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將設備和蜂巢式基地台之間的5G空中介面定義為新無線電(NR)。5G頻率劃分兩個支配性的頻段,即FR1和FR2。目前NR標準支援範圍從600MHz到50GHz以上的頻率。此外,隨著不斷研發新技術,頻率能達到100GHz,甚至能實現更高的速度。
從電子設計的角度來看,這是波譜中非常大的一部分,其中5G頻率範圍的上下限之間,存在極其不同的訊號特徵,造成工程師在設計過程的早期,需要考慮產品將支援哪些頻率,因為這個決定將會對後期開發階段中的許多方面產生影響。
FR1/ FR2特性
FR1劃分成低波段(600到700MHz)和中波段(2.5到3.7GHz)。在電磁波譜中,FR1頻段早已非常擁擠,不僅3G/4G蜂巢式行動電話在6GHz以下的波譜中工作,事實上這些頻率裡也充斥著Wi-Fi、全球定位系統(GPS)、藍牙和ZigBee等通訊訊號,甚至像微波爐這類的其他非通訊設備,也涵蓋在這一個頻率範圍內,產生極大的電磁雜訊。6GHz以下充斥著大量的電磁活動,再加上對更高資料速率的需求,便促成了轉向更高電磁波譜頻率的必要性。
FR2為範圍從24到39GHz的毫米波長(mmWave)頻率。簡而言之,mmWave頻率的優勢在於頻率越高,資料速率就越快。低波段頻率可提供類似於4G的25到200Mbps下載速度,而FR2頻段最高可達20Gbps的下行鏈路。從物理角度方面來看,毫米波波長大約為1釐米到1毫米,與之相關的頻率範圍約在30GHz到300GHz。
速度的提升必然要伴隨著一定的代價。首先,這些頻率的傳播在視線(Line of Sight, LOS)上受到很大的限制。在一定的距離,頻率越高,訊號衰減的也就越快,造成傳播距離無法太遠,此現象稱「路徑損耗」,並且更難穿透建築物與茂密植被等障礙物。
為了對這類損耗做出補償,需要部署更多的蜂巢基站,尤其在城市這類人口、建築物和障礙物密集的環境。目前存在著形形色色的蜂巢組態,來應對現實情況下的毫米波頻率,範圍從可在數十公尺距離上操作約十幾台設備的毫微微(Femto)蜂巢,一直延伸到在數百公尺內操作幾百台設備的城市站。
設計與建置5G注意事項
儘管5G在無線通訊效能擁有巨大改進,但代價是更高的複雜程度,以及工程設計上獨一無二的挑戰,包括:訊號傳輸、電源管理和熱管理、天線模組的布局和尺寸,以及高頻的設備內訊號。
首先,行動設備和基站之間需要密切的協調。5G NR在很大程度上依靠MIMO相控陣天線架構,來實現波束成形、波束指向和波束追蹤功能,最終可以大規模在各個端點之間達到最大的資料速率。然而,大型MIMO架構需要密集的天線組態,針對電子元件的效能便構成了挑戰。
在更高的頻率下,天線單元之間保持的物理距離極小。此外,更多的5G元件和更高的頻率,同時意謂著需要為通訊子系統分配更多的功率預算。在這樣的環境下,提供毫米波的射頻功率並耗散掉相應產生的熱量極具挑戰性,需要在系統設計和材料的選取上有所創新。比如說,轉為使用基於第四代氮化鎵(GaN)的場效電晶體,功率密度更高,從而滿足大型MIMO架構的需求,以及尺寸更小的封裝。其他可以顯著影響到行動設備中5G NR效能的關鍵性元件,包括天線和連接器。在5G執行環境的背景下,它們各自都面臨著獨一無二的挑戰及考慮因素。
更多天線更少空間
從技術的角度來看,5G代表一次革命性的升級,但部署過程將呈現出極大的多樣性。因為電信營運商採用不同的波譜,來建構自身的網路,所以造成傳輸距離、延遲與資料攜帶能力上存在巨大的差異。儘管需要花費數年時間才能實現無處不在的5G覆蓋,但各種不同版本的5G網路建設將會加快步調。如此一來,由於前面提及的衰減效能,鄉村地區也許永遠無法享受毫米波帶來的好處,可能僅僅取得6 GHz以下頻率提供的資料速率,因此他們擁有的5G網路仍具有與4G LTE類似的下載能力,包括速度和延遲。
此外,從4G到5G的過渡期間發布的行動設備,必定需要整合多個天線,以便處理除了5G以外的3G和4G LTE波形。另外,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低功耗藍牙、IEEE 802.11 Wi-Fi和GPS將繼續在6GHz以下的頻段下運作。換句話說,在設計時選取毫米波和6GHz以下頻率的天線,並非是一個非此即彼的過程。因此,對於行動設備的OEM來說,決定是否要新增適合毫米波頻率的天線,在產品開發的設計階段和工程階段將產生一定的影響。如果選擇不將毫米波天線包含在內,必然存在業績上的隱憂,因為可能會影響到產品的銷售,或造成消費者無所適從。
在5G環境中,6GHz以下的頻段更加接近目前的4G LTE頻率。在這類相對較低的頻率下,天線的布局只不過是影響效能的其中一個因素。在確定設備無線通訊的整體共振效能的過程中,天線和行動設備的內部組態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考慮使用者對於超薄行動設備的偏愛,天線工程師在調整天線的設計時,必須考慮物理設計、材料選取與內部的元件組態。或者在毫米波的頻率下,天線和手機機體之間的互動無須過度擔憂。 相反地,挑戰卻在天線的覆蓋層上面,無論覆蓋層材料是金屬、玻璃、甚至是塑膠,在電氣上都不輕薄,甚至還會對下方天線的輻射效能產生明顯的不利影響。此外,天線相對於使用者手持設備的布局,也會對毫米波的發射和接收產生影響。將自訂的天線設計和特殊的天線布局結合在基於插槽的設計,或者頻率選取表面(FSS)的設計原則後,可以對行動設備天線的輻射圖進行最佳化。此外,孔徑調諧和阻抗調諧之類的天線調諧技術,能在更廣的頻寬上改善增益,並且延長電池壽命,因為經過調諧的天線僅消耗較少電流,便可以提供相同程度的發射功率。
建立連接:連接器影響傳輸路徑
除了應對空中介面和相關天線的挑戰,極高頻率的5G訊號也為單晶微波積體電路(MMIC)、晶片到封裝的互連、電路板線路(Trajectory)、電纜元件及連接器帶來進一步的挑戰。GHz頻率下訊號的傳播,造成電纜和線路的行為有別於簡單的電線,而是與傳輸線類似。在整個傳輸線的長度上,電流和電壓的幅度和相位都會發生變化。如果在設計期間未適當處理,那麼傳輸線會產生難以排除的錯誤。如果線路長度超過訊號波長的四分之一,則在設計過程中必須考慮傳輸線效應。另外,天線效應在這類的長度上會產生一定影響,例如電磁干擾和串擾,也必須由設計人員妥善處理。
為了實現有效而又具有極高效率的毫米波系統,連接器也會帶來挑戰。連接器的幾何形狀、尺寸及材料的選取也構成了各種限制,元件的設計人員必須加以應付,與此同時仍要與整條傳輸線上的特性阻抗相符合。為了減少訊號反射並實現最大的功率輸送,阻抗符合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樣反過來又會使天線輻射的能量達到最大,盡可能為接收器產生最強的無線訊號。與前幾代相比,5G連接器必須能夠應對高得多的功率(特定情形下可能出現15安培以上的暫態電流消耗)。設計下一代連接器時的其他考慮因素包括:縮短射頻端子、提高遮罩效果和獨一無二的遮罩層布置。
在5G連接器更為嚴格的電氣特性與機械效能、成本與製造的複雜程度之間,必須達到新的平衡,例如高速連接器,在消費級產品內部,按照5G標準規定的速度在一系列元件之間推送數以百萬位元計的資料,將構成重大的挑戰,即使在3G甚至4G設備設計方面富有經驗的廠商也不能倖免。連接器必須經過精心的設計和製造,以使傳輸線上的阻抗變化減少到最低程度。否則,訊號可能發生反射,造成效能降級。外部訊號也會構成威脅。因此,連接器必須為系統提供充分的保護,防止電磁干擾(EMI)和電容器感應器產生外部訊號,這一情況在更高的速度下會形成更大的挑戰。
微型連接器扮演關鍵角色
5G連接器必須容納於現代行動設備內的狹小空間當中。堆疊式連接器允許在填充緊密的柔性和剛性電路板上使用。儘管存在著嚴格的物理限制,5G電子元件仍必須符合散射參數的嚴格要求,例如電壓駐波比(VSWR)和插入損耗(IL)等。精心設計的連接器應使訊號的反射、降級與失真降至最低程度,與此同時還要減小自身的物理體積。連接器和相關的線束還必須配備充分的遮罩措施,從而有效的降低EMI;在毫米波的頻率下,這一點甚至更加關鍵。
5G速度越快設計越複雜
5G應用所使用的元件,必須符合在行動設備中使用的嚴格電氣要求與機械要求。至少在5G巿場發展初期,5G元件必須整合包含原有3G/4G以及Wi-Fi硬體的設備當中。對於消費類行動設備來說,這將是第一次使用毫米波頻率。
5G元件選用過程中的其他考慮因素包括:
1.低延遲、低雜訊:5G提供可觀的速度,但這是以更高的設計複雜程度為代價的。元件必須經過認真細緻的設計,確保對訊號完整性以及系統的整體效能只會產生極小的影響,或者根本不會產生影響。
2.高密度:元件必須具有小巧的體積與極高的能效,從而實現所需的密度,滿足對5G NR的效能規範的要求。
3.成本效益:5G元件提出了嚴格的要求,但也被期待能內嵌到一切產品當中。換句話說,元件的成本必須保持在相對較低的水準,同時其效能還要高於目前4G技術。
4.可製造性:5G元件和系統的設計可能會極其複雜,但物理元件的製程不得過於繁複。5G的製造工具和製造技術必須在低成本的條件下實現良好的產出,同時還要滿足物理和電氣的效能特性上的嚴格要求。
5.穩健性:5G元件將會無處不在。因此,由於會存在形形色色的環境條件以及各不相同的用例,元件必須能夠耐受內嵌到行動設備後出現的粗暴操作。
開發5G毫米波技術設備訣竅
對於電信和資料通訊業的OEM來說,從開發和生產到全生命週期支援的5G毫米波技術設備,需要擁有在高速連接和訊號完整性管理,以及射頻技術領域發展的足夠經驗。在進入5G行動設備市場的這場競賽中,不僅需要廣泛產品線和專業技術人員外,還需要下列能力,包括:
1.高速微型連接器設計上的專家經驗:將越來越多的功能塞入到行動設備之中,同時在極高的速度下執行,這就意味著元件必須同時在機械上和在電氣上採取精密地設計,在物理層面上也必須足夠的穩健。
2.天線設計上的專家經驗。
3.6GHz以下天線和毫米波天線的5G電波暗室:具有5G功能的產品要進行測試確保滿足規範,但所需要的設施與設備至今尚未普及。這一情況對於毫米波硬體來說尤其嚴重。因此,製造商能與擁有相關測試技術廠商合作,在產品發布前即使產品和相應的元件接受徹底的測試,將可顯著降低產品上市延誤的風險。
4.進階模擬軟體:製造商提供電磁結構解算器軟體整合到了設計流程當中。
5.進階MID技術:製造商需要在成型互連設備/鐳射直接成型(MID/LDS)技術方面大力投入,從而在三維上可以緊密整合各種複雜的電氣結構與機械結構。
6.5G製造能力:在5G的電氣和射頻要求,以及機械和易製性的要求間實現良好的平衡。
(本文作者任職於Mol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