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playPort USB 3.0 iPhone iCloud Intel SATA 雲端運算 PCIe HDMI MyDP SAS LSI

行動裝置點燃新戰火 高速傳輸介面爭搶地盤

2011-11-07
行動裝置市場的蓬勃發展,已成為令人垂涎的商機大餅,傳輸介面亦為如此,因此促使各種傳輸介面技術在現有的市場範疇之外,也想跨入行動裝置領域,市場生機勃勃、熱鬧滾滾的同時,也意味著各式傳輸介面彼此的競爭將愈發激烈。
智慧型手機、平板裝置(Tablet Device)持續炒熱行動裝置市場,而英特爾也推出超輕薄筆電(Ultrabook)以期帶動筆記型電腦的市場成長。另一方面,數位家庭與行動裝置的結合亦成大勢所趨,讓傳輸介面將行動裝置視為下階段目標市場。

Re-driver強化USB 3.0傳輸效能/距離

第三代通用序列匯流排(USB 3.0)挾高傳輸速率進入個人電腦市場,該技術對於市場更為龐大的行動裝置領域也躍躍欲試。不過,由於高傳輸速率所導致的傳輸距離短與效能的先天限制,以及功耗無法符合可攜式裝置需求,讓USB 3.0仍遲遲未能成功進入行動裝置市場。然而在歐盟與中國大陸將micro-USB作為行動裝置充電標準後,USB 3.0技術於行動裝置的契機將更加明朗。

圖1 德州儀器高效能類比產品行銷經理林士元表示,該公司USB 3.0晶片產品線具備相當的完整度,可提供市場多元化的選擇。
德州儀器(TI)高效能類比產品行銷經理林士元(圖1)表示,無論USB 3.0、PCI Express(PCIe)、高畫質多媒體介面(HDMI)、DisplayPort、SATA(Serial ATA)與SAS(Serial Attached SCSI)等技術,導入到各種應用時,傳輸速率越高,相對而言,有效的傳輸距離就會縮短。而在行動裝置應用中,雖然傳輸距離無需很長,但USB 3.0訊號的傳輸效能卻不能因此打折扣,尤其是傳輸資料封包或是播放影像資料時,因此用Re-driver強化訊號品質與傳輸距離,將是較佳的方式。

根據USB開發者大會(USB-IF)提出的路由指引(Routing Guideline)資料顯示,在筆記型電腦與桌上型電腦主機板布線設計中,USB 3.0的傳輸距離在有靜電放電(ESD)保護元件的狀態下,有效的傳輸距離為4~5吋,若是距離再加長,則訊號測試眼圖將無法開啟,而僅可看到一堆雜亂的訊號。林士元指出,支援USB 3.0的主機或周邊裝置採用的晶片,即便在正常的傳輸距離內,都可能發生訊號傳輸效率不良的狀況,因此主機端裝置製造商為避免周邊裝置採用的USB 3.0晶片較差,導致USB 3.0傳輸發生問題,大多會選擇多加一顆Re-driver以確保USB 3.0的效能,預期未來行動裝置設計製造商也會有相同的考量。

雖然透過Re-driver可提升USB 3.0訊號傳輸效能,但USB 3.0搶進行動裝置市場面臨的最大問題--功耗,依然待解。林士元不諱言,USB 3.0的功耗仍是一堵高牆,相關業者仍持續努力中,德州儀器也將致力研發可滿足行動裝置需求的低功耗USB 3.0主機控制器產品,以期可加速USB 3.0進入行動裝置市場的腳步。

設計架構/效能近似 MHL/MyDP戰火升溫

圖2 美商晶鐌行動裝置市場行銷總監David Kuo指出,目前Ultrabook尚未有支援MHL或MyDP的計畫,端看英特爾的態度。
行動裝置市場的火熱程度,讓業者為之瘋狂,再加上行動裝置未來不僅僅只是接聽電話、上網等功能,還將與數位家庭進一步結合,因此讓傳輸介面廠商躍躍欲試,而HDMI與DisplayPort也推出專用於行動裝置的介面技術MHL與MyDP,不過,兩技術僅設計架構稍有不同,其他如可自行充電、傳輸高畫質(HD)與三維(3D)影像、傳輸速度皆很相近,因此也讓兩大陣營的戰火自個人電腦(PC)、家電一路延燒到行動裝置。

美商晶鐌(Silicon Image)行動裝置市場行銷總監David Kuo(圖2)指出,雖然HDMI各代的規格不斷推陳出新,但行動裝置的要求如接口尺寸微型化、容易使用與導入設計、符合行動裝置外觀設計與更低的功耗等卻是一大門檻,因此HDMI協會成員中的五家業者,包括諾基亞(Nokia)、三星(Samsung)、美商晶鐌、索尼(Sony)與東芝(Toshiba)成立新的組織,推出簡化HDMI設計架構而來的MHL,以跨越行動裝置市場要求的門檻,而HDMI在家電與個人電腦市場的滲透率不斷提升,也為MHL奠定良好的市場基礎。目前宏達電、三星的智慧型手機與平板裝置皆已開始採用MHL。

圖3 意法半導體行銷經理朱振盟表示,MyDP規格將於今年底底定,明年初意法半導體也將推出MyDP晶片產品。
在DsiplayPort新推出的MyDP方面,意法半導體行銷經理朱振盟(圖3)表示,除了DP1.1a、1.2標準外,為符合各種應用的需求,視訊標準協會(VESA)發表不同的DisplayPort技術,如用於筆記型電腦面板的eDP;傳輸速率較eDP更快、可支援3D電視的iDP與規格尚未底定的tDP,MyDP則是專為行動裝置所設計。

分析MyDP的優勢,朱振盟指出,英特爾(Intel)、超微(AMD)與輝達(NVIDIA)處理器已100%內建DisplayPort,且新一代筆記型電腦皆配有DsiplayPort 1.1a,而手機若要與個人電腦互連,即可直接透過相容於micro-USB接口的MyDP,而USB在各種應用中的滲透率有目共睹,再加上,DisplayPort可減少電腦主機與其他周邊連結的纜線數量,使該技術愈發受到重視;以及MyDP技術規格較MHL完備,種種優勢皆可進一步拉抬MyDP的市場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支援3D影像播放已逐漸成為電視機、智慧型手機與數位相機等裝置的新賣點,因此傳輸介面也得支援3D影像的傳輸與播放。朱振盟強調,無論DisplayPort或是MyDP規格,都已可支援3D影像,反觀MHL規格中則未明確表示已可支援(表1)。

面對MyDP的競爭,HDMI顯得老神在在。Kuo指出,MHL優勢包括高畫質影像傳輸與即時播放、可讓手機化身為電視機遙控器,以及自電視機汲取電力予行動裝置等;與MyDP相較,MHL須收取授權金、技術發展廠商僅五家等,看似為MHL市場發展的障礙,但是MHL已有成功案例,且內建HDMI的家電產品也相當普及,這些都是MyDP所沒有的市場優勢。

雲端運算發展助威 SAS水漲船高

2011年10月蘋果(Apple)推出的iPhone 4S中,內建最新的iOS 5,並擁有iCloud雲端服務,讓雲端運算更加被市場重視。此外,隨著數位娛樂市場的興起,也帶動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技術的起飛,連帶提升儲存伺服器的傳輸速度與容量的需求。由於SAS技術可串聯更多儲存裝置,並提供較快的傳輸速率,因而造就SAS技術反而凌駕SATA,成為一時之選。

圖4 艾薩台灣區技術工程部資深經理王岳忠表示,由於SAS自SATA衍生而來,因此SAS可相容於SATA,更加擴大SAS應用範疇。
艾薩(LSI)台灣區技術工程部資深經理王岳忠(圖4)表示,影音串流應用的大行其道,導致目前雲端運算伺服器中所儲存的資料多以數位娛樂資料為主,再加上目前雲端運算提供的服務包括資料備分、儲存歷史資料與資料版本的更新,以及更好的加密技術,因此除了進一步加大對於雲端資料中心儲存空間的要求外,對於儲存裝置資料傳輸速度也有新的需求。有鑑於SATA介面僅可一對一傳輸資料,基於SATA技術發展出來的SAS,由於可串接多個儲存單元,速度也足以應付雲端運算所需,因此成為雲端時代中異軍突起的儲存介面技術。

SAS原本設計之初即鎖定企業市場,因此加入串接多個儲存裝置的功能,王岳忠指出,在SAS架構中,設計了多個擴充器,因而一個SAS埠中可包含四個連接器,即可提高擴充性,且傳輸頻寬也可因而提高,目前SAS 2.0版即可達SATA 3.0版6Gbit/s的傳輸速率。隨著雲端運算資料中心不斷擴大,擁有12Gbit/s傳輸速率的SAS 3.0規範也已展開制定,預期2012年即可看到相關產品的問世。

值得注意的是,SAS雖然可串列多個儲存單元,但在效能上卻產生與主機越近的儲存裝置,才能有更好的資料傳輸效能問題,為解決此挑戰,新版SAS發展SAS Switch技術,王岳忠認為,有了SAS Switch技術後,每個儲存裝置與主機的路徑與距離皆相同,因此可有效解決串接越多儲存單元,效能卻逐漸下降的問題,也可進一步落實貨櫃式的雲端儲存中心,目前Google、亞馬遜(Amazon)與蘋果等積極布建雲端資料中心的企業,皆已採用SAS技術。

頻寬加持 Thunderbolt叱吒即時影像編輯市場

英特爾提出的Thunderbolt透過採用PCI Express 2.0(PCIe 2.0)與DisplayPort架構,實現高達10Gbit/s的傳輸率,可讓專業攝影機在毋須壓縮的前提下,即時與電腦進行影像傳輸與後製工作,有助原始影像資料的保存,因而成為Thunderbolt主力的應用市場,並深獲蘋果青睞。

王岳忠表示,蘋果深知其在影像編輯市場的優勢,因此未來打算利用Thunderbolt的超高傳輸速率強攻即時影像編輯市場,且鎖定個人影像剪輯與工作站應用,並不打算將Thunderbolt推向企業市場。

為解決未經壓縮的影像編輯檔案儲存的需求,可支援Thunderbolt技術的磁碟陣列(RAID)儲存系統,亦成為另一項重要的應用發展。王岳忠指出,用於未壓縮的影像儲存時,若能有更高傳輸速率的介面技術,將可節省更多等待的時間,這也是蘋果與喬鼎資訊合作開發支援Thunderbolt磁碟陣列儲存系統的原由。

值得注意的是,蘋果雖深知影像編輯應用為其重要的市場與推廣重點,但未來並不會把Thunderbolt用於i系列產品。王岳忠分析,可預期蘋果個人電腦,尤其是內建蘋果影像編輯軟體的筆記型電腦產品,Thunderbolt都將成為標準配備。反觀i系列產品,目前仍未有應用需要Thunderbolt的高傳輸速率,且裝置本身的內部資料傳輸效能也無法與Thunderbolt互相匹配,再加上i系列未有發展即時影像編輯功能的打算,因此不會有導入Thunderbolt的計畫。至於,新一代Apple TV則較有可能內建Thunderbolt技術。

事實上,英特爾提出Thunderbolt技術後,市場一度認為該技術將可大一統高速傳輸介面江山。不過,由於目前市場上僅少數專業應用需要10Gbit/s的傳輸速率,因此短時間內Thunderbolt尚難達成此一目標。

Thunderbolt目前最大的競爭對手包括USB 3.0、HDMI與DisplayPort。林士元表示,與目前USB 3.0相比,Thunderbolt仍未被英特爾整合至中央處理器(CPU)晶片組中,且現階段僅蘋果一家電腦系統廠推出Thunderbolt相關產品,因此Thunderbolt市場發展仍相當有限,更遑論要取代USB 3.0。

不過,林士元認為,由於Thunderbolt在高速與影像及資料整合仍深具優勢,因此為力拱Thunderbolt技術發展,預期2012年英特爾將著手研擬Thunderbolt授權機制,屆時,德州儀器也將會陸續推出Thunderbolt相關解決方案,如Re-timer、橋接器晶片等,因應市場需求。

Upcoming Events

熱門活動

More →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