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業者爭相投資SuperComm展場嗅出復甦商機

2004-09-30
相對於Comdex今年將暫停舉行,全球最大電信設備展之一的SuperComm已經在芝加哥圓滿落幕...
相對於Comdex今年將暫停舉行,全球最大電信設備展之一的SuperComm已經在芝加哥圓滿落幕。根據主辦單位估計約有3萬人參加此場盛會,比起去年共成長了20%;此外參展的廠商達600家。  

這樣的訊息似乎隱含了電信產業已經漸漸擺脫低潮,往復甦腳步前進的氣息;更重要的是,許多服務提供商更是利用秀展,宣布他們未來幾年的大佈局大計畫,每件投資都上看10億的情況下,更讓大家感覺這將不是短暫泡沫,且其中有幾項投資項目更是這次展覽的焦點,例如光纖到戶、VoIP、寬頻、EV-DO等。  

根據RHK研究機構在SuperComm宣布,北美電信產業資本支出2004年第1季比起去年同期成長了12%,這是近3年來首次出現正成長的趨勢。雖然不能以只有一季的情況就判斷2004年電信產業會呈現正成長,但是我們可以再從其他訊息之中查看相關的正面消息。  

在SuperComm秀展上,SBC宣布在未來3年之內將投入60億美金建立高速光纖網路FTTN(Fiber-to-the- Neighborhood),以強化視訊、高速DSL與VoIP服務,並與微軟合作IPTV服務,開啟寬頻網路電視的新頁;Version宣布在2004 年預計投入10億美金,而2005年將投入20億美金建立Triple Play服務,涵蓋的客戶將超越1百萬;Sprint宣布在2005年將投入10億美金在美國主要都會區建立EV-DO高速無線數據服務。  

其他公司,例如Qwest正在測試802.3ah Ethernet over Copper,其發現在3哩G.SHDSL迴路上,最先一哩寬頻(Ethernet in the First Mile, EFM)的產品能夠提供每秒20M bit至30M bit的服務。此外,Qwest預計在今年底之前推出ADSL2+強化現有的VDSL的服務。  

Video/Voice over IP服務成為焦點  

電信業者強化網路頻寬發展  

對於電信業者來說,Video over IP(或稱為IP TV)才是他們在Triple Play之中,最欠缺的應用。但是強化視訊服務最重要的就是網路頻寬必須夠大,如此才能夠真正地提供多媒體服務到消費者的家中。  

其中可能包含的服務有隨選視訊、DVR、高畫質數位電視與基本的數位視訊服務。因此,我們會看到貝爾營運商從去年開始就積極部署光纖到府相關的服務,企圖強化他們的網路頻寬。一旦部署完成,電信廠商對於有線電視網路業者的威脅將會增加許多,不過,仍有有些問題要解決,其中要使用何種軟體介面就很重要了。  

這次微軟與SBC合作IPTV,未來會採用Windows Media 9編碼技術,在傳送一般電視節目時,網路頻寬需要每個頻道1.5至2 Mbps,而在傳送HDTV節目時,則要求5至8 Mbps。  

此外,根據微軟估計,對於Tier 1的電信業者來說,IPTV網路佈建成本每戶約600至700美元。如果提供高階視訊服務的情況下,營運成本每個訂戶約450美元,其中的40%是使用在節目傳送費用,所以只要訂戶數增加則每戶費用相對會降低。在CPE設備成本上,現在約200至300美元,比起衛星機上盒100至150美元的確高了許多,不過,仍有機會在未來一年至一年半間,成本下降40%至50%。因此,電信業者如何尋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營運模式且又可獲利,將是未來電信業者的挑戰。  

在VoIP應用上,RBOC也不敢掉以輕心,畢竟VoIP是地方性電話公司涉足長途電話的利器。像Verzion預計在加州與華盛頓州的6個區域,以使用NT的VoIP解決方案取代現有的Calss 5交換機,而SBC將透過FTTN強化VoIP的服務。  

有線電視業者補足語音服務  

有線電視業者在視訊服務上極具優勢,因此如何補足語音服務應該是他們未來思考的方向。之前,根據Cox和Comcast等大型有線電視業者指出,VoIP的普及應該不會像之前大家認為的那麼快,因此他們對於網路電話的市場是採取保留的態度。  

主要原因之一,一般市場都認為網路電話比起傳統電話會便宜50%,但是根據他們的研究,其實只比傳統電話便宜10%左右而已。因此,對於消費者來說,吸引力會很有限。  

不過,隨著有線電視面臨衛星電視公司的競爭,以及在寬頻市場上DSL淨訂戶首度超越纜線數據機,使得他們不得不考慮更多的附加服務來爭取消費者持續使用纜線數據機,因此,時代華納、CVC、Cox與Comcast都準備大量投資在網路電話上。他們試圖從傳統電話公司那裏奪得一些業務與營收,同時避免客戶轉向衛星電視公司。  

IP-MPLS是另一個重點  

封包交換與電路交換將網路產業劃分為兩個截然不同的領域,TDM為電路領域,而IP為封包領域的兩個極端代表。為了將電路技術所擁有的理想特性注入到封包交換網路中,IP-MPLS( Internet Protocol-Multi 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孕育而生。  

如果IP-MPLS真地成為未來網路變革的下一代網路核心,則網路廠商將可能從ATM/Frame轉移至IP-MPLS。  

Alcatel、Nortel、Tellab、Avici Systems、Redback、Laurel Networks、Hammerhead System等廠商都宣布,他們已經準備好提供IP-MPLS解決方案。不過,最值得注意的還是Juniper/朗訊科技與思科兩大陣營。  

朗訊科技與Juniper Networks在2003年中就已經宣佈雙方將建立長期的策略夥伴關係,而且經過結合兩者之力量,其IP-MPLS核心解決方案可以幫助網路服務供應商建構能夠承載ATM、訊框傳送和IP服務,同時提供媲美ATM網路質量和可靠性的新一代網路。  

IP-MPLS核心解決方案包括Juniper網路公司的T系列路由平台、朗訊CBX 500與GX 550多業務廣域網路交換機,以及致力於快速的新服務以提供簡化的網路管理和強化服務質量的朗訊Navis iOperations OSS。  

Juniper最近推出的J系列路由器,正在挑戰思科的企業市場1700、2600與3700路由器。也就是說,其J系列路由器是Juniper針對使用在IP-MPLS相關服務的設立的灘頭堡產品,其容易重新開機、高穩定的JUNOS軟體,將使得Juniper更具競爭力。  

不過,思科大廠也不是省油的燈,其在ATM與IP/MPLS都擁有強大的經驗,為了迎合J系列產品,其研發時間歷經4年,耗資5億美元的CRS-1路由器成為此次展覽的焦點。其不僅能夠提供92Tbps的路由能力,思科還針對此研發了新一代的軟體IOS-X。這將使得思科在高階市場極具優勢。因此,未來半年至一年將是兩大廠商競爭最劇烈的時間點。  

根據這次電信網路設備廠商的發展,半導體未來在通訊產業應該往整合、標準化與ASSP的方向努力。  

這次無論是英特爾、德州儀器、Freescale、Broadcom、英飛凌、PMC Sierra、Agere、科勝訊與Mindspeed都有參加此秀展。雖然較高層的通訊裝置仍舊傾向使用ASIC解決方案,不過較低層的裝置,例如 DSL數據機、VoIP電話、WLAN的AP等,都是以ASSP為主。近年來,在ASIC與ASSP的競賽中,ASSP似乎愈來愈佔有優勢,因此,英特爾在近兩年之中,一直是ASSP的領導廠商,不過其產品主要以晶片組為主,為了在通訊IC佔有一席之地,其認為未來只要成為通訊標準的領導者,則英特爾未來就會在通訊IC產業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這次,英特爾展出的通訊IC產品包含網路處理器、Xeon MPU、訊框器(framer)、光驅動器與PCI Express晶片組。不過,也陳列了一些內建英特爾通訊IC的路由器、交換機、無線基地台與網路儲存裝置等。  

Agere與Broadcom是VoIP IC的主要廠商。Agere此次展出與英國電信合作的VoIP解決方案,預計Marconi與富士通將會採用。而Broadcom是唯一提供VoIP解決方案中DSP與處理器的廠商,未來將在成本上極具優勢,尤其是VoIP閘道器。  

EoS(Ethernet over Sonet)雖然還在起步階段,但是已經不少IC廠商提供了解決方案,包括英特爾、PMC-Sierra、Vitesse、Agere、英飛凌與 Transwitch。現階段EoS IC主要應用是在訊框器與映射器(mapper)。由於有無EoS IC的訊框器的成本並沒有相差非常大,因此未來EoS IC將漸漸會入主訊框器與映射器的市場。  

總之,在ASSP的趨勢下,半導體廠商將透過自行整合的力量,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一般相信2004下半年至2005年將是這些半導體廠商最可發揮的一年。  

黯淡已久的電信產業步向起飛之路  

整體言之,此次的SuperComm秀展的通訊基礎建設製造商是希望提供企業可管理性且安全性的交換機與路由器,以及針對企業等級的WLAN AP在可信賴度、QoS、網路管理上強化,甚至提供可取代PBX的VoIP裝置。在服務方面,從ATM或Frame relay網路轉移至IP與封包交換的趨勢不變下,服務業者將視訊、語音與數據傳輸的Triple Play服務視為家庭市場或者中小企業與SOHO的重要應用趨勢。  

配合整體大環境從2004年全球電信產業在有線與無線設備的資本支出呈現正成長的情況下,將使得黯淡已久的電信產業漸漸走向起飛之路。  

(本文作者現正於美國矽谷從事產業研究)  

Upcoming Events

熱門活動

More →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