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座艙透過顯示技術的革新,正經歷一場革命性的轉變,Mini LED顯示將進入快速成長的階段,Micro LED高亮度、高耐用性與透明度成為蓄勢待發的技術。
在汽車智慧化的發展浪潮下,座艙成為使用者體驗的主要場域,大部份消費者對車輛的功能架構不是那麼了解,智慧座艙已成為未來車輛設計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而在座艙中顯示器是少數可以強調大與多的元件,座艙越智慧螢幕面積越大,搭載數量越多,透過顯示技術的革新,車內環境正經歷一場革命性的轉變,從駕駛資訊顯示到娛樂互動系統,顯示技術已成為決定用戶體驗的關鍵因素。
車輛在電氣化的過程中,越來越接近電子產品,在操作模式上也是如此,儀表也從早期的機械指針式,隨著近年車輛多已達到Level 1與Level 2的自駕能力,LCD顯示逐漸取代指針,而未來幾年Mini LED顯示預計將進入快速成長的階段。未來,消費者不需自行駕駛車輛,座艙轉變為生活空間,更多顯示代表人車互動的進化,另一方面,量產技術已經有突破的Micro LED成為下一個蓄勢待發的技術。
友達光電智慧移動產品研發總部資深副總洪泓杰提到,Micro LED優勢在於高亮度、高耐用性以及優異的透明度
Mini LED提升駕駛安全與體驗
Mini LED技術迅速成為智慧座艙中的重要顯示方案,特別是在抬頭顯示器(HUD)上的應用。友達光電車用產品開發中心協理張庭瑞指出,HUD的亮度需求極高,尤其在白天強光環境下,傳統顯示技術難以應對。Mini LED不僅具備高亮度、低功耗的優勢,同時也解決了熱管理的挑戰。相較於OLED,Mini LED更能適應汽車內外部的嚴苛環境,提供穩定且耐用的顯示效果(圖1)。
Mini LED還是LCD顯示的一種,所以在車規認證上不會有問題,可以區域顯示與部分點亮的LED背光,讓Mini LED更適合車輛顯示的使用情境。因此,Mini LED可用於儀表板與中控螢幕,讓駕駛可輕鬆獲取即時資訊,同時簡化顯示訊息,提高行車安全性。
近期有部分顯示器廠商積極推動OLED的車用顯示,雖然OLED以其高對比度與自發光特性,曾被視為未來車載顯示的重要技術,但其耐用度與壽命問題仍然是挑戰之一。例如賓士(Mercedes-Benz)曾在其Hyperscreen中導入OLED顯示技術,但長期使用後的烙印(Burn-in)問題使得部分車廠轉向更穩定的LCD或Mini LED方案。張庭瑞強調,相較之下,LCD仍在車用市場占據優勢,特別是在長時間使用的穩定性與成本控制方面。此外,OLED目前主要應用於車內娛樂顯示,如後座螢幕與可摺疊顯示器,以提供更細緻的視覺體驗。
圖1 友達Mini LED儀表與HUD解決方案
Micro LED帶動下一代座艙革命
Micro LED代表顯示技術的未來發展方向,友達光電智慧移動產品研發總部資深副總洪泓杰提到,Micro LED優勢在於高亮度、高耐用性以及優異的透明度,已在車用HUD、電子後視鏡、甚至車窗顯示上展現潛力(圖2)。例如,在CES展上,透明Micro LED顯示技術已能夠提供60%~70%的穿透率,使得顯示與車窗設計完美融合,未來將可能成為車用顯示技術的標準配置。此外,Micro LED可支援無縫拼接,使車內顯示螢幕可延伸至整個儀表板與車門內襯,讓車內環境更具科技感。
除了現有的駕駛顯示與娛樂系統,未來的智慧座艙將進一步整合顯示技術,如車窗上的動態資訊顯示、內裝上的虛擬環境切換、甚至是3D立體儀表板。洪泓杰進一步說明,利用透明Micro LED顯示技術,車窗可以變成一塊資訊顯示面板,提供導航資訊或安全警示。此外,結合LCD顯示與Micro LED可以打造3D顯示效果,能讓駕駛獲得更直覺的資訊呈現,立體儀表板的應用,讓指針式儀表擁有更逼真的深度效果。未來,擴增實境(AR)顯示技術可能會進一步應用於智慧座艙,例如將導航資訊直接投影至前擋風玻璃,提供更直覺的駕駛體驗。
座艙顯示融合AI/語音控制/手勢識別
隨著法規對駕駛專注度的要求提高,隱私顯示(Privacy Display)成為創新焦點。張庭瑞說,透過特殊的驅動技術,這類顯示器可以根據駕駛視角來調整可見範圍,確保駕駛人無法觀看乘客側的娛樂顯示內容。例如在美國,法規規定駕駛不應看到乘客座的螢幕內容,因此Privacy Display透過可調整的視角技術,使駕駛與乘客可以擁有獨立的視覺體驗。此外,未來的Privacy Display技術將進一步整合AI,根據駕駛專注度自動切換顯示模式,以提高行車安全。
智慧座艙不僅僅是顯示技術的進化,更涉及AI、語音控制與手勢識別技術的融合。洪泓杰舉例說,透過AI監測駕駛狀態如疲勞偵測,搭配攝影機與感測器,可以即時調整空調、音樂與座艙環境,進一步提升行車安全性。此外,車內語音助理與指向性喇叭技術,使得駕駛可以更自然地與車輛進行語音互動,面板可以整合陣列麥克風與相機鏡頭。最新的AI駕駛監測系統,甚至能根據駕駛的情緒狀態,自動推薦音樂或調整車內燈光氛圍,提升駕駛的舒適度與專注力。
打造以人為中心的移動載具
智慧座艙的進化,不僅代表車內環境的數位化,也象徵著汽車工業向科技領域的深度融合。從Mini LED、OLED到Micro LED,每一項顯示技術都在為提升駕駛體驗而努力。同時,AI的導入也讓智慧座艙不再只是顯示資訊的工具,而是成為駕駛與車輛互動的關鍵媒介。友達Mini LED解決方案已於2024年正式出貨,車用顯示業務營收也已達20%,未來每年預計將創造兩位數的營收成長;而Micro LED解決方案則有機會於2026正式出貨,逐步提高車輛各部份顯示的導入。
洪泓杰指出,在未來,當自動駕駛技術逐漸成熟,車內顯示技術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成為乘客娛樂、資訊傳遞與安全監測的核心樞紐,真正實現智慧化移動的願景,車輛是以人為中心的移動載具,在視覺化與空間化的發展下,與使用者的視覺、聽覺、語音甚至味覺進一步結合。此外,顯示技術將進一步與生物識別技術整合,例如透過臉部辨識解鎖車輛、根據駕駛身份自動調整座艙偏好,讓駕駛體驗更加個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