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測定系統時,首先面臨的就是探棒的掌握,以求所觀測的波形與實際的波形沒有出入。理想的探棒必須對於被測定的電路沒有負載效應,且能夠不失真地將被測定波形輸入到示波器。因此,了解探棒的電氣特性便相當重要...
理解測定系統時,首先面臨的就是探棒的掌握,以求所觀測的波形與實際的波形沒有出入。理想的探棒必須對於被測定的電路沒有負載效應,且能夠不失真地將被測定波形輸入到示波器。因此,了解探棒的電氣特性便相當重要。
伴隨數位化時代與數位家庭的高畫質影像,從80年代數位訊號的速度就一路往上飆漲,進入高速化之後,對於訊號品質、訊號整合性的要求,當然是日趨嚴格(圖1)。
而偏偏高速訊號整合性涵蓋的要素廣泛,包括訊號反射、訊號損失、訊號抖動、串音、趨膚效應、分布定數、Tanδ等。因此,建構一個優質整合性的環境,的確是工程人員的責任。這裡所說的優質整合性的環境,必須做好以下幾項:
.特性阻抗控制得宜
.訊號反射少
.沒有串音(Crosstalk)干擾
.低訊號損失
.訊號歪曲率(Skew)少
.訊號抖動(Jitter)小
也就是說傳送媒體與設計本身的評價,是相當重要的環節。理解測定系統造成的影響,是一個基礎知識。首先面臨的就是探棒(Probe)的掌握(圖2)。理由很簡單,若是不適當的使用探棒,所觀測的波形與實際的波形會有出入,便喪失量測的用意。
尤其是當串列式先進附加技術(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 SATA)、SATAⅡ、PCI Express等高速介面逐漸邁入主流之後,因認知不夠而發生這種現象的可能性就漸漸增加,因此必須注意。
成就理想探棒
認知探棒的第一步就是要理解何謂理想的探棒,要達成理想的探棒起碼有兩個要件必須滿足,其一,對於被測定的電路沒有負載效應。其二,能夠不失真地將被測定波形輸入到示波器。
總結來說,就是要去理解探棒的電氣特性,也就是了解其等效電路以及頻率特性(或稱阻抗特性)(圖3、4)。
頻率比較低的領域主要是由被測定電路的電阻阻抗成分所支配。就「電阻R」的領域來說,探棒對於測定對象阻抗的影響,有可能是訊號振幅的減小或是偏移(Offset)的變化。一般來說,只要Rprobe的數值大於10Rsource,就可以將誤差控制在10%以下。
當頻率漸高之後,變成電容量使得阻抗低下。具體來說,可能對被測定電路的訊號上升時間或延遲時間拉長。
若就「電容C」的領域來說,其容量成分的支配就如同一個低通濾波器(Low-pass Filter)。有機會因為狹脈衝(Glitch)的假訊號,而讓錯誤動作平白消失。也有可能因為探棒的接觸,或因高頻訊號衰減而不動作。因應之道,就是盡可能選擇電容量成分比較少的探棒。
再往高頻率推移時,探棒的電感(Inductor)成分就出現了。而致命的殺手就是共振點,它會急劇地將阻低值拉低。共振點是由探棒的電容與電感所引起的。當阻低值一旦變小之後,就如同被測定電路的交流成分之負載變化,當然就會變化訊號的位階。
畢竟,為了維持探棒本身的電容在固定值,因此,接地引線的電感量如何盡可能降低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大約每1mm維持在1nH左右。接地引線(Ground Lead)對於共振點的影響是顯而易見。
有一個小技巧可以將讓共振點的谷底消失,就是藉由串接一個阻尼電阻(Damping),無形之中就可以延伸的範圍。
多種探棒滿足需求
代表性的探棒又可以區分成三大類,一個是阻抗分壓被動式探棒(Passive Probe)(圖5),一個是50歐姆終端阻抗分壓探棒,另一個則是主動式探棒(Active Probe)。像高速的差動式傳輸,往往就須要使用廣帶域的主動式探棒(表1)。但是,付出的價格當然就昂貴許多。
一個電子電路設計者所期望的理想探棒,當然就是指原來的訊號波形在接觸探棒之後,不被影響。而且,通過探棒之後,波形也不會產生變化。
而主動式探棒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徵,會對自體訊號做訊號放大。如前面所提,探棒的頻率特性在共振頻率附近,探棒的輸入阻抗會急劇降低,因此,主動式探棒在共振頻率附近會做訊號增幅的處理。
然而,探棒的共振頻率與測定對象的頻段相比較,在十分高的場合也不能疏忽大意。因為,若是探棒附件(Accessory)的電感成分增加,會在比原來共振頻率更低的頻帶引起共振現象。
基於此,如何想盡辦法去抑制阻抗的下滑,是可以理解的。通常來說,一個數GHz頻帶所對應的主動式探棒,其電容量多數不會超過1pF,阻尼電阻的運用則之前面已經提過。
另一個為了電路設計者的使用型態考量,盡可能不要附件,因此,在市面上就可以實際見到有「插座(Socket)型探棒」以及「含有銲錫型探棒」。當然,此類產品對於不能利用手持型來操作的場合,特別有幫助,好比說,間隔非常短的積體電路接腳等場合(圖6)。
當以Gbps為基準單位的高速串列式傳送漸成為主流,因為各種應用場合上的差異,差動式探棒的運用需要一些配件的協助(圖7)。
此外,當購買探棒之後,攸關記載相關特性的資料,最好還是研讀一番。而且,對於被測定電路的準備也很重要,例如線路基板設計階段對於截線(Stub)的避免等。
(詳細圖表請見新通訊62期4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