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
面對眼下各界普遍對於自駕車市場引頸期盼,相關安全規範仍是技術起飛前需克服的挑戰。國際認證機構UL旗下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日前便發布《UL 4600自動駕駛產品安全評估標準》,為汽車產業邁向自駕締造新的里程碑。該標準為集結國際利益相關者組成的標準技術小組(STP)共同制定,經分享知識、內容建議、評審及投票表決後取得最終共識,進而發布第一版自駕車的安全評估標準。
自駕車發展猶如倒吃甘蔗,可看到第三級商用自駕車已進入試營運階段,如Nuro R2的自動駕駛送貨車,獲准在美國道路上進行測試。與此同時,豐田也預計將在東京奧運運行無人接駁服務,智慧運輸發展一觸即發。
看好自駕車發展的趨勢,MIPI聯盟近年詳細調查汽車產業的需求清單,期能打造攝影機與顯示器的共同標準,加速自駕系統設計。舉例來說,該聯盟發布的MIPI A-PHY規格,為相機、感測器和顯示器提供量身定製的非對稱連接性。
自駕車發展熱度不斷升溫,除了在技術上不斷精進外,國家政策法規更是刻不容緩,本文將參考美國、德國與日本三國自駕車政策與法規修訂,期能協助台灣擬定更完整的自駕車政策。
在智慧化與數位化的浪潮下,應用對於資料傳輸與處理的需求不斷提升,再加上低頻頻譜越趨擁擠,使得應用逐漸朝高頻毫米波發展。盼能藉由毫米波更大的頻寬與更豐富的頻譜資源,在無線通訊與感測領域中實現更多高階的應用,搶奪下世代半導體產業先機。
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勢不可擋,根據波士頓諮詢公司(BCG)預測,2025年自動駕駛汽車市場總規模將達420億美元,至2035年更超過770億美元。而開放場域的實驗更是自駕車的發展的一大關鍵,為此,工研院也在24日宣布與新竹市政府簽約展開自駕車合作,透過新竹市政府在南寮的完整路權開放,讓工研院的自駕車可以實際在南寮上路,藉由在真實道路的測試、行駛及驗證的過程,提升自駕車的功能與安全性。
自駕車發展已成為汽車與半導體產業銳不可擋的重要趨勢,而為加速台灣在自駕車方面的研發與測試進程,國家實驗研究院與輝達(NVIDIA)也在18日簽訂合作意向書,展開台灣智駕測試實驗室與NVIDIA自駕車系統開發驗證平台的合作計畫,包含自駕車虛擬模擬軟體、決策系統與自駕車體等項目,提升相關技術研發動能。
車用感測系統的發展為近期自駕車的重點,訊息蒐集、解讀、融合、判斷就是車輛是否能自主的要點。感測技術的改善,感測融合與相關演算法及AI深度學習的導入與資料、訊息與命令迅速處理並低延遲傳遞,有助自駕車產業發展再邁進一大步。
2018年期間各大廠商陸續推出自駕叫車或配送服務,例如Waymo、百度已推出自駕叫車商用服務;而配送服務則是由Kroger攜手Nuro,於斯科茨代爾(Scottsdale)使用自駕車,為居民提供運送雜貨的服務,正式揭開自駕車商轉里程碑。
汽車產業正面臨轉型階段,隨著半導體元件與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提升,進一步推動自駕車感知、規畫與控制系統更上層樓,包含GM、Toyota與BMW皆有相關商用計畫,由此可看出自駕功能取代司機將指日可待。
歷經九個月時間,全台第一座封閉式自駕車示範場域「台灣智駕測試實驗室(Taiwan CAR Lab)」於日前正式啟用。該場域將融入亞太區複雜交通環境與駕駛習慣,同時模擬台灣城市、郊區環境內13種常見道路型式與行車情境,提供廠商進行技術測試;結合2018年底三讀通過的《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條例》,將進一步帶動台灣自駕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5G與自駕車發展熱潮居高不下。看好5G與自駕車未來可能帶來的商機,吸引晶片、設備、電信服務業者與車廠大舉投入研發資源。時至今日,5G和自駕車已蓄勢待發朝商用腳步邁進,將為通訊與運輸市場帶來全新發展契機。
5G、人工智慧(AI)、自駕車、機器人、擴增實境(AR)、影像感測與光線追蹤感測等發展不斷升溫,無論是從技術層面或市場商機皆令人引頸期待。本文將從此七大技術,深入剖析2019年科技產業技術發展風向,期許促進相關產業發展更為成熟。
自駕車發展仍舊是2019 CES的重頭戲,各大廠不僅在ADAS技術有推陳出新的發展,針對內部車用娛樂系統的研發展示,更是搶走所有鎂光燈焦點,包含高通與英特爾皆推出相關方案,為駕駛與乘客帶來更優異的乘車體驗。
自駕車可說是刺激未來經濟發展的火車頭。然而,實現自駕車發展卻非輕而易舉,在運算速度、網路速度與開發速度不斷升級下,相關供應鏈廠商如何提出對應的方案因應需求,將是開啟汽車商機重要訣竅。
過去一顆傳統機械式旋轉光達(LiDAR)要價高達4萬美元以上,讓各大車廠即便想要採用光達技術提升汽車自動駕駛的能力,也只能望之卻步。然而,隨著固態光達技術的引進,透過晶片化設計大幅降低光達的價格,至今其價格普遍接近300~400美金的甜蜜點,吸引各大車廠的目光,並各自於2019年CES展會中發表旗下中高階車款導入光達消息,如Byton K-Byte、Toyota TRI-P4與Veoneer等皆有相關方案,而Nvidia、Waymo、ThorDrive與Luminar的展示車亦有類似方案,預計2019年將成為光達實際進入自駕車款的里程碑。
車聯網(V2X)技術最初是應用在道路交通安全,而隨著自駕車的發展,V2X技術更成為產業矚目的焦點,期望能藉以強化自駕車行車安全,其中DSRC與C-V2X更是目前兩大熱門技術。
全球交通事故死亡人數逐年攀升,導致社會與經濟效益嚴重損失。基於此,如何透過自駕車與智慧機車的導入,掌握行動安全發展契機,將成為台灣降低交通事故災害的重要方法之一。
將自駕功能汽車推升至Level 3以上等級所需的技術相當複雜,除了持續提升感測器訊號品質,如何在短時間內整合異質感測資訊、辨識周圍環境,並下達控制指令,也成為現階段產業致力發展的目標。
為實現自駕車與汽車電子化的願景,汽車產業技術持續演進,而隨著自動駕駛、電子移動性、車聯網和車載乙太網路的迅速發展,目前所見的技術演進可能在短短幾年內就顯得微不足道。
Featured Videos
Upcoming Events
Hot Keywords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瞭解更多