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貼片是附著在身上的感測器。使用生物貼片的患者或運動員活動範圍不受限於線路長度,也能連續或半連續地監控生理及心理參數,透過管控生理狀態,可反映與個人心理狀態有關的生理條件及認知功能。
膚電活動是神經系統活動的敏感度指數,神經末梢控制生理活動後,會產生各種反應,例如刺激汗腺,物理感測器也會察覺皮膚傳導能力的變化。由於能在臨床診療環境以外,長期監測生理及認知功能,就成為創新健康管理解決方案發展的基礎。
生物貼片感測資訊透過無線途徑,傳輸至閘道器,方便患者自行監控重要資訊,或由醫護人員遠端追蹤,且每片生物貼片因為只能使用一次,故可符合病患在醫院的安全需求,避免重覆使用導致感染。
心電圖貼片等重覆使用的醫療裝置即便經過完整清潔程序,依然內含抗生素無法消滅的病原體。此外,生物貼片封裝可增加皮膚直接接觸面積,資料蒐集能力因此優於其他可多次使用的穿戴式解決方案,且生物貼片的使用位置較廣,可減少因人體行動產生的雜訊。
生物貼片利用NFC傳輸感測資料
目前生物貼片解決方案有以感測轉發器如RF430FRL152H為基礎(圖1),可先調節感測訊號,再處理資料,並透過近距離無線通訊(NFC)被動模式,傳輸至鄰近接收器,感測元件包括膚電反應(GSR)感測器及直接接觸皮膚的電熱調節器,另外還運用非反向放大器執行GSR訊號調節。
|
圖1 以RF430FRL152H感測轉發器為基礎的評估板 |
感測轉發器的電源管理功能會判斷裝置為電池供電,或鄰近使用13.56MHz NFC共振頻率的射頻場,由於射頻場的電源足以支撐整個解決方案,故裝置會與射頻場電感耦合,停止電池供電,生物貼片只有鄰近射頻場時,才會蒐集感測資料。
GSR感測器線路如圖2所示,採用非反向放大器設計,在感測週期中監控皮膚阻抗,內建14位元Sigma-delta類比數位轉換器,可感測輸出訊號,乾燥皮膚阻抗介於1000歐姆(Ω)至10萬歐姆不等。
|
圖2 使用非反向放大器設計,在感測週期內監測皮膚阻抗,並使用RF430FRL152H內建的14位元Sigma-delta類比數位轉換器,感測輸出訊號。 |
線路的傳輸功能如圖3所示,並依據預測範圍調節;輸入電阻代表預期皮膚阻抗,VF2則是14位元類比數位轉換器(ADC)感測到的輸出感測電壓,若調整R5與R9電阻數值,即可改變輸出反應。
|
圖3 線路傳輸功能,圖中輸入電阻代表皮膚預期阻抗,VF2為14位元類比數位轉換器感測到的輸出感測電壓,若調整R5與R9電阻數值,即可改變輸出反應。 |
使用微量電流(2.4微安培)後,電熱調節器與參考電阻能測量皮膚溫度,並由Sigma-delta類比數位轉換器採取兩者電壓,對比參考電阻已知數值以及實際電流後,即可準確判斷電熱調節器數值及相關溫度數值。
選用FR 7013做基材 生物貼片原型彈性又耐用
圖4的生物貼片原型必須附著在人類皮膚上,故得兼顧彈性及耐用,因此市面上解決方案會選用FR 7013做為基材,因為相較於FR-4、FR-1、CEM-1或CEM-3,FR 7013更具備原型所需的耐用及彈性特質,GSR線路輸入點則位於貼片底部,是兩片方型的鍍金探測器,再搭配貼片底部的電熱調節器,即可測得溫度讀數。
|
圖4 生物貼片原型 |
新款感測轉發器為GSR線路提供電源,其中的14位元類比數位轉換器感測類比GSR數值;GSR線路的輸出電壓擺幅取決於源極電壓,由於源極為3伏特(V),GSR輸出可能在0~3伏特之間擺盪,故得在GSR線路輸上增加分壓器,在圖2標記為電阻R6與R7。分壓器可確保GSR線路輸出維持在類比數位轉換器範圍內。
Android手機/NFC生物貼片無縫傳輸資料
生物貼片完成後,在受試者身上驗證,GSR線路的探測點附著在受試者身上,再播放電影刺激情緒,監控生理反應,示波器與生物貼片Android應用程式都在電影動作場面開始前3分鐘,錄得感測資料,也都在場面結束3分鐘後停止。受試者的GSR反應呈現心理狀態變化,從情緒放鬆、緊繃再回歸半放鬆狀態,結果如圖5所示。
|
圖5 受試者GSR反應呈現心理狀態變化,從情緒放鬆、緊繃再回歸半放鬆狀態。 |
Android應用程式與示波器的取樣速率分別為每秒一件與兩百五十件,圖5上為生物貼片Android應用程式資料,圖5下為示波器資料。示波器與分壓器線路相連,位於GSR類比訊號送至類比數位轉換器之前。
受試者原本情緒放鬆,動作場面播出後,皮膚傳導能力變化,隨著畫面刺激程度起伏不定,從圖5可見,皮膚電阻並未立刻回歸放鬆狀態,而是逐漸恢復正常,可能是生理反應對認知刺激的後效所致。
生物貼片通電、資料抽樣及傳輸至手機約需2秒鐘,取樣過程中,手機應接近生物貼片,確實達到電感耦合,即便在布料遮蓋下,應該還是能傳送GSR及溫度讀數,原型與Android手機的適當讀取距離約為2公分。
生物貼片設計原型必須應用於彈性基材,才能附著在皮膚上,包括感測轉發器、GSR、溫度與天線線路都確實能內建於單一軟性印刷電路板(PCB)中,GSR感測器與電熱調節器也的確能測量皮膚溫度。
Android應用程式開發完後,具備NFC功能的手機即可透過無線途徑,接受生物貼片傳輸的資料,並連結至物聯網內其他聯網裝置,藉由非侵入式機制,蒐集與生理壓力及認知刺激相關的生理資料,方便民眾自行監測個人重要資訊,並安全地分享給醫師或照護人員。
(本文作者皆任職於德州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