汰換老舊電信語音服務 VoLTE跨網互通技術有譜

2016-10-03
近年來喊得震天價響的VoLTE技術,本質是架構在長程演進計劃(Long Term Evolution, LTE)全IP化網路下的端對端語音服務。VoLTE服務在LTE核心網路中藉由IP多媒體子系統(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服務單元提供,配合GSMA在PRD IR.92規範中所制定的呼叫控制和媒體層面的語音甚至於影像(視訊會議)的服務標準。
IMS的架構設計理念乃是在演進數據封包核心網路(Evolved Packet Core, EPC)之上提供一套基於IP協定的統一服務層(Unified Service Layer, USL)概念,所有的電信加值服務供應商將可以擁有相同的IP平台,並且在相同的開放標準與通訊協定上進行服務開發與部署,不相依於下層網路的任何限制,達到無縫與不間斷的多媒體網路服務。

揚棄逾半世紀CS網路 全IP化VoL TE普及在即 

在VoLTE服務未普及之前,我們所使用的所謂4G LTE服務其實僅限於數據傳輸服務,而語音服務係採用一種業者常用的手段—電路交換回落(Circuit Switched Fallback, CSFB)技術,適用於該業者同時提供2G/3G語音服務與其背後既有電路交換(Circuit Switching, CS)網路存在的場景,該方案中的LTE網路將只提供數據上網服務,當有語音撥叫或呼入需求時,LTE手機將切換到2G/3G網路,轉而使用原有CS網路提供語音服務。

使用VoLTE則意味著,語音服務將以IP數據流的形式在全IP化的LTE接取網路和核心網路中傳輸,完全毋須經由傳統CS的舊網路。這代表著舊式以CS為基礎的複雜語音交換網路體系,包含已經使用了超過50年的全數位化語音信令交換和媒體交換機制將面臨廢棄,並朝向IP分封交換(Packet Switching, PS)網路進行大幅升級換血。

IMS的通訊協定完全啟發並沿用自2002年代,即已經在Internet上被廣泛採用的VoIP標準—會談啟始協定(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本質上SIP是一系列IP通訊協定族的組合,主要包括扮演溝通呼叫控制信令的SIP、媒體能力協商的SDP(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以及進行即時媒體傳輸的RTP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與擔任媒體傳輸控制任務的RTCP(RTP Control Protocol)等等。IMS其實在3G時代就已經大致發展完備,只是當年的時空背景下,業者仍保留大量2G時代的電信交換基礎設施,因此3G標準很貼心地制定為語音服務有PS/CS兩套管道可以供業者自由選擇,故大多數業者遷就成本考量,採用分封交換的VoLTE方案的普及化時程,也就往後一直順延到今天才逐步浮上檯面。

互聯技術及業者成本利益 阻礙VoL TE跨網服務

在VoLTE系統架構中,分別由E-UTRAN無線接取網路提供無線基礎接取服務,EPC核心網路系統提供IP基礎接取服務,IMS系統提供IP應用服務控制,實現諸如語音、視訊等多媒體業務。IMS作為控制核心,可以提供和電路交換類似的語音業務及其補充業務,包括號碼顯示、呼叫轉移、呼叫等待、第三方呼叫控制、多方會議等。

典型VoLTE網路系統架構如圖1所示。圖中主要包括:

1.無線接取網路—E-UTRAN:包含用戶終端(UE)、LTE(eNodeB)。

2.核心網路—EPC:包含移動性管理實體(MME)、服務閘道器(S-GW)、PDN閘道器(P-GW)等網路元件。

3.應用服務網路—IMS:包含接入會談邊界控制(A-SBC)、代理呼叫會談控制(PCSCF)、接入轉換控制功能(ATCF)、查詢呼叫會談控制(I-CSCF)、服務呼叫會談控制(S-CSCF)、應用伺服器(AS)、邊界閘道控制功能(BGCF)、電話號碼映射伺服器(ENUM)、媒體閘道控制功能(MGCF)、位置註冊功能/歸屬註冊用戶伺服器(SLF/HSS)等必要或可選擇的網路元件。

IMS主要負責完成VoLTE網路的接取控制、呼叫控制及服務觸發等功能。其中呼叫會話控制(CSCF)實現了呼叫控制,AS實現了類似2G/3G的多媒體電話加值服務。實務上BGCF和MGCF兩個功能元件會共構為一個稱為SBC(Session Border Controller)的VoLTE元件,或是進一步與P-CSCF功能融合部署,視不同廠商設計而定。SBC雖然只是一個選配而不是必要元件,但是大多數運營商的IMS網路都會部署它做為IMS網路上的重要話務交換的入口和中樞點。

語音服務所能撥打通話的對象,從早年的單一業者內部,到跨洲、跨省(長途業務)、跨業者、跨國際相互撥打,需求發展快速。從80年代起,一項整合傳統PSTN(公眾電話網路)電話號碼和網際網路資源位址的計畫即被提出,引入了一個跨國編碼方法來鏈結國際間電話號碼,也就是ITU-T所提出的E.163/E.164國際電信交換編碼辦法,其他相應的跨網語音交換技術,從小規模的T1/E1隨路信令到大規模的SS7(Signaling System No. 7)等也順勢推出。時至今日,跨區域、跨業者或跨國界相互撥打電話,已經成為電話服務的一項基本功能而非加值功能。

當VoLTE的服務部署面臨跨越單一業者網路的時候,如前所述就自然引發一些跨網互聯互通(Interoperating)的議題。VoLTE的技術早已成熟,但為什麼不能普遍進行互通?這裡涉及很多因素,除了業者經營成本與商業利益的考量外,互聯技術的成熟度也是一個重要的關鍵。

由於業者引進VoLTE化的步調不可能一致,現階段VoLTE覆蓋是有局限的。假設一通電話的「發話端(Caller)」是VoLTE終端,但是我們無法確保「被叫端(Callee)」一定也是VoLTE終端,它有可能是一支2G手機甚至於是一支室內電話。因此VoLTE運營商無可避免地需要利用傳統CS覆蓋的廣度和深度來提供更大範圍的語音業務。這就帶來了第一個問題:如何提供VoLTE與CS語音服務的互聯互通能力?甚至於正在通話中的一通電話,如果終端裝置從VoLTE環境移動換手到CS環境時要如何處理?

第二個問題是:當跨業者的被叫端也基於VoLTE服務時,在VoLTE跨網互聯互通之下,如何轉送信令與媒體?如何解析號碼?如何達成號碼可攜性?至於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問題,則是:一旦當VoLTE手機被帶出原歸屬網路內,必須藉助網外的合作運營商網路提供LTE基礎服務設施時,也就是所謂跨網漫遊(Roaming)機制,無論這些漫遊合作業者是否提供VoLTE服務設施,如何妥善處理VoLTE的呼叫或被叫?

目前可預期VoLTE遲早會成為主流語音服務,電路交換的傳統語音網路則終將會被逐漸取代,但這勢必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前述這一系列的VoLTE跨網互通問題,是進入到VoLTE服務達到全面無縫覆蓋前,各類電信服務或製造業者都將面臨到的互聯互通技術面議題。

圖1 VoLTE完整服務架構

VoLTE仰賴閘道器溝通異質2G/3G/PSTN網路

以IP分封交換協定為基礎的VoLTE,和CS系統是不同的異質網路,兩者只能透過信令閘道器(Signaling Gateway)與媒體閘道器(Media Gateway)的概念,對控制信令和傳輸媒體分別進行轉譯(Translation)及轉換,以遂行互通的目的。3GPP Rel.5提出IMS後,為了實現IMS網路與CS網路的互通,一個重要的網路元件「媒體閘道控制功能(Media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 MGCF)」就應運而生了,它負責進行ISUP、BICC、SIP-I、PRA協定與SIP協定之間的轉譯,並且將一通會談呼叫請求轉發給IMS端或CS端。

MGCF分為兩個呼叫方向:當CS撥打進入VoLTE系統時,傳統CS電話系統都是藉助於E.163/E.164電話交換碼做為呼叫信令的唯一定址方式,只要依序解析電話號碼,信令控制系統可以就號碼中的國碼、區碼找到適當的媒體閘道器轉進VoLTE網路。當VoLTE撥打進入CS系統時,由於VoLTE系統都是藉助於SIP URI做為呼叫信令的唯一定址方式,必須透過SIP URI和電話號碼的解析系統,信令控制系統可取得相對應的E.164交換碼,尋找到適當的媒體閘道器轉進CS網路。在2G/3G網路向4G LTE網路演進的過程中,MGCF承擔了CS網路與IMS網路終端用戶間的信令互通閘道器功能(圖2)。

圖2 VoLTE與CS網路互聯互通服務架構

另一個重要的網路元件「IP多媒體-媒體閘道器(IP Multimedia-Media Gateway, IM-MGW)」扮演媒體串流處理與轉發的角色。它負責連接PS端的SBC與CS端的MGW,兩端皆是採用RTP/RTCP協定,並透過Mn介面與MGCF協調。由於雙方系統的音訊/影像編碼解碼(CODEC)系統不同,若雙方使用的媒體格式不同,MGW就必須將每一通電話CS網路端的媒體內容先解碼出來,再編碼成與IMS網路端接受的媒體內容格式。

IM-MGW必須透過MGCF經由協商過程中預先取得雙方系統的媒體編碼型式,反之亦然;因此在成千上萬通電話持續跨網通話過程中,IM-MGW承擔了相當吃重的運算量,扮演異質系統間的媒體互通閘道器功能。

跨越異質網路「換手」技術 改善斷話及延遲問題

考慮一支LTE手機在語音通話進行中,很可能同時也在持續移動中,若不幸發生在新舊網路共存(Legacy Coexistence)的過渡期間,LTE的訊號涵蓋不是那麼完善的話,一旦它從LTE的網路收訊涵蓋範圍內移出,進入只有2G/3G也就是CS網路的訊號涵蓋範圍,也就是所謂異質網路的換手(Handover)程序,若未特別處理這種情況,在進入異質語音服務網路範圍後,將原本連接中的通話恢復的話,就會發生通話中斷或稱為掉話(Call Drop)的現象。 為解決這一問題,3GPP在Rel.8標準針對此一場景定義出「單一無線通話持續 (SRVCC:Single Radio Voice Call Continuity)」機制,作為可選擇性的附加功能選項,可以用來處理此類的換手問題。SRVCC就是回溯相容於2G/3G的VoLTE功能UE,允許其在IMS控制下,讓VoLTE語音和2G/3G CS語音之間進行無縫切換。由於SRVCC架構簡單,成熟度也夠,因此為全球大多數主流運營商所採用。

但是在SRVCC機制下,由於在異質網路切換過程中,必須IMS網路建立新的異質媒體轉換連線,很容易導致切換延遲過久(長達1/3秒)的問題,對使用者經驗品質大為不利,因此另一個加強型的eSRVCC(enhanced SRVCC)方案也同時被提出作為選項之一。

eSRVCC的設計目標在於改善切換延遲,它的實際作法也相當直觀,就是增加了兩種新的網路功能元件—ATCF(Access Transfer Control Function)以及ATGW(Access Transfer Gateway),作為媒體錨定點(Anchored Point),當一通通話建立後,無論是切換前後的會談控制信令都將先經過ATCF轉送,以獲取雙方媒體能力的細節資訊。後續在任意一通話方發生切換需求時,只需要重新建立換手方UE與ATGW之間的媒體內容轉換通道(ATGW左側),未換手對方終端裝置與ATGW之間的媒體串流還是通過原承載之媒體通道未有改變(ATGW右側)。

參考圖3可得知,由於eSRVCC的媒體切換節點ATCF/ATGW的位置,皆同時更為靠近CS與VoLTE終端裝置,當VoLTE UE停留在IMS網路時,其媒體傳遞路徑為UE(換手前)→S1-u→eNB→S1-u→S-GW→S5→P-GW→SGi→P-CSCF→Mw→ATGW→IMS→UE(未換手方)。當UE漫遊至CS網路時,其媒體傳遞路徑為UE(換手後)→Uu→UTRAN→ Iu-CS→MSC→I2→Mx→ATGW→ IMS→UE(未換手方),毋須繞經較遠的IMS路徑。這樣一來其溝通新媒體承載通道的訊息往返路徑,其跳數就明顯比SRVCC方案短得多,預期切換延遲可據此獲得大幅改善,讓用戶獲得更好的VoLTE通話體驗。

圖3 eSRVCC參考服務架構

另外,3GPP還提供ICS(IMS Centralize Services)機制,則是讓VoLTE用戶即使漫遊到CS網路後,在網路接取服務完全是透過CS網路提供的情況下,由MSC接入IMS提供VoLTE語音服務,讓VoLTE用戶在沒有LTE接取網路的狀況下,依然能使用IMS網路的服務。這些功能特性都可運用來解決與既有2G/3G電路交換式網路共存所可能產生的問題,但由於3GPP規範中需要將2G/3G的MSC升級到eMSC(enhanced MSC)才得以提供ICS服務,對現有網路升級的代價過於龐大,預計多數業者選擇部署eMSC方案的意願不會太高。

VoLTE同質網路跨網互通 建置SBC顧及安全

在VoLTE設計理念中,如果主、被叫端用戶均採用VoLTE服務,EPC對於VoLTE服務來說相當於提供IP數據服務基礎接入設施,並不參與語音服務的跨網互通事務,真正實現運營商間的VoLTE網路互通的是雙方IMS系統之間的事。

依據GSMA的建議規範,最基本的跨網VoLTE 互通非常單純,當主叫端IMS系統接受到主叫端的呼叫請求後,主叫IMS網路的S-CSCF,根據被叫號碼的前置碼段資訊,解析獲知被叫端所歸屬的運營商,並將呼叫請求信令透過SGi介面一路轉送到被叫端歸屬的IMS系統去,讓被叫端UE開始振鈴並嘗試接通,如此即是最基本實現跨網互通的模式。注意在這個模式下,影音媒體遞送的路徑是UE→S1-u→eNB→S1-u→S-GW→S5→P-GW→SGi→Callee IMS,由於透過兩方業者間相互介接的SGi介面轉送,可見通話過程中雙方的QoS是較不容易獲得全程保障的。

多數運營商出於安全顧慮,跨業者之間往往會建議部署「會談邊界控制器(Session Border Controller, SBC)」。當呼叫發起後,主叫端IMS網路的互連邊界控制功能(IBCF)根據被叫號碼的前置碼段資訊,選擇被叫端所歸屬的IMS網路,並將呼叫請求的控制信令轉送到被叫歸屬的IBCF。其中,信令面的互通協定採用SIP,而媒體間的互通方式是經由網路實體元件是轉換閘道(TrGW)以RTP相互遞送影音串流。此方案的好處是互通雙方的見面地點單一,維護較方便且服務品質也較易控管。

若運營商基於成本考量,也可以選擇由繞道既有CS網路交換兩個VoLTE網路間的呼叫;兩個VoLTE網路間可以通過主叫端IMS的S-CSCF將呼叫請求轉送到MGCF,由主叫端CS網路將SIP呼叫請求轉譯為傳統SS7信令後,轉送到被叫端的CS網路,再由被叫端CS網路轉譯回SIP信令後轉進被叫端IMS網路。這種方案的好處是透過各運營商成熟的CS網路來保護既有的投資,缺點是只有傳統語音服務能夠提供,無法實現跨網的VoLTE視頻、高品質語音和其他更多樣化的加值服務。

ENUM解決開放號碼可攜後VoLTE互通問題

前述方法皆只適用於號碼不允許可攜性下VoLTE跨網互通,目前已經有愈來愈多的國家包括我國,早已經開放號碼可攜性(MNP)服務。在支援號碼可攜性後,用戶的E1.64前置碼和運營商間的一對一映對的規則就被打破了,使得運營商無法再透過對E.164電話交換碼的前置碼部分得知被叫端的HPMN。

號碼可攜服務開展後,對語音服務路由的判斷採用被叫號碼+路由號碼(RN)綜合研判的方式進行,IMS需要由主叫網路透過動態的號碼攜帶資料庫(NPDB)查詢,NPDB中儲存了號碼以及攜入攜出的紀錄以及RN對應關係等資訊,可讓主叫端IMS判斷使用者是否簽約號碼攜帶業務以及RN資訊,對於簽約號碼攜帶業務的被叫用戶,係以RN為依據進行後續接續路由。至於NPDB的標準,GSMA則建議採用自2000年起一項整合傳統公眾電話網路電話號碼和網際網路資源位址的計畫,即引入一個公共資料庫來關聯電話號碼和網路資源如IP位址,也就是所謂ENUM(E.164 Telephone Number Mapping, RFC2916)伺服器與協定。

從技術角度來看,ENUM由於完全藉助DNS服務體系運作,因此其運作模式與DNS完全一樣,差別只是在於查回來的資訊內容而已:ENUM將一個傳統e.164電話號碼,對映成一個網際網路上的Domain Name(網域名稱)的型式,由此Domain Name向具有ENUM資料的DNS伺服器查詢,得到該電話號碼相關的資訊特別是「SIP統一資源標誌(Universal Resource Identifier, URI)」、「語音信箱(Email)」、「根網域(Root DNS)」和「IP位址」等資訊,即可用來研判該E.164號碼的目前歸屬運營商究竟是誰。

目前全球Internet上ENUM/DNS的根網域為e164.arpa,而6.8.8.e164.arpa即可視為台灣ENUM的root,這也就是台灣地區的國碼(Country Code)886的倒置,舉例來說8.8.5.5.2.6.8.8.e164.arpa指的就是台灣02-5588 XXXX這一個區域號碼區塊,因為DNS的位址解析本即是從後往前,這也是為何ENUM需要將號碼反向於DNS的原因。

ENUM的運作其實相當直覺,就是在呼叫的過程中插入對ENUM伺服器的查詢,以解析出該被叫號碼的歸屬運營商,藉由遞迴式(Recursive)的DNS查詢模式,反覆動作直到找到正確位置。當主叫IMS網路的S-CSCF/IBCF根據ENUM返回的結果,將業務請求路由到運營商2的IMS網路,就完成一通兩個運營商之間的VoLTE互通呼叫。然而目前運營商的ENUM伺服器都屬於在封閉網路中的私有系統,因此前述運作還需要運營商針對對方IMS開放ENUM查詢介面。

通常一個國家/地區,VoLTE運營商不只兩家,前述的ENUM遞迴查詢動作需要不斷地嘗試其他運營商的ENUM,直到找到正確的歸屬運營商,可想而知其效率不會太高、系統負載重、同時呼叫接通時間延遲可能非常驚人,可行性相當令人懷疑。因此發展出的另一種概念就是由一個具有公信力第三方,以一個國家為單位,設置一套公用的ENUM服務平台,對所有的業者開放查詢。這其實也就是參考DNS交談式(Interactive)的查詢方式;如此就避免了前述方法中,反覆查詢所造成呼叫接通時間上的延遲。

考量號碼轉入轉出也可能造成ENUM記錄不同步的問題,各業者也樂得省去付複雜的ENUM資料維護工作,目前我國在3G以前的電信管理規範,即是採用這種模式強制業者加入,但似乎並非採用標準ENUM協定來運作。

IPX有效降低跨運營商間話務交換成本

至於國際間VoLTE的話務交換,GSMA在也建議採用ENUM,並推動設置全球性的號碼查詢中心,目前也已經有少量運營商開始試用。ENUM的使用上也不限於純VoLTE場景,如果主叫/被叫運營商其中一方並不支持VoLTE,那麼在呼叫過程中S-CSCF可根據號碼前置碼路由到MGCF,走CS網路到達被叫端網路。

另外一個新引入的、可選擇的跨網VoLTE話務交換的重要元件—IP話務交換中心(IP Packet eXchange, IPX)解決方案,也針對全IP的語音多媒體話務交換需求被提出。IPX的概念非常直覺,在氛圍較為開放的Internet ISP間亦早已行之多年,就是相約多家業者在一個固定的地點、通常是一家中立的第三方數據中心機房,進行話務交換的工作。

除了最基本的ENUM號碼解析服務(圖4)之外,實務上IPX還能提供緊急呼叫、公益服務、監聽、查號、客服、報時等等品項繁多的公共化的加值服務作為加入的誘因,有助於運營商進一步降低跨網VoLTE話務交換的成本。

圖4 提供ENUM查詢的IPX參考服務架構

隨著VoLTE在全球各地的普及,用戶間的漫遊需求將更大,使得VoLTE漫遊成為下一個重要議題。為了處理VoLTE手機漫遊到異地網路的需求,3GPP與GSMA早在就對VoLTE漫遊架構在3GPP Rel.11和IR.65中進行了規範,即本地疏導或稱為本地落地(Local Break Out, LBO)框架。

在LBO架構中,主要關注的是用戶身分認證、計費與帳款結算、信令及媒體遞送路徑、通話中換手等問題,LBO架構定義了「歸屬地公共移動通信網路(Home Public Mobile Network, HPMN)」、「訪問地公共移動通信網路(Visited Public Mobile Network, VPMN)」以及「互聯網路話務交換中心(IPX/GRX)」等不同角色。 LBO設定的場景為漫遊雙方皆有IMS系統存在,並參考代理移動性管理(Proxy Mobile IPv6, PMIPv6)的精神,VoLTE服務在漫遊過程中,所有的信令及媒體流量將先流經VPMN的IMS,接著返回HPMN的IMS網路,再轉送至最終目的通話方。由於所有可能扮演VPMN角色的運營商,都必須先有IMS基礎設施的存在,因此LBO方案最大的缺點就是很難降低網路建設與運維成本。

當通話雙方都在漫遊中,流量須歷經所謂的乒乓繞徑(Ping-Pong Routing)程序,非常缺乏效率(圖5)。特別是萬一用戶分別是漫遊到對方的HPMN去時、或是根本用戶同時漫遊到同一個VPMN時,雙方明明就在同一個網路上,還必須分別繞遠路回各自的HPMN再轉回來的方法,更是顯得荒謬萬分。

圖5 LBO-HR的參考服務框架

3GPP/GSMA注意到了這種呼叫路由不優化的問題,提出了依據優化路徑(Route Optimization)選擇方式的不同,將LBO再細分為基本型的LBO-HR(Local Breakout with Home Routing)以及進階的LBO-VR(Local Breakout with Visited Routing)又稱為RAVEL(Roaming Architecture for Voice over IMS with Local Breakout)兩種方式。

在LBO-VR參考模型中(參考圖6),雖然信令部分因為帳務計費因素,無可避免地還是得繞經所有牽涉到的運營商網路,但是媒體部分就顯得優化許多:可以經由主叫用戶A的VPNM直接轉送至被叫用戶B的HPMN、甚至於直達VPMN的想法也已經在討論中,等於讓媒體流量走在最短路徑上,顯而易見的QoS的品質將獲得大幅改善。另外為達成這種改良,LBO-VR的跨網帳務結算方式也有相應的改善方式。

圖6 LBO-VR的參考服務框架

但是業者覺得LBO的方法還是未臻完美,也因此更進階的「歸屬地路由(S8 Home Routed, S8HR)」方案,在3GPP/GSMA開始熱烈地討論,並在3GPP Rel.12以及GSMA IR.92標準中首度推出,並作為VoLTE漫遊的候選標準之一。

S8HR的整體架構如圖7所示,其中的IBCF/TrGW/BGCF/MGCF功能用於提供系統連接服務。透過S8HR架構,VoLTE漫遊服務建構於LTE資料漫遊框架之上,將VoLTE呼叫信令也視為IP用戶數據,直接轉送主叫端和被叫端的HPMN的P-CSCF間處理,因此無論VPNM提供IMS與否,具有VoLTE功能的用戶終端均可使用其HPNM所提供的VoLTE相關服務。

圖7 S8HR的參考服務框架

與目前在使用的LBO漫遊技術架構相比,S8HR在VPMN中根本毋須IMS系統存在,預期此顯著優勢將加快VoLTE漫遊服務的部署速度,並可在毋須依賴VPMN網路能力的情況之下提供全球VoLTE服務。不過現行S8HR架構下,所有的信令流量及媒體流量均要流經主叫/被叫雙方HPLMN網路,這一點在媒體路由優化上是還不如LBO-VR之處,預期下一版Rel.14推出時,也會進一步討論不需流經被叫端HPMN,直接與被叫端VPMN連接的可能性。

還有一種由iBasis交換中心所建議的「Hub Breakout(HBO)」方案,或可稱為服務可能更適當些。如前對IPX的描述,考慮業者部署上的便利性,各家運營商可以任選LBO或S8HR異質的漫遊接續方式,界接到iBasis IPX去,大幅降低話務交換鏈路和磋商的綜合營運成本;作為誘因,iBasis IPX還提供緊急呼叫和監聽等加值服務。

迎擊OTT市場競爭 VoLTE互通性事關重大

截至目前為止,全球LTE業者針對採用何種VoLTE漫遊技術架構,仍在熱烈討論中,尚未達成正式的共識;相信最終的標準化將加快VoLTE服務在全球漫遊的部署進程。 VoLTE的出現使得用戶的選擇變得更多,那些歸屬於傳統電信運營商的用戶將有機會使用由網際網路參與提供更靈活的電信多媒體語音服務,如OTT或RCS等。為了保證LTE服務收入的增長,也為了永續發展,隨著VoLTE服務陸續開通,國內運營商間的VoLTE跨網互聯互通計畫很快會排上部署時程,預期將是未來兩年的營運亮點,以相互提升業者的綜合競爭力。

在後4G時代,面對OTT的強勢市場競爭,應該沒有任何一家LTE運營商打算放棄VoLTE這塊龐大的市場大餅,檯面下,多家LTE運營商也在加強VoLTE服務互聯互通的合作協商;如2014年AT&T和Verizon同時宣布將於2015年正式接通VoLTE跨網互通服務。其他國家和地區如中國大陸、香港等多家運營商之間也在進行VoLTE互通測試或商用。

台灣地區目前只有少數業者開始VoLTE試營運,至於VoLTE互通測試的開展,似乎還遠遠落後亞太其它國家,相當有急起直追的空間。

(本文作者任職於資策會智通所)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