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具有高度活動性且頻率範圍在GHz之譜的小型無線裝置當道,具有歷史意義的長線型偶極天線似乎已經過時,但事實並非如此。這種天線具有許多優點,因此仍廣受軍事、緊急服務、廣播電台及業餘無線電愛好者喜愛,用於遠距全球點對點連線和廣域廣播。
偶極天線的優點包括靈活、設定簡單、可調整輻射場形、對外能見度低,以及尺寸小巧,無論包裝或攜帶都十分方便,主要應用在低於30MHz(10m波長)的頻率,這在以往稱為高頻(HF),指3MHz~30MHz的頻段,也可用於較低的頻率/較長的波長。偶極天線的另外一個優點是,若在偶極兩臂中添加名為陷波器的簡易諧振電路,則單一條偶極天線就可同時用於多個頻段。
以下將概述長線(偶極)天線的原理、指出一些理論與現實的考量因素,並說明陷波器如何充分發揮多頻段天線的優勢。其中某些考量適用於其他偶極配置,例如摺疊式偶極,但不同配置間也有明顯差異。
為何使用長線偶極天線?
如今許多天線屬於短式天線(大多數尺寸約為1m或更短),或幾乎看不見,例如智慧型手機中的晶片諧振器,以及PIFA平面倒F形天線,因此長線偶極可能給人過時或稀有之感。但馬克士威方程式(Maxwell's Equations)與波形理論顯示,一個有效的偶極輻射器/接收器,其主要尺寸必須是其相關波長的一半。這種經典的偶極天線並未接地,為發射器功率放大器和接收器前端放大器提供均衡、對稱的負載(圖1)。一個理想的偶極,標稱阻抗為73Ω,但通常直接說是75Ω,此差異甚小可以忽視。若將天線連到常見的50Ω饋線,饋線和天線之間就須採用適度的阻抗匹配配置。
如果這款偶極採用細線,頻寬通常約為中心頻率的5%;若採用粗線,頻寬將增加20%之多,但會影響其他效能屬性。如果是透過接地電路連到發射器或接收器,並使用同軸纜線當作饋線,可能須使用平衡不平衡轉換器的變壓器。但是,只要阻抗匹配得宜,許多情況也能直接使用同軸纜線。
長線偶極天線的設計簡單,因此吸引力顯而易見。只要使用兩段等長的電線,並找方法連接到樹木、建築物、路標或任何手邊物件即可。天線通常不會直接連到這些支撐物上,而是用一段電線和絕緣體當作連接「隔離柱」(圖2)。
實際上,由於電線厚度有限,而且有其他偏離理論的情況,因此實際的天線長度可能須進行調整,才能達到最佳效能,但這種調整通常小於5%。即使未調整,效能通常也很優秀,電壓駐波比(VSWR)通常低於一般可接受的1.5:1。
在天線阻抗明顯偏離或不符的情況下,VSWR會升至不可接受的程度,因此效能會受到影響。在此情況下,會在饋線中使用可調整的天線調諧器進行補償,並且實施過渡。
偶極的理論增益約為2dBi(dB相對於等向性)其輻射場形很簡單,通常呈現圓環狀(圖3)。
使用者可以調整天線方向,將最大發射器能量/接收器敏感度導向預期的無線電收發器(通常位於數千哩外)。過去有許多記錄顯示,在大氣傳播條件適宜的情況下,在20m和40m處使用發射功率遠低於1W的偶極,能在數千哩外成功通訊,一切都要歸功於其優異的效率和輻射場形。
多頻段運作讓功能更多元
在許多真實的高頻通訊情況下,必須嘗試同時在多個頻段中建立聯繫,或在不同的時間切換頻段,因為連接性會隨許多變數而異,例如太陽黑子、大氣雜訊、在白天還是夜間運作,以及不斷變化的傳播條件。因此,單頻段偶極天線可能不足以勝任。
要解決問題,顯然要設置多條偶極天線,各負責不同的頻段/波長。但此作法有諸多實際層面的困難,包括多條饋線的裝配、纏結、管理和切換。有時雖能利用射頻(RF)分配器/結合器,將一條饋線連接至兩條天線,但這會引發損耗和新的阻抗匹配問題。
所幸有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就像偶極一樣,從最早的無線年代使用至今,稱為「陷波器」。目前尚不清楚此術語是誰於何時首次提出,1941年美國專利2,229,865號提出此技術時,並未使用這個名詞。陷波器是一種簡單的並聯式電感電容(LC)組合,可在兩個相關頻段之間自諧振。
在偶極每個臂中插入一個陷波器,可讓天線有兩種電氣長度但只有一個實體長度。頻率低於諧振頻率時,陷波器的電抗會是電感式;高於諧振頻率時為電容式。陷波器就像開關一樣,在陷波器的設計頻率下,以電氣方式切斷天線其餘部分,並在低於天線諧振頻率下充當負載線圈。
在陷波器的簡化電氣模型中,可顯示實體電感和電容,以及微弱的寄生電阻(RP)(圖4)。
陷波器最大的問題在於損耗,這會是傳輸和接收模式的隱憂。然而,陷波器若經過適當設計和調諧,就可讓損耗維持在1dB程度,在追求便利性的前提下,這通常可以接受。
選擇陷波器元件值
在數學層面,有無窮無盡的LC配對數量能產生所需的諧振頻率。但在許多情況下,須採用與超大(或超小)電容匹配的超小(或超大)電感。這種配對會受到寄生元件和實體尺寸問題的嚴重影響,其品質因數對相關頻段來說,不是太窄就是太寬。
所幸,在挑選陷波器尺寸方面,目前有很多根據理論、實作和現場實際經驗寫成的文獻。舉例來說,對於80/40m的偶極來說,其適合的陷波器可採用5.55μH電感搭配100pF電容(圖5)。
挑選陷波器元件時,不只要判定合適的L和C值,還有些與功率處理及耐用度相關的現實問題要考量。若是純接收的天線,幾乎任何電感或電容都能處理非常少量的接收功率(只有幾毫瓦程度,且通常更低)。但是,發射器提供的功率級別通常介於數十瓦、數百瓦甚至更高,因此陷波器元件的額定值必須可配合上述功率級別。
陷波器亦會受到天氣影響。雖然某些偶極天線位於良性環境,例如閣樓或木質穀倉,但多數都在室外,必須承受雨水、風壓、極端溫度、冷凝等自然現象。因此,陷波器及其連接必須完全密封、具有某種排放和通風配置,或以耐天候的材料製造。即使連接保持完整無損,一旦進水或腐蝕就會影響元件值,進而改變諧振頻率。
陷波器構造通常須使用共形塗層,或某種耐天候的外露結構,將其元件密封裝入塑膠盒中(圖6)。通常會使用低成本的聚氯乙烯(PVC)管道作為纏繞電感的核心;在其他情況下,則會使用具有緊密端蓋的PVC管道作為外殼,並且搭配防水的取用孔。
還有另一個實際的問題須納入考量:陷波器元件的調諧和修整。雖然首要步驟是計算元件值,但礙於寄生元件、電線直徑及電感繞組的缺陷(還有更多現實因素),這些理想值往往有所不足。
因此,多數自製的陷波器及許多商業陷波器,都允許使用者在現場對L和C值進行一些調整,以達到所需的效能,通常使用電壓駐波比(VSWR)儀表來完成。這種微調可能反反覆覆、令人沮喪,尤其是DIY實作時。現在,有許多網站提供實用的建議可簡化此流程。
陷波器的運用並不限於在兩個頻段上使用長線偶極,也可使用一連串陷波器打造三頻段甚至四頻段的偶極天線。但是,這麼做須進行額外調整,並在天線輻射場形、增益、頻寬及其他參數方面做出取捨。
不限於簡易的偶極
陷波器雖然通常都會聯想到基本的長線偶極,但其實陷波器的應用並不限於這種天線設計。例如,多頻段、指向性的高增益八木天線,就是以一系列主動和被動偶極元件打造。這種八木天線會在其導向器、主動驅動器和反射器元件中使用陷波器,因此能跨多個頻段運作(圖7)。
遇到一次性使用的情況,可以考慮自行打造專屬偶極,但也可參考標準商用產品,例如PulseLarsen Antennas的KGI825。這款基本的四波長偶極具有2dB增益,可在806~896MHz間作業,中心頻率為851MHz(圖8)。
KGI825可處理達60W的發射功率,並在厚度0.138~0.158吋(3.5~4mm)的窗口內,提供便利的磁性安裝。該產品隨附一條14呎(4.25m)的RG-58/U同軸纜線,讓使用者將連接器連到此纜線。
偶極天線仍是好選擇
低技術性、樸實無華的長線偶極天線已經在無線領域服役超過一世紀。這種天線很簡易、適應力高、方便攜帶且有效,因此仍將繼續沿用。若使用被動陷波器,即便延伸到電磁頻譜高頻部分的兩個或更多頻段,仍能運作。
(本文作者為Digi-Key特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