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德國政府提出工業4.0倡議,工業流程數位化一直是業界關注議題。為了實現移動虛擬/實體系統的互操作性,首先需要釐清不同應用對於網路的需求,才能對症下藥,選擇性能足以滿足要求的無線通訊技術。
流程自動化監控
(承前文)第三部分將從流程自動化監控的角度,剖析其應用流程,並詳細介紹無線網路必須以特定方式提供支援的原因。控制應用讓工廠、廠房和設施(如發電廠、化工廠和煉油廠)的工業流程實現自動化。流程自動化應用不斷進行量測,並利用量測結果引導流程控制。在流程自動化中,無線網路主要分為兩類:閉環流程控制(即時)、流程及資產監控(非即時)。
閉環流程控制
閉環反饋系統,例如比例積分微分(PID)控制器,通常使用感測器為流程提供即時資料。由於這些感測器將影響流程產出結果,感測器在設計時確保了極高的可靠性(6個9或更高)和準確性。流量通常為週期性,週期極短,約為100毫秒。
流程和資產監控
流程和資產監控包括嚴格控制迴圈之外的其他監控,以捕捉溫度、流量、壓力和振動等變量。針對上述變量進行定期、持續的監控,可提供用於預測、防止停機或設備故障的資訊,並基於安全因素對工廠進行監控。此領域的一些感測器設計成電池供電,運行週期長,因此感測器中也可能使用省電技術。
通常情況下,將多個來源的感測器資料集中在一起能發揮更大效用,因此網路必須能夠應對高密度資料,而且技術必須足夠有效,以便在市場上推出低成本感測器,在整座工廠內自由實作。非即時解決方案通常採用各種工業無線標準,並且往往按照領域劃分標準採用範圍,因此,這些解決方案只能在孤島式的存取網路中運行。
感測器的流量往往是單向的,從感測器到採集器、閘道器或控制器。致動器則相反,由控制器發出訊號指令,透過網路進行控制;最終,這些流量將返回控制器。如果控制器執行的是即時控制迴圈,則會對網路有非常嚴格的要求。
尋求流程連續性
對於閉環控制或非常快速的監控案例,零件和資料的快速流動所帶來的挑戰是,任何嚴重的異常現象都將導致流程失控,因而必須中止運作。停機可能不會花費太多時間,但重新啟動往往十分困難,因為機器、產品流程、資料捕獲和其他流程之間相互依賴,必須正確計算時間,才能重新啟動端到端的工業流程。因此,停機將對財務造成重大的負面影響。
與其按照上述分類對這些案例進行細分,不如看看即時和非即時兩類應用。閉環控制應用也可能沒有即時性要求,例如,若液體在大體積容器中慢慢加滿,當它達到觸發開關致動器或幫浦的門檻時,並沒有100毫秒的關鍵時間要求。然而,在許多相同物品快速流動時,物品品質量測必須達到品質門檻,因此定時(Timing)必須快速且可靠。
.可用性:6個9以上。
.確定性:高確定性,具有嚴格的定時變量以適應循環模式。
.可靠性:必須採取一切措施以便為基礎設施帶來韌性。
.同步性:通訊平台和工業自動化元件必須實現極高的同步性。
.流量類型:關鍵控制迴圈流量。
.可用性:可變,並且不一定需要嚴格的服務級別目標。
.確定性:基礎監控並不要求。
.可靠性:無強制備援(Redundancy)。
.同步性:無,不過在採集器或端點具有時間標記。
.流量類型:定期或觸發式通知訊息、Fire-and-forget。
技術決策的驅動因素
有些使用案例能夠以多種方法、不同技術來解決,技術選擇通常也不是形成最終架構的唯一驅動因素。特別是在棕地環境中,現有的技術和流程可能會影響網路的實作方式。其他額外的驅動因素可能包括:
.利用現有的無線解決方案。
.遵循工廠領導團隊的技術策略。
.以單一技術解決多種用例需求,優化總體擁有成本(TCO)。
.追求簡單和標準化。
.工程設計不願拆除可靠的有線系統。
.財務預算限制。
.可用技能和現有技術負債。
.工業自動化解決方案與無線連接系統選項之間的互操作性。
每次選擇或改進新架構時,都應該仔細分析所有因素,並評估現有可選方案中的知覺風險(Perceived Risk)。商業案例應盡可能使用經驗證據並參考詳細的設計考量。
客製化為核心 工業網路設計須深思熟慮
本文的目的並不是提供明確答案,說明哪種技術適合特定使用案例,以及如何實際執行,這需要業者根據自身經驗來判斷。每種部署方案都存在未知的變數和複雜性,必須考慮量身定制的無線電規畫、棕地系統和專業設計,才能盡可能提高無線網路的性能和可用性。
相關廠商能夠在規畫網路架構時提供協助,例如思科(Cisco)提供用例解決方案和參考架構,可為用戶實現特定成果。重要的是採取量身定制的方法,以確保網路架構將各方面情況考慮在內。Cisco將提供適合的工具箱選項,包括室內、室外和加固型Wi-Fi、超可靠無線網路、5G專網和LoRaWAN。
(本文作者任職於Cisco)
三大面向剖析應用需求 網路設計為工業4.0成敗拍板(1)
三大面向剖析應用需求 網路設計為工業4.0成敗拍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