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使用者的移動、地點的改變、周遭環境的變化,手機接收的訊號品質也不斷變動,而基地台為了讓傳輸更有效率,必須依據手機的訊號品質調整傳輸的格式、調變(Modulation)格式和編碼機制等,這種概念稱為可適應性連結(Link Adaption)或可適應性調變與編碼(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AMC)技術。
為了讓基地台隨時知道手機的通道狀況,手機必須定期向基地台回報,或是當基地台詢問時必須即時回報,這就是所謂的通道狀態資訊(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的回報。
基地台透過手機回報CQI判定訊號品質
長程演進計畫(LTE)手機會量測訊號雜訊比(Signal to Noise Ratio, SNR)的好壞,然後回報一個通道品質指標(CQI)給基地台。
如表1所示,當訊號品質很差時,手機回報一個小的CQI引數(Index),當基地台收到一個小的CQI Index時,就知道手機的通道狀況不佳,就會選擇較小的調變格式、較小的編碼率(Coding Rate),如此傳輸的訊息有較佳的保護力,較不易受到雜訊(Noise)的干擾,但犧牲了傳輸的效率(但寧可傳輸速度慢一點讓手機都收得到,也不要傳輸速度快,手機解不出來)。
當訊號品質很好時,手機會回報一個較大的CQI Index,基地台收到後,就知道手機的通道狀況很好,並會選擇較高的調變階數(Modulation Order)、較大的編碼率,如此傳輸的效率較佳,但犧牲掉傳輸訊號的保護力(但當手機的通道品質好的時候,並不需要高的保護力)。
CQI提供通道品質資訊 分為寬頻及子頻兩類
如圖1所示,在LTE的系統中,基地台會分配部分資源區塊(Resource Block, RB)傳輸給手機,例如威瑞森(Verizon)的LTE系統有10MHz的通道頻寬(Channel Bandwidth),會分成五十個RB,然後再把這五十個RB分配給其使用戶,每支手機都會分到部分的RB,此稱之為傳輸頻寬(Transmission Bandwidth)。
|
圖1 通道頻寬對應傳輸頻寬 |
然而,因為每個RB都落在不同的頻率上,對手機來說不同的RB有不同的訊號品質,所以有些RB對手機的訊號品質較好,有些RB則是較差的訊號品質。基於以上的原因,當基地台在分配資源時,必須分配較好的RB(訊號品質較好)給手機,如此才有較佳的傳輸效率。但是,基地台如何知道手機對哪幾個RB訊號較好、哪幾個RB訊號較不好?這就必須由手機來回報每一個RB的CQI。
由此可知,CQI分為兩種,一種是手機會回報整個通道頻寬的訊號品質好壞,稱為寬頻(Wideband)CQI,另一種則是手機會把一整個通道(Channel)分成幾個子頻段(Subband),分別回報其通道品質的好壞,稱為Subband CQI。
基地台規定手機須將RB分成幾個Subband,手機會分別回報這幾個Subband的CQI Index,如此一來,基地台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哪部分的RB對手機來說是通道品質較好的,哪部分的RB對手機是相對通道品質較差的。
如表2所示,依據不同的基地台通道頻寬,子頻段大小(Subband Size)也不同,例如威瑞森LTE系統有10MHz的通道頻寬,共有五十個RB,每個Subband Size大小為6,所以手機會把整個通道頻寬切成九個Subband(Subband 1?8大小為六個RB,Subband 9為兩個RB),手機會回報九個CQI的訊息給基地台。
因為CQI的範圍為0?15,所以需要四個位元(Bit)來回報CQ,也就是說,當手機回報Subband CQI的時候,需要用到4×(Subband Number)個位元來上傳,這樣很浪費上行鏈路的資源。所以當手機回報Subband CQI時,手機回報的是差分(Differential)CQI,換句話說,手機只要告訴基地台,哪幾個Subband是訊號品質較好的,而哪幾個Subband相對訊號品質不好,這樣基地台進行資源分配時,就知道該優先分配哪幾個Subband。
如表3所示,手機回報Differential CQI的值是0、1、2、3,若手機回報0,表示這個Subband的訊號品質和整個通道頻寬的平均訊號品質差不多;手機回報3,代表這個Subband的訊號品質與整個通道頻寬的平均訊號品質相差1分貝(dB)以上;手機若回報2,則表示這個Subband的訊號品質比整個通道頻寬的平均訊號品質好2dB以上。基地台將會優先分配手機回報Subband CQI為2的Subband。
若以威瑞森LTE系統10MHz的通道頻寬為例,手機在回報Differential CQI的時候,每次須用到2×9=18位元,減少一半的上傳資源浪費。
Subband CQI分兩種回報方式
然而,Subband CQI又有兩種方式回報,包括較高階層(Higher Layer)Subband CQI及手機選擇性(UE Seleccted) Subband CQI。
在Higher Layer Subband CQI的回報機制中,手機必須回報每一個Subband的CQI,有些Subband會比整個通道的平均訊號品質好,有些Subband則比整個通道的平均訊號品質差,基地台會選擇其中較好Subband當成傳輸資源。
其實手機只要回報相對較好的幾個Subband CQI給基地台就好,通道品質相對較差的那幾個Subband,基地台不會將其分配給手機,也不須要知道這幾個Subband的CQI。所以,Subband CQI有另一種回報機制叫UE Selected Subband CQI Report。
UE Selected Subband CQI Report是手機只要回報訊號品質前「M」名的Subband CQI即可,如此一來,上傳的傳輸資源可以更加節省。如表4~5所示,以威瑞森LTE系統10MHz的通道頻寬為例,手機只要回報訊號品質較好的前五個Subband CQI,如此只要用到5×2=10位元的上傳資源,在資源的使用上更有效率。另外,可以觀察到在UE Selected Subband CQI Report這個模式中,手機回報的Differential CQI value中的偏移位準(Offset Level)都是大於0,因為回報的Subband是前M名的Subband,所以它們的通道品質一定會比平均通道品質好。
|
圖2 Codebook預編碼實際訊號表現 |
LTE系統支援多重輸入多重輸出(MIMO)以達到更高的傳輸速度。在MIMO的資料處理過程中,會有預編碼(Precoding)的過程,預編碼的目的是為了讓兩路的性能可以更加平均。如圖2的上圖,在沒有預編碼的狀況下2×2 MIMO手機接收端的訊號,兩路的訊號品質並不平均,一路很好,一路不好。接著,經過預編碼的處理後,如圖2的下圖,2×2 MIMO手機接收端的兩路訊號很平均。
PMI和RI值左右MIMO模式
|
圖3 選擇適當的預編碼矩陣可使MIMO的訊號品質平均 |
但由於通道狀況的不同,就需要不同的編碼機制來做預編碼,如圖3,可以看到LTE用來做預編碼的碼書(Codebook)。在Closed Loop MIMO(Transmission Mode 4)的模式下,手機會回報預編碼索引(PMI),而基地台根據手機回報的PMI來選擇用哪一組編碼(Code)來做預編碼,讓手機達到最佳的接收狀況。
並不是在所有的通道條件都適合進行MIMO的傳輸。有時候,手機的通道狀況適合MIMO,再下一刻使用者可能移動到另一個地方,而通道環境不適合MIMO,所以在Closed Loop MIMO(Transmission Mode 4)模式下,手機會回報排名索引(RI),告訴基地台要執行MIMO(多個資料串流同時傳)或多重輸入單一輸出(MISO)。
換言之,在LTE的Closed Loop MIMO(Transmission Mode 4)傳輸模式下,手機會回報PMI和RI,讓基地台可以根據手機的接收狀況,調整預編碼和Rank數目,達到最佳的接收效果。
回報時間機制分週期與非週期
手機的CSI的回報時間機制又分為週期性(Periodic)和非週期性(Non-periodic)兩類。
‧ |
|
|
週期性的CSI回報是手機每個子訊框(Subframe)都會向基地台回報;而且手機是藉由實體上傳控制通道(PUCCH)傳送上行的週期性CSI訊息回報。 |
‧ |
|
|
而非週期性的CSI回報是接收到基地台的指令才會回報,而且手機是藉由實體上傳分享通道(PUSCH)進行傳輸。當手機收到基地台的指令時,手機會在特定的時間延遲後進行CSI回報。 |
在分頻雙工(FDD)LTE系統中,手機在子訊框N收到指令,然後在子訊框N+4進行回報。若是分時雙工(TDD)LTE系統,因為TDD的系統有不同的上傳(UL)/下傳(DL)配置,所以有些子訊框為上行的子訊框,有些則是下行的子訊框,所以手機在子訊框N收到指令時,會讓子訊框N+n進行回報,n≧4且n的值不是固定的,因為必須等到那個子訊框是上行的子訊框時,才可以進行上行CSI的回報(表6)。
綜合以上所說,CSI的回報格式有以下三種組合。第一種組合是週期性或非週期性;第二種是Wideband CQI或Subband CQI。Subband CQI又分為Higher Layer Configured Subband CQI及UE Selected Subband CQI;第三種組合為,倘若是TM4,手機要回報RI及PMI,而PMI又分為單一PMI及多重PMI。表7和表8中整理出所有可能的CSI回報模式。
在3GPP 34.121裡的第九章是CSI測試章節。目前有十八個測試項目,十個是CQI的驗證,六個是PMI的驗證,兩個是RI的驗證。大部分的測試項目都須有加性高斯白雜訊(AWGN)和衰減(Fading)。而且,大部分的測試項目都是「比較」結果來判斷通過(Pass)或失敗(Fail)。此外,有FDD的部分也有定義TDD的部分。
通道環境影響連結甚鉅
透過本文介紹,可以了解通道環境對通道的連結有絕對的影響,透過特定機制能夠適時地調整通訊鏈路的編碼、調變格式,最佳化整體通訊系統資源的分配。透過儀器設備來測試行動裝置,除驗證行動裝置是否符合3GPP測試規範外,也能更清楚了解整體手機性能,協助工程師針對通訊協定、射頻性能與無線資源管理的除錯有更深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