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閘道器(Industrial Gateway)從不起眼的網路節點開始,歷經數次關鍵進化,才發展到承擔智慧製造數位轉型核心的角色,成為決定場域效率、整合速度與可擴展性的關鍵樞紐。
在全球製造業的數位轉型歷程中,工業閘道器(Industrial Gateway)並非天生的明星,從不起眼的網路節點開始,歷經數次關鍵「進化」,才發展到承擔智慧製造數位轉型核心的角色。從最初的單純數據轉發,到物聯網時代的數據匯聚,再到如今AI浪潮下成為邊緣智慧樞紐,工業閘道器的發展歷程,正是製造業智慧化進程的縮影。
工業閘道器數次進化
在工業自動化的早期,工廠內部設備的通訊是高度碎片化的。各式各樣的控制器(PLC)、感測器、馬達驅動器等操作技術OT設備,各自使用專有通訊協定。這些協議彼此不兼容,使得不同設備之間,以及OT層與IT層之間,形成了一個個數據孤島,難以實現互聯互通。而工業閘道器早期就是扮演通訊協定轉換器與資料轉發器。將OT設備產生的異質數據,轉換為IT系統能理解的標準格式,再透過有線網路傳輸到後端的監控系統或數據庫。這些早期閘道器往往著重於穩定性與可靠性,以適應嚴苛的工業環境,不強調智慧化程度與資料處理能力。
隨著物聯網(IoT)概念的興起,製造業開始意識到數據的巨大潛力。不再僅僅是將數據轉發,而是要將海量的資料匯聚起來,進行初步的處理與分析,為更高層次的應用做準備。工業閘道器的角色因此出現第一次關鍵進化。工業閘道器成了工廠的資料匯聚中心和邊緣前哨。它們開始具備更強大的處理能力,能夠同時連接更多設備,並處理大量的資料。
進入AI時代,工業閘道器在產線的重要性完全蛻變。工廠開始追求資料驅動的智慧決策。工業閘道器從一個數據通道,進化為具備邊緣運算與AI推論能力的智慧決策中樞與資安堡壘。AI成為工業閘道器賦能的關鍵,閘道器也成為AI落地的重要裝置。
邊緣AI強化工業閘道器重要性
智慧工廠對即時性有著嚴苛的要求。例如,生產線上的瑕疵辨識、設備異常偵測、預測性維護等,都需要毫秒級的響應。因此,將AI推論能力下放到邊緣閘道器,成為必然趨勢。恩智浦半導體市場行銷資深經理陳世和(圖1)表示,該公司i.MX 95系列處理器整合eIQ Neutron神經處理單元(NPU),為工業閘道器提供了邊緣AI推論能力。讓閘道器能夠即時收集來自多感測器的數據,並在本地完成AI分析,實現快速決策與響應。
圖1 恩智浦半導體市場行銷資深經理陳世和表示,智慧工廠對即時性有著嚴苛的要求,將AI推論能力下放到邊緣閘道器,成為必然趨勢
隨著AI閘道器成為核心,資安威脅也持續升高。陳世和提到,NXP提供完整的資安解決方案,將工業閘道器從被動防禦提升為主動韌性的資安堡壘,包括EdgeLock SE05x安全元件與EdgeLock Assurance計畫。NXP的工業閘道器解決方案不僅在AI運算、無線連接和資安防護方面提供單點突破,更以其模組化設計,實現即插即用和彈性部署。其產品涵蓋智慧工廠、能源管理、智慧建築和交通系統等工業閘道器的主要應用市場。
工業閘道器應用領域廣泛
工業閘道器的智慧化,也促使其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四零四科技台灣製造市場部銷售總監劉孟迪指出,新一代智慧工廠主流骨幹網架構(圖2)顯示,資料在工業網路越來越重要。透過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協助工業閘道器進行邊緣推論(Inference)可以提升製造效率,各家廠商持續推出高算力的工業閘道器。
圖2 新一代智慧工廠主流骨幹網架構
凌華科技(ADLINK)針對智慧能源與製造市場,推出EMU-200/210系列工業級物聯網閘道器,強調極簡開發流程、靈活通訊能力與三階段軟體支援,為分散場域注入實戰整合力。凌華科技IoT策略解決方案與技術事業處產品經理邱紹鈞說明,EMU系列採用Arm架構,支援-40~70°C寬溫運作,具備Wi-Fi、4G甚至5G模組,能勝任戶外與嚴苛環境應用。
在應用上,凌華的閘道器廣泛部署於能源管理、充電樁控制與太陽能儲能等場景。邱紹鈞進一步解釋,以能源管理系統(EMS)為例,EMU-200同時支援RS-485與乙太網路介面,可與智慧電表對接,再透過MQTT、RESTful API上傳至雲端平台如AWS IoT Core或Azure。根據凌華實測,在實際專案中可縮短約40%的開發與整合時程。
針對EV充電樁管理,EMU系列內建OCPP 1.6J協議,不僅能與台達、飛宏等設備即時通訊,還能支援負載平衡控制、會員管理、即時電力統計與費率管理,甚至在無雲端平台的情況下亦可獨立運行。
另外,凌華也已布局具AI推論能力的閘道器方案,Arm平台如MXA-200搭載NXP i.MX8M Plus,支援3TOPS AI算力,適用於臉部辨識等輕量應用;而進階型MXA-312M與MXE-230則能提供最高100TOPS的算力,滿足更高階的製造或場域安全需求。從能源到製造,凌華以閘道器為核心,把OT資料看得見、整得快、傳得穩、算得動。
工業閘道器技術挑戰
隨著AI的發展,工業閘道器備受看好,但相關挑戰亦不可少,陳世和認為,協議轉換與整合必須支援多種協議(TSN、OPC UA、CAN、Ethernet、Wi-Fi等),確保不同設備之間互通;再者,工控環境嚴苛,需具備高可靠性與遠端維護能力;亦需在邊緣即時推論並防範資安威脅;在高密度工業場景中,Wi-Fi 的干擾管理、漫遊及QoS也是挑戰之一。
陳世和強調,未來的工業閘道器將需整合,通訊協議TSN、OPC UA、5G RedCap
以及Wi-Fi 6/6E/7等,支援高頻寬、低延遲的工業網路需求。Wi-Fi解決方案(包含低延遲、高效能)也將成為未來工業閘道器的核心。AI運算模組如NXP的eIQ軟體平台與Neutron NPU,支援邊緣AI推論:資安元件如 EdgeLock SE05x,提供硬體級安全防護。
智慧製造邊緣運算核心
在物聯網興起之後,工業閘道器的應用範疇不斷擴展,從最傳統的製造業產線到新興的再生能源電廠與非典型的應用領域,如印度的銀行,昇頻執行長陳文雄說,印度的基礎建設差,所以地方銀行在將每天交易資訊與帳務等敏感資料上傳時,選擇採用工業閘道器強化資料傳輸的安全性與穩定性。
工業閘道器的進化仍在進行中。隨著智慧工廠與綠能系統的規模擴張,工業閘道器不再只是資料轉譯與傳輸的設備,而是決定場域效率、整合速度與可擴展性的關鍵樞紐。未來,它將更緊密地整合TSN、OPC UA、5GRedCap以及最新的Wi-Fi標準,為工業網路提供極致的低延遲與高頻寬。AI運算模組將更加強大,資安防護將更加智慧化、自動化。台灣業者憑藉在電子製造與系統整合方面的
強大實力,在這一波由工業閘道器驅動的智慧轉型進化浪潮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共同點亮智慧製造的無限可能。工業閘道器,這個曾經的幕後英雄,正以其不斷超越自我的姿態,成為智慧工廠的真正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