器,可經濟有效地延展訊號分析儀的頻率範圍。如此一來,可將混頻器移到靠近DUT的位置,以便縮短毫米波訊號路徑,進而減少路徑損耗並改善SNR。
此時,分析儀可為外部混頻器提供微波LO訊號,並接收混頻器發出的中頻(IF)訊號。隨後,分析儀將對中頻訊號進行一連串的處理,包括濾波、數位化、分析與顯示,與內部混頻訊號的處理方式很像。是德科技USB智慧型混頻器大幅簡化了連接和量測設定。分析儀可偵測混頻器、自動下載轉換係數,並監測驅動位準。圖7顯示使用外部混頻器的訊號分析儀擴頻解決方案(圖7)。
對於製造測試而言,由於毫米波測試系統要求極高的整合性和測試成本,因而在從研發到量產的過程中,形成極大的障礙。進行量產測試時,頻段式解決方案是一種常用的測試方法。舉例而言,射頻向量訊號分析儀(VSA)和射頻向量訊號產生器(VSG),是5G FR1(Frequency Range 1)頻內射頻測試案例的必要元件。可以使用IF訊號分析儀和訊號產生器來當作VSA和VSG,然後搭配使用外部毫米波收發器,以進行FR2頻內測試,如圖8所示。相較於使用高效能微波訊號分析儀和訊號產生器,這種方法的成本更低。
在分析毫米波訊號時,外部混頻是經濟有效的解決方案,同時還可將測試埠移到靠近DUT的位置。然而,混頻器前端並未配備預選器。過強的Out-of-band訊號,可能會在量測頻段中產生不需要的圖像,進而降低量測準確度。在量測混頻器頻段之外的頻率時(例如Keysight M1970W的頻率範圍為75至110GHz),需將測試訊號重新連接到訊號分析儀的射頻輸入埠,或是另一個具有不同頻段的混頻器。接著,需透過操作介面來變更輸入訊號源。然而,這些步驟會提高測試複雜度和量測不確定性。
如圖9中間所示,Keysight V3050A進階外部擴頻器可透過訊號分析儀無縫的操作介面,將預選器和射頻切換器整合入高動態範圍混頻器。此解決方案可提供2Hz至110GHz的未劃分頻段(Unbanded)和預選的掃描功率頻譜,但不會出現頻段中斷和圖像等問題。而如圖9右側所示,在向量模式下,中頻頻寬可達11GHz。Keysight U9361 RCal接收器校驗器可在高達110GHz的量測配置中,去除振幅和相位誤差,能獲得最佳的量測結果,並查看裝置的真實效能。
改善訊號狀況
隨著大量應用紛紛要求更快的資料速率,業界亟需能夠在更高頻率下,提供更寬訊號頻寬的技術。不幸的是,更寬的頻寬,會聚集更多的雜訊。在毫米波頻率下,訊號分析儀和DUT之間的寬頻雜訊和過大的路徑損耗,會導致數位轉換器的SNR降低。如果SNR很低,則發射器量測的EVM和相鄰通道功率比效能會變差,這並不是DUT的真實效能。執行EVM量測時,需為訊號分析儀的輸入混頻器、LO的相位雜訊配置,以及數位轉換器,設定最佳位準,以獲得最佳的量測結果。而前述這些元件都有其限制和使用案例(圖10)。
.將輸入混頻器位準最佳化
所有無線標準都規定須在最大輸出功率下執行發射器量測。可衰減訊號分析儀第一個混頻器的功率位準,確保高功率輸入訊號不會導致訊號分析儀失真。在執行OTA測試,或是測試系統具有高插入損耗時,輸入訊號位準可能會低於最佳混頻器位準。內建的前置放大器可提供更出色的雜訊指數,但也會在雜訊底線動態範圍內導致更嚴重的互調失真,可在低輸入位準的測試情境下啟用此設定。
輸入混頻器位準設定無法兼顧失真效能和雜訊靈敏度,必須有所取捨,可設定較高的輸入混頻器位準,以獲得更好的SNR,或是設為較低的輸入混頻器位準,獲得更出色的失真效能。最佳的混頻器位準設定,取決於量測硬體、輸入訊號的特性,以及規格測試的要求。
此外,還可在前端使用外部低雜訊放大器(LNA),不論是否使用內部前置放大器,以便將混頻器的輸入位準最佳化。如圖11所示的訊號分析儀針對各種測試情境,提供內建的LNA和前置放大器。這樣的二級增益(Two-stage Gain)可提供更大的靈活性,能同時處理雜訊和失真,以實現最佳的低輸入位準量測效能(圖11)。
.將IF數位轉換器的SNR最佳化
訊號分析儀的系統中頻雜訊必須夠低,才能獲得最佳的EVM量測結果,同時,數位轉換器的輸入訊號必須夠高,以免讓數位轉換器過載。為了達到平衡,需結合使用射頻衰減器、前置放大器,以及基於量測到之訊號峰值位準的中頻增益值。
如圖12所示,一些新型訊號分析儀只需按一個鍵,便可將硬體設定最佳化,以改善SNR並避免數位轉換器過載。如欲實現最佳化,需量測訊號峰值位準,並且設定分析儀。然而,量測週期可能無法呈現輸入訊號的完整功率特性。使用者可手動調整設定,例如中頻增益和射頻衰減器,以獲得最佳的量測結果。
將參考平面移到待測物
測試設備或訊號分析儀的準確度,取決於儀器規格。訊號分析儀的規格,則取決於儀器的輸入或輸出連接器,亦即儀器設定參考平面之處。在測試儀器之外,需考慮位於測試儀器和DUT路徑中的元件,可能造成的影響。它們可能會降低系統的整體量測準確度。近來,隨著頻寬變得越來越寬,訊號頻率也從毫米波一路飆升,加上寬頻量測能夠容忍的誤差變得更小,迫使射頻工程師必須尋找新的方法,來減少頻率響應誤差。
不同的頻率都會出現響應,使得相位和振幅響應受到影響。訊號分析儀提供例行的內部校驗,以修正其頻率響應。當在訊號分析儀和DUT之間的路徑中連接纜線、連接器、切換器和測試夾具時,這些元件所產生的頻率響應誤差,會導致量測準確度下降。因此,如圖13所示,需要將量測準確度從訊號分析儀的輸入埠(參考平面)延伸到DUT的測試埠(量測平面)。可透過訊號分析儀來配置振幅修正和複合修正(振幅和相位),以去除頻率響應。在修正測試網路的振幅和相位誤差後,便能夠獲得最佳的量測結果,並且查看裝置的真實效能。
.使用訊號產生器和功率感測器進行振幅修正
透過訊號分析儀來配置振幅修正和複合修正,包括振幅和相位修正,以修正頻率響應。進行振幅修正時,可搭配使用訊號產生器、功率表及感測器,來量測測試網路的振幅頻率響應,然後將修正值輸入訊號訊號分析儀。
.使用向量網路分析儀進行複合修正
如需進行複合修正,可使用向量網路分析儀,對測試網路進行頻率響應量測,並將量測結果儲存為.s2p檔。使用Keysight X系列訊號分析儀載入.s2p檔,並修正振幅和相位頻率響應。
.使用梳型訊號產生器進行複合修正
另一種校驗策略是使用梳型訊號產生器。梳型訊號產生器是通用的接收器系統校驗器,可輕易注入所需的校驗平面(測試網路的輸入端)。如圖14所示,它可產生已知振幅和相位的連續波(CW)音頻。訊號分析儀可量測測試網路輸出端每個音頻的振幅和相位,並將其與已知的振幅和相位進行比較。圖15顯示測試網路之振幅和相位的通道響應。
.使用RCal接收器校驗器
透過U9361 RCal接收器校驗器,將參考平面移到DUT,讓測試接收器系統的校驗變得更準確、更有效率且更有價值。在高頻率下,梳型訊號產生器採固定的音頻間隔,而且其功率較低。相較之下,RCal可以改變中心頻率,並可調整梳齒的間隔,如圖16所示。如需在更高頻率下測試更寬的頻寬,這是一項是非常實用的功能。
為了利用經由USB供電與控制的掌上型RCal,來提高測試設定效率;如圖17所示,校驗器可利用USB的隨插即用功能,自動將資料從記憶體傳送到訊號分析儀。而分析儀可自動偵測校驗器的型號、序號和選項。此配置可減少進行測試接收器系統校驗的工作量和複雜性。RCal只需使用單一裝置,便能同時修正絕對功率準確度、振幅平坦度和相位平坦度。如此一來,再也無需使用多部儀器來校驗訊號分析儀量測系統。
提升毫米波量測效率
5G、衛星和汽車雷達等次世代無線通訊系統,全都需要更高頻率、更寬的頻寬,以及更複雜的調變。這使得工程師面臨許多空前的挑戰,包括測試複雜度和量測不確定性升高、過大的路徑損耗,以及會嚴重影響裝置效能的雜訊。是德科技測試解決方案提供更高的可視化、準確度和可重複性,讓能確保所開發之裝置的效能,進而專注地實現下一個技術突破。
(本文由台灣是德科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