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電信聯盟(ITU)於2009年10月所發表的統計(圖1),預估在2009年底,全球將有四十六億行動電話用戶,且在寬頻用戶數量,行動寬頻的用戶在2008年已超越了固定式寬頻的用戶。近年來,由於智慧型手機及其應用服務的成長以及行動上網的需求增加,電信業者已開始規畫新一代行動通訊網路。
目前3G行動通訊系統主要還可分成三大陣營,分別是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3GPP)的寬頻分碼多重存取(WCDMA)、分時-同步分碼多重存取(TD-SCDMA)及其後續的高速封包存取(HSPA);另一個3G陣營--3GPP2則為CDMA2000其後續的EVDO版本;國際電子電機工程師協會(IEEE)所制定的802.16e技術,也已在2007年10月被批准成為2000年國際行動電信標準(IMT-2000)之一,因此也被業界認為是一種3G技術。不過值得注意的是,IEEE 802.16e是IMT-2000標準中唯一採用正交分頻多重存取(OFDMA)作為調變技術的通訊系統,因此有時被定位為一種3.9G技術。
|
資料來源:ITU 圖1 1998~2009年全球電話與寬頻用戶數推移 |
IMT-Advanced擘劃 4G通訊藍圖
在3G網路陸續進入商用化階段後,國際電信聯盟無線電通信部門(ITU-R)自2002年起,已針對IMT-2000後續的通訊技術進行一系列頻譜、市場、使用規範、技術等議題的探討(圖2)。並於2005年10月將IMT-2000日後的發展規範訂名為IMT-Advanced。
|
資料來源:ITU 圖2 ITU IMT-Advanced 進程 |
2008年初,ITU-R於負責地表傳輸服務的Study Group 5旗下成立了Working Party 5D(WP 5D),負責IMT-Advanced技術提案的收件與評估工作。WP5D於2008年3月向會員發出通知函(Circular Letter),徵求IMT-Advanced無線介面技術(Radio Interface Technologies, RITs)的提案(圖3)。
|
資料來源:ITU 圖3 ITU Radio IMT-Advanced 進程 |
截至目前為止,WP 5D已完成前三個階段的工作,並完成了第一個里程碑,也就是IMT-Advanced無線介面技術提案的收件工作。目前共有3GPP陣營提出的第十版長程演進計畫(LTE Release 10,也被稱為LTE-Advanced)、TD-LTE-Advanced技術,以及IEEE陣營提出的802.16m技術。後續的評估工作將在2011年2月分完成,屆時會決定哪些技術可以成為IMT-Advanced的技術標準。
LTE-Advanced標準緊鑼密鼓
為了因應未來下一代行動通訊的需求,3GPP於2004年12月針對演進UMTS陸地無線存取(Evolved UTRA, E-UTRA)與演進UMTS陸地無線存取網路(E-UTRAN)等議題展開研究,揭開了LTE的標準制訂活動。此一技術製定的目的為提供高資料傳輸率、低延遲與針對封包傳輸最佳化的無線接取技術架構。
LTE標準制訂的進程可分為研究項目階段(Study Item Phase)與實作項目階段(Work Item Phase)。前者至2006年9月已告一段落,並完成E-UTRA和E-URTAN的可行性評估,該文件編號TR 25.912。後者旋即在此一基礎上進行實際規格的細部制定動作,並已陸續完成服務描述(Service Description)、邏輯分析(Logical Analysis)與通訊協定實做等工作。LTE的初版標準已於2008年12月完成(Freeze),ASN.1的部分亦於2009年3月完成,為3GPP Release 8的標準。而Release 8後續的Release 9改版預計於2009年12月完成。
根據3GPP TR 25.913文件的定義,LTE下行峰值速率(Downlink Peak Data Rate)為100Mbit/s,上行峰值速率(Uplink Peak Data Rate)為50Mit/s,較WCDMA/HSPA有大幅的演進。由於LTE的技術規格無法完全滿足IMT-Advanced的需求,LTE被稱為是3.9G的通訊技術。
針對IMT-Advanced的技術需求,3GPP於2008年3月的RAN#39會議中決議展開LTE-Advanced的研究(圖4)。按照原本的規畫,LTE-Advanced的研究應配合IMT-Advanced的送件時程,一併於2009年9月完成,但因中繼(Relay)與部分議題須進行更進一步的探討,目前已延後到2010年6月完成,但IMT-Advanced所需的文件已於送件前完成,不會對於IMT-Advanced送件造成影響。3GPP於2008年4月的LTE-Advanced Workshop針對技術需求進行討論,在2008年6月的RAN#40會議通過TR 36.913 LTE-Advanced技術需求文件。
|
資料來源:3GPP 圖4 LTE-Advanced與IMT-Advanced時程關係圖 |
因LTE-Advanced的技術須配合ITU-R所訂出的送件時程,為了這個目標,3GPP訂出「Early Proposal」、「Complete Technology」、「Final Submission」三階段的建議書,目前已分別於2008年9月的RAN#41會議完成「Early Proposal」並於2008年10月ITU-R WP 5D #3會議中提出;於2009年5月的RAN#44會議完成「Complete Technology」並於2009年6月ITU-R WP 5D #5會議中提出;於2009年9月的RAN#45會議完成「Final Submission」,並於2009年10月ITU-R WP 5D #6會議中提出,且已收到ITU-R的正式確認(Acknowledgement)。
3GPP針對於ITU-R Submission,將以“3GPP Submission Package for IMT-Advanced”(RP-090939)搭配“TU-R Submission Cover Page”(RP-090736)進行送件,RP-090939由五個壓縮檔組成(圖5)。
|
資料來源:3GPP 圖5 3GPP ITU-R IMT-Advanced Submission文件組成 |
關於3GPP LTE-Advanced Release-10的時程規畫,為配合ITU-R WP 5D對IMT-Advanced標準的審查,預計於2010年底完成第三階段技術文件,ASN.1的部分則預計於2011年上半年完成。
IEEE 802.16m搶搭IMT-Advanced列車
IEEE 802.16 Working Group負責無線寬頻存取(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標準的制訂,旗下的Task Group m(TGm)則負責802.16m(WiMAX2)標準的制訂,也是IEEE 802.16為推動下一代WiMAX成為IMT-Advanced系統而成立的Task Group。自2006年12月IEEE-SA標準委員會批准TGm成立以來,已歷經了將近兩年的發展,目前已完成系統需求書(System Requirement Document, SRD、評估準則書(Evaluation Methodology Document, EMD)、系統描述書(System Description Document, SDD)等文件。其中SRD定義IEEE 802.16m系統之基本需求,日後標準之制定以此文件之內容為原則;EMD提供參與標準制定者評估系統效能的準則,包含模擬環境之需求與相關模擬參數之設定建議;SDD則針對IEEE 802.16m各種系統特徵進行描述,且日後先期文件修定工作書(Amendment Working Document, AWD)的制訂原則上不可違反SDD所定義的框架。
圖6為802.16m與IMT-Advanced制定時程的規畫表。為配合IMT-Advanced制訂的進程,TGm已於2009年8月進入會員投票階段,預計2010年1月進入贊助商投票階段。目前整個IEEE 802.16m系統設計較為完整的部分包含媒體存取控制層(MAC Layer)與實體層(PHY Layer),而毫微微型蜂巢式基地台(Femto Advanced Base Station, Femto ABS)、16m中繼台(Advanced Relay Station, ARS)、多重基地台之多重輸入與多重輸出技術(Multi-BS MIMO)、自我組織網路(Self Organization Network, SON)、定位服務(Location Based Service, LBS)、增強型群播與廣播服務(Enhanced Multicast and Broadcast Service, EMBS)等部分則尚在討論的階段。
|
資料來源:IEEE 圖6 IEEE 802.16m與IMT-Advanced制訂時程 |
事實上,除了IEEE 802.16外,另一個稱為IEEE 802.18的標準也對IMT-Advanced扮演著重要的角色。IEEE 802.18的主要工作是研究國家與國際間的無線頻譜管理機制。IEEE 802.16或IEEE 802.18所產生之ITU-R的文件,須經過彼此的審閱後才會經由IEEE 802提交報請IEEE EC(執行委員會)通過。其中IEEE 802.16與IEEE 802.18或ITU-R之間的聯繫則是透過諮詢小組負責聯繫。
延伸覆蓋率仍為探討焦點
IEEE 802.16自2008年9月開始進行IMT-Advanced提案工作,目前已提交ITU-R一份完整的射頻介面技術建議書,主要內容包含技術 描述(Technology Description)、鏈路估算(Link Budget)、服 務依循(Service Compliance)、頻譜 依循(Spectrum Compliance)、效能依循(Performance Compliance)等各模板(Template),為802.16m系統實作提供必要的細節規範。
由於4G技術將鎖定行動寬頻上網等對資料流量要求極高的應用,因此可預期的是,單一4G無線基地台的訊號涵蓋範圍將相對有限,這也使得訊號覆蓋率成為網路部署時的一大挑戰。
為了以合理的成本提升訊號覆蓋率,3GPP與IEEE針對於IMT-Advanced覆蓋率的問題,均導入中繼站與毫微微型蜂巢式基地台(3GPP稱為Home eNodeB)等新型態的基礎設備作為解決方案,以下以3GPP為例,簡介這兩種覆蓋率延伸技術。
|
|
|
中繼站是布建在室外的一種基地台,可增加原先基地台(eNodeB)的覆蓋面。圖7是E-UTRAN和中繼站的網路架構關係圖。手機(UE)可以藉由基地台(eNodeB)連上E-UTRAN,也可藉由Relay連上基地台,再連上E-UTRAN。中繼站的網路架構主要包含連接Relay的基地台(Donor eNodeB)、處理Relay訊息的行動管理實體(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 MME)、處理Relay資料流的服務閘道器(Serving Gateway, S-GW)、處理UE訊息的MME及UE資料流的S-GW。
|
圖7 3GPP LTE-Advanced Relay網路架構圖 |
目前3GPP正在制定Relay和Donor eNodeB之間的Un介面、處理Relay訊號和資料流的MME,並對S-GW和Donor eNodeB間的關係做更清楚的定義。處理Relay和UE訊號和資料流的MMEs及S-GWs間的關係,也有尚待釐清的部分。Donor eNodeB和MME及S-GW之間,主要還是依據標準的S1介面。
目前Relay共有四種不同的網路架構提案,分別是全L3中繼(Full L3 Relay)、代理S1/X2(Proxy S1/X2)、無線網路承載(Radio Network Bearer)終結於Donor eNodeB及S1上行至Donor eNodeB。其中前三種已在2009年10月分的3GPP RAN Working Group會議決議整合為Alternative A,而最後一種則稱作Alternative B。
Relay技術會在2009年底先由RAN3決定架構面的議題,2010年再交由RAN2做更進一步討論。在RAN3處理的議題包括S1-MME和S1-U應終結在Relay端或Donor eNodeB端、X2介面是否可用於Relay及相對的終結點等問題;RAN2的議題則包括在Un介面上的服務品質(QoS)及承載指派(Bearer Mapping)、L2/L3的更動、減少標頭經常性成本(Header Overhead)及智慧型前傳(Smart Forwarding)。 |
|
|
|
Home eNodeB是部署在建築物內的LTE/LTE-Advanced小型基地台,為營運商提供更佳的覆蓋區域與室內訊號強度。3GPP LTE/LTE-Advanced Home eNodeB技術發展,沿用部分之前3G對Home NodeB定下的規範,再套用在LTE/LTE-Advanced現有的通訊協定上。圖8是E-UTRAN和Home eNodeB的網路架構關係圖。
|
資料來源:3GPP 圖8 Home eNodeB架構圖 |
Home eNodeB的網路架構主要包含:處理訊息的行動管理實體、處理資料流的S-GW以及作為小型基地台的Home eNodeB。Home eNodeB可以直接接上MME及S-GW,也可透過Home eNodeB Gateway來連接上MME及S-GW。Home eNodeB Gateway可以連接一個以上的Home eNodeB。由於營運商可能會在同一個區域內布建 眾多的Home eNodeB, 因此可透過Home eNodeB Gateway來管理多台Home eNodeB。
Home eNodeB送往MME及S-GW的訊息及資料流, 可以透過Home eNodeB Gateway匯集,而MME及S-GW送下來的訊息及資料流,可以先送往Home eNodeB Gateway處理,避免MME及S-GW直接對這些Home eNodeB做溝通,以簡化網路的管理。Home eNodeB和MME、S-GW及Home eNodeB Gateway之間,則是透過標準的S1介面作溝通。
目前3GPP針對Home eNodeB仍有些議題並未獲得結論,如第九版3GPP中,針對強化型Home eNodeB的服務與系統型態(SA)與無線存取網路(RAN)工作小組所制定的標準便還有待SA全體會議與RAN全體會議完成最終審核。此外,包括系統架構及功能、安全性、網路營運、監管、維護等議題,也還有未獲得定論之處。在射頻端部分,如強化型Home eNodeB的無線端實作及應如何減少不同基地台間互相干擾等問題,也還有進一步討論釐清的空間。 |
LTE/802.16m問鼎4G江山
行動通訊經過多年來的發展,通訊標準走向更開放、集合更多人智慧的方式來制訂。由於3GPP的LTE/LTE-Advanced技術為其3G WCDMA/HSPA技術的演進,中國大陸的TD-SCDMA的後續技術為TD-LTE(又稱為LTE TDD Mode),因此目前IMT-Advanced技術已形成3GPP的LTE-Advanced與IEEE的802.16m兩大陣營對壘的局面。
有鑑於目前通訊關鍵專利多掌握於國際大廠,國內廠商在面臨產品利潤不斷被壓縮下,仍要付出高額的權利金,為了提升產業競爭力,了解國際通訊標準發展現況、發展相關專利與智財,進一步參與國際標準制訂是進行通訊產業升級所必需的投資。
(本文作者任職於資策會網路多媒體研究所)
參考資料 |
[1] ITU. (2009, Oct 6). The World in 2009: ICT facts and figures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itu.int/ITU-D/ict/material/Telecom09_flyer.pdf
[2] IEEE L802.16-09/010Xr5, Submission of a Candidate IMT-Advanced RIT based on IEEE 802.16 (Parts 1-4) (2009-10-07)
[3] IEEE L802.16-09/0022d1, Working Document on Technology Description Template - Characteristics Template (TDT) (2009-05-06)
[4] IEEE L802.16-09/0023d1, Working Document on Technology Description Template - Link Budget Template (LBT) (2009-05-06)
[5] IEEE L802.16-09/0024d1, Working Document on Compliance Templates (2009-05-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